
梅如柏律詩摘聯(lián)
世情自是難斟酌
時序由來未變通

【作品點評】
立秋吟
梅如柏(廣東)
此日輕荷已換容,駒光流逝去匆匆。
世情自是難斟酌,時序由來未變通。
待望春臨芳草綠,更聞誰頌夕陽紅。
食眠安穩(wěn)應知福,幾許歡愁一盞中。

【作者簡介】
梅如柏,網(wǎng)名古柏,廣東省臺山市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華文學藝術家協(xié)會會員、廣東嶺南詩社社員、臺山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臺山市詩詞楹聯(lián)學會理事,無邪詩社常務副社長、常務副主編,天湖山詩苑顧問。與人合著《三軒吟稿》,此書由時任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劉麒子先生作序,被首都圖書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臺山市檔案館三級單位收藏?,F(xiàn)任《廣海文苑》雜志主編。
作品歷年在國內(nèi)各種詩詞賽事中多次獲獎,作品散見《中華詩詞》《中華軍旅詩詞》《當代詩詞》《嶺南詩歌》及紐約《環(huán)球吟壇》等國內(nèi)外紙刊和各地網(wǎng)絡詩詞微刊。部分作品被收入在《上海灘詩葉》《粵海風華》《文人墨客》《中國當代詩詞精品庫》等十余部大型詩詞典籍中。

立秋吟
梅如柏(廣東)
此日輕荷已換容,駒光流逝去匆匆。
世情自是難斟酌,時序由來未變通。
待望春臨芳草綠,更聞誰頌夕陽紅。
食眠安穩(wěn)應知福,幾許歡愁一盞中。
鄧國琴點評:
首聯(lián)上句用意象表示秋天初到,碧荷已經(jīng)慢慢變黃了。下句圍繞秋景展開話題去抒情議論:化用“白駒過隙”成語而來,原義是像白色的駿馬在縫隙前飛快地越過,比喻時間過得很快,光陰易逝。“輕荷”,輕倩艷麗的荷花。出自南朝 宋 傅亮 《芙蓉賦》:“汎輕荷以冒沼,列紅葩而曜除。”
承聯(lián)承上繼續(xù)議論:不管大自然的四季輪回,還是人世間事事的難料,都難以隨我們的意志而轉移。故我們都要以良好的心態(tài),去坦然接受和面對現(xiàn)實!
頸聯(lián)又用意象形象表達:期待明年春天小草轉青,也會聽到夕陽紅的頌歌。前一個意象“春草”,有希望無限的含義;后一個意象“夕陽紅”,有“莫道桑榆未晚霞滿天”的含義。(出自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
結尾借景發(fā)感慨:人啊,要知足常樂,更應知道平淡是福,還是將所有煩惱一干而盡,與往事干杯吧!
該律通過觀秋景,將所見所聞所想,用詩歌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取材典型、設景有寓意,景因情生、情隨景設,思路清晰、語淡情濃、平中見奇、含有哲思在其中,給讀者有啟迪和深思之妙用。此作主題鮮明,立意不俗也。
【點評者簡介】
鄧國琴,湖北武漢人,網(wǎng)名綠綺,丁芒弟子。39家詩社聯(lián)合會主席、《上海灘詩葉》副主編、《古韻今吟》常務副主編、江蘇省詩協(xié)“江海詩詞”微刊編輯。8年來,在30多家詩社主辦的紙刊和微刊平臺上發(fā)表相關精評文章800余篇,數(shù)次在全國詩詞大賽獲獎,著有詩集《綠綺吟稿》。

立秋吟
梅如柏(廣東)
此日輕荷已換容,駒光流逝去匆匆。
世情自是難斟酌,時序由來未變通。
待望春臨芳草綠,更聞誰頌夕陽紅。
食眠安穩(wěn)應知福,幾許歡愁一盞中。
趙娟娟點評:
《立秋吟》是梅如柏先生的一首描繪立秋時節(jié)并寓含人生哲理的佳作。
首聯(lián)“此日輕荷已換容,駒光流逝去匆匆”,以立秋時節(jié)的自然景象開篇,輕荷換容,暗示著季節(jié)的更迭,時間的流逝。駒光,即時光,用“流逝去匆匆”來形容,表達了詩人對時間飛逝的感慨。
頷聯(lián)“世情自是難斟酌,時序由來未變通”,詩人進一步抒發(fā)對世態(tài)人情的感慨。世情復雜多變,難以捉摸,而時序的變遷則是自然規(guī)律,無法改變。這兩句詩既表達了詩人對世事的無奈,也透露出一種順應自然的哲學態(tài)度。
頸聯(lián)“待望春臨芳草綠,更聞誰頌夕陽紅”,詩人筆鋒一轉,將目光投向了未來的春天和眼前的夕陽。期待春天的到來,芳草再次綠意盎然,這是對生命力和希望的贊美。
而“更聞誰頌夕陽紅”則是對夕陽美景的欣賞,同時也寓含著對老年生活的尊重和贊美。這兩句詩展現(xiàn)了詩人對生命全過程的熱愛和珍視。
尾聯(lián)“食眠安穩(wěn)應知福,幾許歡愁一盞中”,詩人以生活瑣事作結,強調(diào)了食眠安穩(wěn)即是幸福。生活中的歡愁都包含在這一盞酒(或茶)中,寓意著人生的酸甜苦辣、悲歡離合都值得細細品味。這兩句詩既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知足和感恩,也透露出一種淡泊名利、隨遇而安的人生態(tài)度。
語言質(zhì)樸自然,意境深遠。
贊贊贊?。?!
【點評者簡介】
趙娟娟,臺山人,曾旅居委內(nèi)瑞拉,如今定居香港。
自幼懷揣文學夢想,曾在《江門文
藝》、《佛山文藝》刊物上發(fā)表過散文與詩歌,在委內(nèi)瑞拉的兩家中文報社也留下自己的文學印記。
目前擔任《浮山月刊》的編委,致力于挖掘與推廣優(yōu)秀文學作品。同時,投身于自媒體領域,希望通過自媒體平臺記錄生活,發(fā)現(xiàn)、傳遞、創(chuàng)造更多人
間的真、善、美。
鄧國琴老師的點評 原載于無邪詩社【無邪詩苑】合輯第95期;趙娟娟老師的點評刊登在僑鄉(xiāng)臺山【五趣軒藝苑】。

五趣軒奇石
五趣軒根雕
五趣軒盆栽
書法:廖宗林(廣東)
書法:雷松活(廣東)
書法:劉群超(美國)


..............................
僑鄉(xiāng)五趣軒藝苑平臺
.......................………


【五趣軒藝苑】平臺--與您相約
投稿微信:
134 2252 3841(手機同步)


敬請各位可愛的人兒點擊上方二維碼關注 【五趣軒藝苑】平臺。

投稿須知:
作品:原創(chuàng)首發(fā)+照片+自我介紹(文責自負)
音樂:來源網(wǎng)絡(侵刪)
圖片:來自作者與網(wǎng)絡(侵刪)

平臺簡約:
書畫描繪世界,詩歌抒發(fā)情感,散文記錄生活。臺山水步《五趣軒藝苑》期待您的每一份創(chuàng)作,與我們一起分享這份收獲,與我們一起共賞這份詩情畫意的藝術之美。
??有您的支持本平臺定會更加精彩??
版面設計:陳綺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