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春來處,且歌且行
——讀文瑞先生散文集《繁花深處》
劉七寶生

.
日前,贛南知名作家、文史學者龔文瑞先生的最新散文集《繁花深處》在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出版,這是繼《人文贛縣》后,時隔半年,作者又一最新力作出版發(fā)行?!斗被ㄉ钐帯芬唤?jīng)出版便吸引了諸多讀者的熱切關(guān)注,獲得了諸多專家學者的辣評和樂道。《繁花深處》,書如其名,是一部厚重的散文集,是一部深藏秘密的佳作,更是一部充分彰顯作者文學造詣和博大胸懷的好作品,值得熱愛散文寫作、熱衷文史研究的讀者細品深讀。
我與龔文瑞先生是忘年交,承蒙先生厚愛。十余年來,文瑞先生視我如己出,對我栽培指導有加。實際上,先生是我文學創(chuàng)作道路上的恩師,但先生一直不離不棄,給予我無私的幫助和提攜。今年大年初一,我接到的第一個電話是關(guān)于文瑞先生《繁花深處》出版的好消息,獲得的第一件新年禮物是先生賜予的新作。本想春節(jié)期間有感而發(fā)寫下讀后感,可我總想多讀兩遍,好好樂享精神饕餮,細細咀嚼品味,深入文瑞先生心中的“繁花深處”一探究竟。認真拜讀了作品后,一切都有了答案。曾經(jīng)我的一位好友如此評價先生:“龔文瑞老師是贛南的寶貝,可遇不可求?!蔽疑畋碣澩?。如今,我更加覺得先生不僅是“寶貝”,他的《繁花深處》還有無窮無盡的“寶藏”,文瑞先生高尚的情操和品德更為彌足“寶貴”。
何少華攝
一、最是珍貴其人:玉汝于成系“寶貝”
不經(jīng)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首先,我以為文瑞先生的成功并非一帆風順、輕輕松松,反而是歷經(jīng)了生活的酸甜苦辣與艱辛不易。令人感動的是,文瑞先生成功的最大意義并不僅僅在于他個人的收獲,而在于贛南文學、文史、文旅等的累累收獲。
文學的收獲。通讀《繁花深處》,我們可以窺一斑而知全豹,獲知文瑞先生的寫作之路。先生在《母校摭憶》一文,回憶了他學生時代因受父親經(jīng)歷影響,喜愛文學的他卻選擇了學化學,以及第一篇散文在國家報刊發(fā)表,第一部作品集《落英繽紛》出版,加入省作協(xié)和中作協(xié)的歷歷往事。此后,文瑞先生佳作頻出,并在業(yè)余時間搭建文學平臺,讓更多人受益。在他的推動下,贛州市成立了散文學會,他擔任會長。他還主編了會員作品集《第三條河》,籌資創(chuàng)辦《散文視界》雜志,推動了贛州散文的繁榮,讓贛州散文在江西大放異彩。在贛南日報社工作期間,文瑞先生擔任過日報副刊主編,期間,他無心插柳柳成蔭,不僅團結(jié)了一大批文學愛好者,還于無聲處培養(yǎng)了很多本土作家?!痘臅帷芬晃?,記錄了先生在擔任副刊主編期間與文學青年朱強結(jié)緣,他發(fā)現(xiàn)朱強文字功底深厚后,電話往來密切且對朱強多有鼓勵。如今,朱強已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成為了江西散文一張亮麗的名片。文瑞先生還挖掘了“虔城三少”朱強、常鑫、何志清,讓贛南文壇生機勃勃、人才輩出。當然,還有很多作家也深受文瑞先生的影響,如今,他們要么在政府部門擔任要職,要么在企業(yè)做企宣高管,還有的發(fā)光發(fā)熱,回報社會。應(yīng)證了“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的道理和真諦。說文瑞先生是贛州文學界的寶貝,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先生先后為贛州這座兩千多年的古城書寫了30余部書,主編了9本書及雜志,可謂成果豐碩,用作品樹立了一座贛州文學的標桿。如果以作品來衡量作家對一座城市的貢獻程度的話,我想把文瑞先生定義為贛州文學界的“寶貝”,一點也不為過。

