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明天,我要割更多的豬草!
小時候的天空,就是南望得見秦嶺,北看得見川道里最遠的北王村,太陽從東邊山里出來,落到了西邊的塬上。歷史的傳說中,家鄉(xiāng)的三條土嶺是女媧補天熬漿糊支鍋的土堆子。當然,這一切無法考證,終究只是個傳說。
自然條件決定了家鄉(xiāng)人為土地的命名,什么“東溝里”“西凹里”“南梁上”“刀把子”“雞腸子”還有更有意義的“寶島”和“好望角”
我們最喜歡去“寶島”和“好望角”割豬草了。這里的“寶島”僅僅是我村北嶺上一個孤立的大土堆而已,村里人叫它“寶島”土堆不大,也不容易耕種,坡里盡是一些野生的毛桃和野麻。當然更多的是有我家大黑豬最喜歡吃的“褲頭菀草”和“拉拉草”了。
這是哥哥最先發(fā)現(xiàn)的割草最快的地方。別的小朋友們割草,他們大多都去河邊的濕地,去的人多的地方,草自然就少了,而哥哥發(fā)現(xiàn)這里后,我們就很少去河邊了,當然,去“寶島”割草,要走很遠的路,而且是在嶺上。
這一年,我們家那頭老母豬也非常爭氣,下豬崽時竟然一次下了十二個豬崽。爸爸,媽媽和爺爺非常高興。在這個缺糧的歲月里,人都沒多少糧食吃,更別說喂豬,喂豬主要的依靠就是洗鍋水和豬草了,洗鍋水天天都有,當然割豬草也是我們每天必干的事,不然,第二天豬就要挨餓了。
也是因為這十二個豬崽,我的天空大了起來。
那是我家老母豬下完豬仔后的一個月后,母親竟然要我和哥哥一塊幫她去高塘街道豬市上賣豬仔。這個時候政策已經(jīng)開放了很多,國家支持自由買賣和家庭養(yǎng)殖了。母親說她也想不到我家這頭老母豬為家里立了大功。一個豬仔十塊錢,這十二個豬仔,大的賣到十五,小的賣到十塊。賣完豬仔,母親興高采烈地捏著這一沓錢,夸獎著我和哥哥,破天荒地領(lǐng)著我和哥哥第一次進了館子。兩塊錢的一碗大肉煮饃,我們?nèi)齻€人分著吃了,我和哥哥吃,母親喝我們留給她的湯。她說自己不是很餓,只是渴了,我們就把湯留給了她。
當時的村里人,根本沒有在外邊吃飯的習(xí)慣,趕集之前,都是在家里吃飽才出來,來不及吃飯的,就隨身帶兩個黑饃,渴了喝點水。母親也一樣,我們吃完后,才見她從兜里掏出了黑饃,泡進我們吃剩的湯里。
這次趕集,我走出了我們的村子,想不到竟然有這么多的人,從四面八方來到這里,最初的膽怯變成了好奇,我們隨著母親在供銷社里轉(zhuǎn)了轉(zhuǎn),又發(fā)現(xiàn)了一些新的東西。母親說這叫縫紉機,上海產(chǎn)的,在機頭那里有一個蜜蜂樣的標志。說:“明年就能買回家了”
為了鼓勵我和哥哥,母親又給我們一人買了一雙白球鞋,說,明年過“六一”再也不用借鞋了,還特意買了比我腳大一號的,說,節(jié)省穿,穿上個三五年不成問題。
確實如是,這種鞋子我們平時怎么敢糟蹋它?只有重要的場合和“六一”才穿。重要的場合便是出門的時候,母親也希望我們的衣著更加體面一點,因為孩子多,時不時在每個孩子身上有一件“洋”貨。
回家后,母親把今年的豬價說給了父親,父親說他早已知道今年的行情好,要不是缺糧食,他都有把那三個小母豬也留下來養(yǎng)著,到明年會大賺一筆。無奈,孩子們沒啥吃,養(yǎng)豬多了也是個麻煩。慢慢來吧。
土炕旁邊的鍋臺上,飄來蔥花爆鍋的香氣,母親特意炒了白菜和豆腐,紅蘿卜作為配菜,盤子里竟然也顯得紅紅綠綠,十分好看。母親笑著說,她今天已經(jīng)看了門市部里的縫紉機,要是以現(xiàn)在這個行情,明年春季等第二窩豬仔之后,那臺縫紉機就可以買回家了,并一再要求父親,盡快找人先把票弄到手,不然的話,錢攢夠了,沒有票,照樣一場空喜歡。
我看著那雙盼望已久的白球鞋,幻想著踏過灑滿金色晨光的操場,白襯衫扎藍色的褲子下,我和伙伴們一起在全學(xué)區(qū)體操表演下做著廣播體操,踢腿運動時,金色的陽光把我的白球鞋照得更加雪白。鞋面是歲月的紋路,我的腳,不用躲在人群里。
這一夜,我失眠了,和哥哥商議著,明天放學(xué)后,再去割更多的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