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牛正銀
01第一章 忠犬遙途報噩信
這是一段鐫刻在歷史深處的真實傳奇,時間回溯到1943年1月13日,農歷臘月初八 ,地點是山東省微山縣南陽鎮(zhèn)任莊。此地位于微山湖的南畔,是抗日游擊隊頻繁出沒的抗日熱土。
寒夜深沉,大雪紛紛,獵戶牛玉明裹著滿是補丁的棉被,在床上輾轉難眠。他撥了撥油燈,默默地念叨:兒子出逃在外咋樣了?可安全?。自兒子牛春雷帶著徒弟小旺逃往洪澤湖,已過去一個多月。年過五旬的老獵人牛玉明,每夜都被噩夢糾纏。恍惚間,他仿佛又看到兒子被日軍追趕的身影,此時,他猛地從夢中驚醒,額角的冷汗早已浸濕了枕頭。
“汪!汪汪!”一陣凄厲的犬吠驟然劃破寒夜的寂靜。牛玉明迅速抄起床頭的獵刀,一躍而起。只見柴門在狂風中劇烈震顫,積雪簌簌掉落。推開門的剎那,一只灰影踉蹌著撲入他懷中,驚得老獵人連退幾步。仔細一看,這不正是跟著兒子一起出逃的中華田園犬大青嗎!
老獵人顫抖著伸出手掌,輕輕撫過大青的脊背,觸手之處皆是凝結的血冰。大青原本油亮的灰毛斑駁脫落,右后腿的傷口深可見骨,爪墊也被磨得血肉模糊,雪地上,是它一路留下的斑斑血印。
“牛春雷……小旺呢……”牛玉明哽咽著,捧起大青低垂的頭顱不停地詢問。卻見這向來堅強剛烈的獵犬,眼角滾落大顆淚珠,喉間發(fā)出悲痛的嗚咽。它掙扎著叼住主人的褲腳,拼命向外拖拽,每走兩步,便重重栽倒在雪地里,可又倔強地支起前腿,朝著東南方向發(fā)出悲愴的長嚎。
莊內的犬吠聲此起彼伏,驚醒了族里的鄉(xiāng)親們,大家紛紛舉著火把聚攏過來。鄰居舉起燈籠,湊近細看,滿臉驚惶地問道:“大青怎么自己回來了?春雷他們咋沒回來?”大青突然情緒激動起來,沖著東南方向連吠三聲,那叫聲穿云裂石,震得屋檐上的積雪紛紛墜落。
詩云:微山湖畔夜云長,素玉紛紛覆野鄉(xiāng)
忠犬千程傳噩信,。 英雄何處困危亡?
牛玉明迅速給大青補充食物,端出熱湯,大青狼吞虎吞的吃起來。飯后用濕潤的鼻尖輕觸著老獵人布滿老繭的手掌,像個受了委屈的孩子般低聲嗚咽。早晨風雪交加,蜷縮在家中的大青已然沉睡,可身軀卻依舊保持著朝東南方眺望的姿勢,眼角的淚水在微光下折射出七彩光芒。
“這是拼了命來報信??!狗回來了,人卻沒回來,肯定出大事了!看來是兇多吉少。春雷和小旺也不知被困在啥地方?遭遇了啥危險?不然大青不會滿身傷痕地來報信……”老獵人牛玉明紅著眼,喃喃自語。這時,他突然想起江蘇洪澤湖畔的大吉祥寺,那是和兒子牛春雷曾約定的藏身之處。少年時聽前輩講過,他們曾去過那里謀生,自已沒去過。兩地相距380多公里。這么遙遠的距離,大青是怎么找到家來報信的?難道它是神犬?
牛玉明把獵槍擦得锃亮,挑選了兩名年輕力壯的獵戶,默默集結。雪地血印的盡頭,或許還留存著最后的希望。
從山東微山縣南陽鎮(zhèn)任莊至江蘇洪澤湖大吉祥寺,如今導航顯示距離是335公里。但回溯到1943年,那時皆是原始土道,蜿蜒曲折,只能靠步行。經(jīng)實地考察,兩地實際步行距離至少380公里。大青究竟經(jīng)歷了什么?他是怎么從大吉祥寺穿越遙遠的敵占區(qū)找到家的?這一切,都令人難以置信的奇跡!