文史的收獲。眾所周知,文瑞先生還有個身份是文史學者,他是中國明史學會王陽明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蘇軾研究學會會員、江西省地域文化研究會專家顧問,贛州市古城保護委員會專家顧問。文瑞先生在王陽明研究、蘇軾研究、地域文化研究方面成果斐然,頗有建樹。文瑞先生尊敬推崇王陽明、蘇軾兩位巨匠,他從贛州古城出發(fā),系統(tǒng)研究了“王陽明在南贛”、“蘇軾與贛州”的歷史。在《贛南的榕》一文中,文瑞先生仿佛聆聽了王陽明發(fā)出的“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的戰(zhàn)爭誓言。在《吾心光明》一文中,文瑞先生提出“贛州是王陽明的第二故鄉(xiāng)”的觀點,認為贛州通天巖是王陽明“致良知”理念的誕生地。文瑞先生深受陽明學說的影響,所以在“致良知”和“知行合一”方面孜孜以求,篤行不怠。此外,書中還有王陽明與溪尾村、王陽明與《南贛鄉(xiāng)約》、南康人夾道歡迎王陽明、王陽明途經(jīng)會昌,等等歷史故事。在《雨中梅嶺行》一文中,文瑞先生記錄了蘇軾與梅嶺的不解情緣;在《最憶是母?!芬晃闹?,文瑞先生筆下的“蘇陽對話”的歷史畫面猶在眼前;在《舌尖上的贛南》一文中,蘇軾在贛州發(fā)明的醋壇果子炒東坡,至今讓贛南游子思鄉(xiāng)情切。文瑞先生還出版了《王陽明在南贛》《一蓑煙雨任平生——蘇軾與贛州》等諸多專著,對陽明學說和蘇軾與贛州的歷史脈絡(luò)作了系統(tǒng)梳理和專題論述,為贛南史學研究作出了積極的貢獻。此外,文瑞先生對贛南深厚的歷史文化、多彩的客家文化、獨特的紅色文化等也頗有研究。有一次,我和文瑞先生在交流《人文贛縣》時,對文瑞先生廣闊的史學視野表達欽佩之意,請教寫作過程中關(guān)于如何尋找相關(guān)參考文獻一事。文瑞先生微笑著說:“贛南的歷史文化大部分都銘記在心,不需要專門去查找文獻,即時要查找也能在大腦中迅速搜索掃描,快速定位,以最快速度找到文獻資料。”可見,文瑞先生的記憶力如此之強,文瑞先生的史學視野如此之廣闊,著實令人欽佩。

文旅的收獲。文瑞先生的祖籍是南昌,但他從小生活在贛南,從小受贛南文化的滋養(yǎng)。文瑞先生不僅把他鄉(xiāng)當故鄉(xiāng),而且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縱觀文瑞先生的寫作經(jīng)歷,不難得出一個結(jié)論:他的文學視野主要定位在贛南,他的寫作地標主要定位在贛南,他的情感抒懷主要定位在贛南。所以,他在寫作過程中,總是不自覺地聯(lián)想贛州、對比贛州、宣揚贛州。上海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劉澤民先生在給《繁花深處》作序時深有同感,并對文瑞先生這種寫作態(tài)度和濃厚的家鄉(xiāng)情懷給予了充分肯定。對贛州文旅的貢獻,文瑞先生一直默默奉獻。如本世紀初,贛縣從無到有,傾情打造客家文化城、十里櫻花客家文化長廊,文瑞先生提供文案策劃,樂此不疲給予史料支持。贛州積極打造古城古巷、宋城文化,文瑞先生奔走呼前,熱情地給予鼓與呼。近年來,贛縣區(qū)大力廣“魅力新城,客家搖籃”文旅品牌,文瑞先生也默默助力,他整理了二三十年來對贛縣歷史文化的研究成果,出版《人文贛縣》,為贛縣文旅“上分”“打call”;文瑞先生移居上海后,他人在上海,心在贛州,撰寫歌詞《何時來贛州》表達對贛州的流連和愛意。文瑞先生還為贛州文旅電視片撰寫解說詞,為好友賴征帆拍制的《江南宋城商居圖》連寫三篇評論深情祝賀,為好友陳桂南的《八景臺圖》拍手叫好;見贛州話的生存發(fā)展面臨危機,他憂心忡忡撰寫《贛州話的故事》,這篇文章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全網(wǎng)閱讀量達近百萬,為推廣贛州話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如今,我們欣喜地看到,章貢區(qū)當仁不讓、擔當作為,成立了贛州市章貢區(qū)贛州話研究會,為推廣贛州話和贛州文旅又做了一件好事實事。
