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至2月22日,已有37位師友為《繁花深處》賦詩、撰聯(lián)、寫評42篇首,其中詩聯(lián)19首(謝建林3首、陳樂秋3、曾水生2、嚴諾夫、曹慧明、李遇春、楊遵賢、歐陽斌、康乃馨、鄧棟文、陳新、張偉、唐茂祥、何少華),評論23篇(馮志田、方文武、彭昌明、鄭斐、鐘定智、何少華、丁忠、陸川、龔德明、劉鋒、羅平、陳相飛、劉于云、廖彩新、劉七寶生、曾久生、吳良生、王冬、何志清、謝貴芳、?冬林、龔映華、湛藍),詩、聯(lián)以“詩聯(lián)匯”形式,文評以單篇形式,一一予以了呈現(xiàn)。另,朱強等不少師友則以微評(千字以內(nèi))表達了對作者及《繁花深處》的關(guān)注與抬愛,現(xiàn)以集粹形式輯錄如下:
《繁花深處》短評集粹

朱強(著名散文家,《百花洲》雜志執(zhí)行主編)
龔文瑞的《繁花深處》是一部以地理空間為敘事框架、以文化記憶為內(nèi)核的散文集,其文本不僅是對自然景觀的現(xiàn)象學(xué)描摹,更是對時間性、歷史性與存在性的哲學(xué)反思。作者通過江南水鄉(xiāng)的溫婉、都市上海的繁華、紅河梯田的壯美等多元地理意象,構(gòu)建了一個充滿張力的敘事場域,將個體經(jīng)驗與集體記憶交織,呈現(xiàn)出一種深層的文化認同與歷史意識。全書五輯及附錄,既是對地理空間的書寫,也是對文化符號的再編碼,語言凝練而富有隱喻性,思想深邃且充滿現(xiàn)象學(xué)意味。書中收錄的評論文章,進一步拓展了文本的學(xué)術(shù)維度,使其成為一部兼具文學(xué)性與理論性的跨學(xué)科文本?!斗被ㄉ钐帯凡粌H是對山河的禮贊,更是對存在意義的探尋,堪稱當代散文創(chuàng)作中一部具有哲學(xué)深度與文學(xué)高度的典范之作,為文學(xué)研究提供了豐富的闡釋空間與理論可能性。
張堅(上海市浦東新區(qū)文聯(lián)副主席、作協(xié)主席):
大作收到,以捧讀新著歡度元宵,別有意味也。大氣、厚重、雅致、經(jīng)典,文瑞老師新著令人愛不釋手!已選多篇候作協(xié)公眾號發(fā)表,后記也頗合3月"筆耕回眸"欄之用,如蒙允支持,當盛謝也。
王金花(贛州文化傳媒集團副總):
剛收到龔老師的新書《繁花深處》,今天又看到這篇后記,很有共鳴。行走其實是一場修行。借助行走,完成閱讀所不能給予的抵達。
賴咸森(上海市司法局):
正在如饑似渴地拜讀《繁花深處》,挑著看了《二進賴村》、《雨中梅嶺行》、《黑白蘇州》等。當然,您那篇代表作《秦淮河上尋槳聲》自然也是忍不住好奇率先拜讀。說實話,我本來以為,您筆下的秦淮河,也會和其他文人墨客相似,展卷閱讀卻大出意外,真的是構(gòu)思精妙,立意高遠,最后落腳點放在了批判現(xiàn)代的浮華、浮躁,一篇批判的文字,卻能寫得這么雅致,沒有火藥味,不能不說是高手啊。
唐茂祥(長篇小說《大河上下》作者):
