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貴來老師帶您解讀《中國書法批評史》第九十八講
第二冊 宋朝、金朝書法批評
第二章 "探析蘇軾與黃庭堅:文人書法中的藝術(shù)意蘊與美學(xué)追求"
第六節(jié) 黃庭堅的“韻”論
一、黃庭堅以“韻”論書
“韻”起初指的是音樂節(jié)奏的和諧,許慎在《說文解字》中稱:“韻,和也?!秉S庭堅以“韻”論書,為“韻”賦予了新的內(nèi)涵。“韻”不僅涵蓋了他對書法美的認知,還是他衡量書法價值的標準。
黃庭堅在評價王洗的書畫藏品時曾言:昔日在都城,駙馬都尉王晉卿時常送來書畫讓我題品,我總是將其貶低得一文不值。王晉卿認為我太過了。我說:“書畫以韻為主。您囊中的藏品無不是以千金購得,所欠缺的正是韻啊。”收藏書畫之人看到我這番話,三十年后應(yīng)當會對書畫多些認識。黃庭堅多次闡述這一標準。當然,這個故事并未告知我們“韻”的具體所指,只是表明了一種態(tài)度——“韻”乃是決定書畫作品有無價值的關(guān)鍵。
黃庭堅將“韻”與“工”視作相對應(yīng)的范疇。他表示:書家談?wù)撔鞎墓P法,稱“怒猊抉石,渴驥奔泉”。依我來看,此言不虛。像季海的筆,若能稍讓韻更勝一籌,那便能與稚恭并駕齊驅(qū)、一爭高下。季海的長處正在于用筆勁正且心圓。若論工而不論韻,那么王著要優(yōu)于季海,季海不遜于子敬。若論韻勝,那么右軍、大令之門誰會不心悅誠服?
前朝翰林侍書王著,筆法圓勁,如今所藏的《樂毅論》《周興嗣〈千字文〉》皆是王著的書法墨跡,他的長處不遜于季海,所缺的只是韻罷了。
黃庭堅指出徐浩書法雖具“力度”與“氣勢”,然而“韻”略有不足。王著書法筆法圓勁,其所補智永《千字文》足以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黃庭堅覺得王著所下功夫甚至高于徐浩。但他們二人皆缺“韻”,因而難以與以王羲之、王獻之為代表的魏晉書法相提并論。
此議題不禁令人聯(lián)想到南朝時期“天然”“工夫”相對的理論模式,還有唐朝張懷瑾區(qū)分優(yōu)劣時的“風(fēng)神骨氣”“妍美功用”之論。黃庭堅的議題依舊是個歷史問題,只是把“天然”“風(fēng)神骨氣”換成了“韻”這一新概念。這為我們理解其“韻”的含義提供了極佳線索。
黃庭堅于上述言論中認定真正“韻勝”的典范為“二王”父子的書法,所謂“右軍、大令之門,誰不服膺”?不僅如此,王羲之、王獻之在黃庭堅心中乃是書法的標準。在《跋法帖》中,他還稱:“余嘗論近世三家書云:王著如小僧縛律,李建中如講僧參禪,楊凝式如散僧入圣。當以右軍父子書為標準,觀予此言,乃知遠近?!弊阅铣詠恚藗兘柚豸酥淖髌穪硖綄ǖ膬?nèi)涵,這個認識過程逐步推進,反過來也加深了對王羲之等名家作品美感屬性的了解。
書法的歷史在發(fā)展,唐朝書法在“骨力”“神氣”方面超越了魏晉。如此一來,便出現(xiàn)一個問題,倘若依舊從“骨力”“神氣”等方面去對比以王羲之為代表的魏晉書法和以顏真卿等為代表的唐朝書法的優(yōu)劣,結(jié)果會是顏真卿等書法家高于王羲之。這原本無可非議,畢竟后來者在某些方面超越前人乃歷史的必然。但關(guān)鍵在于,宋朝以前的理論體系因自身存在缺陷,掩蓋了以王羲之為代表的魏晉書法的真正價值。
在黃庭堅之前,蘇軾提出的“蕭散簡遠”“遠韻”對以王羲之為代表的魏晉書風(fēng)予以新解,進而讓晉、唐書法各自的特性得到恰當界定,這一難題得以化解。
黃庭堅所提出的“韻”繼承了蘇軾的理念,且相較蘇軾更為具體、縝密,還進一步推廣了“韻”論,使其成為闡釋文人意韻的核心范疇。黃庭堅論“韻”以“二王”父子為準則,既針對其作品的形式美,也關(guān)聯(lián)到作者的風(fēng)度胸懷。就“二王”作品的形式特點而言,其筆力的渾厚、筋骨的強健、字勢的跳蕩無法與張旭、顏真卿等書家相較,之所以能受后世敬仰,在于其變幻無常的節(jié)奏,以及于萬千變化中保有始終如一的優(yōu)雅韻致。由其作品聯(lián)想到他們高逸出塵、不拘常規(guī)的處世姿態(tài),又仿若與作品的精神融為一體,彰顯出黃庭堅論書兼論作者為人的基本意趣。此乃黃庭堅品鑒“二王”書法之“韻”的核心,是理論史上對王羲之所代表的魏晉書法意義的全新認知。
孫過庭曾以“不激不勵,而風(fēng)規(guī)自遠”來描繪王羲之書法的境界,亦是此意,只是未形成概念?!绊崱弊直玖x為音節(jié)的和諧,引申為風(fēng)度灑脫、不拘一格,這恰是“神”所無法涵蓋的美感?!吧瘛钡钠犯窀鹾咸瞥瘯?,而“韻”則更契合魏晉時期的書風(fēng)。這應(yīng)當是后來“晉尚韻”之說的源頭。
黃庭堅論“韻”雖以“二王”書法為標準,但這一審美范疇絕非只為“二王”書法做注解。他企圖借助“韻”重新闡釋魏晉以來書法的意義,同時表明自己對于書法內(nèi)涵的理解。
故而,黃庭堅的“韻”說具備更寬廣的歷史視野與文化價值內(nèi)涵。以下這些材料能夠協(xié)助我們逐步深入到黃庭堅有關(guān)“韻”的論述?!额}摹燕郭尚父圖》云:凡書畫當觀韻。往昔李伯時為我創(chuàng)作李廣奪胡兒馬,挾兒南馳,取胡兒弓拉滿以瞄準追騎。觀察箭鋒所指,發(fā)射出去,人馬皆應(yīng)弦而動。伯時笑道:“讓凡俗之人來創(chuàng)作,定會是中箭追騎的情景。”我由此深刻領(lǐng)悟畫格。這與文章是同一關(guān)鍵,但難得有人能出神入化地領(lǐng)會。
(此講內(nèi)容共計:2003字)
作者:王貴來(天津書畫藝術(shù)網(wǎng)主編)
2024年10月11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