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古風 追尋古典 (214)安公子 悵望道中
落葉煩風掃。竹梢滴露添寒峭。可惜欺霜籬下菊,枉孤懷幽調。怎比得、荒村困守楓林杪。曾幾時、忘卻空山老。嘆夕陽歸迫,仍帶傷秋堪療。 何妨成泥爪。不堪多是悲今眺。隔岸紅塵無入處,況臨溪深悄。復自笑、莊周有夢應須覺。人豈知、世道由天造。望暮樹昏鴉,一聲把愁勾了。
詮釋:
“落葉煩風掃”:落葉被秋風無情地吹掃,一個“煩”字表達了作者對秋風掃落葉這一自然現(xiàn)象的厭煩,也暗含了歲月流逝、生命無常的感慨。
“竹梢滴露添寒峭”:竹梢上的露珠滴落,更添幾分寒意。這里的“寒峭”不僅指環(huán)境的寒冷,也暗喻了作者內(nèi)心的孤寂與凄涼。
“可惜欺霜籬下菊,枉孤懷幽調”:籬笆下的菊花雖然傲霜而立,卻無人欣賞,只能孤芳自賞,枉費了一片幽情。這里的菊花象征著高潔與堅韌,但作者的孤獨與無人理解使其情感顯得更為深沉。
“怎比得、荒村困守楓林杪”:與那些困守在荒村楓林盡頭的人們相比,作者或許更加感慨。楓林杪象征著邊緣與孤獨,而荒村則暗示了生活的艱辛與無奈。
“曾幾時、忘卻空山老”:曾經(jīng)何時,作者似乎忘記了空山的寂靜與歲月的流逝,但現(xiàn)實卻讓他不得不面對。這里的“空山老”既指空山的歲月悠長,也暗含了作者內(nèi)心的蒼老與無奈。
“嘆夕陽歸迫,仍帶傷秋堪療”:夕陽西下,歸期已迫,作者感嘆時光易逝,而秋天的凄涼更讓他難以釋懷。但即便如此,他仍試圖尋找療愈傷秋之法,表現(xiàn)出一種對生命的執(zhí)著與不屈。
“何妨成泥爪”:與其在塵世中掙扎,不如化作泥土中的爪印,表達了作者對世俗的厭倦與超脫。這里的“成泥爪”既是對自己過往經(jīng)歷的反思,也是對未來的淡然態(tài)度。
“不堪多是悲今眺”:面對眼前的景象,作者心中充滿了悲傷與無奈,無法釋懷。這里的“悲今眺”既指對現(xiàn)實的悲傷眺望,也暗含了對未來的憂慮與迷茫。
“隔岸紅塵無入處,況臨溪深悄”:隔岸的紅塵世界與作者無關,他更愿意獨自面對深溪的寧靜與悄然。這里的“紅塵”象征著世俗的喧囂與紛擾,而“臨溪深悄”則代表了內(nèi)心的寧靜與超脫。
“復自笑、莊周有夢應須覺”:作者自嘲自己如同莊周一般,雖然夢中逍遙自在,但終究要醒來面對現(xiàn)實。這里的“莊周有夢”既是對自己過去經(jīng)歷的反思,也是對未來的警醒與覺悟。
“人豈知、世道由天造”:人們又豈能知曉,世道是由上天所造就的呢?認為無需過于執(zhí)著。這里的“人豈知”與“世道由天造”都表達了作者對人生世事的無奈與順應天道的態(tài)度。
“望暮樹昏鴉,一聲把愁勾了”:望著暮色中的樹木和昏鴉,這里的“暮樹昏鴉”既是對現(xiàn)實景象的描繪,也是作者內(nèi)心情感的寫照?!耙宦暋笨赡苁侵富桫f的叫聲,也可能是指作者內(nèi)心深處的某種聲音。而“把愁勾了”則意味著將心中的憂愁、煩惱都拋掉,有一種解脫、釋懷的感覺。
綜上所述,這首詞通過豐富的意象與象征意義,深刻地表達了作者對秋天的感傷與對生命的思考。作者以淡然的態(tài)度面對過往,以無奈與悲傷的心態(tài)看待當前,尋求一種心靈的解脫和釋放。這種解脫并非突如其來,而是作者在經(jīng)歷了一番愁緒之后,終于找到了內(nèi)心的平靜與釋然。展現(xiàn)了一種深沉而復雜的情感世界。
顧意 於蓮花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