捧著一顆滾燙的心,瀏覽了《繁花深處》后記,如夏天渴了一壺清茶,秋冬品了一杯咖啡,能量是足足的,頓時心曠神怡。但是我的比喻并不能完全是表達我拜讀文瑞新作的感言。直截了當說吧,《繁花深處》是當代散文的杰作,不論時代內(nèi)容還是精美文彩,都是我這個“老文叟”,又是“老三屆”“新三級“大學(xué)生頂禮膜拜的,嗣后好好追尋作家文創(chuàng)歷練,從中吸取有益的東西。

蔡世軍(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
《繁花深處》開篇之作《秦淮河上尋槳聲》,此文可與朱、俞比肩,清麗絲滑,裊裊生香,讓讀者在秦淮河的前世今生中沉迷遐想。感佩龔老師的汨汨思泉、妙筆生花。
鐘定?。ㄚM州滬上老友):
"文彩承殊渥,流傳必絕倫",剛收到您的佳作,這是您人生中頗大成就,文筆如春風(fēng)拂面,柔和而溫馨;語言細膩入微,充滿洪荒之力;視野開闊、極其感染力。
曾小軍(贛州市非遺文化研究院院長):
感謝文瑞先生寄來《繁花深處》,甚喜。與文瑞先生相識十余載,先生總是給我亦師亦友的關(guān)懷,還記得他離贛赴上海前還特別把羅勇教授與萬幼楠老師請來介紹與我相識,并在此后的多年一直關(guān)心于我,此份情感無以言表,?!斗被ㄉ钐帯贩曳妓囊?。
譚民(龍南老友,作家):
今天收到文瑞老師的散文集《繁華深處》,新年精神大餐,高興。見書如見人,使我想起了20多年前我們相識的往事。2005年12月文瑞老師專為發(fā)現(xiàn)文學(xué)新人,來了龍南,當時他是《贛南日報》副刊贛江源主編,在龍南約了幾個人相聚,不知哪里有了號碼,也打電話給我。文瑞老師是散文大家,文字清新灑脫,很受大家喜愛,我已久仰,但沒有接觸過,突然受約,我很意外,也很忐忑,高興之余,擔心在大家面前,自己的文字太顯幼稚。見到文瑞老師,釋然了。文瑞老師溫文爾雅,溫潤如玉,謙卑和氣,有君子之風(fēng),令我感動。我?guī)サ膸准髌罚J真地看過,肯定的同時,指出了存在的問題,我獲益匪淺,對我的創(chuàng)作幫助很大。記得那次去安基山采風(fēng),在那棵分出五枝古桂花樹下,文瑞老師鼓勵道:祝愿龍南的文學(xué)隊伍像這顆大樹一樣,生機盎然,蓬勃向上!在文瑞老師的培養(yǎng)下,龍南的張騰、肖大慶、唐小斌、張文忠等作者脫穎而出。所以說,龍南的文學(xué)隊伍很大程度上是文瑞老師指導(dǎo)影響下成長起來的。
凌利華(龍南市作協(xié)主席):
上午收到龔文瑞先生贈書《繁華深處》,內(nèi)心陡然間滿懷感動。最初聽到龔先生大名,當是二十多年前由龍南文壇前輩張騰老師提起。其時說到龔先生一些作品,便在平時閱讀中格外留意,一旦看到,必如饑似渴拜讀。每多看一篇,對龔先生的敬重便增加一分。感謝龔先生,讓我在散文的世界看到了更美的景致。
盧素玉(贛南日報社):
繁花深處看繁花。恭喜龔文瑞老師的新作出品,從裝幀到內(nèi)容,精美絕倫!每一篇堪稱精品與經(jīng)典!
