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垂淚祭吾師一一痛悼崔景舜先生
作者:蔡佰華
“曲星忽墜,教澤長存”,每念及此,淚水便模糊了我的雙眼。今年3月3日,我的恩師崔景舜先生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享年90歲。時光流轉(zhuǎn),先生的音容笑貌,依然如昨,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
我與先生的緣分,始于中華詩詞學會第四屆高研班。在那里,我被徐耿華老師妙趣橫生的散曲課深深吸引,從此對散曲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然而,深知自己與散曲大家徐老師之間的差距,也就未敢高攀徐老師。后來,通過陜西的劉艷琴老師得知,山東就有一位散曲界的高手——崔景舜先生。正巧同行的王寶娟老師認識崔先生?;厣綎|后,在她的熱心幫助下,我第一次見到了先生。
初見先生,他的和藹可親、平易近人讓我倍感溫暖。沒有絲毫大名家的架子,先生耐心地教導我,如同對待一個渴望知識的小學生,并將他所著的《詩詞曲入門》贈送給我。本想略盡地主之誼,請先生吃飯,先生卻堅持回請,這份熱忱與關懷,讓我銘記至今。自那以后,每周與先生的聯(lián)系從未間斷,長達五六年之久。在先生眼中,我既是他悉心指導的學生,更似他疼愛的孩子。他時刻關注我的進步,對我悉心培養(yǎng),將我的作品積極推薦到各大詩刊媒體,為我提供了廣闊的展示平臺。
先生對我的器重,更體現(xiàn)在對我的悉心栽培與信任上。為了給我提供歷練的機會,先生推薦我擔任山東詩詞學會散曲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并為組建濟南散曲組織一事費盡心思。考慮到濟南文化底蘊深厚,名士眾多,先生特意邀請德高望重的孫春亭老師輔助我。在兩位前輩的指導與幫助下,在眾散曲精英的努力下,濟南散曲組織順利成立,從此開啟了蓬勃發(fā)展的新篇章。
就在春節(jié)期間,先生還在電話中精心部署,計劃在天氣轉(zhuǎn)暖時,組織全省散曲骨干前往濟南,祭拜元代散曲大家張養(yǎng)浩,并參觀張養(yǎng)浩紀念館。先生對散曲文化傳承的執(zhí)著與熱情,讓我深深敬佩。然而,天不遂人愿,3月3日那個噩耗,如晴天霹靂,將我從對未來的憧憬中拉回現(xiàn)實。曲界一顆璀璨的巨星,就此隕落。
如今,快到清明節(jié)了,思念如潮水般將我淹沒。我深知,先生雖已離去,但他對散曲的熱愛、對學生的關懷、對傳承散曲文化的執(zhí)著,將永遠激勵著我。在這條充滿挑戰(zhàn)與希望的散曲之路上,我將繼承先生的遺志,堅定不移地走下去,繼續(xù)傳播散曲文化的魅力,讓更多的人領略到散曲這一古老藝術的獨特韻味。
恩師崔景舜先生千古,您的教誨,我將銘記于心,矢志不渝。

《山東海右詩詞微信公眾號》微刊編輯部
特邀顧問:劉業(yè)玲 胡桂海 張國賢 張建敏 武傳春 高杰偉 封學美 謝洪英主 編:王 勤
副主編:李順娥 賀彩紅
責任編輯:唐傳儉 和志紅 李九香 王立梅 吉洪花 于水林 王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