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韻
作者:周廷發(fā)
茶,大自然慷慨饋贈的奇妙之物,生來便是灌木或小喬木的模樣,扎根于大地,與山川日月為伴,靜靜展現(xiàn)著獨屬于它的天然之美。
瞧那葉片,呈革質(zhì),或長圓形,或橢圓形,仿佛是大自然精心裁剪而成。葉片的先端有的鈍,有的尖銳,基部則呈楔形,像是被巧妙雕琢過的藝術(shù)品。朝上的一面,泛著光亮,好似被陽光親吻過,透著一種靈動的生機;而葉片的背面,無毛或是最初生長時帶著柔毛,毛茸茸的模樣又添了幾分嬌憨與質(zhì)樸。邊緣那整齊排列的鋸齒,像是為葉片鑲上了一圈獨特的花邊,別具韻味。葉柄呢,光溜溜的,不沾一絲纖塵,默默連接著葉片與枝干,輸送著生命的養(yǎng)分。
當花期來臨,茶便綻放出它那素雅的花朵,潔白如雪,純凈得不染一絲雜質(zhì)?;ū袝r稍稍伸長,仿佛是在努力托舉著這美麗的花兒,讓它能更好地展示自己的風姿。萼片闊卵形至圓形,光滑無毛,還會宿存下來,像是忠誠的守護者,陪伴著花朵從初綻到凋零。花瓣呈闊卵形,基部微微連合在一起,背面大多是無毛的,不過偶爾也會有短柔毛,像是大自然隨意灑下的點點裝飾,更添幾分細膩。再看那子房,密密地生長著白毛,好似覆蓋了一層柔軟的白紗,而花柱則是光溜溜的,在一片柔白之中,又有著別樣的簡潔之美。
茶,在我國絕大部分南方地區(qū)的土地上肆意生長著,汲取著天地的靈氣,凝聚著自然的精華,以它獨特的形態(tài),成為大自然畫卷中一抹清新而又迷人的色彩,等待著有緣人去發(fā)現(xiàn)、去品味它那無盡的韻味。
茶,這承載著千年歲月的飲品,它的歷史淵源猶如一條悠長的河流,從古老的時光深處潺潺流淌而來,在中國悠久的歷史中留下了深刻且獨特的印記,散發(fā)著迷人的魅力。
傳說早在神農(nóng)時代,距今約 5000 年以前,神農(nóng)氏為了給人們治病,常常深入深山野嶺采集草藥。有一次,神農(nóng)氏誤食了一種有毒的草,頓時感到口干舌麻、頭暈?zāi)垦#眢w極為不適。他趕忙找了一棵大樹,背靠著坐下,閉目休息。就在這時,一陣微風吹過,樹上飄落下幾片綠油油且?guī)е逑愕娜~子。神農(nóng)氏好奇地撿了兩片放在嘴里咀嚼,沒想到一股清香瞬間在口中散開,舌底生津,精神也隨之振奮起來,之前的不適之感竟一掃而空。他仔細觀察這些樹葉,發(fā)現(xiàn)其葉形、葉脈、葉緣與一般的樹木都不一樣,于是便采集了一些帶回去深入研究,后來就把它命名為 “茶”。這或許就是歷史上關(guān)于茶最早的記載了,由此可見,茶最初是以藥用的身份出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之中。
隨著時光的推移,到了西周、東周時期,大約 3000 年以前,人們開始人工栽培茶樹,并且把茶葉當作菜食來食用,茶逐漸融入了人們?nèi)粘5娘嬍成睢G卮鷷r,2300 年以前,茶又有了新的變化,人們開始將它調(diào)煮、羹飲,當作一種飲品來享用,其飲用方式也變得越發(fā)多樣。
而到了漢代,西漢時期,約 2000 年以前,茶開啟了它商業(yè)化的進程,成都成為了我國茶葉最早的集散中心,茶葉開始在市場上流通起來,被更多的人所知曉。東漢時期,人們還開始制作茶餅,這樣更便于運輸和保存,茶的傳播范圍也隨之進一步擴大。
茶真正匯聚自然和人文的雙重內(nèi)容,形成一門藝術(shù),茶文化正式形成則是在唐代。那時,受經(jīng)濟、文化繁榮的影響,加之陸羽所著《茶經(jīng)》的大力倡導,飲茶文化盛行開來。大量與茶相關(guān)的書籍紛紛問世,像《茶述》《煎茶水記》《十六湯品》等,從不同方面豐富著茶文化的內(nèi)涵。寺廟中更是廣泛出現(xiàn)了茶的身影,僧人們種植茶樹、制定茶禮、設(shè)置茶堂,茶文化在宮廷、寺廟以及文人之間都綻放出別樣的光彩。
宋代,我國的茶產(chǎn)業(yè)蓬勃發(fā)展,帶動茶文化也進入了興盛時期。宮廷中設(shè)置了茶事機關(guān),連宮中飲用的茶水都開始分等級了,賞賜茶飲也成為了表彰大臣的一種方式。民間生活里,茶更是無處不在,遷徙時要 “獻茶”,來客時要 “敬茶”,訂婚時要 “下茶”,結(jié)婚時要 “定茶”,同房時要 “合茶”,可以說茶已經(jīng)深深扎根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不過,這一時期的茶文化也出現(xiàn)了一些變化,逐漸走向煩瑣、奢侈,失去了最初的清廉、高雅之意,好在其根基深厚,依然在不斷發(fā)展著。
明代,朱元璋下令廢除團餅茶,改青蒸茶芽為散茶,這一舉措促進了制茶技術(shù)的改進,炒青綠茶、全發(fā)酵紅茶、半發(fā)酵烏龍茶這三大制茶技術(shù)逐漸形成,不同種類茶的制作工藝越發(fā)成熟,茶文化也繼續(xù)穩(wěn)步發(fā)展,還逐漸走向世界,影響著周邊的國家和地區(qū)。
清代,中國茶風靡世界,獨步世界茶市,出口量極大,茶是人們?nèi)粘I钪胁豢苫蛉钡娘嬈?,茶館、茶樓等場所更是成為了人們社交、娛樂的重要地方。
直至現(xiàn)代,茶已經(jīng)走進了千家萬戶,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種享受,同時也作為中國文化的一張亮麗名片,走向世界,被國際友人所喜愛,繼續(xù)書寫著它那源遠流長且不斷發(fā)展的歷史篇章,讓每一個接觸到它的人,都能感受到那深厚歷史底蘊所散發(fā)出來的獨特魅力。
