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李樹
李存霞

秦嶺深處商州北邊,丹江源流之一的泉河兩岸,有道自北向南的美麗山川,明清時期,地多泉水,叫泉村里。里是基層單位,相當于現(xiàn)今鄉(xiāng)鎮(zhèn)。按商洛地方志的籠統(tǒng)說法,居于此地的李、薛、武,閔、王、田等十余村姓,是明初洪武、永樂年間,在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簽領官遣文書,陸續(xù)遷移來此,建村開基立戶。
川南部寬闊處,有上店子村、下店子村。兩個村人姓李,傳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一支后裔。我家在下店子村,村子不是很大,村人親如一家,驗證了“天下李姓是一家”的說法。村民秉承忠孝禮義之美德,傳揚溫良恭儉讓的傳統(tǒng),與各村諸姓共處包容,結親衍生。
李姓先祖及最早族史,想必家譜必然記之,可惜譜籍難以找到,可能在動亂年代丟掉,我輩也就不好究考。
各個村如秦嶺樹林,我們村如李樹之林。我的家似林中大樹,枝繁葉茂引人注目。
曾祖兄弟四人,是勝字輩,先后名(諱)為勝德,勝友,勝遠、勝賢。
按方言叫法,曾祖叫夿夿。他們生長在民國,從北洋到南京政府時,鄉(xiāng)名一直叫腰寺。雖說新政倡導新風,鄉(xiāng)民依然沿習大清。祖上不是富戶大宅門,卻人氣旺盛男丁滿門。四個夿夿,從小到大,高低像梯臺子,或剃光葫蘆,或剪刷刷子,或留長辮子,或是光膀子,或穿開襠褲,或是精腳片子,或麻鞋扎纏子,跑過來蹦過去,惹得旁人羨慕。村人在家廟諞梆子,一位老者編講故事,說財東家辦喜事,人去吃席捧場子。東家哈哈笑道,大家繞一繞,看這上席桌子為啥高?人們轉(zhuǎn)臉瞧一瞧,見四個桌腿下支著金元寶,木碗子大金光閃耀。有個窮漢高聲說道,我這方桌下有四個活寶,這桌聽話能變低高,他喊道“高”,桌自動升高。人們往桌下瞧,發(fā)現(xiàn)桌底下,蹲著勝啥勝啥,四個帶把的碎娃……這些玩笑套話,惹得人笑哈哈。在人多勢眾的年代里,人氣就是勢力,有人就有勢,雖窮是大戶。四個活寶撒歡亂蹦,決定了家的份量較重,像大碾盤子壓在村中。
四個夿夿,直系如下:大夿夿的后人,是我爺這一股;二夿夿之后是建運哥一枝;三夿夿的嫡孫是甲余叔;四夿夿無兒女,由我的二叔過繼頂門戶。這么多分支,相當小半村子。
夿夿們生不逢時,從出世到小伙子,活在底層亂世,在兵荒馬亂中經(jīng)世事,承攜媽大背拖子侄,跑“白狼”,躲“糧子”,跑“老古”,防歹徒賊匪,避抓丁拉夫。避禍事過坎子,刀子林里過日子,半夜逃命翻窗子,看家護院守村子,艱難保全大家子。
亂世當中,混戰(zhàn)用兵,常拉壯丁。當時流傳一句話:“頭等人,不敢拉。二等人,出錢吧。三等人,沒房地,當兵去?!彼膫€夿夿,沒有被抓,團圓在家,這是神話。在那樣的社會下,他們肯定為難啦。四只小院麻雀,總把鷹鷂躲過,驚險故事必多,只是我沒聽說。
我的夿夿,排行老大。人如其名,德高望重。寬厚仁義,敬老孝悌,給眾子弟,把樣子立。只所以如此,因受家族長輩教育,受地域文化熏陶感悟。他每年正月十八日,到根斗灣關帝廟會去,看兩臺大戲和社火演出,感受關公的忠義正直。在不同節(jié)日,跟著爺或父,上香到各寺。北去觀音寺,中跪興教寺,南進雪山寺,東拜藥王廟,西謁普照寺,拜佛信道尊儒,畏神靈而自律,敬天地認命苦,性情純樸,長遠做事,律弟管子,與眾鄰居,和睦相處。他只識一背籠字,不懂之乎者也意思,卻尊孔圣敬詩書,供兒讀書識字,教子知禮懂事,督娃學農(nóng)匠之術。通過言傳身教,使家人具備做人的品德,學到處世的能力。