又有詩云:
洪澤蘆荻搖曳頻,至親絕境困微身。
瘦足踏碎返鄉(xiāng)雪,一吠忽驚噩夢人。
欲知這段震撼人心的真實故事前因后果,且看下章為您細細道來。
02第二章 春雷攜犬戰(zhàn)豺狼
任莊這個小村落,仿若被歲月遺忘的角落,孤寂地坐落于湖光和蘆葦叢深處。全村不過十余戶人家,零零散散地分布著,人們靠著漁獵勉強維持生計。誰能想到,這片看似貧瘠的土地,卻孕育出了民間游擊隊那可歌可泣的抗日故事,成為了抵御外敵的熱血戰(zhàn)場。
1942 年,中華大地山河破碎,風雨飄搖,國勢岌岌可危。日軍的鐵蹄無情地踐踏了微山湖這片寧靜的土地,給當?shù)厝嗣駧砹顺林氐臑碾y。任莊的村民們本就無田可耕,長期處于貧困潦倒、食不果腹的艱難境地,歲月在他們身上刻下了深深的苦難痕跡。而日軍的到來,更是讓他們的生活雪上加霜。日軍肆意槍殺進入湖中捕撈的村民,這種暴行激起了當?shù)剞r民強烈的反抗怒火。
牛春雷,這位土生土長的山東漢子,便是反抗日寇隊伍中的一員。他生于 1912 年,自幼習武,練就了一身高超的武藝。身高 1.7 米的他,身姿矯健,面容堅毅,平日里就常打抱不平、行俠仗義,在村里頗受敬重。為了保家抗日,悄悄的購置了10 多桿鳥銃,這些鳥銃日后成為了他抗擊日軍的有力武器。
牛春雷的身邊,總有一只威風凜凜的大獵犬相伴,它叫大青,是中華田原犬,時年6歲,身長1米多,這只大青犬渾身顏色呈灰色,在陽光下閃爍著金屬般的質感。它的耳朵高高豎起,猶如兩把鋒利的匕首,時刻警惕地捕捉著四周的動靜。銅鈴般的眼睛炯炯有神,黑溜溜的眼珠里透著聰慧與機警。它跟隨主人穿波濤,踏征途,仿佛能看穿一切潛藏的危險。它的四肢粗壯有力,肌肉緊繃,每一步落下都堅實而沉穩(wěn),仿佛蘊含著無盡的力量。尾巴如同一條鋼鞭,筆直地垂在身后,只有在它興奮或者警惕,才會微微晃動。它有時守望在月夜里,看到獸類,一躍而起,收獲滿滿。黎明前的黑夜,它一聲長吠,好似喚起冉冉升起的紅日,嚇驚所有獸類和禽類。
牛春雷經(jīng)常帶著大青出沒在微山湖的蘆葦蕩中。大青不僅忠誠無比,還十分聰慧。牛春雷常手持兩三米長的鳥銃埋伏于蘆葦叢中,伺機伏擊日寇。牛春雷在蘆葦蕩中布下漁網(wǎng),時而潛水捉魚,大青也會幫忙扯網(wǎng)布陣,還會盡責地看守著那葉承載著他們生活希望的扁舟。每當鳥銃轟然作響,大青便如離弦之箭般勇猛前沖,憑借著矯健的身姿和敏捷的反應,擒獲數(shù)只野禽。
有詩贊大青:
穿云踏破萬山層,昂首遙知宇外風
一躍折彎天上月,數(shù)聲喚起旭陽升。
然而,狩獵并非總是一帆風順,也有空手而歸的時候。家中年幼的女兒才三歲(牛世蘭),常常餓得大哭,年過 50 歲的父母也因營養(yǎng)不良而面黃肌瘦。妻子有孕在身,常躲在娘家生活,整日提心吊膽。在那個艱難的時期,當?shù)赜械睦先巳ナ?,因饑寒交迫,只能草草掩埋。更有甚者,人們?yōu)榱嘶钕氯?,摘取枯黃的柳葉充饑,甚至以雪來緩解饑餓。
正如那首詩所云:
日占微山血洗光,貧田埋骨草叢長。
風搖枯柳無寒葉,一片瓊花作口糧。
山東,這片素有 “孔孟之鄉(xiāng),禮儀之邦” 美譽的土地,尤其是濟寧微山縣,作為東夷文化、華夏文明、儒家文明、水滸文化的重要發(fā)祥地之一,傳承著尊老愛幼、為人謙和的傳統(tǒng)美德。同時,這里自古以來就有習武自衛(wèi)的風氣,行俠仗義之人眾多。牛春雷便是深受這種文化熏陶,骨子里流淌著正義與勇敢的熱血。
1942年秋末,他帶領著十多個兄弟,常常出沒于微山湖。一望無際的蘆葦叢是他們天然的屏障,大青昂首遠望,憑借著靈敏的嗅覺,提前感知日本巡邏船的到來。一旦發(fā)現(xiàn)敵人,它便會輕輕蹭蹭牛春雷的腿,發(fā)出低沉的嗚嗚聲示警。大家迅速埋伏好,待日軍巡邏船靠近,十幾桿鳥銃齊射,火光沖天,硝煙彌漫。日軍被這突如其來的攻擊打得措手不及,傷亡慘重。而牛春雷他們則在射擊后,憑借著對地形的熟悉,立即撤退,消失在茫茫的蘆葦蕩中,讓日軍根本無從追蹤??伤谷盏墓适?,卻在民間悄然流傳,成為了人們心中的英雄傳奇。