茶,是大自然的寵兒,在我國絕大部分南方地區(qū)尋得了它的安身之所,那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絲空氣,都仿佛是為滋養(yǎng)茶樹而存在,共同編織出一幅適宜茶樹生長的絕美畫卷。
南方地區(qū)多丘陵與山地,連綿起伏的山巒像是大地母親伸開的懷抱,為茶樹提供了廣闊的棲息之地。這里的山區(qū)面積廣大,地形錯落有致,既有著一定的坡度利于排水,又不至于過于陡峭而讓茶樹難以扎根立足。茶樹們依山而居,錯落分布在山間的各個角落,享受著那一份獨屬于山地的寧靜與自在。
而說到氣候,南方地區(qū)恰似一個天然的大溫室,終年溫暖濕潤,宛如給茶樹披上了一件舒適的 “外衣”。年平均氣溫較高,大多時候都處在茶樹生長最適宜的溫度區(qū)間內(nèi),那恰到好處的溫熱,促使著茶樹體內(nèi)的新陳代謝有條不紊地進行,讓它能夠盡情地舒展枝葉,孕育出飽含生機的嫩芽。濕潤的空氣里,水汽氤氳,像是一層薄紗輕輕籠罩著茶樹,為它們源源不斷地輸送著生長所需的水分,使得芽葉愈發(fā)鮮嫩飽滿,仿佛輕輕一掐,就能掐出那盈盈的汁水來。
再看土壤條件,南方的土地簡直就是為茶樹量身定制的溫床。這里的土壤多呈酸性,那微微的酸性特質(zhì),正契合了茶樹喜酸的習性。棕色的土層深厚且松軟,像是柔軟的床墊一般,讓茶樹的根系可以毫無阻礙地向深處延伸、向四周舒展,去汲取大地深處的養(yǎng)分,牢牢地扎根在這片土地上。
每到春日,暖陽溫柔地灑在南方的大地上,喚醒了沉睡一冬的茶樹。它們像是聽到了大自然的召喚,紛紛從枝椏間冒出嫩綠的新芽,在微風中輕輕搖曳,閃耀著生命的光澤。那漫山遍野的茶樹,與周邊的山林、田野相互映襯,構(gòu)成了南方大地獨有的田園風光,美得讓人心醉神迷,也讓人深深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竟造就了如此適宜茶樹生長的一方天地。
在南方那如詩如畫的山水之間,茶樹宛如大自然撒落的點點翠玉,與周遭的一切和諧共生,共同演繹著一曲動人心弦的茶韻之歌。
你瞧,那云霧繚繞的山間,茶樹錯落有致地生長著,它們像是一群溫婉的仙子,身披輕紗,在云里霧里若隱若現(xiàn)。清晨時分,山間的云霧像是白色的海洋,緩緩流動,茶樹便在這云海之中時隱時現(xiàn),偶爾露出的一抹翠綠,仿佛是大海里跳躍出的點點波光,靈動而又神秘。當陽光努力穿透云霧,灑下絲絲縷縷的光線,茶樹的葉片上便閃爍起金色的光芒,宛如被大自然鑲嵌上了璀璨的寶石,熠熠生輝。
潺潺流淌的溪流從茶樹腳下蜿蜒而過,溪水清澈見底,倒映著茶樹婀娜的身姿。那清脆悅耳的流水聲,恰似一首永不停歇的背景音樂,為茶樹的生長增添了幾分靈動的韻律。茶樹們靜靜地聆聽著溪流的歌唱,汲取著它帶來的清涼與滋潤,讓自己的每一片葉子都飽含著山水的靈氣。
山林間的鳥兒也成了這茶韻之景的???,它們在茶樹的枝椏間穿梭跳躍,嘰嘰喳喳地歡叫著,似乎在與茶樹分享著山林間的趣事。時而停歇在枝頭,歪著腦袋好奇地打量著那一片片鮮嫩的茶葉;時而展翅高飛,掠過茶樹的頭頂,帶起一陣輕柔的微風,惹得茶樹的枝葉沙沙作響,仿佛在回應(yīng)著鳥兒的問候。
四季更替,山水間的茶韻也隨之變幻著不同的曲調(diào)。春日里,茶樹冒出的新芽像是一個個嫩綠的音符,奏響了希望與生機的旋律;夏日時,繁茂的枝葉在微風中搖曳生姿,與山水共同演繹著熱烈而又蓬勃的樂章;秋天到了,茶樹雖不再像春夏那般生機勃勃,卻多了一份沉穩(wěn)與內(nèi)斂,在秋霜的輕撫下,葉片染上了斑斕的色彩,為這山水畫卷增添了一抹別樣的絢麗;即便到了冬日,茶樹也并不孤寂,它們在白雪的覆蓋下靜靜蟄伏,等待著下一個春天的到來,那皚皚白雪與蒼勁的枝干交織在一起,又構(gòu)成了一幅素雅的水墨畫,韻味悠長。
在這青山綠水的懷抱中,茶樹與云霧為伴,與溪流為友,與花鳥為鄰,它們就這樣自然而又愜意地生長著,將山水間的靈氣與韻味融入到每一片茶葉之中,等待著有緣人來品味那一杯飽含著山水深情的香茗,領(lǐng)略這獨屬于茶的山水之韻。
茶的種類他為:綠、紅、黑、白、烏、黃等。其代表性的茶有:西湖龍井、安溪鐵觀音、云南普洱、碧螺春、峨眉竹葉青、黃山毛尖、大紅袍、安吉白茶、蒙山甘露、恩施玉露等十多種。
綠茶,宛如春日里拂過湖面的一縷清風,帶著大自然最純粹的氣息,闖入我們的生活,給人以清新自然之感。
瞧那色澤,恰似初春鮮嫩的柳葉,翠綠欲滴,又似那清澈湖水映照出的碧色,清新而明亮。當熱水注入,茶葉在水中緩緩舒展,那茶湯便如被大自然打翻的綠色顏料盒,暈染出一片澄澈的翠綠,在透明的茶杯中,散發(fā)著讓人移不開眼的光彩,仿佛將整個春天都融入了這小小的一杯之中。
輕嗅那香氣,恰似漫步在清晨的茶園,微風拂過,帶著茶樹嫩葉的清香,絲絲縷縷鉆進鼻腔,那是一種混合著青草的鮮嫩、花朵的淡雅的獨特氣息,清新得如同山間的朝露,不含絲毫雜質(zhì),僅僅是聞上一聞,便仿佛能洗去心中的浮躁與疲憊,讓人瞬間沉浸在這一片寧靜的自然之境中。
再品那口感,初入口時,是那清爽的滋味在舌尖散開,微微的苦澀如同生活中偶爾的小波瀾,轉(zhuǎn)瞬即逝,緊接著便是那悠長的回甘,如同一股清泉在口腔中流淌,滋潤著每一處味蕾,帶來無盡的愜意與舒適。那鮮爽的感覺,仿佛是將一口飽含著生機與活力的春天吞入腹中,讓人精神為之一振,回味間滿是大自然的清新韻味。
