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當今中國,處在建設美麗中國和實現中國夢的偉大時代,處在改革創(chuàng)新英才輩出的潮流中,聚焦弘揚正能量,謳歌時代英才,是我中心二零二四年后半年的報道宣傳宗旨目標和任務。故從上期開始,我們將利用【時代風采】欄目在《都市頭條》選登中華大地之光征文推薦文章和歷屆獲獎文章。同時歡迎時代風采全體新聞工作者積極推薦和撰寫本地先進單位、模范人物的優(yōu)秀事跡材料,讓更多取得優(yōu)秀業(yè)績的單位和個人走進北京人民大會堂戓國家會務中心,出席一年一度的『中華大地之光全國征文頒獎大會』,接受國家領導人的親自接見、頒獎和合影留念。讓大家堅定信念,高舉愛國旗幟,宣傳黨的主張, 抒發(fā)民族精懷,彰顯思想力量,共唱文明贊歌,譜寫輝煌篇章。若有推薦人或需要幫忙撰寫先進事跡材料的直接和本中心編輯部聯系!本期刋發(fā)本中心特邀記者薛宇星和雷戰(zhàn)鋒同志撰寫并榮獲全國征文大賽特等獎的長篇通訊《接你回家》,供大家瀏覽!
中華大地之光獲獎優(yōu)秀文章選登七:
接您回家
記澄城鶴童老年公寓院長張寧的故事
本網陜西訊(薛宇星 雷戰(zhàn)鋒)這個世界讓我們無法改變的,就是時光一天天老去。當時光被剪下一片影子,那就是衰老之后的身影。人在年輕的時候,總是不會承認還有衰老二字,但是真正衰老的時候,卻常常無能為力。認識張寧,是在一次朋友舉辦的沙龍宴會上,因為我是醫(yī)生,她說她是澄城鶴童老年公寓的院長,以后有好多關于老年人健康方面的問題要向我咨詢,給我的感覺,從事養(yǎng)老行業(yè)的人,都喜歡咨詢健康養(yǎng)生方面的問題,她是一個好學的人。
第二次遇見她,是在她的老年公寓里,我和孔老師一起,應她之邀,從她那掛滿了榮譽證和一面面錦旗的墻上,才真正了解了她。公寓里,幾個工作人員正在給老人理發(fā),換洗衣服,看見我們進來,老人說:“寧,給我兒打電話,后天是我的好日子,讓他們感受一下我的壽宴”這一聲“寧”,叫的好像是自己的孩子,這老人真不把老年公寓當養(yǎng)老公寓,仿佛是在自己家里似的一樣。這才是我對鶴童老年公寓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由此也更進一步了解了這個叫“寧”的院長。
澄城縣鶴童老年公寓院長張寧,女,1968年生,中共黨員,在省市民政部門的鼓勵引導下,在老齡委,市殘聯,市婦聯的熱情關懷下,于2006年6月投資建成澄城縣鶴童老年公寓。講述起創(chuàng)建鶴童老年公寓的歷程,張寧院長歷歷在目,婆婆因為尿毒癥常年臥床不起,為了能夠盡早、較好照顧婆婆,讓老人享受天倫之樂,她和未婚夫商量著,沒到預定的婚期就結了婚,婚后她主動挑起了照顧老人的重擔,每天端茶送水,擦洗身體,換洗床單被罩,尋醫(yī)問診,住院透析,老人對前來看望她的親戚朋友們說,她娶了個好媳婦,人常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自己就像每天都在過年一樣。就這樣張寧院長堅持、堅守了15年,直到老人閉上了安詳的雙眼?!鞍偕菩橄取边@是張寧院長15年來的深深感悟,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會老去,而家家卻只有一個孩子,孩子們還要上班,而這些老人的照顧、撫養(yǎng)就成了問題。她突然萌發(fā)了:我要接他們回家,當著自己的老人去撫養(yǎng)、去善待,為社會分憂,替子女盡孝,讓老人們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養(yǎng)。