牛春雷以他的雙拳和鳥銃,在微山湖掀起抗擊日軍的波瀾,驅散黑暗,帶來光明,他的英勇和機智如同劃破夜空的星辰,照亮了人們心中的希望。
牛春雷和他的兄弟們在微山湖畔的抗爭,雖然只是抗日戰(zhàn)爭中的一個小小縮影,卻展現(xiàn)出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他們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沒有被敵人的殘暴嚇倒,沒有被生活的困苦磨滅斗志,而是憑借著頑強的意志和對家鄉(xiāng)、對祖國的熱愛,勇敢地與侵略者戰(zhàn)斗。
詩贊牛春雷:
拳破微山潛浪行,膽驅黑暗綻光明。
林禽鷙獸無形遁,一銃遙天滿是星。
日寇至始至終也沒能目睹他的真面容,派出大批漢奸到處捉拿他,根據(jù)漢奸情報,得知牛春雷在湖中一個小孤島上躲藏,夜晚派出大量巡邏船,圍個水泄不道,生死存亡,在此一舉,欲知后事如何?請看第三章。
03第三章 一吻寒英露真容
離家逃亡上文說到牛春雷被日軍圍困,一陣急促的犬吠聲劃破寂靜的夜空,尖銳而又急切,牛春雷猛地從睡夢中驚醒,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預感。他瞬間明白,這是大青發(fā)出的警報。幾乎同時,外面?zhèn)鱽磬须s的聲響,敵船趁著夜色,如鬼魅般從四面八方悄然包圍過來。牛春雷的心猛地一沉,大敵當前,他卻沒有絲毫慌亂,迅速按照預先規(guī)劃好的逃亡路線,帶著大青一頭扎進了茂密的蘆葦蕩。
夜色深沉,蘆葦蕩里漆黑一片,秋風瑟瑟,蘆葦沙沙作響,仿佛無數(shù)雙眼睛在黑暗中窺視。牛春雷貓著腰,腳步輕盈而急促,大青犬緊緊跟在他身后,默契十足。他們在蘆葦蕩中穿梭,如同靈動的魚兒,巧妙地避開了敵人的視線。等日寇氣勢洶洶地闖入?yún)仓袓u時,牛春雷一家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只留下空蕩蕩的居所和日寇憤怒的咆哮。
日本人怎會善罷甘休,他們對牛春雷展開了瘋狂的追捕。整個任莊,在這白色恐怖下,如同浩瀚微山湖中一葉孤舟,在凄厲的寒風中搖搖欲墜,隨時可能被惡浪吞噬。牛春雷深知,任莊已不再安全,為了家人,為了自己,他必須離開。和家人商議后,在父親牛玉明的指點下,他決定逃亡到江蘇省洪澤湖大吉祥寺。這座寺廟與洪澤湖近在咫尺,夜晚可以躲進寺廟尋求庇護,白天能到湖里狩獵維持生計,而且洪澤湖和微山湖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極為相似,容易生存下來。
臨行前,家中彌漫著濃濃的悲傷與不舍。父親牛玉明滿是擔憂,千叮嚀萬囑咐,教他如何躲避日本人的明崗暗哨,要多在夜間趕路,白天在密林深處休息,務必用繩子牽著大青,防止它因一時沖動而暴露目標。他們反復叮囑兒子,千萬不要和日本人糾纏不休,正面沖突!要理智行事,沖動只會帶來滅頂之災。妻子谷家玲,已有身孕(當年臘月下旬生個兒子叫牛世德),眼中滿是淚花,她緊緊抱著丈夫,聲音哽咽:“你一定要活著回來,家里不能沒有你,你可是我們家的頂梁柱啊?!闭f完,又輕輕撫摸著大青,溫柔地說:“要聽主人的話,別亂叫,更不能擅自行動。”三歲的女兒牛世蘭,緊緊抱著爸爸的腿,哭著喊道:“爸爸不能走,爸爸不要走……”
牛春雷蹲下身,輕輕撫摸著女兒的頭,眼中滿是不舍與愧疚。母親把煎餅等食物交給牛春雷:“兒??!以后做事別太犟了,冷靜一下,娘等你平安回來……”1942年11月下旬的深夜,寒風刺骨,大雪紛飛,整個世界都被白色覆蓋。家人站在門口,目送牛春雷帶著徒弟小旺(鄰村隋莊,時年17歲,全名不詳),扛著兩桿鳥銃,牽著大青,悄然離去。他們的身影在風雪中漸行漸遠,最終消失在漫天飛舞的天際。牛春雷和小旺,告別了親人,踏上了未知的逃亡之路,心中滿是痛苦與無奈。