無論是獨坐窗前,手捧一本好書,身旁放著一杯冒著熱氣的綠茶,讓那清新的茶香與書中的墨香相互交融,享受那獨屬于自己的靜謐時光;還是與友人相聚于戶外的草坪上,在陽光的沐浴下,共飲一杯綠茶,感受著微風拂面,分享著彼此生活中的點滴趣事,綠茶所帶來的清新自然之韻,都如同那無聲的旋律,縈繞在身邊,讓每一個時刻都變得格外美好。
紅茶,那是經(jīng)過時光沉淀與工藝雕琢后的佳品,猶如冬日里的暖陽,散發(fā)著醇厚溫暖的獨特韻味。
紅茶的產(chǎn)地遍布我國多個省份,福建武夷山、安徽黃山、江西廬山等地皆是產(chǎn)出上乘紅茶的寶地。其原料精心選用茶樹的嫩芽和嫩葉,像那 “一芽一葉”“一芽二葉” 的鮮嫩模樣,便如同是大自然特意為制作紅茶而準備的優(yōu)質(zhì)素材,飽含著生命的活力與精華。
制作工藝更是賦予了紅茶別樣的魅力。先是萎凋,將采摘的茶葉攤放在通風陰涼處,讓它們自然失水,原本脆硬的葉片逐漸變得柔軟,仿佛在為后續(xù)的蛻變默默蓄力。接著揉捻登場,通過實實在在地揉搓,茶葉細胞破碎,茶汁緩緩流出,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紅茶那獨特的香氣開始悄悄孕育,滋味的雛形也初步形成。而發(fā)酵,無疑是紅茶制作的關(guān)鍵之筆,把揉捻后的茶葉放置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條件下,讓水分和氧氣參與到這場奇妙的化學反應(yīng)之中,茶葉的色澤也隨之由綠轉(zhuǎn)紅,那紅潤、油亮的色澤愈發(fā)明顯,宛如被夕陽余暉染上了絢麗的色彩,同時,醇厚的口感也在這一過程中被塑造出來。最后干燥工序,通過烘焙讓茶葉的水分達到保存標準,使得紅茶的香氣和滋味進一步穩(wěn)固,像是給這場工藝的盛宴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泡好的紅茶,色澤紅潤如瑪瑙,那濃郁的色彩仿佛帶著溫度,光是看著,就能讓人感受到一種暖意在心底蔓延。香氣更是濃郁且持久,細嗅之下,有似成熟水果的果香,又仿佛帶著蜂蜜的甜蜜芬芳,還夾雜著若有若無的花香,各種香氣交織在一起,層次豐富,如同一場盛大的嗅覺盛宴。輕抿一口,醇厚的滋味瞬間在口腔中散開,那絲絲的甜意縈繞舌尖,伴隨著微微的回甘,就像冬日里喝下一口熱氣騰騰的甜湯,從喉嚨一直暖到心里,讓人回味無窮。
在寒冷的冬日,手捧一杯熱氣騰騰的紅茶,坐在溫暖的壁爐旁,看著窗外紛飛的雪花,感受著那醇厚的味道在口中流轉(zhuǎn),仿佛所有的寒冷都被驅(qū)散,只余下這一杯紅茶帶來的溫暖與愜意,它就像是一位貼心的老友,默默陪伴,給予最溫暖的慰藉。
黑茶,宛如一部承載著厚重歷史的典籍,在歲月的長河中沉淀出深沉濃郁的韻味,散發(fā)著獨特的魅力。
追溯黑茶的歷史,可真是源遠流長,早在唐朝它便已初現(xiàn)端倪,那時或許還只是默默無名的普通茶類。到了明朝嘉靖年間,湖南安化地區(qū)創(chuàng)造性地采用濕坯堆積渥堆的工藝,使得茶葉色澤逐漸變黑,“黑茶” 之名也由此而來。這一工藝的革新,猶如一顆璀璨的星星,點亮了黑茶發(fā)展的道路,讓它逐漸在眾多茶類中嶄露頭角,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其生產(chǎn)技術(shù)不斷傳播,在不同的地域生根發(fā)芽,綻放出各具特色的花朵,形成了如云南普洱茶、湖南黑茶等眾多知名品種,每一種都承載著當?shù)鬲毺氐娘L土人情與歷史文化。
黑茶的制作工藝可謂復(fù)雜而獨特,需歷經(jīng)殺青、揉捻、渥堆、干燥等多道工序。原料多選取成熟度較高的茶葉,那一片片帶著歲月痕跡的葉子,像是飽經(jīng)滄桑的老者,蘊含著無盡的故事。殺青讓茶葉中的酶活性停止,定格住那最初的味道;揉捻則讓葉片變得緊實,為后續(xù)的渥堆做準備;而渥堆這一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是黑茶后發(fā)酵的核心所在,在濕熱的環(huán)境中,茶葉中的微生物活躍起來,它們?nèi)缤衿娴哪Х◣?,悄然改變著茶葉的內(nèi)質(zhì),使其色澤越發(fā)油黑,滋味愈發(fā)醇厚;最后經(jīng)過干燥,讓黑茶達到便于保存的狀態(tài),也讓那獨特的風味得以長久留存。
泡開的黑茶,湯色橙黃濃厚,猶如秋日里那被夕陽映照的深邃湖泊,透著一種深沉的美感。香氣高銳持久,帶著一種獨特的陳香,那是時光留下的印記,仿佛能從中嗅到歲月的味道,每一縷香氣都像是在訴說著往昔的故事。滋味更是醇厚濃郁,入口時,那濃郁的口感瞬間充斥整個口腔,如同一場磅礴的交響樂,沖擊著味蕾,隨后緩緩釋放出悠長的回甘,韻味悠長,讓人沉浸其中,細細品味,便能感受到那深厚的底蘊,仿佛穿越時空,領(lǐng)略到茶馬古道上的繁華與滄桑,感受到不同民族之間因茶而結(jié)下的深厚情誼。
閑暇的午后,靜坐于古樸的茶室中,煮上一壺黑茶,看著那熱氣騰騰的水汽裹挾著醇厚的茶香彌漫開來,輕輕抿上一口,讓那深沉濃郁的味道在舌尖打轉(zhuǎn),思緒也隨之飄遠,仿佛能觸摸到歷史的脈絡(luò),黑茶的韻味便在這靜謐的時光中愈發(fā)悠長,讓人沉醉不知歸路。