胡迎春攝
二、最新力作其書:繁花深處有“寶藏”
文瑞先生在后記中寫道:“《繁花深處》是一部行走筆記,它收集了我近二十年未曾進入書集的大多數(shù)文章。”筆者梳理發(fā)現(xiàn),整本書包括“繁花深處”“大河之源”“紅河放歌”“天上云居”“家園厚土”“附錄”六個部分,含序和后記共80篇文章,其中很多文章已經(jīng)在各大報刊發(fā)表過,如《秦淮河上尋槳聲》《方塔情思》《廬山印象》,等等。這次書籍的正式出版發(fā)行仍然具有重要意義。而在我看來,這更像是文瑞先生散文創(chuàng)作的一個小結(jié),當然我們更加期待文瑞先生日后有更多大作出版問世,讓讀者有如沐春風、如飲甘露的幸福。筆者認為,除了上文提到的一些特點,全書在城市、山河、生命、家風、偉大時代等諸多方面都有深入研究和細致考察,讀后有回甘之味,有沁心之感。

有城市之光。讀過易中天先生《讀城記》的讀者可能與我有類似的感受,從城市寫作的角度來看,《繁花深處》屬于文瑞先生的《讀城記》。易中天先生在讀城時,給予了城市特定的修飾和定義,如北京城的有容乃大、廈門的溫馨、武漢人的可愛。文瑞先生在寫作時,充分挖掘城市的特點,將歷史文化與現(xiàn)代生活一鍵鏈接,將所見所聞與個人情感雙向流動,以一名到達者、行走者、深入者的身份,給予了一座座城市靈動的生命。與此同時,文瑞先生大膽地給予了城市性格特點,令讀者眼前一亮。如蘇州的黑白、上海的繁華、贛州的倔強、河源的奔流,等等。除了給予城市性格特點,文瑞先生還深入城市的腹地,探尋一座城市的內(nèi)在肌理。從文瑞先生的足跡,我們不難看出,除了他生活時間最長的贛州,他還先后在南昌、河源、上海等多座城市生活,且在每座城市都留下了珍貴的文字。在南昌生活時,文瑞先生在《關(guān)于南昌》中發(fā)出感慨“南昌于我,親切而陌生”。在《艾溪湖隨筆》,文瑞先生暢想“南昌,何為豫章?”在《南昌地名》一文中,文瑞先生試圖對家鄉(xiāng)南昌做進一步地深度解讀,于是他從探究南昌地名開始著手,發(fā)現(xiàn)南昌和贛州有很多相似的地名,如南京路、陽明路、豆芽巷,解答了南昌丁家巷、丁公路、筷子巷、船山路等的起名淵源,文瑞先生在南昌生活了三年,但他的心卻始終在贛州,全書書寫南昌的筆墨相對較少。在河源生活時,文瑞先生先后去了古竹鎮(zhèn)、章溪鄉(xiāng)、鄉(xiāng)野仙坑,既有對河源城市的贊美,也有對“燈下黑”現(xiàn)象的擔憂和建議,既有對河源豐富客家文化的欣賞,也有對河源美不勝收自然風光的流連;2018年以后,文瑞先生移居上海,他很快融入了這座高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代化城市,他筆下的《繁花深處》《春見》《山陰路遐想》等,給人呈現(xiàn)了一座繁花似錦、人文薈萃、生機活力的國際大都市上海。他在見證一座座城市發(fā)展同時,也在寄希望于城市之光,普照大地,閃耀未來。

有河山之美。除了書寫城市,文瑞先生還尋山訪水。他的在場寫作態(tài)度盡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他的文字行云流水盡顯祖國大好河山之美。在《西行雜記》中,云岡石窟的莊嚴與藝術(shù),喬家大院的富庶與精致,讓人嘆為觀止;在《紅河放歌》中,蒙自南湖的安詳與靜謐,元陽梯田的中華風度,當我們沉迷與崇義上堡梯田的稻浪滾滾時,卻在文瑞先生的筆下發(fā)現(xiàn)了云南元陽、廣西龍勝兩大梯田,令人心馳神往;在《420,成都》,文瑞先生詳細記錄了生命中唯一一次地震經(jīng)歷,如果說此前的游歷是山河之壯美,那么這次地震后,文瑞先生對生命真諦的頓悟以及對生死的泰然處之,不得不說也是一種凄美。在《廬山印象》《屏山游記》《韓坊野游》《二進賴村》等文章中,文瑞先生則把視野放在了省內(nèi)和周邊,文章的總基調(diào)一以貫之,既有厚重的歷史,又有薈萃的人文,更有金山銀山和綠水青山,讀完后有種要捧著《繁花深處》去旅行的沖動和遐想。
