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千年·別君嘆
作者:趙欣宇
離別意銷魂,最是陽關曲。一曲《別君嘆》追溯到千年前的離別,該作品前一段歌詞引用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仿佛陜西方言的演唱更能打動人心,其實有很多人一直都想知道為何一定要用陜西方言來演唱這里,我想莫非是因為這個作品的作曲者曹軒賓老師就是陜西人,況且王維詩中的"渭城"正是今天的陜西咸陽?!端驮拱参鳌芬舱峭蹙S送友人元二遠赴安西都護府,從長安一帶送到渭城客舍,到了最后分別之地,所作的七絕。為何《別君嘆》會火?大膽猜測無非是因為以下幾點:
1.先來說下這首作品的創(chuàng)作風格:作曲人曹軒賓,成功地將古典詩歌《送元二使安西》與現(xiàn)代音樂元素相結合,展現(xiàn)了古典與現(xiàn)代的完美融合。
2.再來說一下這首作品的舞臺風格:以《經典詠流傳》中的演唱為例,歌曲一開頭,古琴的悠揚旋律便將聽眾帶入了一個古典的別離場景。隨后,西洋古典樂器的加入,不僅豐富了音樂的層次感,也讓這首歌曲在保留古典韻味的同時,不失現(xiàn)代感。
3.情感表達:《別君嘆》在配樂上采用了《送元二使安西》中的“陽關三疊”,通過音樂的情緒遞進,表達了從憂傷到不舍,再到無奈告別的復雜情感。歌曲的感染力極強,即便聽眾沒有類似經歷,也能被其深深觸動。
4.最后是作品的語言和曲調風格:方言和戲曲腔調的巧妙運用,為歌曲增添了更多的抑揚頓挫,使其韻律美感更加豐富,這種風格的選擇與唐詩的典雅氣質相得益彰。
如果當時的王維給《送元二使安西》譜寫一段旋律,我想一定是《別君嘆》這樣。
《別君嘆》這部作品后段的詞是當代李奇老師所寫:
低吟白雪逢陽春
送君別去無知音
高臺孤矗昂首望
穹凄盡兮宙宇敞
車馬縱兮雁飛翔
春復秋往世無常
幽清默兮落暗鄉(xiāng)
何年何月蹉跎降
莫問莫觀你莫惆悵
山石林木無易樣
整整十句,它不僅進一步詮釋了王維所作詩中的意境,更有一種對詩人當時感情的延伸感與擴展感。畫面感也更強,西出陽關一如鴻雁飛出塞外,運用意象"知音唱",和高雅的"陽春白雪"。穹凄盡兮宙宇敞,蒼穹與宇宙之間,雖然知音難見,有凄凄之感,但是意境雄渾開闊,正契合詩人勸君進酒的豁然。莫問莫觀莫惆悵,詩人與友人,都在這將離之時,走向豁達,這份豁達也通過李老師的詞傳遞給了我們。山石林木不會因我們而改變,而我們的情誼與初心也一如當年。將詩人未盡詳說的言語展現(xiàn)給今人,但是又不是單純的悲傷,離情別緒,而是對未來充滿希望和祝愿。
近日,袁野老師在音樂會中也演繹了《別君嘆》,運用了民族唱法,以新的方式詮釋了這首曲目,給了聽者又一種不同于以往的感受。民族唱法演繹的《別君嘆》不僅保留了歌曲的古典韻味,還賦予了其一種生動質樸的感受,這是民族唱法自然流暢以及女性藝術家所帶來的特有的細膩質感。袁野老師所演唱的這一版可以說是把這部作品演繹的別具一格。
其實,在現(xiàn)代,我相信,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屬于自己的那一曲《別君嘆》。也許是在離別時默默哼唱的旋律,也許是在夜深人靜時獨自品味的歌詞,它都承載著我們的情感與經歷,就像《別君嘆》里表達的那樣……

作者簡介:
趙欣宇 ,女,漢族 ,山東濟南人,在校學生。
詩詞文化傳唱人,發(fā)表數(shù)篇文章在刊物《意林》《散文集》中。
代表作:《提著月亮去看你》《在青春里相遇》《相遇在花開那年》《遇見因為我們是一樣的人》《師恩詩情》《在城市的遠方》……
投稿加微信zxq13910331606
更多內容請長按二維碼關注“芃蕓國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