白茶,恰似那遺世獨立的仙子,以其純凈淡雅的姿態(tài),在茶的世界里散發(fā)著獨特的魅力,讓人見之忘俗。
白茶的制作工藝至簡至純,不炒不揉,僅靠著 “萎凋” 與 “干燥” 兩道工序,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茶葉最自然的狀態(tài)。采摘環(huán)節(jié)便極為講究,福鼎白茶的取料有著嚴格的茶樹樹種和采摘標準,白毫銀針取單芽,那一個個飽滿的芽頭,像是剛剛冒尖的春筍,嬌嫩而充滿生機;白牡丹選取一芽一二葉嫩葉初展,恰似一朵含苞待放的花兒,帶著清新與羞澀;壽眉則以一芽二三葉(一芽三四葉)為標準,雖看似粗老些,卻也有著別樣的韻味。茶農(nóng)們小心翼翼地對待每一片茶葉,只為能采下最優(yōu)質(zhì)的原料,就如同對待珍貴的寶物一般。
采摘后的茶葉進入萎凋階段,通過將它們按照一定的厚度平攤晾曬,讓葉片慢慢失去水分,變得萎蔫。這個過程可不簡單,它既使得葉片變得更加柔軟,又激活了葉片中所含酶類物質(zhì)的活性,讓更多的葡萄糖、氨基酸等功能性物質(zhì)得以產(chǎn)生,同時那葉片原本的清香也在這個過程中愈發(fā)濃郁,為白茶的口感和香氣打下了良好的基礎(chǔ)。而干燥工序,則進一步降低了葉片的水分含量,不僅利于茶葉的存放,還讓其香味能夠更好地擴散開來,提升了茶葉的品質(zhì)。
泡好的白茶,湯色清淡素雅,如同一汪清澈見底的山泉,純凈得不含絲毫雜質(zhì),在陽光的映照下,泛著淡淡的光澤,美得讓人心動。香氣清新淡雅,毫香是其獨特的標志,那是白毫所散發(fā)出來的自然香氣,仿佛帶著山間清晨的氣息,又似有淡淡的花香、草香交織其中,若有若無,卻縈繞鼻尖,久久不散。滋味更是鮮醇清甜,入口時,那清爽的口感如同山間的清風拂過舌尖,沒有絲毫的苦澀與雜味,隨后那清甜的味道慢慢浮現(xiàn),如同品嘗到了大自然最甜美的眷戀,讓人回味無窮,仿佛置身于一片寧靜的茶園之中,遠離塵世的喧囂,身心都被這純凈淡雅的韻味所洗滌,變得格外澄澈與安寧。
在寧靜的夜晚,伴著柔和的月光,坐在庭院中,輕輕端起一杯白茶,看著那裊裊升騰的熱氣,嗅著那淡雅的香氣,品著那清甜的滋味,所有的煩惱都在這一刻煙消云散,只余下這白茶帶來的純凈與美好,讓人沉醉在這一片靜謐而淡雅的氛圍之中。
烏龍茶,猶如一位風情萬種的佳人,集多種魅力于一身,那馥郁芬芳的韻味,總能讓人深深著迷。
烏龍茶是我國特有的半發(fā)酵茶類,產(chǎn)地主要集中在福建、廣東、臺灣三省,不同產(chǎn)地的烏龍茶各具特色,又共同展現(xiàn)出這一茶類的獨特魅力。其制作工藝頗為講究,從采摘開始便精挑細選,像臺灣烏龍茶要求細嫩,顯白毫,而福建、廣東則采成熟的嫩梢,各有側(cè)重。接著是曬青(萎凋)、搖青(做青)、晾青、炒青、揉捻和干燥等一系列工序,每個環(huán)節(jié)都相互配合、環(huán)環(huán)相扣,共同塑造出烏龍茶獨特的品質(zhì)。
曬青借助光能、熱能讓鮮葉適度失水,激活酶的活性,為后續(xù)的轉(zhuǎn)化做準備;搖青則巧妙地使葉緣細胞破損,改變供氧條件,推動輕度氧化,形成了那標志性的 “綠葉紅鑲邊”,同時讓梗脈中的水分和水溶性物質(zhì)向葉面滲透、運轉(zhuǎn),促進香氣和滋味的發(fā)展;晾青是在搖青后進行攤晾,通過水分的氣化加強細胞液濃縮和氧化趨勢,讓青草氣味逐漸消散,花香氣味慢慢形成。后續(xù)的炒青、揉捻和干燥工序也各有其獨特要求,像炒青要遵循高溫快速、少透多悶的原則,揉捻要少量、重壓、兩炒兩揉,干燥要分初焙、復(fù)焙兩步,火候的把控至關(guān)重要。
沖泡后的烏龍茶,香氣四溢,馥郁芬芳得讓人陶醉。臺灣烏龍茶有著馥郁的花香,仿佛將整個春天的花朵香氣都匯聚其中,又帶著獨特的品種香,清新而高雅;傳統(tǒng)閩南烏龍茶以清花香為主要特征,清幽持久,那香氣如潺潺流水,絲絲縷縷地鉆進鼻腔,讓人回味無窮;閩北烏龍茶因發(fā)酵、焙火程度高,香氣高銳濃郁飽滿,既有濃郁的花香,又帶著醇厚的焙火香,層次豐富,韻味悠長;廣東烏龍茶更是香型豐富,黃梔香、蜜蘭香、芝蘭香等,或清新綿柔,或馥郁高長,每一種香氣都像是大自然奏響的美妙音符。
輕抿一口烏龍茶,滋味醇厚,口感豐富多變。那茶湯在口腔中流轉(zhuǎn),先是感受到濃郁的茶香,接著是醇厚的滋味,伴隨著微微的回甘,仿佛一場味蕾上的盛宴,讓人越品越有滋味。而且烏龍茶耐泡性強,幾泡過后,依然能保持那獨特的韻味,就像一位老友,始終陪伴在身邊,不斷地給人帶來驚喜與享受。
與友人相聚,談天說地時共飲一杯烏龍茶,讓那馥郁的香氣彌漫在空氣中,增添愉悅的氛圍;還是在獨處時,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感受那豐富的口感與獨特的韻味,烏龍茶都以它那馥郁芬芳的魅力,成為生活中一抹別樣的色彩,讓人愛不釋手。
黃茶,在茶的大家族中宛如一顆低調(diào)、奢華卻又獨特的明珠,散發(fā)著別樣的韻味,有著與眾不同的獨特風味,讓人品味過后難以忘懷。
黃茶的獨特,首先體現(xiàn)在它的制作工藝上,相較于其他茶類,多了一道 “悶黃” 工序,這可是造就其獨特風味的關(guān)鍵所在。在制作過程中,通過巧妙地控制溫度、濕度以及時間等因素,讓茶葉在濕熱的環(huán)境下進行輕微的發(fā)酵,使得葉片中的葉綠素被破壞,葉黃素等成分逐漸顯現(xiàn)出來,從而讓茶葉呈現(xiàn)出獨特的黃色,或淡黃,或金黃,那色澤仿佛被陽光親吻過,透著一種別樣的溫暖與柔和,別具一番美感。