大夿夿當家年間,每當“算黃算割”叫喚,泉河兩岸東西坡川,罌粟花開紫紅絢爛。每到冬天農(nóng)閑,“轱轆子”們心歡,擺場合搖碗碗,擲色子猜點點。這樣的大背景下面,李家掌門人嚴加教管,指教眾多子弟侄男,不準抽鴉片煙,嚴禁賭博耍錢。他有幾十年口頭禪:“我家門面不落棲灰,門里不容賭鬼煙鬼,身后沒有人戳脊背!”這樣的家訓家規(guī),杜絕了家中敗類。村民說“這家人是務正的,沒有抽煙賭錢胡弄的?!?/p>
夿夿勤勞,貪黑起早。在貧脊而瘦少的坪地坡地里,終年忙碌勞作不息。他年復一年育苗栽樹,在后坡一面坡上,栽下無數(shù)棵好幾種柿樹,留下一片果食和財富,留給子孫念想祖先的引子。民國十八(1929)年大旱,十里山川地裂河干,飛蝗遮天莊稼死完,榆樹皮枯草根被人吃完,到后來人吃死人犬吃餓犬,遭年饉餓死人各村常見,插草標賣兒女街集見慣。滿坡柿子樹,成了救命樹。李家靠柿子拌麥糠炒面,把柿葉和黑豆碾面,煎成糊糊蒸成飯團,勉強充饑度過荒年。
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先人植樹子孫沾光。我工作前,每到秋天,和叔娘哥姐們拿竹桿,上坡鹼,吃蛋柿,夾柿子,從早到午,歡聲笑語。大家收柿子回家,削柿窟窿,曬柿皮子,做柿子醋。那些情景,浮現(xiàn)心中,如放電影。吃水不忘挖井人,摘果感恩老先人。
夿夿是家里的老黃牛。一身力氣健如牛,挖地打場氣死牛,肩挑麥捆牛腰粗,上坡下地掄镢揮鋤,四季忙活種麥收秋。春季里擔糞土上坡下澗,三伏天鋤包谷熱汗糊眼,秋雨天披蓑衣赤腳在田,趁冬閑擰麻繩割柴磨碾。農(nóng)耕社會很艱苦,夿夿特別能吃苦,苦漢全憑一身苦,終年辛苦種五谷,贍養(yǎng)爺婆和父母,養(yǎng)育兩兒和雙女。
我的爺輩,姊妹四人:
大爺李景源(諱)。他們夫婦命苦,年輕時就病逝,丟下兩兒兩女。
大姑婆家在麻灣,屬板橋地盤,以前是州城北路重要站點。二姑婆家在黃川上灣,在西商高速路邊。
二爺李景中(諱),就是我的爺。他的人生如戲劇,若寫成一部書,比小說《平凡的世界》更有故事。

上圖:祖屋
爺?shù)纳倌?,時值民國發(fā)展“黃金十年”。當時有門路的人,送娃到店鋪當伙計,到大戶熬相工,現(xiàn)在話叫打工,一討營生,二學技能,三闖前程。我家人多地少,幾個娃吃不飽。夿夿托親友介紹作保,送老二到北街屈姓富戶,跑堂當“挎娃子”。爺在這家機靈能干,為主家從早到晚忙不停點,把洗臉水端把木炭火燃,泡茶點煙擔水抹柜掃院。作為幫手業(yè)務熟練,一支毛筆熟記賬單,一把算盤打得生歡,一雙腿腳要賬追欠,一副口才伶言善辯。這個村甚至鄰村的人,夸這娃很靈性,有禮性,悟性好,個子高,人排場,身強壯,眼里有活,勤快好學,肚里有墨水、好料能做檁……爺在東家一兩年,討得大小人喜歡。全家商議拿定主意,把唯一的千金,許配給我爺為妻。小李子小伙計,成了老屈家姑爺女婿。
爺戴花騎馬走在前,把大花轎引到李家院,揭開蓋頭那一瞬間,婚禮來賓交口稱贊,夸新媳子長的稀罕。戴鳳冠披云肩似天女下凡,穿繡花紅衫顯窈窕身段像戲上花旦。三寸金蓮尤為搶眼,以當時的審美觀,比今天高革尖尖鞋好看。