魯迅曾說過: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張寧就是埋頭苦干的人,既然萌生了想法就要腳踏實地付諸實踐,2006年6月張寧院長的腳步開始跑遍澄縣的各個角落,尋找合適的地點,同時向政府部門進行立項,取得民政局的大力支持,功夫不負有心人,張院長終于找到了一家擁有18間的民宅,可以放置36張床位,經過和房主再三交涉以2.6萬元租了下來,然后自己將多年的積蓄全部拿出用于購置必需品,從此“接您回家”這一主題便響徹了澄城這一片熱土,澄城鶴童老年公寓,以“為社會分憂,替子女盡孝”為目的,倡導“尊老,愛老,敬老”的社會風氣初步形成、初具規(guī)模,鶴童敬老院雖步履艱難但在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在各級民政部門的關懷下、在各界人士的幫助下、在全體員工的無私奉獻下,一步一個腳印的邁向正軌。
凝心聚力,眾志成城,現在鶴童敬老院已經投資180萬元,建成澄城縣老年公寓和澄城縣殘疾人托養(yǎng)服務中心,共有后勤服務人員26名,醫(yī)生兩名,護士一名,建筑面積3800平方米,床位85張,累計收養(yǎng)老人472人。澄城縣殘疾人托養(yǎng)中心,占地2640平方米,床位42張,累計接受托養(yǎng)人員134人,共接收澄城,合陽,華州等鄰近縣市因各種原因的殘疾,智障,不能自理,無家可歸,需要救助的流浪乞討人員,讓流浪人員感受到社會的溫暖,經過循循善誘,心理疏導,因人施教,其中有9人走出心里陰霾,回歸家中,回報社會,降低了他們在社會上的犯罪率,促進了社會和諧。
老年人是社會的一部分,他們不僅在物質上需要幫扶,更需要在精神上陪伴和關愛,她說:老人是我們社會的寶貴財富,他們?yōu)榧彝ド?,為子女的成年人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教、長嘔心瀝血,含辛茹苦,為發(fā)展生產、國家建設傾其畢生之力,他們理應受到全社會的關心和尊重,理應樂享天倫,我們要把自己的一腔熱血傾注于那些需要關愛的孤寡空巢老人、那些殘疾智障心理扭曲的流浪兒。她這種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樂觀向上的工作面貌源于堅定的信念,她要讓每一位入住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養(yǎng)。
為了心中的理想,她完善了基礎設施,為老年人創(chuàng)造優(yōu)美的居住環(huán)境,裝修標準間、配備專屬個人生活用品、配設醫(yī)療機構、健身器材、購買文化書籍、訂閱報刊雜志等,為老人創(chuàng)造了一個溫馨、舒心、優(yōu)美、快樂的生活環(huán)境;抓好關鍵環(huán)節(jié),為老人提供方便周到的生活服務,為了保證入住老人的正常生活起居,他們本著“替天下兒女盡孝,為眾多家庭分憂,為國家減輕負擔,為老人創(chuàng)造樂園”的服務宗旨,努力為老人們提供方便、快捷、周到的日常生活服務。具體工作中,堅持做好“2221”工作,即:每天打掃兩次房間衛(wèi)生,每周為老人洗兩次澡,每周為老人檢查兩次身體,每月為老人理一次發(fā),經常為老人換洗衣服。