從外觀上看,黃茶的條索緊實,形狀各異,有的如針般細長挺直,有的則似螺般卷曲小巧,每一片茶葉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形態(tài),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藝術(shù)品。干茶散發(fā)著淡淡的清香,那香氣不似綠茶的清新張揚,也不像紅茶的濃郁醇厚,而是帶著一種含蓄的韻味,似有若無,卻又引人想要探尋一番。
沖泡之后,黃茶的獨特風味更是盡顯無遺。湯色黃綠明亮,猶如春日里那被陽光映照得波光粼粼的湖面,清澈而又透著淡淡的金黃,看著就讓人賞心悅目。香氣變得更加濃郁,有著獨特的 “鍋巴香”,那是在制作過程中形成的一種類似炒米的香氣,還夾雜著淡淡的花香,兩種香氣相互交融,層次分明,聞之令人心曠神怡。
再品其滋味,入口先是感覺到一種柔和的醇厚,沒有強烈的苦澀感,反而帶著絲絲的甜意,那甜潤的口感如同山間的清泉,緩緩滋潤著味蕾,隨后回甘悠長,讓人回味再三。黃茶的韻味,恰似那含蓄內(nèi)斂的文人墨客,不張揚,卻自有一番深厚的底蘊,需要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方能領(lǐng)略到其中的獨特魅力。
在慵懶的午后,坐在窗邊的搖椅上,泡上一杯黃茶,看著那金黃的湯色在杯中搖曳,嗅著那獨特的香氣,慢慢品嘗著那醇厚甜潤的滋味,仿佛時間都為這一杯黃茶而停留,讓人沉浸在這獨屬于黃茶的獨特風味之中,享受著這份寧靜而美好的時光。
當暮色漸濃,華燈初上,或是晨曦微露,世界還沉浸在一片靜謐之中,我常常喜歡獨自一人,泡上一杯香茗,靜享那獨屬于自己的時光。
坐在窗邊的小幾旁,窗外或是車水馬龍的街道,或是鳥語花香的庭院,而我卻仿佛置身于另一個世界,一個只屬于我和這杯茶的世界。輕輕拿起茶壺,將那滾燙的熱水緩緩注入杯中,看著茶葉在水中翻騰、舒展,宛如沉睡的精靈被喚醒,開始舞動它們輕盈的身姿。那一片片茶葉,或浮或沉,漸漸地,茶湯暈染出了屬于它的獨特顏色,或翠綠,或金黃,或紅褐,恰似一幅流動的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
此時,我會輕輕端起茶杯,湊近鼻尖,深吸一口那裊裊升騰的熱氣,茶香瞬間盈滿鼻腔,那是一種純粹而又清幽的味道,沒有外界的喧囂與紛擾,只有這茶葉本身所散發(fā)出來的自然之香,仿佛能將心中的浮躁與疲憊一掃而空。再小抿一口,讓茶湯在口腔中緩緩流轉(zhuǎn),感受著那或清爽、或醇厚、或甘甜的滋味在舌尖散開,每一個味蕾都像是被溫柔地喚醒,與這茶香一同奏響一曲美妙的旋律。
在這一人獨飲的時刻,思緒也變得格外自由??梢曰叵脒^往的點點滴滴,那些美好的回憶如同電影般在腦海中放映;也可以什么都不想,只是靜靜地看著杯中的茶葉,感受著時間的流淌,讓心靈得到片刻的休憩與放松。沒有旁人的打擾,沒有言語的交流,只有自己與內(nèi)心的對話,仿佛能在這一杯茶中,探尋到內(nèi)心深處最真實的自己,領(lǐng)略到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細微美好,享受著這份寧靜而純粹的愜意,仿佛整個世界都變得無比安寧,而我,就在這茶韻之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那一片凈土。
若是約上一位知心好友,相對而坐,共飲一壺茶,那便又是另一番別樣的雅趣了。
兩張椅子,一張小桌,擺上一套精致的茶具,再放上幾碟小巧的茶點,氛圍便在這不經(jīng)意間營造了出來。彼此相視一笑,無需過多的言語,便心領(lǐng)神會地開始泡茶。一方負責燒水、燙杯,動作嫻熟而優(yōu)雅,另一方則輕輕拈起茶葉,放入茶壺之中,那專注的神情仿佛在對待一件稀世珍寶。
當熱水注入茶壺,茶香瞬間彌漫開來,縈繞在兩人之間,像是一條無形的紐帶,將彼此的心拉得更近。待茶湯泡好,一人執(zhí)壺,緩緩將那琥珀色或是碧綠色的茶湯倒入對方的杯中,眼神交匯間,滿是情誼與默契。然后,各自端起茶杯,先是欣賞那茶湯在杯中清澈透亮的色澤,再輕嗅那馥郁的香氣,最后才輕抿一口,品味那滋味。
這時,話語便如那茶香一般,自然而然地流淌出來。可以聊聊近日的見聞,分享生活中的趣事與煩惱;也可以談?wù)撛娫~歌賦,探討人生哲學,從詩詞的韻味到生活的感悟,從古人的智慧到當下的世事,每一個話題都能在茶香的烘托下,變得更加有趣且深刻。時而因觀點一致而相視大笑,時而又因見解不同而展開一場熱烈的討論,茶香與笑語交織在一起,讓整個空間都充滿了溫馨與和諧的氣息。
在這兩人對飲的時光里,茶不再僅僅是一種飲品,更是溝通心靈的橋梁,讓友情在這一斟一酌、一言一語中悄然升溫,讓彼此的心靈在這茶香的潤澤下產(chǎn)生共鳴,共同品味著這份獨屬于兩人的雅趣,仿佛時間都變得緩慢而美好,只愿這茶香四溢的時刻能夠長久停留。
當眾人相聚一堂,圍坐在一起品茶時,那場面便熱鬧非凡,又透著一種別樣的和諧境界。