婆模樣俊俏心靈手巧。裁縫剪紙和繡花,樣樣手藝頂呱呱。她繡的各樣花,尤其蓮花、菊花、牡丹花,惟妙惟肖人見人夸。傳統(tǒng)扎花技藝高,不用筆尺畫底稿,手感眼看剪紙稿。就像中國畫的毛筆線條,比西方油畫難度更高。
老李樹生繁枝悄增年輪,桃花紅李花白轉(zhuǎn)季換春,泉河水流不息將玉磨潤,紅顏人歲月中霜染雙鬢。婆作為“屋里人”,賢慧慈懿德美,旺李家丁滿門,地勢坤育兒孫,小腳媳大功勛,為全家操碎心,逾六旬命消殞。德范存示后人。

上圖:祖父、祖母
上世紀四十年代,國民黨對中共的陜甘寧邊區(qū),連年實行包圍封鎖,陜北急需把經(jīng)濟搞活。有需求就有人跑路,要啥人就出啥人,時勢造就時代人,一幫非凡的腰市人,離開周壽娃土匪騷擾的鄉(xiāng)村,到山外走南闖北打拼,為了錢與紅白兩道接近。他們結幫挺而走險,沖破重重封鎖線,往返西安和延安之間,把南泥灣的特產(chǎn),倒騰到省城賣錢。把城市的藥品和槍支,購買偷運到紅區(qū)。形象地講,腦袋拴在褲帶上,光腳走在刀刃上。我的爺三四十歲,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為了全家人的生計,入到這膽大的人群里。1946年冬天他在延安,巧遇打補丁四個兜的官,那人和藹面善,和爺搭訕閑諞,自稱是李先念,剛從湖北宣化店,突圍經(jīng)過商洛山。二人同姓李,大李聽說小李是商縣人,話就投機距離拉近,說你識字精明能干,最好來革命隊伍里干。用你家鄉(xiāng)話來諞,北瓜南瓜叫法變,是同一個圓包蛋,下鍋做的糊湯面,蒸爛裝盤上席面,兩個意義差的遠。爺年輕閱歷淺,把好言沒悟爛,眼光還不夠遠,不知眼前人是那路神仙,離不開媽大和婆娘娃,沒把好事應承下。不然的話,過幾年新政權成立啦,他就是有功之臣啦,是吃公糧的干部啦。
隨著胡宗南大軍向北撲去,紅色特區(qū)丟失,冒險生意終止,爺回家過窮日子。他身經(jīng)歷史轉(zhuǎn)折點,跨越一九四九年,生活在建國后解放前,經(jīng)過風浪見過世面。在文盲成堆的山窩窩,爺進過私塾上過小學,這在當時為數(shù)不多。他有文化底子,有些大小本事,算是有識之士,處事懂得人情世故,善于養(yǎng)家會過日子。
爺發(fā)揮祖上思想能量,把中華美德踐行弘揚。他秉承德善立家、耕讀傳家,勤儉持家的傳統(tǒng)理念,多方為家盡力奉獻。爺?shù)娜松?、酸、甘、澀,他的德、能、功、績,可歸結為“五個一”:
一是兼有幾個本事。
正直講理威信高,成了村里和事佬。左鄰右舍的,本村外村的,有了矛盾糾紛,不登公家府門,找李公道評理。爺詳細聽根問須,弄清是非曲直,只用三言兩語,就把事理說直,把怨氣消除。做一番勸導安撫,讓雙方笑著出去。有人開玩笑,說爺是中藥里調(diào)和的甘草,是百姓中的斷案老包。用現(xiàn)在的話來言,是人民調(diào)解員,是編外民事法官,是義務公證員,對維穩(wěn)促和有所貢獻。
