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摩托的記憶》
作者:胡齋敏
九幾年的時候,有一次騎自行車到黃龍結帳,轉身過了界下陡嶺。我有一個習慣,下坡時都要試試剎,結果,剎不管用,車越飛越快,我頓時感到,這樣的坡,危險!發(fā)現(xiàn)坡左邊前面有個黃土包,我迅速倒向土包。好險??!沒有十秒鐘,前面一輛機動車就上來了,如撞上去,那是怎樣結局,想想都后怕?如是機動車,不掛空檔,不會有這種事發(fā)生,也幸好沒帶東西,才沒跌傷。
就此,我向往著那便捷的交通工具摩托車,硬著頭皮花了四千元買了一輛舊車。當時能買車,那怕是舊車也是難有的,在我們學校當時還是第一輛摩托車。
可見老師們的經濟是何等緊張?我如不是開農機店須用,誰去花代價買呢?就是在整個挑樹那時也算不到10輛車來。但是舊的,畢竟是舊的,一年下來,修理費花去了整百整百,我一個月工資還不到100元。
換一副環(huán)是40元,一只活塞要60多元,一只撥叉要40多元,一付剎車片要30多元,一個化油器要100多元,還有齒輪,一個打了,要連換幾個,修理了幾次很是心痛。我自始至終看著師傅幫我修了2次。
再一次,要換撥叉,看著那撥叉,好好的一只,只是磨損了點,不換卻用不了。我與修車師傅說,我去校正,可以嗎?師傅說,能校正當然最好。我按磨損的部位糾正了,但上好還是不靈活,沒用?我不甘心,便討來自己上。
總算掛檔靈活了,那師傅幫別人去修了,我又急著要用,我就對師傅說,我全部搬去上看能不能?師傅說,你去上嗎?全部打爛不要來找他。聽了他這話,我覺得他把修車的奧妙全部告訴我了,要小心打齒。
我便大膽的把車整合起來。從氣門,連桿,機油泵,環(huán),活塞,散零件做起,知道修車技術高明之處就是扳羅絲到適當力度。密封要嚴,零部件要干凈。
磨氣門,裝氣門,裝搖臂,軸承,軸,齒輪,電機,連桿穿套到位,掛檔一至四檔自由靈活,從中間到兩邊整合,然后活塞環(huán),對火頭,氣缸,氣缸蓋,漸漸形成整體,裝上化油器,火花塞等。最后試車,放空車,依次掛擋,連走順利,才算成功。
師傅看到我修車成功,很是驚?,胡老師真是不錯。以后處處關顧我,再幫我換環(huán)時,直接少收了三分之一,給予優(yōu)惠,能用的配件,基本不去換。修了一次之后,車我能正常保養(yǎng),耐用多了。
當然,也有修車不順的時候,尤其是電路,線圈的換用,不懂,只能摸索,有時修到半夜或是一個通宵,也有耐心,沒錢只好自己辛苦。
這輛舊車,我一直用了八年,后來我又把連條動力換成頂桿重力,是舊車上拆下來的,頂桿修車又不同了,我又拆成配件重修了一遍,用了兩年之后就做廢鐵賣了,得到200元。
這輛舊車,幫了我不少忙,農機店也賒了貨,遠的是東津,還要繼續(xù)騎車十幾里去鄉(xiāng)下找;通城麥市的鄉(xiāng)下,也去過三、五次;黃龍、白橋、水源,全豐、上源等,都要花費整天。近處,大雪天的夜晚都在外面跑,如果不是這工具,那就寸步難行。還有經常騎車去修水拿貨,使店鋪服務在信譽上滿足了顧客需求。子女上學接送,曾經都靠這舊車。父母年老看望和解決問題,每天往返,全是憑著這車。走親戚,一車載3、4人,也是常事。盡管我在修理這破車時,妻子幾次要把這車打掉,還是沒有下手。那時候騎車路面,是狹而凸凹不平的泥巴路,下雨天像犁一樣通過去,非常艱難。
后來,終于 換了新車,價格三千元左右。時代進步了,車的價錢讓我們百姓得到了便利,后來地方上的這類車,由十幾輛變成幾十,甚至幾百輛了,買車就再不稀奇了。
胡齋敏,男,出生于1955年3月。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白嶺鎮(zhèn)中學,大專,中教高級,退休教師,1985年江西省優(yōu)秀教師。教學專注,實 踐深刻。最近開始寫作,有散文,詩歌及教學回憶、論文等創(chuàng)作?!妒澜缥膶W》簽約作家。
﹌﹌﹌﹌﹌﹌﹌﹌﹌﹌﹌﹌﹌﹌﹌﹌﹌﹌
紙刊投稿郵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投稿、訂閱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體裁:現(xiàn)代詩、散文詩、散文、詩歌評論、古詩詞賦、報告文學、閃小說、中短篇小說 
掃碼添加主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