有生命之重。雖然整本書的閱讀給人歡愉之感,但是也有許多情到深處、激蕩人心的文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作者對生命的體驗與感悟,讀著不禁濕潤眼眶。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回憶父親》一文,文中的父親龔千駒,畢業(yè)后從南昌來到贛州,度過了風風雨雨的42年。他研究獸醫(yī)學、撰寫學術(shù)專著、不求回報幫助鄉(xiāng)親、奔赴山野對草醫(yī)草藥“認、采、種、制、用”,經(jīng)手的牲畜妙手回春,他還因“出生”不好在文革時受到批斗和迫害。當讀到“父親死于一場醫(yī)療事故”的時候,我不禁為失去這么好的父親、這么好的中獸醫(yī)感到悲痛和惋惜。書中還寫了外公外婆的離去,老母親的去世,生老病死的自然規(guī)律,以及不得不面對的生命之重,讓文瑞先生更加感受到人生的意義。他在《清明,是一場心靈道場》中給予清明哀思,給予清明詩意,給予清明哲學,并悟透了“掃墓、掃塵,其實就是對自己躁動的靈魂的安慰,從而求得內(nèi)心的凈空與清明”的人生哲學??图胰藲v來重視家族和先祖,透過文瑞先生的文字,我們不難得出結(jié)論:在敬重生命的同時,無論我們走多遠,都不要忘了來時的路,更不要忘了生養(yǎng)我們,于我們有恩情的親人。
有家風之正。著名作家賈平凹說“寫作說到底是在寫自己”,矛盾文學獎獲得者喬葉說“寫小說本質(zhì)上是在寫自己”。筆者也認為,文瑞先生在散文寫作的過程中,其實也是在不自覺地寫他和他的親人,整本書除了優(yōu)美的語言、感人的故事,還集中體現(xiàn)了文瑞先生祖輩傳承下來的優(yōu)良家風。作者在不經(jīng)意中用了大量筆墨書寫了父母情、父子情、祖孫情、夫妻情,等等,一家人其樂融融,和睦美好。在回憶父母情時,文瑞先生寫道“父親是喝著清清的撫河水長大,母親是在當私塾先生的外公的‘之乎者也’的啟蒙教育中出嫁”,可見文瑞先生父母的原生家庭非常不錯,這也為他今后的文學創(chuàng)作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父母結(jié)婚時,父親在讀大學沒有財力娶妻,母親也沒有嫌棄?!斑@一來,父母親再未分離,風風雨雨相伴42年,直到父親病逝”。父親在文革中有輕生的念頭,母親哭喊著:“你怎么可以去死,你死了,我怎么活?家里這么多孩子怎么活?”母親的哭喊,讓父親冷靜堅強了下來??梢哉f,正是“父親”“母親”的相愛和相守,才締造了這么一個兒孫滿堂的溫馨家庭。在寫父子情時,文瑞先生記錄了幾個感人的瞬間?!拔母锲陂g,父親為拍一張全家福,從農(nóng)場趕十里路赴贛州城,拍完照又回去勞動。”“父親中山裝的大口袋里經(jīng)常有幾個小番薯,那是喂豬時帶出來的,被我們翻出來后,讓我欣喜若狂,如獲至寶。”“父親從行李中翻出一塊月餅,告訴我是會議上發(fā)的,不舍得吃,留了好多天了?!薄拔胰玖肆〖?,父親從藥廠取了黃連,藥到病除?!边@是文瑞先生與父親之間的溫情故事,興許是受父親潤物無聲的影響,文瑞先生也是這樣做父親的,他和自己的兒子一起去旅游,退休后到上海一心幫兒子帶小孩,力所能及為兒子減輕負擔。在寫到祖孫情時,既有自己與外公外婆的故事,也有自己與小孫子的故事?!巴夤谂f社會是一名私塾先生,新中國成立后在街頭擺字攤為街坊鄰居或過路行人寫家信?!薄澳喜耐夤梢哉f是我對南昌最有溫度的記憶了?!蔽娜鹣壬鷮τ谧约旱膶O子也疼愛有加,時常帶小孫子逛上海的圖書館、公園,接送孩子上學放學,讓小孩從小耳濡目染,愛上閱讀和學習。在寫夫妻情時,文瑞先生記錄了與妻子陪年邁的岳父回祖地祭祖、與妻子旅游等故事,讀著饒有志趣。正是有良好的家風,所以文瑞先生的兄弟姐妹個個成才,“我和二姐映華、大哥文廣均寫得一手好文章,且都出了不少書?!蔽娜鹣壬膬鹤右苍谏虾0簿訕窐I(yè),成為行業(yè)翹楚,過著幸福生活。