爺會看小病,且不收費用。那時人雖窮,請先生看病,有俗成規(guī)程:進門迎出門送,一把掛面兩個雞蛋舀在碗中,一把水煙鍋子遞進口中,一根火繩耀子遞到手中。這樣的待承,店子村少用。人們有了小毛病,來找我爺土郎中。爺?shù)钠酵练焦苡?,能除常見病癥,還治疑難雜癥。治病不收費用,免了送禮謝承。好人落下好名,遠近有些名聲。到1970年代中,在“革命群眾”眼中,爺是編外“赤腳醫(yī)生”。這在醫(yī)療條件很差,求醫(yī)十分不便的鄉(xiāng)下,算是李時珍藥王爺啦。爺是有心人,拜醫(yī)進杏林。遇集或笨集到街上,常出入“杏苑堂”,結識第一代堂主屈永堂,熟識坐堂醫(yī)生和調(diào)劑跑堂,請教岐黃討問驗方,和“長袍禮帽”多有交往。在公私合營后人民公社中,和第二代堂主屈嬴甲先生,常在一起談藥說病。延續(xù)多年的交情,為兩家三代幾人交往續(xù)情,鋪下了機緣和線繩,使晚輩和第三代名醫(yī)屈天時兄弟,續(xù)寫著交集和友誼。
爺會看日子,還幫人過事。常翻老黃歷,懂吉兇宜忌。每當隔三差五,遇到婚喪嫁娶,有人請他選吉日,擇良時,避兇圖喜,趨利除弊。爺樂做此事,幫過紅白喜事,籌辦村家大事。
爺作為農(nóng)業(yè)社社員,當過村里保管。毛主席年代政治掛帥,成份好口碑好的人,才能看口糧管庫存。文革后期,我村叫作永紅大隊。在此蹲點的公社書記童喜正,說李景中娃多家窮,管糧食兩袖清風,常做到數(shù)對賬清。這樣的貧下中農(nóng),像樣板戲里的典型。
二是養(yǎng)活了九個兒女。
爺?shù)男稚┻^早病逝,留下兩雙兒女,只能托胞弟撫育。聯(lián)想魯迅小說《祝福》,賀老六人窮命不強,得傷寒重病臥倒在床。他覺自己快不行了,求大哥拉扯獨子阿毛。賀老大慷慨受托,畢竟只是領養(yǎng)一個,況且弟媳祥林嫂活著。大人并沒把娃看好,阿毛后來被狼吃了,賀家根苗斷了。我的爺作為弟弟和叔父,一攬子接收四個遺孤,加上陸續(xù)親生的四兒一女,總共九個半樁孩子。像辦幼兒園一樣養(yǎng)育,確實是千難萬難的事。常說“半大小子,吃死老子”,回想當年形勢,農(nóng)村普遍困難,一家十幾張嘴吃飯,說來簡單做來太難。養(yǎng)活自己五個娃,已是很不容易啦。要把一伙娃抓養(yǎng)大,試想誰能做到呀,要操多少心受多大累呀。不妨今昔對比一下,現(xiàn)在一家養(yǎng)一個娃,全家大人圍著娃,費心費錢難養(yǎng)大,竟不敢生二胎啦。
爺婆把侄們當己出,不分親疏不歧視。在農(nóng)民活得艱難,親鄰缺吃少穿的困景下面,爺受多少磨難熬煎,讓娃都能穿衣吃飯,能進校門把書念。婆含辛茹苦幾十年,上工做飯織布紡線,晝夜不閑補單納棉。棉襖窩窩粗布衫,老大穿了老二穿,娃子穿了女子穿。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爛布片子做鞋墊。娃雖炕上鋪麥莧,脖黑衣爛卻飽暖。不像別的孤兒那般,四處流浪去要飯,凍死餓死在外面。爺婆大愛博愛無限,功德無量感地動天。心血親情深過水潭,養(yǎng)育之恩重于泰山。承攜大的侄子侄女,分別是豹子哥的父,繼龍弟的父,北街秋鳳姑,張澗拉娃姑。他們后繼有人家家幸福,源于其叔和娘保命賜福。
三是疼愛著一伙孫子。
爺?shù)膬号啥?,孫子成群。隔代更親,他愛眾孫,廣布愛心。爺是那樣慈祥而嚴格,喜罕大家庭的里孫外孫。爺對我的眾多姊妹,關愛事例難以說盡。爺與眾孫之間,有一條條連心線,這線不分長短,條條傳遞溫暖。爺像家中太陽,傾情播灑陽光。
我是爺?shù)拈L子之女,受老人家特別愛護。爺對我26年呵護,看著我步步成長讀書,考學就業(yè)當醫(yī)護,成家買房得子女,關心我的婚事兒事大小事。
四是供成了多個學生。
爺固守耕讀傳家、重教尚學的理念。他幼年家境貧寒,只能把小學念完,肚里墨點有限,留下終生遺憾。所以自已再受窮艱,也要盡力創(chuàng)造條件,供娃們把書念完,給下一代把路鋪墊。他的四兒一女,都進學校讀書。上完中?;蚋咧?,學到知識和技能。