筆者不勝感慨,詩云:極目煙波寒水深,天低雁唳雪紛紛;相擁灑淚頻回首,目送村郊望斷云。
牛春雷和小旺,帶著大青,在敵占區(qū)艱難前行。他們要沖破日寇的層層封鎖,躲避敵人的巡邏隊,每一步都充滿了危險。一路上,他們風餐露宿,忍饑挨餓,不知經(jīng)歷了多少艱難險阻。在茂密的叢林中,他們小心翼翼地前行,生怕驚動了隱藏在暗處的敵人;在冰冷的河水中,他們趟水而過,冰冷刺骨的河水讓他們的雙腿失去知覺。大青始終不離不棄,它的嗅覺和聽覺成為了他們躲避危險的有力武器。每當危險臨近,大青總是能提前發(fā)出警報,帶著他們化險為夷。然而,時間已經(jīng)過去80多年,他們究竟用了多長時間才到達大吉祥寺,已無從考證。只知道他們離家的時間是1942年11月下旬,而大青犬報信的時間是1943年1月13日(臘月初八),他們在洪澤湖的逃亡生活,仿佛只是短暫的一瞬。
二、長途救人故事回到開頭第一章
大青歷經(jīng)千辛萬苦,長途跋涉回到家中,帶來了令人心碎的噩耗。家人悲痛欲絕,他們給大青補充了食物和營養(yǎng),隨后,經(jīng)過慎重考慮和選拔,挑選了兩名武藝高強的年輕獵戶,帶著獵槍和煎餅,由牛春雷的父親牛玉明帶隊,踏上了尋找牛春雷和小旺的征程。
大青在前面帶路,它的腳步堅定而又急切,仿佛能感受到主人的呼喚。他們白天小心翼翼地避開日本崗哨,潛伏在荒郊野嶺,夜晚則跟著大青躬身前行。一路上,大青憑借著敏銳的嗅覺和驚人的記憶力,帶著他們重走牛春雷曾經(jīng)的路線。遇到復雜地形,大青會來回嗅聞,反復辨別方向,雖然有時會陷入短暫的迷茫,但最終總能找到正確的前行方向。 經(jīng)過五天五夜的長途跋涉,他們穿越了層層封鎖線,晝伏夜出,終于到達了江蘇洪澤湖東岸大堤壩,也是大吉祥寺向西一公里即是(淮安市洪澤區(qū))。舉目望去,洪澤湖浩瀚無邊,蘆花在北風中飄蕩,鵝毛大雪紛紛揚揚,整個世界仿佛被一層白色的紗幕籠罩。大青站在岸上,對著湖中長嘯幾聲,那凄厲的叫聲穿透了洪澤湖上空,仿佛在訴說著無盡的悲傷與思念。大青穿過蘆葦蕩,邊嗅邊走,向湖心走去。
在冰面上,他們小心翼翼地前行。湖面遼闊,結冰厚度不詳,又覆蓋著厚厚的積雪,稍有不慎就會陷入冰窟。老獵人牛玉明經(jīng)驗豐富,他用獵刀割下蘆葦,編織成簡易的草墊,放在胸下爬行前進,以此增加接觸面積,減少壓力,防止破冰落水。大青和他們配合默契,一前三后,在冰面上緩緩前行。大約前行了300米,大青突然停下,發(fā)出低沉的嗚咽聲。眾人順著它的目光望去,只見冰面上露出兩個模糊的球形體,堅強地向上昂立著,上面覆蓋著厚厚的積雪,掩蓋了濃密的黑發(fā),兩耳上的積雪似傾聽著如血如泣的北風哀鳴,四只胳膊攀在冰面上,形成高低不平的曲線。面部輪廓也圍上了一層潔白的雪紗,寒風裹著雪花圍著“球形體”不停地旋轉,像是深情地安慰和深深地眷戀與不舍,也像是撼天動地的淚花在飄落。兩個身軀和一望的洪澤湖冰凍在一起,形成了千古悲情。大青低吠著,快步跑過去,用舌頭不停地舔去上面厚厚的積雪,一邊舔雪,一邊悲傷的叫著。當舔去面部的積雪時,露出四目圓睜的千年期盼,目光堅毅地朝家鄉(xiāng)方向遠望,也是最后的目光永遠停留在風雪交加的時空之中。遇到結冰強度硬的地方,大青用嘴“咯吱咯吱”的咬開,并試圖喚醒這兩位沉睡的英雄……
牛玉明不愧是經(jīng)驗豐富的老獵人,面對這悲慘的一幕,他強忍著悲痛,三人匍匐在冰面上,不敢貿然起身,生怕破冰落水。他們放聲痛哭,哭聲在寒風中回蕩,顯得格外悲慘。幾只野鴨被這哭聲驚起,驚恐地飛向遠方,躲藏在浩蕩的蘆葦叢中。牛玉明手指穿過厚厚積雪,在冰面上摸索著,仿佛在尋找著什么,淚水不停地流淌,滴落在雪面上,瞬間結成了冰。
