綻放美麗和燦爛
——記原準噶爾時報社編輯部主任趙梅筠
作者:王學正 朗誦:沈虹
在當年的準噶爾時報里,有她的精彩之筆,在燈光閃爍五彩繽紛的舞臺上,有她渾厚優(yōu)美的歌聲,在電視臺走進演播室的節(jié)目里,有她的歡聲笑語,在老年大學的課堂上有她朗朗的講課聲,在社區(qū)里廣場上,有她教歌、指揮的瀟灑身影……
有人贊她是五家渠的“德德瑪”,有人說她是快樂開心的電視“明星”,有人把她比作五家渠的著名主持人“張越”。她的歌聲給人帶來了愉悅,她的話語讓人倍感快樂,她的精神令人振奮,她的文章引人深思,她開朗快樂的性格和多才多藝的才華,受到了大家的尊重愛戴。有的人尊她為趙老師,有的人稱她為趙大姐,她就是原準噶爾時報社編輯部主任趙梅筠。
對于趙梅筠,我并不陌生,因父輩們的友好,我從小就認識她。而在她的眼里,我永遠都是她的小弟弟。趙大姐1951年出生于一個老軍墾干部的家庭,父親是兵團工業(yè)發(fā)展的最早的創(chuàng)業(yè)人和建廠人。她從小就受著具有兵團文化特色和傳統(tǒng)文化的良好教育,性格開朗,為人豁達,心地善良,深受父母、老師、同學們的喜愛。作為文革中老三屆的趙大姐,1969年她響應知識青年到農(nóng)村去的號召,被分配在一個遠離父母的偏僻農(nóng)場連隊接受再教育。在那里,住的是地窩子,吃的是大發(fā)糕,點的是煤油燈……條件異常艱苦,但趙大姐都忘不了看書學習。晚上她在如豆的燈光下,悄悄地閱讀好不容易借來的中外小說。白天她和男職工一樣,在荒涼的戈壁灘上,開荒種地,割麥子,收苞谷,趕牛車拉糞。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漆黑夜晚,她曾獨身一人舉著馬燈為拖拉機耕地做燈標。在風沙彌漫的田野上,她曾用鐵锨當飯碗,樹枝做筷子,就著寒風沙土,吃著粗糙的苞谷面發(fā)糕,喝著葫蘆瓜、白菜湯。收工后,不知疲倦的她,坐在地窩子的“房頂上”吹口琴,吹笛子,唱歌練嗓子?!熬磹鄣拿飨薄ⅰ皬牟菰瓉淼教彀查T廣場”、“金色的太陽升起在邊疆光芒萬丈”的歌聲飛出地窩子,飄蕩在戈壁灘上的小連隊,成為連隊里大人孩子們眼里的“演員”、“明星”、“歌唱家”。
艱苦的歲月里,苦中作樂的趙大姐,把她原本就開朗樂觀的性格鍛煉得更加堅定、剛強。她學會了制造快樂,讓自己快樂,也讓他人快樂,她鑄就了超然大度的人生態(tài)度。她從潮冷的地窩子里、微弱燈光中,悟出了“當一個人在記憶中閃動這如豆的燈光后,看到什么都覺得明亮的,而生活也因此是光明燦爛了……”這一深刻的人生哲理。
她在地窩子里的油燈下,閱讀了大量書籍,悟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學到了豐富的文化知識和寫作的技巧,為她日后走向教學、從事文字工作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地窩子里的歌聲,讓她練就了一副好嗓子,和當眾演唱自如的膽量和風格,使她一首“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唱響走紅,贏得了五家渠“德德瑪”的美名。
1974年,趙大姐以優(yōu)異的文化知識和文學才能以及歌唱的專長,進入了人民教師的行列。1981年調回五家渠皮革廠學校任教,十八年中先后擔任中學語文教師和班主任。1991年3月,趙大姐調至準噶爾時報社,先后任記者、編輯、編輯部主任,直至退休。退休后的趙大姐,以“莫要為紅顏退盡傷感,莫要為青春不再而嘆息,我們還可以綻放花樣美麗的心情,讓這份美麗典雅高貴地綻放在春風里”的樂觀人生態(tài)度,滿懷激情地走進了夕陽紅透的金秋里。
2000年,她參加了剛成立的五家渠業(yè)余藝術團,擔任了《軍墾之聲》合唱團的女低聲部部長。十幾年來,她積極參加合唱團的活動和演出,曾隨團參加過自治區(qū)、兵團各種類型的合唱大賽,以及中國老年學會舉辦的全國中老年才藝展示,獲得各種獎項,并在2014年和團友們一起在國家大劇院的舞臺上展示了六師五家渠的兵團人風采。
在擔任合唱團聲部部長的同時,趙大姐曾經(jīng)先后為五家渠三個街道十幾個社區(qū)教歌。她在社區(qū)寫節(jié)目串詞,做節(jié)目主持人,所指揮的社區(qū)大合唱在參賽中多次獲得一、二等獎。她帶領社區(qū)居民在歌聲中揮灑快樂,擁抱友情,受到社區(qū)朋友的喜愛和尊重。
趙大姐的事跡引起了社會的重視,媒體記者采訪了她,并寫了一篇人物通訊《五家渠的德德瑪》,贊揚了趙大姐義務教歌、唱歌,為五家渠群眾文化活動做出的突出貢獻。