碎娃天天西去過河,到根斗灣上小學。夏天大雨漲河,爺不許娃曠課,他按時到河邊去,扎著精腳片子,冒雨送接兒女孫子,過河一次又一次,挑戰(zhàn)激流移腳步,把娃一個一個背過河去。
對于孫輩上學,爺也操心很多。我爸常年在外工作,爺對我就關注較多。他雖不會輔導數(shù)理化學科,卻經(jīng)常問起我,督促我好好學,學好了長大工作,穿新衣裳吃白饃。
我登考殿落榜,信心一落千丈,不想再拼一場。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幾番苦口婆心,欲把道理講透說盡,鼓勵我不要灰心,下決心再學再拼,說我不笨夢會成真。正是爺和其他親人,給了我勇氣和自信,我經(jīng)補習跳出農(nóng)門,小村院灰姑娘變成大醫(yī)院白衣人。若無爺?shù)募罟奈?,我可能把學業(yè)荒誤把青春辜負,坐失機遇無法彌補??偨Y這番回顧,是爺給了我前途和幸福,這大恩我永遠記住,常說給兒女和孫子。
五是培育出美德親情。
爺是胸懷大愛的家神,是富有大德的老人。他用一生昭示眾人,用家教塑造后輩人格,教育子孫端正做人,潔身自好修養(yǎng)品德,誠實待人相互幫襯。爺憑自己的德行,帶出家規(guī)門風,為國育出梁棟,為家釀就親情。
李家大戶高門,走出代代良民,崇德守法遵規(guī),不沾黃賭毒品,遠離不良習氣,身端影正德馨。爺?shù)乃膬阂慌际屈h員干部。爺?shù)谋姸鄬O子孫女,德才兼?zhèn)涠喔晒殻ι线M思想進步。
從父輩到我輩,兩輩的兄弟及堂兄堂弟,充分體現(xiàn)手足關系。妯娌似親姊熱妹。你幫我助,共榮共辱。敬老愛幼,尊長攜幼。李家大戶族,從無窩里斗,不猜疑嫉妒,不暗中扯肘。幾十口人抱團取暖,血濃于水親密無間,肝膽相照不耍心眼,熱心直腸沒有曲彎,互不設防有話直言,不在背后說長道短,與人為善情長意遠。
國有道朝朝出良將忠臣,家有道代代出孝子賢孫。爺?shù)膸讉€兒子,個個都是孝子。爺?shù)难}中,骨與肉包容,血濃情更濃。
我爸是大孝子,有大格局。他主養(yǎng)父母,給二老制好棺木老衣孝布。被上村下院傳為美談的是,每隔一段日子,就把他的外婆接來居住,由我媽照顧飲食起居,還給其備好壽衣辦理后事。老祖婆在內(nèi)外孫接力伺候下活著,在北街村下店子兩地穿梭,挪不動尖尖腳,來回坐架子車。在一川南北屈李兩家過活,福壽如佛活到八十歲多。
我的父親孝老愛親,富有愛心和責任心。他作為長子,像是門樓子,又像梁柱子,支撐起大家子,帶弟過好日子。他在外握印把子,回家當泥腿子,幫弟收包谷割麥子,運木料蓋房子。
爸雖吃公糧掙鈔票,但那時工資并不高,贍老養(yǎng)小處處花銷,每月總是掏空腰包。他心善面軟,遇到親人急用錢或借錢,多少會給幫扶一點,不然總覺心里不安。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人以群處,物以類聚。我媽相夫隨夫,可謂賢妻良母。她作為大媳婦,深知自己是家族一分子。她在老家住,常留好吃的給侄子吃?;叵肟嗳兆樱壹也粔虺?。春季里餓的招不住,媽把吃食給大侄子,自己背過身吃柿皮子。我的堂哥回想到此,不由自主落下淚珠。
媽賢慧豁達心如菩薩,當大媳婦母儀全家,是侄娃子們的好“老媽”。她曾幫我叔管小娃,對大家小家都盡心啦。反過來論,晚輩對伯母尊重孝順,看作自己的母親。我的幾個娘嬸,把我看成手背手心,份份疼愛發(fā)自內(nèi)心。