牛玉明根據(jù)現(xiàn)場遺體的完整度和長長的破冰小道,分析著悲劇發(fā)生的經(jīng)過。他說,在這遼闊的湖面上,結冰時,水淺的地方冰厚,水深的地方地溫上傳,冰面就薄,甚至可能無冰。眼前這片寬約1米、長度300多米的破冰處,雖有積雪覆蓋,但厚度明顯低于兩側,而且像一條小雪道,狀況非常明顯,一眼就能分辨出來。這是兩人拼命從遠處往堤岸方向游的痕跡。他深知兒子的槍法,百發(fā)百中,一般不會失手。很可能是小旺在射擊水鴨時,一槍未中,只打傷了水鴨。受傷的鴨子慘叫著,向湖中蹣跚逃竄,貼著冰面邊飛邊跑了數(shù)百米,小旺提著獵槍緊追不舍。突然,他跑到了冰面較薄的地方,發(fā)現(xiàn)時已來不及收住奔跑的腳步,只聽一聲破碎的炸冰聲,小旺破冰落水了。
牛玉明接著說,牛春雷聽到小旺的呼救聲,救人心切,忘記了危險,在救人中不幸落入冰水之中。救人是本能,更何況是自己的徒弟。兩人在冰水中相互鼓勵、互相救助,奮力破冰前行。他們全身濕透,加上自身的重量,每一次努力爬上冰面或者接近冰面斷截處,都因為薄冰承受不了壓力而再次落水。就這樣,他們在冰水中掙扎了幾百米,形成了這片長長的破冰區(qū)。大青體重輕,在冰面上用嘴咬著落水者的衣服向上拉, 兩人一個向上爬,一個向上托,但每次都以失敗告終。大青肯定發(fā)出了凄慘的哀鳴聲,試圖向外界求救,可聲音被廣闊無垠的洪澤湖淹沒了。兩人在這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敵占區(qū),孤立無援,最終體力耗盡,萬念俱灰,在零下十幾度的低溫中,殉難冰雪之中。臨終前,他倆囑咐大青無論如何都要回家報信,并給它指明了回家的方向。大青望著逝去的親人,向主人舔來舔去,試圖喚醒兩位英雄!大青不停地哀嚎大叫著,確認主人遇難后,萬分悲傷的大青帶著使命,歷經(jīng)艱難險阻,不知用了多長時間?終于在1943年1月13日,農歷臘月初八回到家中報信。
正如詩中所寫:
雪漫冰湖白日曛,蘆叢犬嘯唳聲聞。
可知故土返鄉(xiāng)路,遙指天涯一片云。
牛玉明準備上岸求助,吩咐大青守著逝去的主人,三人小心翼翼地爬回東岸,牛玉明舉目四望,除了漫天飛舞的大雪外,無一行人,也看不到任何村莊。向東一公里處,隱隱約約傳來微微的敲擊聲。牛玉明帶著兩人尋聲向東走去,穿過蘆葦叢,到近前一看,是一座破舊的寺廟,廟門上方寫著“大吉祥寺”四個醒目大字,香臺上還有幾根默默燃燒的貢香,在這寒冷的冬天里,貢香傳來陣陣地溫暖。院內有棵三百多年的銀杏樹,至今成了唯一的見證者。這就是傳說中的大吉祥寺嗎!牛玉明晃然大悟,原來是曾經(jīng)和兒子牛春雷約定的隱藏點。一位僧人閉目敲著木魚,陣陣木魚聲,像斷了線的淚珠,聲聲落地催人泣。還有幾位僧人在跪拜,雙手合十默默地祈禱著什么?見到僧人們,牛玉明三人像見到了救星。三人同時跪拜,并齊聲哭起來。說明來意后,僧人們大吃一驚!立即行動起來,向附近漁民征得一條小船,即前往遇難現(xiàn)場救援!在僧人們不懈地努力幫助下,將遇難兩人遺體打撈上岸。
詩贊僧人的幫助:
舉目天涯尋救星, 漫飛玉蕊覆云萍。
忽聞寺廟鐘聲響 縷縷寺煙皆是情。
路途漫漫,又沒有運輸工具,而且是日寇占領區(qū),遺體無法運回家。在僧人的指點下,他們只能在洪澤湖東岸大堤上,選一墓地,此處向東一公里即是大吉祥寺。僧人默默超度,并敲響了寺鐘,鐘聲久久不息,似乎傳遞著不舍。在埋葬二人后,他們相約三年后再來取尸骨,讓他們魂歸故里,安息長眠。風如刀割,蘆花飄飛,大雪依舊紛紛揚揚,遼闊的洪澤湖偶爾有幾只野鳥哀鳴著飛過。三人祭完親人,準備帶著大青返回。
然而,守望著新墳,大青卻不愿隨行。它偷偷地離開,躲藏起來。牛玉明等人呼來喚去,四處尋找了幾天,卻始終不見大青的蹤影。呼喊聲在茫茫的洪澤湖上空回蕩,最終消散在風中。大青究竟去了哪里?為何悄然離去?沒有人知道答案?它就像一個神秘的影子,消失在了這片悲傷的土地上 !