大桌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茶具,茶壺、茶杯、公道杯等錯落有致地擺放著,仿佛在等待著一場盛大的茶之盛宴。眾人圍坐,有熟悉的老友,也有初次相見的新朋友,可在這茶香的氛圍中,卻絲毫沒有陌生之感。有人負責煮水,那水壺在爐火上發(fā)出 “滋滋” 的聲響,像是為這場聚會奏響的序曲;有人忙著分茶,將泡好的茶湯均勻地分到每一個人的杯中,動作行云流水,盡顯嫻熟與熱情。
當一杯杯熱氣騰騰、香氣撲鼻的茶被遞到每個人手中時,歡聲笑語便此起彼伏地響了起來。大家一邊品著茶,一邊你一言我一語地聊著天,話題從生活瑣事到國家大事,從風土人情到文化藝術(shù),無所不包。年輕人分享著自己的夢想與追求,年長者則講述著過往的故事與人生經(jīng)驗,不同的思想在這里碰撞、交融,仿佛匯聚成了一片智慧的海洋。
在這眾人共飲的時刻,茶成了情感的紐帶,將每一個人的心緊緊相連。即使有著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性格,但在這一杯茶的面前,大家都放下了平日里的忙碌與疲憊,盡情地享受著這份相聚的歡樂。沒有了隔閡與距離,只有那濃濃的情誼在茶香中傳遞,營造出一種和諧、融洽的氛圍,讓人感受到一種大家庭般的溫暖與自在,仿佛置身于一個充滿愛與包容的世界里,這,便是眾人共飲所帶來的獨特境界,讓人沉醉其中,流連忘返。
閑暇的午后,或是靜謐的夜晚,約上三五好友,或是與家人圍坐在一起,泡上一壺茶,一邊慢慢品著,一邊隨意地聊著天,那感覺別提有多閑適了。
茶香在空氣中悠悠飄散,為這聊天的氛圍增添了幾分愜意。大家或是慵懶地靠在椅子上,或是微微前傾,眼神中透著輕松與自在。話題從家常里短開始,聊聊最近的生活點滴,誰家的孩子又取得了什么進步,哪里又新開了一家有趣的小店,這些看似瑣碎的小事,在此時卻變得格外有意思,每一個細節(jié)都能引發(fā)一陣歡笑或是感慨。
隨著茶香的縈繞,話題也漸漸變得更加寬泛起來,可能會聊到一本剛讀過的好書,分享書中那些觸動心靈的語句和深刻的感悟;也可能會說到一部精彩的電影,討論著劇情的跌宕起伏和角色的魅力所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不時地端起茶杯,輕抿一口,讓那醇厚的茶湯滋潤著喉嚨,仿佛這樣能讓話語更加順暢,思路更加清晰。
沒有刻意的話題安排,也沒有嚴謹?shù)恼勗掃壿?,一切都是那么隨性自然。時而因為一個有趣的笑話笑得前仰后合,時而又因為一段感人的故事而陷入片刻的沉默,沉浸在那淡淡的感動之中。在這聊天與品茶的過程中,時間仿佛變得緩慢而悠長,所有的煩惱與壓力都被拋到了九霄云外,只余下這滿室的茶香和輕松閑適的氛圍,讓人盡情地享受著這平淡生活中的美好瞬間,感受著歲月靜好的那份安然與愜意。
在寧靜的時光里,手捧一本心儀的書籍,身旁放上一杯冒著熱氣的香茗,那便是一種充滿文化韻味的享受了。
找一處安靜的角落,或是窗邊灑滿陽光的書桌,或是庭院中綠樹成蔭的石凳,輕輕翻開書頁,讓思緒隨著文字緩緩游走。而那杯茶,就靜靜地待在一旁,散發(fā)著它獨有的香氣,仿佛是一位默默陪伴的摯友,雖不言語,卻能給人帶來無盡的慰藉。
當閱讀到精彩之處,或是被書中的智慧所啟迪,或是為故事中的情節(jié)所打動,便會不自覺地端起茶杯,輕嗅那茶香,仿佛這香氣能讓書中的內(nèi)容更加深刻地印入腦海之中。再小抿一口茶湯,那或清新、或濃郁的滋味在口腔中散開,像是為這閱讀的體驗增添了一抹別樣的色彩,讓心靈在文字與茶香的雙重滋養(yǎng)下,變得更加澄澈與充實。
若是讀的是古典詩詞,那茶香便仿佛能帶著人穿越時空,回到那詩詞所描繪的年代,去感受古人的喜怒哀樂,去領(lǐng)略他們的才情與風范。讀著 “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眼前似乎浮現(xiàn)出蘇軾在寒食節(jié)時煮茶思鄉(xiāng)的情景;念著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又仿佛能看到陸游在窗前悠然品茶、揮毫潑墨的模樣;看著:“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眼前就浮現(xiàn)出李白的狂放形象。茶與書在這一刻完美融合,書中的文化內(nèi)涵因茶的陪伴而更加鮮活,茶的韻味也在文字的映襯下愈發(fā)悠長,讓人沉浸在這充滿文化氣息的世界里,忘卻了外界的喧囂與紛擾,盡情地汲取著知識與精神的養(yǎng)分。
與情人一起喝茶,那更是一種浪漫而又充滿情趣的體驗。選一個溫馨而雅致的地方,或是有著柔和燈光的茶室,或是自家布置得充滿愛意的客廳角落。鋪上一方精美的茶席,擺上那套平日里最喜愛的茶具,再放上幾朵嬌艷的鮮花,營造出一片浪漫的氛圍。兩人相對而坐,眼神中滿是柔情與蜜意,仿佛整個世界都只剩下彼此。
輕輕拿起茶葉,放入茶壺之中,彼此的手不經(jīng)意間觸碰,便似有電流劃過,讓人心跳加速。當熱水注入茶壺,茶香開始彌漫,那馥郁的香氣仿佛也染上了愛的味道,變得更加甜蜜而誘人。待茶湯泡好,一方小心翼翼地為另一方斟上一杯,遞到對方手中,那專注的神情、溫柔的動作,都飽含著深深的情愫。
然后,兩人端起茶杯,先是輕輕碰一下杯沿,發(fā)出一聲清脆的聲響,仿佛是愛的樂章中的一個美妙音符。再一同輕抿一口茶湯,品味著那滋味,同時也感受著對方的心意。此時,無需太多的言語,只是靜靜地看著對方的眼睛,便能讀懂彼此心中的愛意與深情。可以回憶起相識相戀的點點滴滴,那些甜蜜的瞬間、難忘的時刻,都在這茶香的烘托下變得更加刻骨銘心;也可以憧憬著未來的美好生活,一起描繪著屬于兩人的美好畫卷。在這與情人共飲的時光里,茶成了愛情的催化劑,讓這份感情在茶香中愈發(fā)醇厚、甜蜜,充滿了無盡的情趣,讓人沉醉在這浪漫的氛圍之中,愿時光就此停駐,讓這份愛意永遠延續(xù)下去。