父親的兄弟關系,像骨肉一樣親密。三叔常給我家擔水、收割、干雜活。叔叔關心我,上小學讓我背乘法口訣,上初中給我輔導糾錯。我畢業(yè)分在地段醫(yī)院,叔操心我的小家生活不便,總盼我調(diào)進城合家團圓。后來心想事成遂了心愿,叔和嬸真是滿心喜歡,常來看女看孫享天倫之歡。
我的姑,是孝女。她每隔幾個遇集日,叫娃拿上搪瓷缸子,上街買豆腐腦去,買到趁熱給外爺送去。她對娘家哥弟侄子,盡心盡力關懷照顧。
父母把我當掌上明珠。捧在手心怕丟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父愛如天,母愛如山。高過商州南秦嶺,高于老家葡萄嶺。父女情深,母女情深,幾天幾夜憶說不盡。爸退休后,二老來城里住,幫我哄兒看女。爸常囑咐,要我干好業(yè)務,努力入黨進步,爭取干出樣,熟鐵變成鋼,當個護士長。媽常問我累不累,冷不冷,饑不饑,冷了趕緊尋衣衫,餓了就給打雞蛋。雙親年邁體虛,我為守護照顧,提前辦了手續(xù),離崗離開醫(yī)院,沒有評職稱,誤了漲工資。為了孝敬父母親,作女兒的無怨悔。比起高堂宏恩,這點回報輕渺如塵。
父母去世以后,長眠家鄉(xiāng)故土。每到四時八節(jié),我都回家拜謁,祭墳燒紙,寄托哀思。每次一回村,家中親人們,親熱打招呼,安排吃和住。他們都盡孝悌,在其兄嫂或伯伯的墳前,放一沓紙,插幾支香。磕頭作揖,思情依依。家族情,陳釀濃。時遠情未淡,枝延根相連。
親情承載家風,家風吹濃親情。究其根本原因,起源于世代傳襲的精神基因,來自于先人們的高尚靈魂。李家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門風,是高祖父、曾祖父,特別是祖父,留給后人的無形財富。老李家的人文道德遺產(chǎn),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區(qū)穩(wěn)定的調(diào)和面,是對和諧社會的貢獻。
爺在非凡的一生里,做到了上述“五個一”。終生操勞,勞苦功高?!肮g”長久,永不退休。爺對兒女,只有付出,沒有索取。他到黃昏時,最大享受是,躺在院子躺椅上,一手拿苞谷胡子擰的火繩耀子,一手端黃銅長嘴水煙鍋子,兩眼瞇脒,抽得愜意。滿臉括號,白須高翹。
1988年冬天,爺功德圓滿安祥閉眼。享年八旬,壽終正寢,功德圓滿,名留鄉(xiāng)間。青山永伴,綠水詠傳。爺生前受眾人尊重,身后喪禮空前隆重。送葬的隊伍很長,前頭已到墳前坡上,隊尾還在門口村巷。鄉(xiāng)親戴孝吊唁幫忙,追憶仙翁恩德聲望。東溝有個鄉(xiāng)黨,老遠專來安放音響,回報與爺結識一場。
我的父親,三弟一妹。
父,李之楨。1950年畢業(yè)于商洛師范,分配在地、縣政法機關。有次廣場舉行萬人大會,他坐在主席臺上,大領導卻未到場,臨時安排小李同志代為主講。父親年輕卻不緊張,臨時受命救場,無稿即席宣講,講得慷慨激昂,贏得掌聲響亮。這次發(fā)揮展現(xiàn),被人傳為美談。

上圖:父親正裝
父親在組織培養(yǎng)下成長,在公檢法部門頂起大梁,被任命為地區(qū)中院副院長。他頭頂莊嚴國徽,領佩鮮艷紅旗,肩扛莊重金盾,表現(xiàn)更加出色,抓推業(yè)務很有條理,做了很多工作筆記。有一年,省地評選焦裕祿式的黨員,商洛上報李之楨參選,最終當選只差一點。