黃素芳(廣東河源老友):
?待泡一壺茶,時光煮雨,細細品茗每一篇的文字,字字珠璣,發(fā)人深思。如此優(yōu)美的文字,我是要在每個安靜的午后,在茶館里泡一壺茶,點一爐香,一字一行一頁,慢慢地讓自己進入繁花深處,染得一身香。感恩龔老師厚愛,承蒙雅贈大作。承蒙龔文瑞老師抬愛,雅贈新出版散文集《繁花深處》。認識龔老師十余年,拜讀了很多龔老師的散文,其文如人,溫潤優(yōu)雅。我愿意在每一個安靜的午后,在茶館里泡一壺茶,點一爐香,從每一頁的字里行間,慢慢走進繁花深處,染得一身香。
唐小斌(龍南老友,作家):
下午在單位收到文瑞老師新近出版的《人文贛縣》《繁花深處》二書,感恩。 認識文瑞老師也有二十多年了,那時他在《贛南日報》任副刊主編。因工作關(guān)系抽調(diào)在贛州幾月,某天晚上左民山人電話我說出去散步,認識幾個文藝界的朋友。那時剛寫文字,文字也未成型,于是懷著一顆忐忑的心,和山人匯合,到了某一個寬闊的操場,與三個人匯合。三人分別是龔文瑞老師、卜谷主席,還有一個是刁哥。他們都是老熟人,我一個陌生的小輩插進去,也無甚話可聊,就跟著他們幾個散步。.這次散步,我這個來自山區(qū)基層小縣的還只在作文階段的寫手,他們印象應(yīng)該都不大,甚或印象全無,但我卻記住了文瑞老師爽朗的笑容。 后來也不知怎么回事,我和文瑞老師、卜谷主席都有了交集。文瑞老師清朗儒雅,他并不因我文字的拙嫩而生輕視之心,而是與探討的口吻指出我文字中應(yīng)該改進的地方。我知道他著作等身,提攜了很多文學(xué)后輩,沒想到他如此平易近人。記得某次他隨大部隊到龍南采風(fēng),我不知是什么事找他。其時他正吃著早餐,他拿著半根紅薯,邊吃邊從賓館出來,見到我依然是一如既往的爽朗笑容。那次令我印象深刻,也令我知道,有些人,即使拿著紅薯邊走邊吃,也不影響他的儒雅與莊穩(wěn),這就是文化氣質(zhì)映于內(nèi)心的體現(xiàn)。 我的第一本書《圍屋鄉(xiāng)關(guān)》要出版,找文瑞老師幫我寫序言,他慷然而允,很快就寫就了一篇文采飛揚的序言。當時此書是有十多篇關(guān)于圍屋的文章,文瑞老師在序言中也多有體現(xiàn)。后出版社認為寫圍屋的名家也多,我這十幾篇圍屋的文字放進去份量不大,就刪除了。這一來,文瑞老師為我寫的序言就不大合適了。也怪我實心眼子,當時和文瑞老師說時,也不敢說叫他重新修改,引為憾事,這份情意只能保存在我的心底了。 文瑞老師到上海后,依然筆耕不輟。前段時間出版兩本新書《人文贛縣》《繁花深處》,我致敬于他的勤勉。新書《繁花深處》出來后,他說要贈書給我,我很開心,但我遲遲不敢發(fā)送地址給他。我覺得他桃李天下,一定有很多人向他要書,我不敢妄自而為,直到文瑞老師催我為何這么久不發(fā)地址過來,我才驚覺我的迂。 感恩文瑞老師,感恩生命之所遇。 文字能幫助人們跨越時空的限制相互交流,以文會友,是一種精神層面共鳴的惺惺相惜之情。

廖彩東(律師,作家):
我看了一些書評,我認為您的可貴之處是有一顆隨遇而安的心,隨處生長的身,隨時深刻的情,身心情俱潤,融入異地,他鄉(xiāng)作故鄉(xiāng),無論是您從瑞金到贛州贛縣生活工作,還是您退休到上海,都不生分,都能攬身邊美好入懷入心,下筆為文,熟若故鄉(xiāng)的云,是繼承了父親的悲憫,帶著父親的悲憫,才能化作春泥護繁花,成就文字蔚蔚大觀。
繁花深處,其實就是文字深處,情感深處開出繁花,這需要多少雨露,多少陽光,多少性情才能鋤云為夢。