在老人用餐安排上,他們做到每周用餐有食譜,每次用餐有人送,不能自理有人喂,定時定量有安排,飯后清洗有人管,從而保證了老人既能吃飽,又能吃好;注重感情投入,為老人提供心貼心的親情關愛,入住公寓的老人都是子女不在身邊,難以感受到更多的親情關愛,為此,他們在日常服務中,盡可能設身處地為老人著想,使他們在公寓就象在家里一樣感受到濃濃的親情關愛,登記他們的生日,全體員工為他們祝壽,讓他們看傳統的秦腔節(jié)目,豐富他們的文化生活,讓他們找到家的感覺,節(jié)日的隆重;建章立制,為搞好優(yōu)質服務,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建立了院長責任制、服務人員責任制、后勤人員責任制、入住老人建檔制、老人管理須知等六項工作制度及管理制度。使我們的管理工作不斷邁上制度化、規(guī)范化的軌道,保證了事事有人抓、有人管,工作有協作、有秩序,養(yǎng)成一種爭創(chuàng)一流的工作態(tài)度和尊敬老人、服務老人的敬業(yè)精神。老年人的孤獨青年人無法理解,他們需要的是傾訴與傾聽,而鶴童老年公寓里,張寧院長對每個老年人的往事,認真傾聽、詳細記錄,讓這些老年人有了更加美好的回憶和留戀,往事如煙,當老人們講述起自己過去的故事,總是津津樂道,做一個能與老人交心的朋友,是張寧院長對每一個勤務人員的要求,因為老人如同孩子,讓他們能感受到家的溫暖和關懷,是鶴童老年公寓所有人的向往。家是溫暖的港灣,進入鶴童老年公寓,就必須讓老人有回家的感覺。
張寧說,生命世界永遠是變幻莫測的,做為生命歷程的見證的人類,生老病死是每個人的必經之路,對衰老有敬畏,有接受,從不自愿到自愿,參悟了心,參透了生命,生命不只是硬度和光鮮,也更有柔弱與灰暗,而老年,則是繁華落盡的一種坦然,能讓老人在老去的日子找到存在的快樂,每到逢年過節(jié),鶴童老年公寓里,便有好多讓人難以忘懷的歡笑,而制造這些歡笑的,則是讓這些老人有更多的“忘齡感”的活動與游戲。讓他們感受到擁有更多的子女,同時又讓“他們”擁有更多的親人。
為了心中的理想,張寧帶領著她的員工,進一步完善了老年公寓的基礎設施,為老年人創(chuàng)造了優(yōu)美的居住環(huán)境,使這個溫馨,舒心,放心,歡樂的環(huán)境,替眾多兒女盡孝,為眾多家庭分憂,為國家減輕負擔,為老人創(chuàng)造樂園,努力的為老人提供方便、快捷、周到的日常生活服務,打掃房間,洗澡,檢查身體,理發(fā),換洗衣服,起居用餐,各個方面,都達到老人十分滿意的狀態(tài),感情投入,親情關愛,豐富他們的文化生活,和子女一塊給老人過壽,分享生活的儀式感,使他們度過一個有幸福感和存在感的快樂的晚年。
多年來,張寧先后被評為“渭南市道德模范”,“十大助老楷?!?,“尊老敬老標桿”,“最美女性”,“孝親敬老之星”等殊譽,鶴童老年公寓先后被評為澄城縣扶殘敬老示范公寓,和渭南市養(yǎng)老機構先進單位,陜西省孝親敬老楷模。鶴童老年公寓,在澄城縣老齡工作方面,豎起了一面旗幟,中華民族尊老,愛老,敬老,養(yǎng)老的傳統美德,在鶴童老年公寓得到了傳承與發(fā)揚,在今后的工作中,他們將在各級領導和各個社會團體的支持下,監(jiān)督下,從物質,精神,養(yǎng)生,等方面照顧好每一個老人,不負子女重托,不負社會厚望,把老人接回家。讓每一個老人感受到,鶴童,那就是我最后的家園。也是我最快樂的時光!
時光會老去,花兒會凋零,生命的影子,會被夕陽拉長拋遠,在光陰里,張寧說,鶴童,是老人最快樂的日子,也是我最大的心愿,讓快樂,做一朵會唱歌的花,讓時光銘記,這便是我的初心!希望各界人士積極參與把中華民族尊老、愛老、養(yǎng)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傳承下去!
終審:孔緒牢
責編:雷世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