爸后來被調(diào)往洛南,在縣輕工局、司法局、檢察院,把領導職位換坐一遍。他把公事看得很重,善辦難事舉重若輕。后到縣法院擔子更重,受到提拔職位上升,擔當重任砥礪前行。升任院長以后,干出顯著成就。他把天平放正,為法官撐腰,支持依法辦案,力戒主觀判案。有次勇違縣官意志,排除強權干與,頂住各方壓力,主持審委會議,公正審判了一樁案件,被院內(nèi)院外多方稱贊。爸走在街上路上,人們熱情尊稱李院長。順著群眾贊許的眼光,可見他為官端莊的形象。
爸的公心、良心和性格,有其形成的精神文化原因。我的家鄉(xiāng)腰寺,自古是戲窩子,村村有戲臺子,戲劇是傳播傳統(tǒng)美德的重要形式。生長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父親當然愛看戲,最愛看《十五貫》、《鍘美案》,崇敬以民為天、執(zhí)法如山的況清官、包青天。自家老人斥惡揚善,也使他從小耳濡目染。
父親是李家出的“人物”,鄉(xiāng)親們驕傲地把他提說,夸他是村家翹首也不為過。他退休后,被家鄉(xiāng)腰市鎮(zhèn),聘進政協(xié)和老年協(xié)會,發(fā)揮余熱報效鄉(xiāng)里。
我的母是家庭婦女,持家養(yǎng)育兩女。媽會織布紡線,勤快麻利能干,像家中“半邊天”,一生為家默默奉獻。我的童年時光,媽當婦女隊長,她把女兒帶上,進城開會學毛澤東思想。
父親母親福壽雙全,都享高壽八十又三,先后于2014年、2016年,含笑西去榮歸天殿,在天之靈把后輩照看。二老忌日總冷,我的心情沉重。到了夜深人靜,思親仰望星空,常見繁星之中,有星忽閃忽明。應是天人感應,是父母的神靈,給娃眨眼傳情。媽爸給我生命、學業(yè)和前程,永遠活在女兒心中,活在眾多晚輩心中。如太陽紅圓月明,給后代傳遞溫暖和光明。像太空中北斗衛(wèi)星導航人生,似海洋中一對塔燈示引航程。
我的姐姐會霞,伴護著我長大。姐比妹大五歲,成長形影不離。她幫媽推磨子,給我織毛衣,送妹上衛(wèi)校,給妹備嫁衣……姐今居湖北荊門,雖遠在漢江之濱,永是我最親近最貼心的人。姐妹如一體兩肢,心與魂牽在一處。文中千言萬語,縮成心中俚語:“左桃花,右李花,一對姊妹花映霞。燕啦喳,叫喳喳,姐妹一搭耍耍呀。熬北瓜,吃黃瓜,姐姐背我上坡呀。二叔家,三叔家,姐姐尋我吃飯呀。上學啦,放學啦,姐姐妹拉手蹦回家……”
我的三個叔一個姑,全是黨員政治進步,都重視子女教育。他們的兒和女,都爭氣有本事。整個群體,人才濟濟,分布各地,為國效力。
二叔,李之艷。原來的單位在西安,為使妻兒就業(yè)上班,帶全家調(diào)到蘭州科學院。一心一意搞科研,推辭權位不當“官”,退休后被返聘幾年。他有三個兒子:
長子在市疾控中心工作,是我引以為豪的哥,自學進修學識淵博。編撰出版了幾部書,被聘為民族學院客座講師。能繪畫、吹笛子、拉胡胡,多才多藝能文能武。這個李崇善才子,在當?shù)貜V為人知。老家人也許不知,黃河岸邊的蘭州城區(qū),有個“腰市的筆桿子”,現(xiàn)在年近七十,依然教學不止,忙于高等學府。善哥哥是學習型智者,看書聽歌,常寫出感言和收獲。他笑對生活,胸懷廣闊,心境如佛。他自信樂觀向善,在微信朋友圈,抒發(fā)這番哲言:“讓笑像呼吸一樣頻繁,讓愛和生命一般久遠。說的很好做來很難,那該怎么辦?笑對一切困難!”
