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zhí)ь^
李 慶 和
今年三月一日,是乙已年二月初二。古人言:二月二龍?zhí)ь^,風(fēng)調(diào)雨順好兆頭。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天之計在于晨。今年天龍值班,今天風(fēng)和日麗,天龍?zhí)ь^,一定有個好彩頭。
二月二龍?zhí)ь^,故事有源由。相傳遠古三年大旱,地里顆粒無收。百姓尸橫遍野,災(zāi)情遍及九州。天龍大發(fā)慈悲,降雨旱情被解救。玉帝大怒,把天龍壓在大山里頭。百姓聽說,除非金豆開花,天龍才能回到天庭。于是百姓爆米花,果然金豆開花,天龍得救。一個民間故事,慈悲和感恩滲透。
其實二月二龍頭節(jié)。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時代。伏羲“重農(nóng)桑,務(wù)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飯、御駕親耕”。到周武王時,每年二月初二還舉行盛大儀式,號召文武百官都要親耕。在中國北方,二月二又叫龍?zhí)ь^日,亦稱春龍節(jié)。在南方叫踏青節(jié),古稱挑菜節(jié)。各地紀念龍?zhí)ь^,由來已久。
祥云東來,雨露九州。初春風(fēng)和日麗,萬象更新。陽氣升而萬物蘇,春意萌而百花放。田野中,油菜花一片金黃;山林中,解冰小溪潺潺水流?;蒿L(fēng)吹過山崗,綠山青山花錦繡;春雨吻過沃野,麥苗棵棵溫柔。陽氣生發(fā)之時,蛇出洞,乃龍?zhí)ь^之日也。天龍,乃是中華民族的崇拜神靈,所以百姓仰慕,萬民歌喉。
正是:二月二龍?zhí)ь^,春雪春雨好兆頭;
春回大地龍?zhí)ь^,萬物復(fù)蘇踏青游;風(fēng)調(diào)雨順龍?zhí)ь^,天龍施水伴肥牛;五谷豐登龍?zhí)ь^,吃喝拉撒不用愁;四季安康龍?zhí)ь^,幸福生活年年有;國民泰民龍?zhí)ь^,歡歌唱遍五大洲。
二月二龍?zhí)ь^,民風(fēng)民俗有講究:到廟宇祭神龍,祈求秋實田園走;接土地爺?shù)饺碎g,大倉滿小倉流;撒灶灰引龍歸,家宅安寧有理由;二月二要剃頭,事業(yè)鴻運正當頭;炒五谷滅害蟲,祈求田園大豐收;擊房梁蛇蝎溜,百病不得人長壽;不動石磨和木碓,頭疼腦熱都沒有;不動剪刀和針線,全家吉祥幸福久。
中華文化五千年,文明積淀長河流。未知世界存疑念,科學(xué)領(lǐng)域應(yīng)探究。美好祈求隨心愿,天合人意須自修。不負春光抖精神,莫負韶華爭上游。幸福生活靠創(chuàng)造,陽光大道自己走。
二0二五年三月一日(二月二龍?zhí)ь^)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