趙大姐曾先后四次走進五家渠電視臺《走進演播室》任嘉賓。2010年9月,她第一次參加的節(jié)目,就是《遠親比如近鄰》。在這個節(jié)目里,趙大姐熱情洋溢地論述如何處理鄰里關系的精彩演講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節(jié)目播出后引起強烈反響。此節(jié)目還參加了全國電視語言類節(jié)目比賽,與央視同類節(jié)目同時參賽,榮獲三等獎。2012年,她第二次走進演播室,與原陳萍副師長和原師市兩辦主任梁鐵軍共同做嘉賓,主題為《最美不過夕陽紅》。其中趙大姐講述的老有所樂話題引起老年朋友的強烈共鳴。觀眾們都說,退休后就要像趙老師那樣生活。2014年她第三次走進演播室,與律師共同做嘉賓,主題是關于把《?;丶铱纯础穼戇M法律,教育子女贍養(yǎng)老人的話題,引起廣大老年朋友的關注和贊同。2017年十九大召開前,她第四次走進演播室,參加節(jié)目策劃并擔任嘉賓,題目是《誰不說俺家鄉(xiāng)好》,并和感動中國百名人物之一李夢桃和原史志辦主任文定歐同為嘉賓,互動聊天,暢談十八大,喜迎十九大。節(jié)目播出后受到領導和觀眾的普遍歡迎,反復播出至年底,收視率非常高。
2013年至2016年,趙大姐參加了由師組織部、宣傳部、老干局、史志辦聯(lián)合出版的《亮劍之師》系列叢書編輯工作,又先后參與編輯《將軍記憶》《親歷軍墾》《建城戍邊》等三部書,并創(chuàng)作發(fā)表了大量文學作品,如《回眸一看百笑生》,配樂詩朗誦《陽光路上,我們同行》《綻放花樣美麗的心情》《選擇我的快樂,我的心態(tài)我做主——生日感言》等,引起讀者的關注和贊美。2014年,五家渠老年大學建成開學,趙大姐先后五個學期任老年大學聲樂班合唱班班主任,她優(yōu)美的歌聲,耐心細致的傳授,得到了學員們的喜愛與尊重。他們說,趙老師教歌,既能讓人學到東西,又能讓人心情快樂。
2013年,我出版了長篇小說《軍墾醫(yī)家》,電視臺為我錄制訪談節(jié)目,趙大姐也參加了節(jié)目錄制,并對這本書做了精彩的點評,她如詩如歌的講話,給我和廣大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年來,趙大姐為我這個喜歡文學愛好寫作的弟弟給予了很多的支持和幫助,她常為我寫的文稿做修改指導,成為我的良師益友。在創(chuàng)作《文人藝事》時,我邀請她做這本書的編輯,她爽快地答應:“好,姐支持你,咱姐弟倆好好地合作一把。”她在參加諸多社會活動的百忙之中,帶著多病的身體,又為我這本書付出了很多的辛苦操勞,讓我深受感動。
趙大姐,就像一支永不熄滅的蠟燭,燃燒著自己,快樂著他人。她常說:“我有一百個理由讓自己和別人快樂,我要為自己和別人制造快樂,讓大家都開心愉快地生活?!彼龔牟辉谌饲爸v述自己的痛苦煩惱、把負面影響帶給他人。她就像一朵永遠開不敗的鮮花,綻放著美麗,散發(fā)芳香,讓人感到一種撲面而來、沁人肺腑的清香。她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歌聲;她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歡聲笑語。她微胖的體態(tài)充滿了青春的活力,她滿臉的笑容掛滿了快樂的智慧,她的性格、她的作為、她的魅力贏得了人們對她的尊敬和愛戴。那個因厭學輟學的中學生,永遠忘不了是趙大媽的規(guī)勸,才使他重新回到課堂,鼓起努力學習的勇氣。那些有過煩惱,厭倦生活的人,忘不了是趙老師給他們帶來用快樂排解生活中煩惱的樂觀態(tài)度。更多的人記住了她的歌聲,記住了她在文章里、電視里的至理名言。
一位老軍墾、老領導,在一次文藝活動的聚會上,真誠地向趙大姐舉杯敬酒,他說:“衷心地感謝你,給我們帶來快樂,為六師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為五家渠群眾文化活動,做出多才多藝的無私奉獻。”
什么叫無私奉獻?趙大姐的所作所為就是一種無私奉獻!趙大姐是一個普通的人,平凡的人,但她的感人之舉卻是偉大的。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為別人創(chuàng)造快樂,讓他人高興,就是一種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在我們這個人與人組成的大家庭里,只要每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就會變得更美麗,生活才會更精彩。生活當中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人格、不同的性格,但只有在對社會、對他人的無私奉獻中,才會體現(xiàn)出應有的價值,從而展現(xiàn)出他人格的崇高、情操的高尚和性格的無窮魅力。
現(xiàn)已年近七旬的趙大姐,仍然豪情滿懷、樂此不疲地為六師的文化事業(yè)、為五家渠的群眾文化活動,繼續(xù)奉獻她的快樂,她的才藝。她要用快樂和智慧,制造出更多的歡樂,讓大家都有一個樂而忘憂、快樂舒暢的好心情、好心態(tài)和樂觀豁達的人生高境界。
原載五家渠《文人藝事》

注:部分圖片來自于網(wǎng)絡


朗誦者簡介:
沈虹,呢稱葉子,新疆兵團人,曾長期從事電視新聞編輯播音工作,現(xiàn)為《都市頭條》認證編輯,百草園書店,詩詞天地,新華網(wǎng)<文藝創(chuàng)客>等多家平臺主播,多次榮獲朗誦大賽獎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