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半邊戶”待遇的女人
鄧蛟
來源:南楚風(fēng)光
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
袁建明含淚送走了外出打工的丈夫。這天是正月初八,四天前,正月初四,他們剛剛結(jié)為連理。
新婚次日,丈夫輕聲呼喚:“建明”,丈夫有些不習(xí)慣直呼“老婆”兩字?!班拧!苯魑⑽⒌皖^,輕聲應(yīng)答。“我要出去打工”。“???什么時候出發(fā)?”建明驚訝地問?!敖鼛滋彀??!闭煞蚧卮稹!安蝗チ_?!苯餍南?,新婚燕爾,夫妻應(yīng)沉浸于新婚的甜蜜之中,蜜月期都未過,怎么就要離開呢?
“沒辦法,結(jié)婚欠了一些債務(wù)?!闭煞蚪忉?。
“你走了,丟下我孤零零的,人生地不熟?!苯髡f。
“實在是沒有辦法。”面對丈夫的堅持,建明只能妥協(xié):“那就過幾個月再去吧,讓我先適應(yīng)一下?!?/p>
“我也想在家陪你,但工地已經(jīng)開工,急需人手?!?/p>
“那帶我一起去吧?!苯鳠o奈地懇求,眼中含著淚水。
“不是我不愿意帶你,那個工地條件太艱苦。民工們擠在一起,做什么事都困難。更何況你一個女人去更不方便。你在家等著,我過幾天回來看你?!闭煞驘o奈地?fù)u頭。見丈夫如此“殘忍”。袁建明只能躲在床上暗自垂淚。

雪花飄飄,寒風(fēng)刺骨。在這寂靜的冬日,光禿禿的樹枝在寒風(fēng)中搖曳,仿佛在訴說著冬日的嚴(yán)寒。冰冷的夜晚,寒風(fēng)似乎想要帶走所有的溫暖,讓人不由自主地顫抖。時光倏忽,春夏秋冬,建民過著饑一向飽一餐的農(nóng)村“半邊戶”生活,生兒養(yǎng)女,照顧老人和家庭。
深秋的一個早晨,袁建明吃過早餐,挑著女兒去山里砍柴。她將女兒放在座欄子里,一邊哄著女兒,一邊砍柴。累了休息便給女兒喂奶。經(jīng)過一個星期的努力,她終于砍完了山坡上的柴火。這時,《夫妻雙雙把家還》的旋律在腦海中回響,“你耕田來我織布,我挑水來你澆園”。如果丈夫在家,她就在家照顧女兒,做好香噴噴的飯菜等他回來,不用她還懷著身孕來砍柴。養(yǎng)家糊口與夫妻情深,真的不能兼而有之嗎?
袁建明這樣憧憬著。一端挑著女兒,一端挑起家庭的重?fù)?dān),走在回家的路上。
有了兩個孩子后,袁建明選擇在家養(yǎng)“加工豬”。所謂“加工豬”,就是將小豬養(yǎng)到50-60斤再出售,賺取成長差價。
一次,一位外地買家到袁建明家買走了四頭加工豬,還要再買二十頭。建明帶到鄰居家買了另外二十頭。買家給了她二十元錢,說是“傭錢”。建明拿著這二十元一路小跑高高興興的回家了。看著手中的二十元機(jī)智的袁建明立刻捕捉到了商機(jī),決定成為一名“經(jīng)紀(jì)人”。
半年后,她購置了一輛當(dāng)時非常前衛(wèi)的摩托車,安裝了全村第一臺電話機(jī)。從此,不管是田間小道,還是崎嶇山路;不管是嚴(yán)寒,還是酷暑;不管是刮風(fēng),還是下雨??偰芸吹揭粋€騎著摩托車后面放著兩個簍子的靚女為買賣牲豬服務(wù)。為寧鄉(xiāng)豬推向市場而作出貢獻(xiàn)。
袁建明剛剛洗完澡出來??谥朽哉Z:已經(jīng)洗了兩次了。還有臭氣。這臭氣源自于昨天。
昨天一位老人幾經(jīng)周折找到了袁家。
“請問這里是袁建明師傅家嗎?”老人問道。
“是的,您有什么事嗎?”袁建明回答。
“我有一窩豬仔,想請您幫忙賣掉。”
“哦,在哪里?”
“石余塘沖里,已經(jīng)滿月十多天了。”
“怎么還沒賣掉?”
“唉,都覺得路太難走,看一下就走了?!?/p>
“是這樣??!”袁建明看著老人可憐兮兮的樣子,回答:“好吧,明天我一定來?!?/p>
第二天,手扶拖拉機(jī)停在了離賣家五六百米的路上。沿著羊腸小道走進(jìn)去,進(jìn)去后豬欄狼籍。豬欄被豬拱出的深坑。豬尿、泥糞混合成一個臭水坑??蛻袅⒖檀蛄送颂霉?,心想難怪沒賣掉,車都進(jìn)不來,小豬要抬出處。豬欄又這么臟。他悄悄地對建明說:“壓低價,反正他要賣掉,而且已經(jīng)很多人來看過都沒買?!?/p>

建明想了想就說:“算了,看兩位老人多可憐,我們今天就幫老人家買掉這窩豬仔?!?/p>
“你呀,生意興隆,就是因為你這么講誠信?!?/p>
“誠信經(jīng)營是我的原則?!?/p>
最后,建明滿身汗水,混合豬糞的臭味,完成了這單生意。
長期的誠信經(jīng)商,買賣雙方都紛紛稱贊:那個女人會做生意!
“人無信不立,業(yè)無信不興?!弊源?,她的生意更加紅火。
那年年底將至,一場大雪還未融化。晚餐時分,袁建明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說今晚要來購豬。一車有兩批人,他們在南芬塘下車,請她去接。晚上,她的摩托車在結(jié)冰的路面上行駛,發(fā)出咔咔的聲響。接到客戶后,三人一輛車,車胎卻突然壞了,三人推著摩托車到修理店,然后步行回到家里,已經(jīng)是凌晨了。第二天剛要出門,建明又接到一個電話,對方操著濃厚的益陽口音說:“袁小姐嗎?”“是的,您是哪位?”“我是周立?!薄爸芸偤茫惺裁粗甘??”
周立說:“請你幫我買幾頭小豬帶過來?!?/p>
建明問:“啊?您不過來嗎?”
“不過來,我還不相信你嗎?我們打交道這么久了?!睂Ψ交卮?。
經(jīng)過一天的努力,到場的和未到場的客商都帶著滿意回家過年了。
袁建明女士就像一位河上的船夫,一頭連著買家,另一頭連著賣家。兩岸的商賈都信任這位美麗的渡船人。

一位普通的農(nóng)村女子有責(zé)任,有擔(dān)當(dāng)。敢想,敢干。撐起了家中的一片天。
袁建明的付出是成千上萬打工一族的縮影。是因為有這群在老家默默奉獻(xiàn)的女人,才能使這些家庭父母樂享晚年,子女茁壯成長,家務(wù)井然有序。家興業(yè)旺有男人的一半,更有女人的一半。

作者簡介:鄧蛟,寧鄉(xiāng)市壩塘鎮(zhèn)保安村人,中學(xué)退休教師,中文專業(yè),愛好文學(xué),喜歡律詩,退休在家喜愛練筆,豐富生活。
編輯:張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