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建中:致力探究家族興旺發(fā)達奧秘的人》紀實文學《鄉(xiāng)魂2—賈村塬人物》選載(18)
●原創(chuàng) 吳萬哲 西府新傳奇

在寶雞城鄉(xiāng)流傳著這么一句俚語:“走到杜家凹不要賣文”,是說杜家凹村的人文化底蘊豐厚,輕易張揚才學是會被打臉的。杜家凹是陳倉區(qū)賈村鎮(zhèn)一個行政村,500多戶,2000多口人,容氏是該村大族,人才輩出。據(jù)古《寶雞縣志》記載,明清時期中進士舉人貢生者達10多人,建國后取得博士、碩士、大學學歷和在外工作者更是不計其數(shù),其中縣團(技術副高)以上干部多達百人。介紹該村人才眾多的報道較多,但他們是如何發(fā)展壯大的卻鮮有人深究。
容建中,陳倉區(qū)人民檢察院一名科級干部,家住杜家凹村一組,他在工作之余,從自家一脈“五輩人”入手,著手了解家族歷史,從上世紀90年代初就編寫了《容氏南分大房家譜》,挖掘探究家族興旺的秘密,讓人們偷窺到一個家族“幾百年長盛不衰”的獨特作風,退休后更是癡迷,使研究更進一步深入。
家是社會的最小細胞,每個家庭家族的興旺發(fā)達都有著其獨特的秘密,容建中的探索和研究對傳承優(yōu)秀家風、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有著重大意義。
一

容建中,生于1957年8月。1974年高中畢業(yè),先在村上勞動,后任生產(chǎn)隊會計、民辦教師,1984年考入鳳翔師范,畢業(yè)后分配金河中學任教,1993年調陳倉區(qū)檢察院,歷任助理檢察員、檢察員,看守所監(jiān)察室主任,院辦公室副主任、批捕科科長等職務,2017年退休。他一生忠于職守,工作認真勤苦,兢兢業(yè)業(yè),受到人們稱贊,多次榮獲區(qū)、院“人民滿意的政法干警”等稱號。他還寫得一手好書法,多次在各類賽事中獲獎。
他告訴我,杜家凹容氏祖籍廣東新會。先祖容善是明代(1404年)進士,在廣西布政使司(二品大員)任上,蒙冤攜妻帶子16人被流徙寶雞,3年后平反昭雪。先祖始居六川河車轍村,后移居賈村塬杜家凹村,至今繁衍生息600余年。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明清朝曾出過3進士6舉人7貢生8秀才等。近代有七品京官、辛亥革命后陜西省第一屆參議員容儒;民主革命先鋒派人士容玉璋;當代有曾任中共中央組織部秘書長兼審干局局長、改革先鋒何載(容恭);曾任新疆阿克蘇軍分區(qū)司令員容嘉謨等,都是他們家族中的佼佼者。

他這一脈系“南分大房”,曾祖父容澈,為先祖容善21世孫,生卒不詳,據(jù)說活了50多歲。其幼讀詩書,漸長在寶雞學商、經(jīng)商,后在甘肅華亭開經(jīng)銷鋪,較有規(guī)模,致富后回家置田建屋。曾祖母楊氏,精明能干,獨挑理家大梁,里外均是一把好手,深受兒女兒媳敬重。二人養(yǎng)育5子2女。曾祖晚年歿于華亭,搬靈回村安葬。祖父容尚禮(1881—1949),為曾祖父4子,幼讀詩書,長大后學商,在隴州做生意,善交往,有才識。祖母賈氏,生有1女3子,因病早逝。大伯父容綱,特別能干,繼承祖父遺愿,做大固原生意,發(fā)家后亦廣置田產(chǎn),搬遷新居。二伯父容紀,少時曾給人打工,后在固原學生意,幫長兄經(jīng)營皮房。解放后因善處事、會管理、精明能干,多年擔任村干部,曾任村黨支部書記、村辦企業(yè)經(jīng)理、村長等職30多年,在村鎮(zhèn)留下了很好的影響。退休后主持重修容氏祠堂,98歲無疾而終。父親容統(tǒng)(1923—1991),為祖父3子,幼讀詩書,10多歲即外出學商,在寶雞德順裕藥店當學徒,后上固原幫長兄經(jīng)營皮房。解放后回家務農(nóng),10多年擔任生產(chǎn)隊會計,15年任村醫(yī)療站藥劑師,改開后經(jīng)營榨油機。1991年患食道癌去世。母親劉青珍(1926—2009),蟠龍塔寺頭大戶人家女兒,為人精明細致,善理家務,炊事頗佳。生二男一女,都很成才。