茶的一生,從鮮嫩的葉芽到被采摘,再歷經(jīng)各種制作工序,最終在水中綻放韻味,恰似人生那充滿起伏的旅程。
就拿綠茶來說,那一片片鮮嫩的葉子被從茶樹上采下,如同我們初入塵世,滿懷著懵懂與青澀,對未來有著無盡的憧憬。隨后,它們要經(jīng)歷殺青這一工序,在高溫中經(jīng)受考驗,就像是我們在生活中遭遇的種種挫折與磨難,原本的鮮嫩被錘煉,卻也定格住了最本真的味道,恰似我們在困境中堅守初心,不被外界輕易改變。揉捻時,葉片被反復(fù)揉搓,仿佛人生中那些不得不承受的壓力,將我們擠壓、打磨,可也正是這般歷練,讓我們內(nèi)心的力量愈發(fā)凝聚,為后續(xù)的成長積蓄能量。
紅茶又何嘗不是如此呢?采摘下的茶葉,先是萎凋,在自然的狀態(tài)下慢慢失水,仿佛人生中那些平緩卻又不可或缺的積累階段,看似平淡,實則是在為后面的精彩默默蓄力。而發(fā)酵這一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則如同人生中的重大轉(zhuǎn)折,在適宜的環(huán)境里,經(jīng)過時間的催化,茶葉發(fā)生了質(zhì)的變化,色澤變得紅潤,滋味變得醇厚,恰似我們在經(jīng)歷了漫長的沉淀后,迎來了屬于自己的高光時刻,綻放出別樣的光彩,讓旁人看到了我們的蛻變與成長。
黑茶更是一部承載著厚重歲月的史書,它的原料多是成熟度較高的葉子,帶著歲月的痕跡,猶如歷經(jīng)滄桑的老者,蘊含著無盡故事。制作時,渥堆這一過程尤為關(guān)鍵,茶葉在濕熱的環(huán)境中,靠著微生物的神奇作用,悄然改變內(nèi)質(zhì),由原本的普通模樣變得醇厚濃郁,如同人生在漫長的歲月里,歷經(jīng)無數(shù)風雨,不斷在挫折中汲取養(yǎng)分,在磨礪中豐富內(nèi)涵,最終沉淀出深厚的底蘊,那是一種千帆過盡后的沉穩(wěn)與豁達。
再看烏龍茶,它的制作工藝復(fù)雜而講究,從曬青、搖青到晾青、炒青等諸多工序,環(huán)環(huán)相扣,一步都不能出錯。就像人生的道路上,每一個選擇、每一次努力都相互關(guān)聯(lián),稍有差池便可能影響最終的結(jié)果。搖青時葉緣細胞破損,促成輕度氧化,形成獨特的 “綠葉紅鑲邊”,恰似人生中的那些小坎坷、小意外,看似打破了原本的平靜,卻也意外地成就了別樣的風景,讓我們的人生變得更加獨特而富有韻味。
白茶則以它的純凈淡雅,詮釋著另一種人生態(tài)度。不炒不揉的制作工藝,最大限度保留了自然狀態(tài),像是那些在塵世中保持初心、不隨波逐流的人,堅守著自己的本真,簡單純粹地生活著。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各有其韻味,就如同人生的不同階段,或如那嬌嫩的芽頭,充滿生機與希望;或似初展的嫩葉,帶著羞澀與清新;亦或像稍顯粗老的葉片,有著別樣的沉穩(wěn)與從容,無論處于哪一階段,都散發(fā)著屬于自己的獨特魅力。
黃茶通過對溫度、濕度和時間的巧妙把控,讓茶葉呈現(xiàn)出獨特的黃色,展現(xiàn)出與眾不同的風味。這就如同人生中那些需要耐心等待、精心經(jīng)營的時刻,把握好每一個細節(jié),在合適的時機里,方能成就獨特的自己,散發(fā)出含蓄而深厚的韻味。
當我們把這些不同的茶葉放入水中,看著它們在杯中翻騰、舒展,最終釋放出香氣與滋味,就仿佛看到了人生的起起落落。浮起時,是輝煌的瞬間,是得意的時刻;沉下時,是沉淀的過程,是積聚力量的階段。而我們,在這如茶一般的人生里,無論是處于高峰還是低谷,都應(yīng)以一顆平常心去對待,因為這都是人生滋味的一部分,就像每一道茶都有它獨特的韻味,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茶,總是在喧囂的塵世中,散發(fā)著一種淡泊寧靜的氣質(zhì),宛如一位智者,默默地教會我們?nèi)绾卧诩姺睆?fù)雜的生活中尋得內(nèi)心的安寧。
泡一杯茶,看著那裊裊升騰的熱氣,仿佛塵世的煩惱也隨之飄散。坐在窗前,手捧一杯清茶,窗外的世界車水馬龍、熙熙攘攘,而自己卻仿佛置身于一片寧靜的世外桃源。茶葉在水中舒展、沉浮,它們不爭不搶,只是靜靜地釋放著自己的韻味,那是一種對世間萬物淡然處之的態(tài)度。
茶,就是這樣一種神奇的存在,它不追逐世俗的熱鬧,只是在每一個平凡的日子里,散發(fā)著淡泊寧靜的氣息,提醒著我們,生活無需太多的喧囂與繁華,內(nèi)心的寧靜才是真正的歸宿。在這喧囂的世界里,不妨時常與茶相伴,讓那一份淡泊寧靜融入我們的生活,讓心靈在茶香中找到棲息之所,回歸最本真的狀態(tài)。
茶,宛如一位胸懷寬廣的仁者,以它獨特的包容性和能營造和諧氛圍的特質(zhì),向我們傳遞著珍貴的人生智慧。
在茶的世界里,各種茶葉都有著自己鮮明的個性和獨特的韻味,卻能和諧共生,共同構(gòu)成了豐富多彩的茶文化。綠茶的清新、紅茶的醇厚、黑茶的濃郁、白茶的淡雅、烏龍茶的芬芳、黃茶的獨特,它們就像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有著不同的性格、喜好和經(jīng)歷,但都在茶的大家庭里綻放著光彩,沒有誰會去排斥誰,反而相互映襯,彼此成就。