:
您的文章帶著讀者一起感受了龔先生平實細膩的筆觸,一起感慨傳統(tǒng)技藝的悄然消逝,一起懷念無憂無慮在家鄉(xiāng)生活的時光,一起回想生活中的點滴幸福。細讀下來,既了解了《繁華深處》的動人之處,又能透過這些文字感受到您的點滴智慧。
:
我前些夭在親戚家看到這本書,借過來看了一遍,書中的故事像緩緩展開的老上海畫卷,那些弄堂街巷、舊物人事,都帶著歲月的溫度。作者用細膩的筆觸勾勒出人物的悲歡離合,他們在時代浪潮里起起落落,掙扎與堅守,讓我看到了生活最本真的模樣。
:
在這繁華喧囂中,我看到了人性的復(fù)雜,也看到了希望的微光。就像書中說的:“生命是一場漫長的旅程,我們都在尋找自己的繁華深處?!被蛟S,這繁華深處,就是我們內(nèi)心深處最柔軟、最渴望抵達的地方。
彭曉東(江西客家博物院副院長):
謝謝老師的關(guān)心和愛戴!學(xué)生一定細細品味老師的文采。其實我父子皆很喜歡您富有哲理和韻味的散文,兒子每撰寫一篇文章都有您文中的詞、句,美段,我發(fā)現(xiàn)最多的是“氤氳”和“咀嚼”……,最喜歡《黑白蘇州》和《虔城韻雨》。而且他有1篇文章被為省級一等獎,多篇文章評為市區(qū)級一、二、三等獎。深感寵幸的是我們可以全面而系統(tǒng)的讀老師的大作了,肯定受益匪淺。再次衷心的感謝老師。
閃艷芳(上海市浦東新區(qū)作協(xié)辦公室主任):
如果說“文學(xué)是生命的圍場”,那《繁花深處》將如魔法棒,在這個春季點染所有閱讀者心中的一樹繁花,觀目錄80篇美文標題,即能感知字詞間情真意深的用心凝練。讀就應(yīng)該讀您寫的書。春節(jié)我連獲兩位江西文化大家的贈書(另一位是原江西省博物館館長彭適凡先生,贈《江西通史?先秦論》),隨著甲辰歲末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墓葬青銅器展覽的面世公開,江西的文旅大幕今年將正式揭啟,富饒的江西不僅給了考古界驚喜,或許還將成為今年(全球)文旅重地,《美哉江西》一文已有提及由此,您的這些文字也很寶貴呵!
“無常才是正常?!比绾尾拍堋安蝗シ謩e”?您如何做到的?這與您研究王陽明有一定聯(lián)系嗎?《繁花深處》中篇篇文字直指內(nèi)心!去年我悟過《七佛偈》《三世佛偈》,但即悟即迷,做得并不好。您文中對“分別心”的描述,此時幫我推了一把。
“昂揚的基調(diào),向上的氣勢,道德的守護,理想的向往,從善的景仰,生命的敬重,精神的引導(dǎo),靈魂的安撫……”,文章中我都讀到了,文品見人品,一顆悲憫心。寫上海的文章,您做了很多功課。
成為“家”的人,無論畫家,詩人,作家,音樂家,同時用理性的情感文字為城市定位,塑形。經(jīng)他們手塑造的城市形象都具備有鮮明可感知的人文氣息。是有著他們獨特烙印的氣息!不單是城市形象,是一切對象。
(附:龔文瑞答:成都等文章時,是十多年前我一個人在南昌工作時寫的。當時與云居山方丈純聞大和尚及一些茶禪之人多有交往,對儒釋道有點觸及,這為我后來研究王陽明極有幫助。不分別,我有段時間做的還可以?,F(xiàn)在差不多又回到俗人狀態(tài)了。經(jīng)過幾年上海生活,特別是疫情,對上海有點小認識后,才開始寫上海的。我覺得,文人無悲憫心,便無話語權(quán)。)
(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