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時雨
太陽炙烤,田地干裂,地里的莊稼打著卷兒,嗓子干渴得冒著青煙。
天幽幽地藍著,太陽烈烈地燃著,幾朵白云高高地淡著,空氣熱熱地籠著。
黃鸝的歌喉很是沙啞,杜鵑的啼聲有點凄婉,燕子的雙翅干得起火,蝴蝶焦渴得落在打蔫的花朵上汲取水分。
天地間,風(fēng)像睡著了一般不見身影,滿眼閃著燎人的青煙,田野上的一切都在期待來一場雨的止渴。
仲夏的一個清晨,東邊的山頭有紫霞燃燒。一會兒,天邊一層云升起,又一層云推著一層云向前走動。一縷帶雨腥的風(fēng)輕輕吹來。
層云眨眼間遮蓋了天空。風(fēng)吹來海水的咸味和潮氣。
一滴雨落下來。一串雨落下來。雨絲如針密密織起來。
燕子和蝴蝶興奮得狂舞,杜鵑的叫聲呱嗒嗒像雨的珍珠敲打玉盤。田野的莊稼、一切草木都揚起頭張開大嘴盡情地暢飲,干裂的土地靜靜享受甘霖的滋潤。
好一場及時雨,在田野焦渴的期盼中淅淅瀝瀝,下在田野上,下在一切草木尤其是農(nóng)作物的心頭,下在了農(nóng)人的心頭,也下在了我干澀的詩箋上。
火燒云
朝陽將升,一抹紅霞在西邊的天空燃燒。
“東霞日頭西霞雨”“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是否如民諺所言雨馬上會來,那彌天的霞著實迷人。
是西王母的眾仙女穿著紅紗上早朝,還是廚子們點燃大火給西王母做早餐?
早霞是這般引人遐思,落日熔金的晚霞更是充滿詩情畫意。
“女郎剪下鴛鴦錦,將向中流匹晚霞!薄吧n山如海,殘陽如血!倍嗝磧(yōu)美,多么悲壯!
火燒云,絢爛早晚的天空,奇異人們的想象,壯麗山河的景象,給人如夢似幻的美妙境界。
初旭升東山、晚照落西山時刻,紅霞舞在晨耕的牛角上、紫云系在歸巢的鳥翅上,天地間飛揚無盡的詩韻,流淌無盡的詩情……
浪漫七月
七月如青年男女,靚麗而浪漫。
七月熱情似火。七月正值盛夏,就像精力正盛的青年,開朗而熱情洋溢,成熟又青春四射,處處張揚著生命的活力。
七月多彩如畫。七月?lián)]動著奇妙的畫筆,夸張又浪漫地繪制出一幅色彩斑斕的巨幅畫卷,各種色彩潑灑到慷慨而奢侈的程度,令人賞玩不夠。
七月多情如詩。七月的太陽多情,多情得早晚把霞衣系在牛角和鳥翅、炊煙上;七月的風(fēng)多情,一邊悄悄撫摸楊柳的秀發(fā),一邊輕蕩荷波,戲著蜻蜓在荷傘上跳舞;七月的雨多情,一會激動得電閃雷鳴,一會溫柔得纏纏綿綿;七月的月亮和星星更是多情,一邊靜靜聽納涼老人講故事,一邊陪伴孩兒們進入甜蜜的夢想。
七月有情有義、知恩圖報。七月用金黃的成熟回饋春天早夏人們的付出;七月一邊吸收陽光雨露加快萬物尤其農(nóng)作物的生長,一邊給人們奉獻大大甜甜的瓜果。
七月浪漫得既別出心裁又富有人情味,讓人們又愛又怕:愛他它的熱情慷慨詩情畫意,怕它的疾風(fēng)暴雨、電坼山崩。
七月浪漫,浪漫得如一首風(fēng)格多樣、百讀不厭的詩。讓我們在七月的浪漫里,寫浪漫的詩,畫浪漫的畫,唱浪漫的歌,度浪漫的人生。
雨的印記
嵐煙在水面上,在山溝里裊裊,輕籠著水波和花草的夢,邀請炊煙一起化作云朵到天上去漫游。
風(fēng)輕輕拂著嵐煙的翅膀,用手不斷向上擎,一直擎舉到高高的天上。
嵐煙瞬間成為自離開父母感到孤獨的云朵,心里充滿了惆悵和思念。
山野里的風(fēng)給成為游子的嵐煙送去大地焦渴思念的信息,云朵心事重重,眼里注滿淚水。
成為云朵的嵐煙不因為地位和環(huán)境的改變而忘記生養(yǎng)的家鄉(xiāng),決心以絲雨織錦的方式給家鄉(xiāng)送去感恩的印記。
天上濃云密布,不一會,雨霏霏而下。水面上,雨點漸漸,花草中,雨絲綿綿。天地間,云煙相擁,天地一體,如夢似仙。
煙嵐?jié)u起,帶露的花草艷翠欲滴,一株株、一瓣瓣,都打著雨的印記。
滿臉洋溢著快樂和幸福的莊稼,棵棵胸前都貼著一張鈐有雨的印記的成長記錄單。
靜月聽風(fēng)
夜空明澈,皓月朗朗。
幾朵閑云自在游走,給星星們拭著燈罩。
圓圓的月亮浮在湖面上,寂靜的山和堤岸的垂柳照著鏡子。
夏夜的風(fēng)有聲無聲,性格很是溫柔體貼。
坐在夏夜的湖邊,觀靜月戲水,聽夜風(fēng)私語,踏歌為蛙鼓伴奏。
靜月聽風(fēng),似身置仙境,凝聽仙樂,心悟禪意。
靜月融融,明星點點,風(fēng)輕輕送著美妙的琴音、酒飯和雜花的香味。
靜月輕風(fēng)伴我坐,我用詩心觀靜月、聽夏夜的風(fēng)語。香風(fēng)輕拂著我的身,仙樂欣悅我的耳,皓月沐浴著我的心。
坐在夏夜,靜月聽風(fēng),我被月月著,被風(fēng)風(fēng)著,我與月與風(fēng)完全融合在了一體。
尤屹峰,寧夏西吉人,退休高中語文特級教師,中國詩歌學(xué)會、中華詩詞學(xué)會、中國楹聯(lián)學(xué)會、中國散文學(xué)會、寧夏作家協(xié)會會員。創(chuàng)作并發(fā)表各類文學(xué)作品千余篇首。出版教學(xué)論著《詩意語文教學(xué)觀》、散文詩集《飛瀉的詩雨》、古體詩集《古韻新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