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深處的生命密碼
▓ 張長寧
夫子廟 頭條圖庫
蛇年元宵夜,花燈將整座城市裝點得溫馨而熱鬧,處處洋溢著濃厚的人間煙火氣息。我從人頭攢動的夫子廟燈會中抽身而出,拐進一條條靜謐的小巷,悠然自得地往家走去。眼看就要到小區(qū)門口時,口袋里的手機突然急促地響了起來。
我接起電話,“喂?”只聽聽筒里傳來一個熟悉又帶著幾分陌生感的聲音:“老張,還記得我不?我是趙琳?。 ?/p>
就這一句話,瞬間將我的思緒拽回到了十年之前。那時,我剛退休不到一年,滿心憧憬著去探尋不一樣的生活,便一頭扎進了河西走廊。在瓜州的博物館里,我與趙琳不期而遇。她比我年輕近一半,可渾身散發(fā)的精氣神,讓人一眼就覺得她與眾不同。她身著一身干練的戶外裝,身姿挺拔,往那兒一站,英氣十足。她輪廓分明的臉龐,因常年在外旅行而被曬成了健康的小麥色,鼻梁上架著一副黑框墨鏡,藏在鏡片后的雙眸深邃而堅定,仿佛藏著無盡的故事,讓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
一番交談之后,我驚喜地發(fā)現(xiàn),我們都對旅行有著近乎癡迷的熱愛。自那以后,我們便結(jié)伴西行。一路上,趙琳就像一本行走的“文化百科全書”,對沿途所見所聞,總能發(fā)表獨特的見解。哪怕是路邊一個毫不起眼的小物件,經(jīng)她之口,都能牽出一段悠長的歷史故事。她思維敏捷,那些容易被旁人忽視的細節(jié),總能被她敏銳地捕捉到。無論遭遇何種艱難險阻,她都鎮(zhèn)定自若,憑借多年積累的豐富旅行經(jīng)驗,總能迅速而巧妙地化解難題。那灑脫的派頭,活脫脫就是一位仗劍天涯的獨行女俠,天不怕地不怕,渾身散發(fā)著自由不羈的氣息。
旅途中,我將一路的見聞感悟整理成一篇篇文章,記錄在《我的西游記》隨筆錄中;而趙琳則忙著把對西域人種的考察筆記,一封封地發(fā)送給她在大學里擔任人種學教授的父親。
當我們來到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的馬蹄寺時,趙琳的手機突然響了。接完電話后,她整個人的狀態(tài)瞬間改變,往日的從容淡定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滿臉的焦急。她匆匆向我道別,之后便如同人間蒸發(fā)一般,這一別,便是漫長的十年。
“趙琳?你現(xiàn)在到底在哪兒?這些年你都去了哪兒?”我焦急地問道。
“我在非洲中部,和俾格米人生活在一起?!壁w琳的聲音中帶著疲憊,但那股堅定的勁兒卻絲毫未減,仿佛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她都能堅強地挺過去。
原來,當年那通電話,是她父親要求她立刻返回北京,隨后前往非洲中部,對瀕臨滅絕的俾格米人進行“搶救式”的研究。俾格米人這個種族十分特殊,成年人平均身高僅一米二左右,性成熟速度快得驚人,男孩七歲、女孩八歲便可結(jié)婚生子,然而他們的壽命卻極為短暫,三十來歲時身體機能就如同現(xiàn)代社會中七老八十的老人。
趙琳抵達非洲后,毫不猶豫地一頭扎進了原始森林,與俾格米人一同生活、勞作,這一待,就是將近十年。
“你知道嗎,我的第一次性經(jīng)歷,簡直……”電話里,趙琳的聲音微微顫抖,即便隔著電話,我也能深切感受到那段回憶帶給她的巨大沖擊。她向我講述,剛進入密林深處的部落時,她被部落的人五花大綁,像吊運貨物一樣,從山頂洞口被扔進山下的洞穴,給一名十五歲的死囚充當“代孕女人”。幾個月后,孩子出生了,而那死囚因企圖篡位,被部落判處斬首。臨刑前,他請求見一見自己的孩子,并且喝一口孩子母親的初乳。
部落首領(lǐng)念及死囚曾經(jīng)是部落里的大英雄,十歲就能獨自徒手獵豹,在圍捕野象時,一直是沖鋒在前的“主刺手”,所以不敢輕易拒絕他的請求。于是,首領(lǐng)請來巫師作法,以詢問上天的旨意。說來也巧,就在這時,天空突然下起大雨,眾人都認為這是上天同意了死囚的請求。
可誰也沒有料到,死囚見到抱著孩子的趙琳時,突然失去理智,瘋狂地撲上去,一口咬下了她的乳頭。剎那間,鮮血與乳汁飛濺,趙琳疼得幾近昏厥,內(nèi)心恐懼到了極點,可她硬是咬緊牙關(guān),沒有發(fā)出一聲慘叫。我深知,這需要何等強大的意志力,也只有她,憑借著那股不服輸?shù)膱皂g勁兒,才挺了過來。
“這些年,我在這里扮演過各種各樣的角色,從‘老酋長的女人’,到‘新酋長的教母’,再到傷殘武士的‘共享性奴’,以及‘森林保育所奶媽’?!壁w琳平靜地敘述著,仿佛那些痛苦的過往都已成為遙遠的回憶。她的語氣中沒有絲毫抱怨,滿是對完成使命的執(zhí)著。“不過我覺得,我可能已經(jīng)找到了他們早熟早亡與現(xiàn)代人的生理差異密碼。我堅信,要不了多久,這個瀕臨滅絕的種族一定能迎來新的生機。”
聽著趙琳的講述,我的內(nèi)心被深深地震撼了。實在難以想象,這樣一個外表看似瀟灑的女子,在異國他鄉(xiāng)的原始森林中,獨自承受了如此之多的苦難。
“趙琳,你太了不起了!”我由衷地贊嘆道。
“這是我父親的遺愿,也是我的使命?!壁w琳堅定地說,“我會一直留在這里,看著這個種族逐漸走向新生。”
掛斷電話,我從書房玻璃窗望向窗外依舊閃爍的花燈,心情久久無法平靜。在遙遠的非洲赤道深處,一場關(guān)乎生命的壯麗篇章正在徐徐展開,而趙琳,這位勇敢無畏的女俠,無疑是其中無比耀眼而令人欽佩的主角。
(作者注:趙琳是其化名)

張長寧,1954年生于南京,南京大學中文系本科學歷,分別在南京日報、新華傳媒集團從事新聞采、編業(yè)務(wù)3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