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尋根問祖記
張?zhí)毂?文圖
“問君祖籍在何方?湖廣麻城孝感鄉(xiāng)。”上中學時,聽歷史老師講過“兩湖”填四川的故事。后又聽村里的老一輩人講,我們這支居住在安康市大同鎮(zhèn)王彪店的張姓家族,400多年前是從湖北省麻城市搬遷過來的。 那時,麻城對我來說就是一個圣地,又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地方。
今年10月,族委會組織前往洪山鎮(zhèn)獅子園參加宗親聯(lián)誼活動。座談中,嵐皋支系的天文兄提議去麻城尋根問祖,得到了大家的積極響應,眾人商議當即定下了前往麻城的時間。其實,早在20多年前,家族續(xù)譜期間曾派出4人前往麻城尋根問祖,歷盡艱辛找到了有關知情人士,終于與居住在張家畈鎮(zhèn)門前垸村的宗親取得聯(lián)系,經(jīng)對譜確認,正式認祖歸宗。
經(jīng)過前期的對接籌備,10月25日,安康三地的張氏家族一行19人,由族長張輝帶隊,分乘4輛車從安康東出發(fā),沿麻安高速駛向了目的地麻城市張家畈鎮(zhèn)門前垸村。 族中威望極高,也是當年首赴麻城元老之一的天府哥在服務區(qū)休息時告訴我,算上這次,這是安康張氏宗親第三次赴麻城。早在2004年,安康的張氏家譜編修完成付梓后,就曾派4人前往麻城呈送家譜,2018年,家族曾組織12人第二次赴麻城探親,而這一次人數(shù)最多,我從廣東調回工作,才有幸成為本次活動中的一員。
十月下旬,正值深秋,天空湛藍,白云飄飄,正是出游的好時節(jié)。沿途透過車窗看到公路兩旁的樹葉色彩斑斕,綠化帶上草綠花紅,坐在車上竟有了“車在路上走,人在畫里行”的意境。一路上,聽著同車的張衡、本銀講起當年赴麻城認祖歸宗的情形,坐在車內,閉上眼睛,這些場景仿佛過電影一般在眼前閃現(xiàn)。
小車在公路上急馳,離麻城里程越來越近。老家究竟是怎樣的一番模樣?第一次踏上故土,第一次見族人,內心竟涌起了幾分少有的激動。
下午4點,車從木子店鎮(zhèn)下高速,早已迎候在路口的麻城宗親熱情迎上來,一見面雙方的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簡單互致問候過后,車隊便浩浩蕩蕩駛向了門前垸村。在麻城宗親2輛小車的帶領下,車隊沿著一段山路前行,轉過幾個彎后,便在一處幽靜的山莊下停了下來。走下車來,“峰云山莊”幾個大字映入眼簾,一幅懸掛在門前“熱列歡迎陜西張氏宗親蒞臨故里”紅色條幅格外醒目,少時,山莊門前燃放起了鞭炮,噼里啪啦的響聲在寧靜的上空回蕩,讓人感受到了特有的莊重和熱烈。
走進莊內,喝茶稍事休息后,大家抑制不住興奮和喜悅,紛紛前往門前垸古村落參觀,一路聽取麻城宗親怡文、暢懷等人的介紹,不停拿起手機拍照留念。歡迎晚宴就設在峰云山莊,我們把從安康家族企業(yè)景峰酒廠釀造的“洪山小燒”與麻城的親人一起分享,席間歡笑不斷,個個喝得是滿面紅光。不知旅途的勞累,因為“峰云山莊”是麻城家人開的緣故,原本出門岔鋪的我,這一夜竟睡得很沉很香。
第二天一早,全部人員按時起床,吃罷早餐,麻城的宗親們早已準備好紙錢和香表,大家統(tǒng)一系上黃色圍巾,前往張氏香火堂列隊虔誠燃香禱祝。爾后,眾人又集體拜祭萬九公第十五代孫,從學公之子,萬家山張氏支系始祖,光寵公兄長光宇、光宗之墓。下山后,又祭拜了十一世祖張公馀珍大人、十三世始祖張公級之墓及其夫人羅氏、曹氏之墓。
站在先人的墳塋,望著紙錢燃燒躍動的火苗,眾人百感交集。幾百年過去了,今天我們這輩人回來了,找到了我們血脈相連的根……下午,在麻城怡文的按排下,我們與麻城的宗親暢懷、忠于等人一起前往市區(qū),參觀投資13個億修建的麻城移民博物館,一起追尋祖先移民的足跡和歷史背景,了解麻城的孝善文化。
回到峰云山莊,已是掌燈時分。此時大廳內,燈火通明,兩地宗親圍坐在一起,舉行認祖歸宗20周年座談,回顧歷史,展望未來,達成了加強聯(lián)系,相互走動、凝聚親情,傳承家族文化、促進家族興旺發(fā)展的共識。晚宴上,宗親之間推杯換盞、把酒言歡,暢敘情誼,其血脈親情,盡在其中。
27日一早,我們在山莊吃罷早餐,向麻城的宗親告別,山莊又響起了送行的鞭炮聲,大家相互揮手,相約下次安康再聚。參天之樹必有其根,環(huán)山之水必有其源,我想麻城我們還會再來,還會組織下一代一起來,目的就是教育后人知曉根哪里,感恩先祖,勤勉勵志。
小車駛向高速,看著身后漸行漸遠的村子,我的腦海里突然想了——《綠葉對根的情意》這首經(jīng)典老歌,“不要問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著你;不要問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牽著你。我是你的一片綠葉,我的根在你的土地,請你祝福我,我也祝福你,這是綠葉對根的情意!”
這歌聲一路伴隨我的返程,在耳邊久久回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