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賽里木湖
——新疆之旅筆記之七
文/華夏兒女
清早,七點鐘,天剛蒙蒙亮,我們從博樂市出發(fā),啟程去賽里木湖,只走了十多分鐘,見路邊不遠處的山坡上立著一座亭子,在朝暉的映襯下山坡和亭子映成了黑色,遠遠看去恰似曙光里的景致,地平線上一條紅紅的絲帶,紅中有黃,黃中有紅,慢慢又變換成了金色。我們將車停下來,走向山坡,登上臺階,走進亭子,亭子有前門和后門,門廊都拉了長長的經(jīng)幡,經(jīng)幡上還掛滿了各種顏色的哈達,我們站在亭子里望著東方,等待日出,等了二十多分鐘,紅日漸漸的躍出地平線,擺脫那條紅絲帶跳出來,紅色的日光照耀著,整個山巒、大地全是紅色,我們欣喜的拍照,只是瞬間,我們剛剛拍照了兩三分鐘,日光就耀眼了,日出就失去了意義,失去了心中的渴盼。我們回到停車處,駕車向賽里木湖出發(fā)。

上午九點,到達了賽里木湖,遠望一片深藍色浩如大海,走到岸邊,翠綠的水草、蘆葦隨風搖晃,黃色的棧道、木柵欄和觀景臺伸向湖面,走上“月亮灣”觀景臺,對岸是青綠的山,倒映在藍色的湖水中,正是“世界上有一種藍,叫賽里木湖藍,見你一面,記住一世”。走下觀景臺,乘上自駕車慢慢的行駛,慢慢的欣賞湖光山色,走過“三臺草原”、“博爾罕山”,來到十里長堤,一條黃沙帶在湖邊蔓延,湖里是藍藍的湖水,湖外是窄窄的池水,仿佛一對母子湖,大湖環(huán)抱小湖,小湖依偎大湖,湖水見證母子情深。長堤上矗立著一道長廊,草編的造型,游人們坐在長廊里,或站在湖水邊,或坐在水邊的石頭上,將身姿融入藍湖,將靈魂獻給藍天。

來到“親水灘”,人人喜愛水,人的一生離不開水,與水親近,就放飛了身心。“親水灘”上,礁石嶙峋,青色和灰色石頭居多,一堆紅色的礁石非常特殊,吸引游人和孩童聚集在礁石上,大人拍照孩子戲水,有一只小羊羔在岸邊走動,我走過去想要將羊羔和湖水一同攝入鏡頭,一個小男孩走過來說與羊照相要收十元錢,小男孩一身黑衣,小臉曬得黑紅,一雙眼睛明亮,一看就透著聰明靈氣,這么小就知道做買賣。沿著湖岸走向一座高約八九米的青色石碑,許多游人依偎在石碑下拍照,我想靠近石碑,無奈游人太多,就只好在遠處將石碑和大湖攝入鏡頭,石碑上雕刻著“西域凈海.賽里木湖”。

乘上車,圍繞著大湖繼續(xù)慢慢行駛,據(jù)介紹賽里木湖有92公里,敞開車窗一路走、一路拍照,左側是藍藍的湖水,一會深藍、一會淺藍,一會又變成綠色,遠處的青石山蜿蜒著將藍湖環(huán)繞,更遠處的山巒和雪山互相呼應,連同藍天上變幻莫測的白云、山間的云霧,倒映在大湖上,讓人怎能不親水,怎能不愛山。右側是連綿的群山,一會是綠色、一會是淺綠色、一會又是黃色,深綠色是云杉整齊地排列,將山巒分割出不一樣的格調,淺綠色是低矮的植物將山體包裹,黃色是山坡上的牧草,牛羊和馬兒在山坡上悠然的、自在的閑走、坐臥,或者食草,或者嬉戲。山體一會是堆堆疊疊,一層層維護著一座高峰,一會是一列列一行行,如萬馬奔騰,一會又如梯田一條條像臺階一樣漫上山崗,山體有時像軍人的迷彩服,有時呈淺綠色、有時呈翠綠、墨綠,有時黃綠相間、灰色與青色夾雜,一層層向你涌來又遠去,讓人身不由己的涌入大自然的懷抱,賽里木湖此生必至的地方,千萬年的等待,只為遇見你。