有時代之歌。《繁花深處》還有一個特點是緊跟時代,勇立時代潮流。讓我印象最深,也是我特別喜愛的一篇文章是《南康,南康》,這篇文章恢弘大氣、娓娓道來,寫盡了南康上下兩千多年的歷史,著重寫了贛州港與南康家具產(chǎn)業(yè)的前世今生,以及贛州作為一個內(nèi)陸城市,搭乘“一帶一路”列車,融入世界發(fā)展大局的過程,可以說是一篇水準極高的報告文學作品。我曾經(jīng)有幸拜讀過幾部與南康家具相關(guān)的文學作品,但依然覺得還是文瑞先生把南康家具產(chǎn)業(yè)寫得更活,講得更透徹,通篇文章更具現(xiàn)場感、真實感和時代感,文瑞先生終于幫助我解開了南康家具為什么能在紅海市場的搏殺中風行市場、智行時代的秘密。文瑞先生還是有情懷的時代報人,他見證了傳統(tǒng)媒體的輝煌、勢弱與轉(zhuǎn)型,盡管退休在家,但他的目光依然與媒體同在,他的脈搏依然與人民一起跳動。如果說《惜別晚報》表達了文瑞先生對傳統(tǒng)紙媒改革轉(zhuǎn)型之痛的惋惜和不舍,那么《聚焦光亮,走向壯麗》則是作者對贛州市成立融媒體中心的歡呼和祝愿?!洞篝礀|流入海去》是作者對黃浦江、大都市上海和祖國美好未來的深情了望,“黃浦江上,氣勢磅礴,千帆競發(fā),重現(xiàn)大舸東流入海去之浩大氣象?!边@是文瑞先生作為一名寫作者對民族復興的在場見證,也是文瑞先生高唱的鏗鏘豪邁的時代之歌。
劉琳攝
三、最感肺腑其品:知行合一尤“寶貴”
最后,結(jié)合《繁花深處》的學習體會,我還想表達對文瑞先生的學習敬意之意。我曾在文瑞先生《人文贛縣》的研討會上表達了兩個觀點:一是文化人是有家國情懷的,現(xiàn)代文化人更應(yīng)以文化人,以文載道,以文賦能,而文瑞先生做到了。二是文瑞先生關(guān)心青年的成長,他以最大的熱忱,以不求回報的心態(tài),無條件支持關(guān)愛青年,值得我們學習。至今,文瑞先生不僅曾教書育人,還耕耘播雨,為贛南文學的繁榮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今天,我還想說,文瑞先生躬身實踐、“知行合一”的精神尤其寶貴。
一是行走的力量無窮無盡。“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蔽乙郧爸恢牢娜鹣壬媚_步丈量了贛南大地,用妙筆生花點綴了美麗家園。但是拜讀了《繁花深處》后,我猶如打開了一扇窗,并驚喜地發(fā)現(xiàn),文瑞先生的視野并未限定在某個特定的地域,文瑞先生的腳步并未止步于贛南,他以贛州為原點和大本營,把視野投向了更為廣袤的中華大地,把腳步邁向了更為精彩紛呈的未知視界。
二是學習的榜樣自帶光芒。前陣子,我無意中看到文瑞先生創(chuàng)作的作品堆積起來的照片,我仔細打量,發(fā)現(xiàn)書堆的高度竟快接近一個成人的身高了。本人不才,在過去的十來年,也出版了兩部小書,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總感覺像是打了一場激烈的戰(zhàn)斗,戰(zhàn)斗結(jié)束后整個人如被掏空了一般,非要停筆“喘氣”一陣子才有精力和素材,繼續(xù)下一步小書的寫作。而文瑞先生這么多年創(chuàng)作50余本書,平均每年出版約兩部大作??上攵@背后是付出了多少艱辛和勞動呀,是深入了多少個現(xiàn)場采訪和收集素材呀,是采訪了多少身邊的群眾和好的故事呀。如今,文瑞先生年過花甲,仍在含飴弄孫之余勤奮地學習和創(chuàng)作,文瑞先生的筆耕不輟和勤奮專研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三是助人的楷模古道熱腸。和文瑞先生有過往來的朋友會發(fā)現(xiàn),文瑞先生十分樂于助人。每每有朋友出版作品需要幫助,文瑞先生總是傾力支持。我記得拙作《金色鷺河》在贛縣舉辦活動的時候,文瑞先生全程給予了指導幫助,還特意從上海趕回贛縣助陣,并現(xiàn)場為拙作做了點評,讓我倍感溫馨和感動。此外,文瑞先生還熱心給文友新書出版寫讀評、作推薦、廣宣傳,這些在他看來都是舉手之勞和感到快樂的事,而對很多人來說卻是莫大的幫助。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近些年來,文瑞先生為文友寫讀評多達50余篇,整理成冊后,也可以是一本厚重的作品了。