(主人公叔父、寶雞文化名人容紹和堂兄新疆阿克蘇軍分區(qū)原司令員容嘉謨)
按中國傳統(tǒng)的“五服”觀念說,他們這一脈從曾祖父容澈到他兒女這一輩約150多年,已繁衍成80多人的大家族。大學學歷18人,研究生2人,從軍17人,后四代在外工作者達26人。其中叔父容紹為寶雞文化名人,師廳級干部有容嘉謨、容建謀等,縣團級干部有容德謀、容新文、容新武等,高級職稱有容建謀、容德謀、容建中、容躍等,在本族中影響較大。
二

他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優(yōu)良家風是哺育他們家族走向強大的一個根本原因,他們家族除普通優(yōu)秀家庭具備的“重視教育、勤勞吃苦、兄弟和睦”等共性外,還在“言傳身教、教子方法、創(chuàng)業(yè)精神、親情維護”等方面有著異于常人的家風傳承。
他們家族有個習慣,舊時不出五服,人口再多,寧可全院搬遷,也不大分家,在老輩中是全村少有的幾十口人的大家庭。每天家中“大爺”總是第一個起床,開始衛(wèi)生清潔,兒子、媳婦們聽到掃帚聲,爭相起床,媳婦偷著倒尿盆,兒孫爭相搞衛(wèi)生,只怕“大爺”看到責罵。晚輩穿衣、走路、言語稍有不雅、不端,不管哪房子孫,凡長輩皆可吆喝、教導、糾錯、甚至打罵。
人之成長成才,最基本的要經(jīng)受3方面的訓練,即有文化,能吃苦,學會與各類人相處。在老一輩人中,“幼讀詩書”成了基本標配,稍懂事就會被送到各種鋪子“學相公(舊時對‘學徒’‘打工人’的尊稱)”?!皩W相公”表面看是學做生意,實際卻有“上學”“學做人”之意。柜上有文房四寶,有顧客做生意,沒生意就學字、練字,還要學會看客人臉色,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學相公”不僅要干很苦很累的活,還要侍候掌柜一家人吃喝拉撒,不時受到主家或溫情或打罵的“調教”。容家祖輩人大多通過這樣的嚴格調教,煉就了通文、會事、與人相處的金鋼不壞的“立身三寶”,故走上社會或文或武,個個卓爾不群?,F(xiàn)代學堂只注重了死讀書,缺失了最寶貴的“做人”和“吃苦”訓練,他們便在對晚輩教育中全力“惡補”,以便適應社會。從他們家族歷史看,也有幾次失敗,但卻很快能在失敗中爬起,而且也很快走出困境。他們先祖曾因災荒逃到隴縣,為做生意跑到鳳翔、寶雞、平?jīng)?、固原,但卻都非常戀家,賺到銀錢后總要回家“置田建屋”,重振家業(yè)。

他們家族過去春節(jié)總是要掛先人影案,全族朝拜,“文革”后雖然全族不掛了,但各小家還在掛、朝拜。老兄弟們還要帶了主婦親手做的好菜,到“老大”家中聚會,相互拜年,交流親情,尋找各家一年中的成敗得失,相互激勵來年再干,攜手共進。老大歿后改在老二家。改開后大多人進城,便輪流坐莊,到大酒店聚會。而且這種形式代代相傳,老弟兄聚老兄弟,兒孫聚兒孫,以便各有共同語言,交流共同心愿。兄弟之間、妯娌之間有了矛盾,不管有多激烈,他人從不參與,而且盡力彌合,從不計仇。做了好吃的,總要你給我端,我給你端,親情盡顯。有時妯娌間架吵得昏天黑地,兄弟、子女間卻仍喜笑顏開。妯娌也是今天吵架,明天卻親如一家。子女說媳婦、找女婿、上學、安排工作等,族人各顯神通,齊心相幫。人們之間不是不鬧矛盾,而是將矛盾把控得宜,發(fā)生后及時解決,和諧相處,攜手共進。
他們家族中的女性都特別能干。丈夫在外打拼,媳婦在家留守,上孝公婆,下?lián)嶙优?,種田、理家兩不誤。家庭家族村人一旦有婚喪嫁娶之事,一群婦人便能完全拿捏,而且處理得井井有條。容建中告訴我,即便到了現(xiàn)在,一聽說誰家過事,全股族人一齊上陣。往往男丁主外,宴請來賓、招待親朋之類,根本不用男丁操心。不請外人,一群姑嬸妯娌、女兒外甥女,便操持得周周順順,令人稱贊?!凹液腿f事興”,他們將這一理念演繹得淋漓盡致。
容建中的研究和發(fā)現(xiàn),對在社會浮躁、家概念弱化的今天,對重塑中華優(yōu)秀家文化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三