有詩為證:
寒風哭泣雪瘋狂 大寺鐘聲傳遠方。
約定三年收遺骨 回身不見犬蹤長。
欲知后事如何? 擦干眼淚,請繼續(xù)看下集。
04第四章
忠犬守冢三載
跨越生死的忠誠絕響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中國大地掙脫戰(zhàn)爭的陰霾,百姓們終于能挺直脊梁,擁抱久違的自由。在這片飽經(jīng)滄桑的土地上,傳統(tǒng)習俗維系著人們對先輩的敬重與思念。1946年1月13日,依照當?shù)貍鹘y(tǒng),逝者已滿三年,牛玉明帶著族人們懷著沉重心情,前往洪澤湖,準備迎回親人的“尸骨”。
抵達洪澤湖時,一幅古老而凄美的畫卷在眼前鋪展。歷史的天空仿若重現(xiàn)當年的風雪交加,廣袤的湖邊,蘆花在寒風中瑟瑟搖曳,低聲訴說著往昔的故事。沿岸厚厚的積雪上,幾行深深的蹄印,是歲月的痕跡,也是生命掙扎前行的印記。湖面上,幾只野禽艱難覓食。風,凜冽如刀割著臉頰。大雪,漫天飛舞,似要掩蓋沉重的歷史,又似在等待著,等待一個足以震撼人心的故事被揭開。
眾人遠眺岸上那座三年前的新墳,如今已長滿深深的枯草,荊棘叢生,像給墳冢披上一層堅韌的鎧甲。厚厚的積雪也沒能掩蓋住那兩顆雄立的墳冢,它堅貞不屈地仰望著天空,向世人訴說著逝者的英勇和不屈,訴說著那段不為人知的往事。
族人們順著獸類的足印,緩慢而悲傷地前行。每一步踏在雪地上,都發(fā)出沉悶的聲響,仿佛是他們內心深處的嘆息。突然,一團灰色的軀體映入眼簾,它盤睡在墳前,頭部深深蜷縮在四足之間,身上落著零碎的雪花,宛如一座沉睡的雕塑。沙沙的腳步聲驚動了它,它猛地躍起,狂叫幾聲,打破了周遭的寂靜。眾人嚇了一跳,仔細一看,竟是大青!這只曾失蹤的大青,怎么還活著?三年前返家時,人們喊啞了嗓子也找不到它,它不是早已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了嗎?大青也認出了老主人牛玉明,興奮地撲到老人懷里,不停歡叫,兩足揚起,眼淚和雪花交織著落下。那一刻,時間仿佛凝固,所有人都被這一幕深深震撼。漫天飛舞的大雪似乎也被這份跨越生死歲月的忠誠所感動,將整個蒼穹染得更加潔白。
整整三年,大青日日夜夜守著逝去的主人。1000多個日出日落,寒來暑往,它獨自面對無數(shù)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在那些漫長艱難的日子里,它是如何度過的?沒有食物來源,連沿街乞討的機會都沒有,它如何生存?在這荒郊野外,它遭遇過多少生命危險?又憑借怎樣頑強的意志一次次化險為夷?這一切,都成了無人知曉的謎團。唯有它那瘦弱卻堅定的身影,在歲月長河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它本準備和主人一起長眠于此,卻沒想到家人在這一天來收尸骨了。
眼前的景象,讓牛玉明和族人們感慨萬千,淚流滿面。
詩詠大青犬守冢三載:
雪祭江湖覆兩淮, 霜痕足印入幽街,
荒郊蔓草掩孤影 寒渚殘?zhí)J獵鼠豺。
千日苦風迎冷雨, 三年瘦骨守遺??;
主人可曉心中意,依臥塋叢淚滿懷。
這首詩將大青的忠誠與堅守刻畫得淋漓盡致,也道出了在場所有人心中的感動與敬意。
又是在大吉祥寺僧人的幫助下,族人們小心翼翼地取出兩位英雄的尸骨,裝進口袋。他們踏著厚厚的積雪,迎著刺骨的寒風,背著口袋向家的方向慢慢前行。大青默默地跟在老主人身后,不時地向口袋嗅來嗅去,偶爾低吠幾聲,仿佛在安慰著主人:“我們要回家了,您也魂歸故里,安息吧?!蹦堑统恋穆曇?,像是穿越時空的呼喚,帶著無盡的思念與眷戀。
二 、九年即逝
大青歸夢時光如梭,9年轉瞬即逝。1953年冬,大青在家鄉(xiāng)走到了生命的盡頭,終年15歲。臨終前兩年,它全身的灰色毛發(fā)漸漸褪光,身體日益衰弱。但即便如此,它對主人的思念從未停歇。生命的最后時刻,它拖著病體,緩慢地向牛春雷的墳塋走去,那是它常來的地方,也是它心靈的歸宿。它要和主人長眠于此,完成這場跨越生死的陪伴。家人尾隨其后,看著它蹣跚的背影,心中滿是不舍與敬佩。只見它顫抖地倒下,再也沒有起來。全村人為它舉辦了隆重的送別儀式,將它葬于微山湖牛氏祖墳之中,讓它得以和牛春雷永遠相伴。
大青和主人的傳奇故事在民間代代相傳,它的忠誠無畏,成為人們心中永不磨滅的英勇精神。微山湖水年復一年地流淌,見證著歲月的變遷;浩瀚的蘆葦蕩在風中搖曳生姿,訴說著古老的傳說;還有那難忘的漫天飛舞的大雪,依舊會在每年冬日如期而至,仿佛在提醒著人們,那段關于忠誠與堅守的故事,永遠不會被遺忘。它和主人的故事,演繹著“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的千古絕唱,讓這份跨越物種的深情,在歷史長河中永遠流傳,成為我們心中永恒的記憶,刻骨銘心,永生難忘。