因此,在我看來,文瑞先生和《繁花深處》都是深邃耐讀的,能成為文瑞先生的讀者都是幸運幸福的。再次祝賀新書出版,祝福文瑞先生。
[作者簡介]劉七寶生,男,江西贛縣田村人,江西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南昌市作家協(xié)會副秘書長、南昌市散文學會副秘書長,出版有客家農(nóng)村題材長篇小說《豐收》《金色鷺河》。
附∴
AI評價:
這篇文章是一篇七千余字的讀后感,作者劉七寶生通過深入閱讀贛南知名作家龔文瑞先生的散文集《繁花深處》,表達了對作者及其作品的高度評價和敬意。以下是AI對這篇文章的評價:
一、內(nèi)容豐富,情感真摯
1. 內(nèi)容全面:文章從多個角度對《繁花深處》進行了深入剖析,包括對作者龔文瑞先生的個人經(jīng)歷、文學成就、作品特色、家風傳承以及時代精神的解讀。作者不僅對書中的文學價值給予了高度評價,還通過具體事例展現(xiàn)了龔文瑞先生對贛南文學、文史研究和文旅發(fā)展的貢獻。
2. 情感真摯:劉七寶生與龔文瑞先生是忘年交,這種特殊的關(guān)系使得文章充滿了真摯的情感。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對恩師的敬仰和感激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對贛南這片土地的熱愛。這種情感的融入使得文章更具感染力。
二、結(jié)構(gòu)清晰,層次分明
1. 結(jié)構(gòu)合理:文章分為三個主要部分,分別從“最是珍貴其人”“最新力作其書”“最感肺腑其品”三個方面展開,邏輯清晰,層次分明。這種結(jié)構(gòu)安排使得讀者能夠系統(tǒng)地了解龔文瑞先生的為人、作品及其精神品質(zhì)。
2. 重點突出:在每個部分中,作者都通過具體的例子和細節(jié)來支撐觀點。例如,在“最是珍貴其人”部分,詳細列舉了龔文瑞先生在文學、文史和文旅方面的貢獻;在“最新力作其書”部分,對《繁花深處》的各個篇章進行了細致解讀,展現(xiàn)了作品的多面性。
三、語言優(yōu)美,富有文采
1. 語言流暢:文章語言優(yōu)美,用詞精準,句式靈活多樣。作者運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如比喻、排比等,增強了文章的表現(xiàn)力。例如,“《繁花深處》是一部厚重的散文集,是一部深藏秘密的佳作,更是一部充分彰顯作者文學造詣和博大胸懷的好作品”,這樣的排比句式不僅增強了語勢,也突出了作品的價值。
2. 富有文采:文章中引用了大量的原文內(nèi)容和相關(guān)典故,如“不經(jīng)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等,這些引用不僅豐富了文章的文化內(nèi)涵,也提升了文章的文學品質(zhì)。
四、觀點鮮明,具有啟發(fā)性
1. 觀點明確:作者在文章中明確表達了對龔文瑞先生及其作品的高度評價,認為龔文瑞先生是贛南文學界的“寶貝”,《繁花深處》是一部充滿“寶藏”的作品。這些觀點鮮明且具有說服力。
2. 啟發(fā)性強:文章通過對龔文瑞先生的“知行合一”精神的闡述,以及對其助人為樂品質(zhì)的贊美,傳遞了積極向上的價值觀。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僅能感受到文學的魅力,還能從中獲得人生的啟示。
五、.總體評價
這篇文章是一篇優(yōu)秀的讀后感,作者通過對《繁花深處》的深入解讀,展現(xiàn)了龔文瑞先生的文學成就和人格魅力。文章內(nèi)容豐富,情感真摯,結(jié)構(gòu)清晰,語言優(yōu)美,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和啟發(fā)性。雖然篇幅略長,但整體上是一篇值得一讀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