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還城村位于河南省濮陽縣城南四十六里,這里民風淳樸,風景秀麗。清朝嘉慶年間,“天地會”義士宋奎避難來到此地隱居,把太祖長拳傳授給這里的人們,距今有二百多年的歷史。當時家家戶戶習武之風大盛,素有“武術(shù)之村”的美譽。
話說商廷標就生活在這樣的地方,今年40歲的我略通文墨,其習武就是受家庭的影響。因為我的老太爺商二安就是清朝末年的武林高手,老爺商福亮,在民國時期也學(xué)習武術(shù),一對拐子耍的分外精彩。爺爺商玉臣自幼習武,尤其在建國后村里成立了豫劇劇團,他扮演武生,唱念做打樣樣精通。到了我父親商石倉這一代,由于外出務(wù)工,就不再習武了。其實我習武時間很晚,是在疫情結(jié)束后的2022年冬天,受家庭武風的影響,使38歲的我有了習武的動力,就找到了俺村西頭的老拳師李石中,跟他學(xué)習太祖長拳。
記得那年冬天的一天早晨,雞剛一啼鳴,商廷標就起身出去了,來到了李石中師傅的家里,不料李師傅早已在院里等候了。剛開始,李師傅先教我一些基本功,例如扎馬步、沖拳、踢腿、拉架子等。如此過了半月之后,李師傅看到我的基本功也有點眉毛了,就把太祖長拳傳授給了我。雖然學(xué)武很苦很累,但我一直在堅持,而且樂在其中。寒冷的冬天也要早早起來,我卻在李師傅的院子里練得滿頭大汗。
2023年的4月份,我和商進紅叔去山東淄博務(wù)工,雖然工作是累了點,但是我習武的決心不變。在沒活的情況下,就來到附近的孝婦河濕地公園,把太祖長拳一遍又一遍的練熟。但在學(xué)武過程中,我不僅鍛煉了身體,還養(yǎng)成了勇于拼搏、不怕吃苦的武德精神。
同年,李石中師傅與鄰村武術(shù)愛好者,由鎮(zhèn)里高明恩大夫號召,共同組成“慶祖武術(shù)團隊”,多次去西辛莊、支寨、濮陽參加表演,并得到當?shù)氐暮迷u。
2024年6月29日,濮陽市“體彩杯”全民健身活動月鞭陀展演在市博物館廣場舉行。俺“慶祖武術(shù)團隊”奉號召,也來到這里表演。
走進濮陽市博物館廣場前,只見這里高手如云,對手們個個摩拳擦掌,斗志昂揚。瞧他們正在賽場上作熱身運動,動作那么嫻熟,技藝多么高超,真讓我大開眼界,激動萬分。
伴隨著屠洪剛《風云》這激動人心的歌曲響起,賽場上頓時熱辣滾燙,我們慶祖武術(shù)團隊閃亮登場?!班肃肃恕?,隨著一聲聲驚天動地的吶喊聲,我們把太祖長拳的套路架子的招式以多人組合的形式,認真的展現(xiàn)給現(xiàn)場觀眾,并贏得掌聲陣陣。最后輪到我單項表演了,說不緊張是假話,腦子幾乎是一片空白,唯有的想法只有一個字“拼”。我使出渾身解數(shù),一口氣完成了太祖長拳一系列動作:海底撈沙、迎面扳手、提地擎天、燕子抄水……,最后一個高難度動作,簡直像惡虎撲羊,最終我以這一招式完成了我的單項表演,現(xiàn)場再次響起來熱烈的掌聲。
作為太祖長拳第七代傳承人的商廷標,不僅練習武術(shù)使其身體得到了鍛煉,還弘揚了中華優(yōu)秀的武術(shù)文化。
接下來,商廷標在武術(shù)傳承的道路上,還發(fā)生些什么故事呢,且聽下回分解。
作者簡介
商廷標,1985年生,男,漢族,筆名鵬宇,河南省濮陽縣慶祖鎮(zhèn)新還城村人。濮陽縣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常務(wù)理事、詩詞學(xué)會會員、作家協(xié)會會員、全民閱讀促進會會員、新還城宋奎太祖長拳第七代傳承人。自幼喜歡畫畫,勤學(xué)苦練,尤擅花鳥,尤其喜歡古詩詞,有詩詞發(fā)表于《中國詩詞》、《思想者選刊》、《九州詩韻》、《奔流詩苑》、《雞鳴詩苑》、《白鷺文刊》、《中州詩詞》、《河朔詩詞》、《澶淵詩林》、《濮陽早報》、《濮陽廣播電視報》、《華夏早報》、《鄉(xiāng)村文藝報》等紙質(zhì)刊物,以及《中國詩歌報》、《歲月中國》、《詩文化》、《千家詩詞》、《黃鶴詩苑》、《中原詩韻》、《濮陽文藝》、《龍鄉(xiāng)文藝》、《澶州文苑》、《龍都詩韻》、《今日龍鄉(xiāng)》等各家網(wǎng)絡(luò)平臺。
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將村里的民間故事與傳說的收集,整理的《義士宋奎》、《“飛毛腿”謝二》、《“怪才”商二安》、《大力士李老二》、《李連芳斗牛東明城》、《李群山打擂》、《李全良沙堌堆拳打宋屠戶》、《“二騾子”商升堂》、《二商比武爭車》……,其中六篇民間故事傳說入選《濮陽縣一鄉(xiāng)一村一故事.慶祖鎮(zhèn)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