容建中,是優(yōu)秀家風的繼承、實踐和傳播者,也是勵志成才中的佼佼者。
在唯成分論的時代,他家被以“漏劃地主”對待,當兵、招工沒有他的份,他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一邊安心工作勞動,一邊抓緊時間學習文化課,雖兩度高考未中,但仍不放松,勞動間隙,別人休息他卻默默背誦知識,還用柴棍在地上默寫,既鞏固了所學,又練習了書法。最后在數(shù)千人僅招幾十人的激烈角逐中勝出,考上了鳳翔師范成了公辦教師。
檢察工作是個以法律為準繩的工作,改開以來頒布幾千部法律、法規(guī)和司法解釋,他精心學習、熟練掌握,并融會貫通。在看守所主任崗位激烈競爭中,他以“檢察院就是我的家”的精彩演講,獲得領導和干警好評,走上領導崗位??词毓ぷ鞣ㄒ?guī)比較冷門,稍微不慎就要犯錯,他又認真學習,嚴格執(zhí)法,短時間內(nèi)取得顯著成績。在擔任批捕科科長崗位上,每個案件都要經(jīng)他的手簽字,小小朱筆不足二兩,但他看來卻重似千鈞,稍微不慎便會鑄成大錯。他工作10多年,無一差錯,實在難得。

幾十年來,他將容氏優(yōu)秀家風轉化成他的工作作風,勤勉、精心、精細工作,受到領導和人們的好評與贊揚。
他有一個和睦幸福的家庭。夫人連寶秀,橋鎮(zhèn)人,高中文化,過去一個人在農(nóng)村種責任田,撫育子女,孝敬公婆?!稗r(nóng)轉非”后進城,蹬了三輪車賣早點,開刺繡店,在縣醫(yī)院當臨時工,退休后愛好唱歌跳舞,生活豐富多彩。兒女分別在交通、衛(wèi)生系統(tǒng)工作,表現(xiàn)優(yōu)秀,亦各有自己溫暖的小家庭。

容建中退休后又擔任了區(qū)檢察院老干部黨支部書記,組織老干部做公益、開展有意義的活動,奉獻余熱。還提高書法技藝,作品每每在各類賽事中獲獎。容建中告訴我,他最近還要重新編修家譜,當作一種寶貴的家庭文化遺產(chǎn)留給晚輩,教導下一代珍惜幸福,使家庭家族更加興旺發(fā)達。

吳萬哲,陜西麟游人。中共黨員,大專文化,一級編劇、高級政工師職稱。陜西作協(xié)、戲劇家協(xié)會、編劇協(xié)會、文化創(chuàng)意協(xié)會會員,寶雞市雜文散文家協(xié)會第四屆主席。當過教師,從過政,做過企業(yè)政工,辦過雜志。有影視及各類文學作品300萬字。主編紀實文學《奔夢》《人間正道譜春秋》《風韻》、散文集《碩果滿枝》等。編劇拍攝電影《秦火》《呂建江》等5部,電視劇1部,微電影30余部,欄目劇100余個。報告文學、散文等若干。出版著作有27萬字紀實文學《西府奇人》和30萬字《鄉(xiāng)魂——賈村教育40年紀事》。電影《秦火》《呂建江》、報告文學《燃燒到最后》,散文《難忘的跪拜禮》,微電影《墨寶》《萬家酣夢》《追夢》《新生》《生命的托舉》《尋根》,喜劇小品《滅鼠》《山妹》等50余次在國際、全國、省、市獲獎,榮獲“寶雞市勞動模范”“寶雞市優(yōu)秀文藝創(chuàng)作獎”“秦嶺文藝獎”。近年有獨創(chuàng)優(yōu)秀人物宣傳品牌“西府奇人”,被譽為“寶雞文化新現(xiàn)象”。電話、微信:158910789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