又詩云:
微山湖畔草塋長, 又是寒風瑟瑟狂。
知曉歸魂清淚盡, 長依故主兩茫茫。
大青守冢三年生活具體怎么度過的?相隔380多公里是怎么回家報信的?作者實地考察,給您作詳細解答,請看下集。
補記——大青與八公的忠誠傳奇
一、忠犬傳奇:大青與八公的迥異境遇世人皆知日本忠犬八公的故事。它的主人去世后,八公日復一日,每天午后都靜靜等候在火車站,盼望著主人歸來,就這樣癡癡等了九年,直到生命的盡頭。在這期間,車站工作人員都被它的忠誠所打動,對它悉心照料。報刊記者也紛紛前來報道、采訪。在八公離世的前兩年,火車站為它鑄像,它成為了日本人心中的英雄,備受尊崇,生活安逸無憂。
而在江蘇洪澤湖畔,也有一只忠犬大青,為守護主人的墳塋長達三年,歷經(jīng)一千多個日夜。當時正值日本殘酷統(tǒng)治,兵荒馬亂,饑荒肆虐,流浪的大青時刻面臨著被人捕殺果腹的危險,與八公的境遇有著天壤之別。八公身為明星犬,衣食無憂;大青卻只能風餐露宿,生命安全都難以保障 。
二、大青守塋:
苦難歲月里的堅守在大青守塋的三年里,它以嫩草、小蝦和偶然捕獲的小鳥為食,這些在它看來已是無上美味。整整三年,它沒有交到一個新朋友,每次見到生人,就悄悄躲起來,也不敢去村莊附近覓食,只有在月黑風高的夜晚,才敢偷偷吃點殘羹剩飯,對它來說,這都是難得的恩賜。它望著村莊的燈火,滿心糾結是冒險覓食還是忍饑挨餓,時刻警惕著周圍的動靜,稍有風吹草動,就立刻豎起耳朵,眼睛如雷達般搜尋。夜晚,萬籟俱寂,只有天上的星辰、明月和洪澤湖的漁燈與它相伴。它守在主人墳邊,思念如潮水般涌來,難過的時候,只能仰天長吠.,傾訴對主人的無盡思念和內心的痛苦。即便覓食艱難、時刻擔驚受怕,可只要回到主人身旁,它就覺得安心,仿佛主人只是在墓中沉睡,等著與它一起回家。
夏天,大青會到湖中淺水區(qū)捉魚蝦吃。每次下水前,它都會反復觀察、嗅探四周,確認安全后才敢行動,漫長的苦難促使它提高了警惕性。遇到狂風暴雨,它就蜷縮在主人墳旁,任憑雷鳴閃電、暴雨如注,始終堅守,在它心中,與主人相守就是最大的安穩(wěn)和幸福。一千多個日夜,無聲地訴說著它的忠誠。
秋天,對大青來說是食物相對豐富的季節(jié),它可以在田野里找紅薯、玉米,捉螞蚱,還能偷食瓜果來填飽肚子。最難熬的是冬天,寒風凜冽,冷雨苦霜,大雪紛飛,數(shù)日不停,氣溫極低。大青身體瘦弱,長毛雜亂,追捕野兔都力不從心,常常食不裹腹,只能靠撿拾垃圾為生,偶爾有機會捕獲野鴨,那便是難得的盛宴。即便生活如此艱難,它仍然年復一年,守在主人的墳塋邊,無懼孤獨寂寞,無畏暗夜風寒。難過時,它就向天長嘯,目送晚霞。
有詩為證:
一縷春光品玉芽,渚煙孤影獵寒鴉。
回游抖落滿身草,仰嘯蒼天送晚霞。
大青就這樣熬過了千余日夜,它所經(jīng)歷的苦難難以盡述,能存活下來,堪稱奇跡。
三、探尋歸途:大青的報信之路我一直懷著壓抑的心情,心中有個愿望,就是把前輩和忠犬大青的故事寫下來,讓更多人知道,激勵后人,卻久久未能成行。
2025年3月11日,我和族人前往洪澤湖東岸,考察牛春雷和小旺的遇難地點、埋葬地點,以及代代口傳的“大吉祥寺”等歷史記憶。在這里,我要感謝任莊牛世賢大哥生前的詳細講述(牛世賢于2024年去世,享年86歲,系牛春雷侄子),感謝牛傳立(牛春雷侄子)和牛淑君(牛春雷侄孫)提供故事的具體地點和時間,也感謝牛春雷的女兒牛世蘭、孫子牛家臣提供的具體信息。
我們首先來到洪澤湖大吉祥寺。經(jīng)過幾十年左右的建設,這里已經(jīng)從原來僅存一棵數(shù)百年古銀杏的小廟,變成了占地67畝、總建筑面積5萬平方米的宏大寺廟。寺內有山門殿、大雄寶殿、華嚴講堂、藏經(jīng)閣、居士樓等建筑,其中華嚴講堂可容納3000人講經(jīng),是江蘇省內最大的佛教講經(jīng)場所之一。
踏入這座寺廟,仿佛進入了一個與世隔絕的神圣世界。寺廟坐落在曠野之中,四周峰巒疊嶂,樹木郁郁蔥蔥,宛如一幅天然的山水畫卷,更襯托出寺廟的莊嚴靜謐。寺廟大門高大雄偉,朱紅色的大門在陽光照耀下閃耀著光芒,訴說著歲月的滄桑。第二道門上方鐫刻著蒼勁有力的“大吉祥寺”四個大字,彰顯著寺廟的悠久歷史和崇高地位。庭院中央擺放著一個巨大的香爐,香煙裊裊升起,彌漫在空氣中,大雄寶殿是寺廟的核心建筑,氣勢恢宏,金碧輝煌。木魚聲聲,經(jīng)歌穿墻,散發(fā)著一派神秘莊嚴之氣。
