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是用腳寫就的詩章
作者:
孔祥智(河南范縣)
在1975年八一前夕的報道課堂,
人民日報,鐵茅主編的話語,似星光點亮心房。
他說,文章是用腳寫出來的篇章,
那探尋真理的旅程,從不停航。
為寫采伐工人,他背起干糧上山崗,
與林木工人“三同”,共迎風雨的激蕩。
主動拉起上鋸,汗水浸濕衣裳,
裝車、卸料、睡帳篷,在深山的懷抱中思量。
煤油燈下,初稿誕生,又讀給工人細講,
反復修改,在現(xiàn)場雕琢那夢想的模樣。第一手材料,親身品嘗。
一周的時光,凝聚成厚重的報道,
登上人民日報頭條,閃耀著動人的光芒。
好的作品,源于生活的土壤,
關在屋里空想,報紙找觀點,實踐套例證,如同白開水般平常。
新聞的靈魂是新與真,不可偽裝,
就像《英雄兒女》在戰(zhàn)壕里唱響,激勵著戰(zhàn)士的剛強。
七十年代,部隊學雷鋒的熱潮在流淌,
做好事不留名,采訪先進成了難題一樁。
十噸水泥,風雨無傷,在工地上亟待護養(yǎng),
戰(zhàn)士默默蓋好,卻不愿把功勞宣揚。采訪我費九牛二虎之力,難挖掘事實真像。
我轉換思路,提及損失與責任的重量,
他才開口,講述那風雨中的奔忙。
八公里的路程,騎馬迎風,壓石阻擋,
細節(jié)在筆下流淌,報道迅速見報,傳播著榜樣的力量。
這故事,被編成歌劇在部隊唱響,
真實動人,展現(xiàn)著戰(zhàn)士的崇高形象。
軍區(qū)匯演,一等獎的榮耀綻放,
演紅天山南北,軍民團結的主題熠熠生光。
又被改編成話劇小品,《蓋水泥》的故事搬上舞臺中央,
戰(zhàn)士的高風亮節(jié),在舞臺上回蕩。
學雷鋒的熱潮,如烈火般高漲,
場場爆滿,感動著每一個心房。
在新疆新源縣那拉提的冰天雪地,零下三十度的寒芒,
戰(zhàn)士們熱淚盈眶,被真實的故事深深打動。當時命我坐前排,感受榮譽之光。
真實是藝術的脊梁,生活是靈感的泉壤,
文學作品,是深入生活的回響。
那份榮譽,比天高,比海深,
刊在軍報頭條,插圖與編者按相伴,銘記著難忘的時光。
回憶如詩,在歲月里流淌,
文章,是用腳寫就的永恒詩章。這件事己半世紀,憶起猶昨,激情回蕩!
(筆者多次構思,修改拙文呈現(xiàn),望老師指航)
2025.2.21于廈門波特曼酒店大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