老二和老三,與其父在同一單位上班。
姑姑,李鳳仙,家在王村,堪稱文化人女強人掌門人。她受母教親傳,繡剪手藝非凡。剪的花草蝶鳥有靈動感,繡的十二生肖活靈活現(xiàn),常為村里婚房、靈堂裝飾綴點。全套繡鞋、剪紙在文化館展覽。市、區(qū)來人跨她家門檻。姑教過書、當過村支書,生育三兒一女。長子在洛陽鋼鐵公司。另外兩個兒子,分別在公路系統(tǒng)、水務部門供職。女兒在商洛印刷廠退休。
三叔,李書民。當過軍人,先在京郊香山當兵,保衛(wèi)國家心臟北京。后任商洛地區(qū)汽車配件公司黨委書記、經(jīng)理,商洛市地方公路管理處黨委書記。生育四個千金。長女任商洛市檢察院政治部副主任(四級調(diào)研員),另外三個女在公路系統(tǒng)任職。
四叔李明。他曾當過邊防兵,這是全家的光榮。
一九七幾年,中蘇關系降到冰點?!疤K修”在我邊境陳兵百萬,揚言要對華發(fā)動大戰(zhàn)。珍寶島事件后不到三年,到備戰(zhàn)備荒的1972年冬天,經(jīng)過政審、體檢等一系列篩選,李明等32名“腰市兵”,萬里奔赴地圖“雞尻子”旁的塔城,在與蘇聯(lián)一河之隔的荒地戍邊守境。在刺骨刮臉的風雪中,面對強敵不怕犧牲,手持鋼槍保衛(wèi)邊境。
四叔復員回村,當黨支部書記。有兩兒一女,長子任板橋鎮(zhèn)黨委副書記,次子是山西一家外企的棟梁,女兒在市婦幼保健院口腔醫(yī)院,醫(yī)術精湛算是骨干。
四叔健在常住商州。他們幾個同胞骨肉,下一輩子還要聚首。

上圖:父親、二叔、三叔、四叔。
我的弟妹哥姐,人數(shù)有一個排。下一輩成員,有近一個連。別的地方不知道,州城很大又顯小,我家成員真不少,上班下班常碰到,碎娃能把人拌倒。有時送娃進校門,忽聽耳邊有熟音,擰頭看是自家人。李家眾多子孫,遺傳家族基因,都是秀女才俊。傳承李家精神,愛國興家奮進。作為中華兒女,幸在太平盛世,演驛精彩故事,本文不作詳敘。
仰望李樹,偉哉大樹,茂葉繁枝。沐浴和風陽光,吸收大地營養(yǎng),枝葉蓬勃興旺。增年輪生榮光,新時代更茁壯。
家是生養(yǎng)我的圣地,是中華民族的根系。我很榮幸,生在華夏,生于李家,在厚德載物的老李子樹發(fā)芽,在上善若水的下店子村長大。作為李姓女兒,深感自豪幸福,深知責任義務。我摯愛自己的族氏。寫出厚重家史,可以傳家傳世,是意義重大而深遠的事,是應該完成的任務。我在文友幫助下,在2024年冬日暖陽下,滿懷真情實感,費心撰此文獻,實現(xiàn)多年心愿。這對家族而言,算做一點貢獻。是給李家的獻禮,給歷史的載記,給后輩的交底。
李氏子孫后代,應有家國情懷。明白自已的枝葉從那里來,應怎么做人做事繼往開來。李家代代人,出身李樹林。要知根與本,長成好椽檁。上告慰先人,下教化后人。希望同輩和晚輩們,了解家樹全貌,弘揚優(yōu)良家風,繼承好的傳統(tǒng),奮發(fā)向上長,散發(fā)正能量,人生更輝煌,戶族更興旺。
文到最后,填詞一首:

2025年元旦,此文發(fā)表在《都市頭條》頭版,閱讀量超16萬,榮入紅榜精華版。
(文稿由屈化民老師指導、修改。)
作者簡介:

李存霞,家在商州下店子,職業(yè)白衣天使。退休含飴弄孫,閑暇讀書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