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高莫如天地德
文/沈亞春
有一個至珍至寶的東西,若云其貴,雖千金不易;若云其得,即唾手可得。這就是“德”!有這樣幾個字謎,謎底都是同一個字:“兩人年四十,一心團結緊?!薄叭巳肆⒅荆膽阉幕??!薄岸艘恍模奶幙v橫。”“備字有,飛字有,操字也有。”這些字謎都緊扣一個 “德”字,十分巧妙。前幾條都可看做拆字謎,“德”字拆開來,就是雙人旁,十字頭,心字底,橫目身,一短橫。字形拆開后,附以“同心”、“立志”、“有為”之意。第一條“兩人”指雙人旁,“四十”指德字右邊高上的“十”、“四”,“一心”指右下方的部分。第二條帶有會意的特點,雙人旁意為很多人,“心”字上是“四”字,暗含“四化”之意。第三條“二人”指雙人旁,“一心”居“德”字右下角,“四處”含“四”字,“縱橫”指“十”字。最后一條涉及文史知識,其中“字”是雙關義,是漢字的“字”,又是名字的“字”。古人的名字有名、字、號之別,有“名以正體,字以表德,號以寓懷”之說。如杜甫,名甫,字子美,號少陵野老。這個謎面中,提到了三個人,“備”指劉備,“飛”指張飛,“操”指曹操。這三個人的字中都有一個“德”字,分別為玄德、翼德、孟德。德指的是德行,是人必備的基本素質,人們對德有著發(fā)自內(nèi)心的稱羨與敬重,在講到如何做人時,都會說要講良心道德;談到對某人的評價時,也總會把其道德品質,即“人品”放在首位;對自己尊敬的長輩,都以德高望重來稱美;對所鄙棄的渣滓,也都目以“道德敗壞”。德的含義其實很多,有“道德”,指約束人們言行的準則和規(guī)范;有“品德”,指一個人所具有的德行;有“德行”,指一個人外在的道德和品行;有“德性”,一個人內(nèi)在的品行與性格;有“公德”,指在公眾場合符合社會要求的表現(xiàn);有“私德”,指在個人生活中表現(xiàn)出來的品質;有“功德”,指對大眾造福的行為;有“德心”,指仁義之心;有“職業(yè)道德”,指從事職業(yè)工作所遵守的規(guī)范。在諸多概念中,“道德”是最寬泛的上位概念,它源于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老子的著作《道德經(jīng)》。如果說《周易》是本天書,那么《道德經(jīng)》就是一本神書。這本書堪稱智慧爆棚,文字又極其艱澀深奧,在流傳的過程中也屢遭變故,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先后出現(xiàn)了《道德經(jīng)》和《德道經(jīng)》兩個不同的版本。兩種版本都包括《道經(jīng)》、《德經(jīng)》兩個部分,它們的最大區(qū)別是孰前孰后相反。傳統(tǒng)的版本《道經(jīng)》在前,“道”體現(xiàn)的是宇宙萬物的本質及規(guī)律,它先于宇宙萬物,又充溢于宇宙萬物。我們可以這樣看,“道”如同數(shù)學模型,和通常的數(shù)學模型不同的是,道不是從模型中抽象出來的定理、公式,而是指令宇宙萬物按照它的意志構建模型。這有點“意識決定論”,不過它不是真正的意識決定論,只是我們以這樣的方式去理解。這就是說,“道”如同一位導演,宇宙萬物則是“道”的表演形式?!暗馈笔菫榫V,“德”是為目;“道”是為體,“德”是為用?!兜赖陆?jīng)》的這種編排順序很符合人們認知世界的邏輯,也體現(xiàn)了人們認識世界的功利性目的?!兜碌澜?jīng)》則反其道而行之,似乎更加重視德的社會意義,它在邏輯上,由“德”及“道”,由顯及隱,應該說更傾向于引導人們?nèi)ヌ剿骱驼莆沼钪娴谋举|。版本一分為二,精髓合二為一,它們各有其內(nèi)在的邏輯性,合理性。至于排序,還是以《道經(jīng)》在前為宜。人們接受事物,有一個“先入為主”的習慣,我們沒有必要去破壞既有的秩序。架設“道”的天線,然后用上天的綸音指示我們的生活與勞作,構建德音孔昭的社會,不亦樂乎?況且,把說慣了的“道德”換成“德道”,是否讓人總會聽成“得道”,豈不是要“雞犬飛升”了?

沈亞春,男,漢族,籍貫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黃梅二中退休教師,中教高級職稱。系中國楹聯(lián)學會會員,全國優(yōu)秀楹聯(lián)教師,湖北省詩詞學會會員。詩聯(lián)作品散見于湖北省楹聯(lián)專輯,黃梅縣詩聯(lián)??=虒W論文《把脈職業(yè)班主任》《炫耀》《智者的謊言》等發(fā)表于華中師范大學《語文教學與研究》???/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