從大吉祥寺南門向西走一公里,就是洪澤湖大堤。大堤上栽滿了水杉,高15米以上,直沖云霄,排列得整整齊齊,像國慶儀仗隊一樣偉岸挺拔,守衛(wèi)著堤壩在汛期的安全。厚厚的落葉鋪在地上,踩上去有一種踏冰的感覺,讓人不禁心生余悸。據(jù)家人描述,牛春雷和小旺就埋葬在這里,大青守墓冢三年,也是在這個地方。向西望去,湖水無邊無際,野鴨和白鷺眾多,它們的叫聲,讓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仿佛一下子回到了過去。牛春雷和小旺曾在此處遇難,這湖水曾是當年的寒冰融化而成,那還是曾經(jīng)的蘆葦蕩嗎?歲月滄桑,蘆花依舊隨風飄搖,像是在不停地擺手謝絕,訴說著請勿靠近。湖水依舊不停地拍打著護坡,上面的護石板,雖歷經(jīng)千余年,有的還能看到唐朝至清朝民工的名字,水起水落,不知抒寫了多少千古奇情。
經(jīng)過現(xiàn)場考察,我們推測大青應該有兩條路線回家報信。第一條路線:從洪澤湖東岸大堤向北50公里,到北堤后向西70公里,途經(jīng)宿遷屠園鎮(zhèn)、徐州賈汪區(qū),再到微山湖東岸黃莊、微山湖南岸,最后到達微山縣南陽鎮(zhèn)任莊。這條路線距離最近,牛春雷當時步行趕路,考慮到實際狀況,很可能選擇這條繞湖前行、便于潛伏和狩獵的路線。大青也應該是嗅著主人的味道,按原路返家報信,全程約380公里。
還有一條路線:從大吉祥寺向東18公里到白馬湖,再向東12公里進入京杭大運河,然后沿大運河北上,在淮安一路向西,經(jīng)過大運河宿遷駱馬湖,朝著大運河微山湖方向,最終到達大運河微山縣南陽鎮(zhèn)任莊。這條水路雖然距離遙遠,全程約490公里,但路線容易分辨,從始至終,一河到家。
不論哪條路線,都只是我們對大青返家方向的預判。在當時穿越日本敵占區(qū),一路充滿艱險,稍有不慎,大青就可能葬身槍口或被人吃掉。由此可見,大青不僅智商出眾,情商也很高,它的忠誠和勇敢更是無可比擬的。與忠犬八公相比,大青理應得到滿分。八公是火車站的明星,深受眾人喜愛,衣食住行都不用發(fā)愁,住所離火車站很近,十分幸運和幸福。它的雕塑在火車站熠熠生輝,成為日本網(wǎng)紅旅游參觀的重點,也是日本人心中的英雄,其事跡多次被拍成電影。
80多年時光匆匆而過,物是人非。大青依舊沉睡在主人身旁,它的故事僅在當?shù)啬鱾鳎夏耆酥踉?,年輕人卻知之甚少。
四、
血脈傳承:
作者與牛春雷的宗親淵源牛春雷的曾祖父叫牛景標,(其碑文中輩分有誤,寫作“金”,應為“景”),我(牛正銀 )的高祖叫牛景順,牛景標和牛景順及牛景鵬是一母同胞的三兄弟,牛景標排老大,牛景順排老二,牛景鵬排老三。三兄弟原籍本是安徽省濉溪縣牛松林村溝拐莊。1868年,高祖牛景標歷經(jīng)千辛萬苦,逃荒要飯來到山東微山縣任莊,并在此結婚生子,如今后代已有300多人。
2025年1月30日(農歷初二),按照祖規(guī),濉溪縣溝拐莊宗親代表12人來到任莊拜年,受到宗親們的熱情款待。大家心情激動,乘船進入微山湖牛氏祖墳,一起祭拜高祖牛景標和伯父牛春雷等前輩,緬懷先人的英雄事跡。眾人向大青之塋深鞠三躬,獻上鮮花。
宗親告訴我:“我們這里最怕過年,也怕下雪,當年臘月初八,正值小年,大青冒雪長途跋涉回家報信,這一天是我們的祭日,每到此時,觸景生情,所以懼怕過年?!?/p>
有詩道:
野祭鴉鳴升碧煙, 猶思往事淚如泉。
每逢冰月寒風嘯 玉蕊紛紛怕過年。
夜晚,我在任莊郊外的小道上漫步,折了一棵枯草含在口中,望著天邊的弦月,偶爾還能看到流星劃過。想起往昔,牛春雷曾走過這里,大青也在此巡視過,他的童年時光也是在這里度過的。所有的故事都凝聚在浩瀚星空,隱隱閃爍。在這靜謐的夜晚,我邊走邊想,往事如煙,卻又歷歷在目。夜深了,我朝著有燈光的地方走去,突然一只陌生的犬叫了起來,犬聲劃破了寂靜的夜空,把我嚇了一跳,那聲音竟像大青的叫聲,熟悉中透著莫名的驚喜和意念。
正如詩中所寫:
霜月寒村望隕星,沿溪仄道向光行,
偶然驚動陌生犬,逾倍多年怕吠聲。
2025.3.15
【作者簡介】
牛正銀,安徽省詩詞學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就職于淮北市森鵬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責任編輯:青芽
審核:劉美麗
校對:張巖
版畫設計: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