當我們泡一壺茶時,便是一場包容與和諧的盛宴。不同種類的茶葉可以根據(jù)個人的喜好搭配在一起,創(chuàng)造出別樣的風味。比如,在一些茶品中,會將少量的花茶與綠茶混合,綠茶的清新為底色,花茶的芬芳為點綴,二者相得益彰,既有了綠茶的自然韻味,又增添了花香的浪漫氣息,就如同生活中不同性格的人相互合作,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共同完成一件美好的事情。
而在飲茶的場合中,茶更是扮演著促進和諧的角色。無論是在高雅的茶室,還是在尋常百姓家的客廳,只要有茶的存在,氛圍便會變得融洽起來。眾人圍坐在一起品茶,年齡、身份、地位都不再是隔閡,大家可以暢所欲言,分享著生活中的點滴。年輕人的朝氣與激情、年長者的沉穩(wěn)與睿智,在茶香的烘托下,相互交融,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不同的觀點在這里交匯,沒有激烈的爭吵,只有平和的探討,因為茶的包容讓每個人都能心平氣和地去傾聽他人的想法,去接納不同的意見,就像它能包容各種水質(zhì)、水溫一樣,無論條件如何,都能釋放出屬于自己的韻味,讓每一次品茶都成為一次和諧美好的相聚。
茶桌上的禮儀也處處體現(xiàn)著包容與和諧。主人泡茶時的專注與熱情,客人品茶時的欣賞與尊重,遞茶、接茶之間的微笑與道謝,這些小小的舉動都傳遞著彼此的善意與友好。即使是初次見面的陌生人,在這一杯茶的傳遞中,也能迅速拉近彼此的距離,感受到那份親切與溫暖。就如同茶能包容不同的茶具,無論是古樸的紫砂壺,還是精致的瓷杯,都能與之相映成趣,共同展現(xiàn)出茶的魅力,人與人之間在茶的潤澤下,也能摒棄偏見,和諧相處。
在生活中,我們也應(yīng)當學習茶的包容與和諧。面對與自己不同的人,要以一顆包容的心去接納他們的差異,欣賞他們的優(yōu)點,就像品味不同的茶一樣,去發(fā)現(xiàn)每一個人身上獨特的韻味。在團隊合作中,要像不同的茶葉相互搭配那樣,發(fā)揮各自的長處,共同營造和諧的氛圍,朝著同一個目標努力。讓我們在這如茶般包容和諧的生活里,收獲更多的情誼與美好,讓世界因這份包容與和諧而變得更加溫暖。
茶的傳承與弘揚,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參與和努力,讓這杯承載著中華民族智慧與情感的香茗,在新時代繼續(xù)散發(fā)它的芬芳,讓世界都能領(lǐng)略到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其永遠熠熠生輝,成為人類文化寶庫中永不褪色的瑰寶。
作者簡介:
周廷發(fā),重慶市豐都縣人,國家一級編劇,正高職稱;著名作家。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會員,文化部群星獎獲得者,中國音協(xié)晨鐘獎獲得者,重慶文藝獎,重慶市群星獎獲得者,重慶市原創(chuàng)歌曲大賽金獎獲得者。重慶市作協(xié)會員,重慶市音協(xié)會員,重慶市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音樂文學學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國音樂著作權(quán)協(xié)會會員。重慶梁平區(qū)音樂家協(xié)會副主席。創(chuàng)作小說一百多萬字,出版詩集《圣潔的春情》、散文集《天地之間》、歌詞集《飛翔的心語》、《靈魂的呢喃》,散文集《時光的記憶》五部文集;創(chuàng)作歌詞一千余首。代表作歌曲《百年之本》由蔡大生、王宏偉等十多位著名歌唱家演唱。歌詞《百年之本》入選中國文聯(lián)、共青團中央、中國音協(xié)舉辦的“心中的歌”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百首作品前十名。《百年之本》入選建黨一百周年“百年百首”歌曲。《奶奶》呂繼宏演唱,《扎根大地》王麗達演唱,《為老百姓著想》一級演員、重慶音協(xié)副主席車璐演唱,《跳磴石工號子》重慶市音協(xié)秘書長姜明演唱,《中國榮耀》國家一級演員、央視青歌賽冠軍孫礫演唱,《焦裕祿》國家一級演員、央視青歌賽冠軍、浙江武警文工團團長方瑤演唱,《人民至上》國家一級演員、中央電視臺特邀演員、福建武警文工團團長劉淑清演唱,《中國等你》國家一級演員、福建省歌舞團團長尚平演唱,《變化》福建省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教授、福建省首席歌唱家胡薇演唱,《黨旗》著名歌唱家董狄演唱,《山河之戀》青年歌唱家劉卓依、崔葉華演唱,《傾聽你,祖國》崔來賓演唱。在全國各級各類征歌比賽中獲獎一百余次。歌詞《長江之水天上來》作為藝術(shù)學院高考招生考試題。九三學社社員。長期在全國各大學、文化館、藝術(shù)院團進行音樂創(chuàng)作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