來到“點將臺”景區(qū),一座高臺一層層漫上山崗,最高層上插滿了角旗,高臺中間豎起一根開山劍,最下層石階的兩側立著水泥雕筑的枯樹樁,右側的樹樁上雕有“點將臺”三個金色大字,石階下面的平臺上立著一塊天然巨石,巨石的紋理呈流水形。點將臺高大壯闊,在藍天白云的籠罩下,好似姜子牙在神壇點兵,又似諸葛亮神壇借東風,眾將官威風凜凜,殺氣騰騰。

觀賞過“點將臺”,又走過“天鵝樂水”、“西海草原”、“金花紫卉”、“克勒涌珠”等景區(qū),仍然圍繞著大湖慢慢行駛,陽光將我們朗照,湖水將我們映照,群山將我們環(huán)繞,每輛車似乎都是繞湖而慢行,走走停停,游人們有的站在路邊,有的涌向湖岸,湖在山中,山在湖中,而人在山水中。空中時而飛過雄鷹和鳥兒,還有彩色的滑翔機、熱氣球在空中翱翔,載著喜歡探險、喜好刺激的游人,盡享山川、藍天、大湖的無窮魅力。

環(huán)湖幾乎繞了一圈,仍然沒有盡興,午后五點多,來到了一座蒙古包,蒙古包不只是蒙古人的獨創(chuàng),在新疆,維吾爾人、哈薩克人都住蒙古包,他們不叫蒙古包,而叫“氈房”。我們站在白色的氈房前,氈房坐落在山巒里,滿坡的牧草、滿坡的羊群,外孫女歡喜的手舞足蹈,在草地上瘋跑,一只黃色小花貓跑出一處氈房,花貓追逐著小羊,將小羊趕進了氈房后面的樹林,它又跑回來抓螞蚱,外孫女又和花貓玩耍在一起,好像早就熟悉的玩伴,你追我趕,只一會的功夫,小花貓就和我們都熟了,跑進我們的氈房里,隨意的趴在每個人的懷里,像一個乖乖的孩子,仿佛我們就是它的主人,與我們親近、親密,這么通人性的小貓咪,與人共情。

晚上九點了,夜幕才漸漸的籠罩,一刻鐘前突然雷聲陣陣,烏云密布,微微的小雨東面淋淋、西面灑灑,終究沒有下來,也許是被風兒趕跑了、被夕陽嚇跑了,夕陽穿過濃云在西面的山崗上閃耀。我們伴著夕陽晚餐,出租氈房的老板娘為我們準備了豐富的晚餐,烤羊肉串、手抓羊肉飯、羊肉湯,晚餐還未結束,星星已經(jīng)在空中閃爍了。這是我第二次在蒙古包晚餐,我想起四十多年前在大慶杜爾伯特的蒙古包里與蒙古朋友聚餐,這一次是與家人在哈薩克族的氈房里聚餐,還要在這里住宿,對于我是第一次體驗牧人的生活。氈房外傳來羊的“咩咩”叫聲和牛的叫聲,還有遠處的狗吠聲,伴著這些聲音欣然入眠。

睡到半夜,小花貓突然鉆了進來,驚醒了旅人之夢。小花貓趴在我的枕邊,我起來將小花貓請出了氈房,我的睡意全無,躺在黑暗里假寐,轉眼天就亮了,看看表已經(jīng)六點多了,起來看日出,曙光映紅了山巒和波光粼粼的湖水,賽里木湖的日出比昨天早晨看到的日出不一樣,日光呈紅色、金色互相變幻著,先是紅色,然后是金色冉冉的從山巒后面升起,照在湖面上一片紅霞,霞光萬丈照亮了整個賽里木湖,我們迎著霞光來,又迎著霞光離開,人們說“賽里木湖是大西洋最后的一滴眼淚”,而我們是在歡喜中告別了這藍色的圣湖。
2024年8月22日賽里木湖西海草原

劉國華,筆名:華夏兒女、阿華,現(xiàn)居廣州。中華詩詞學會會員、黑龍江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黑龍江省詩詞協(xié)會會員。著有長篇小說《夢中的河》、詩集《江山多嬌》、《戀歌心曲》、散文集《呼喚春天》;作品入選《中國當代詩歌大辭典》、《中國當代詩人詞家代表作大觀》、《芙蓉國文匯》、《龍江當代文學大系》等選本;有作品在《詩潮》、《參花》、《安徽詩歌》等刊發(fā)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