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經(jīng)解讀第五十六章
挫銳解紛 和光同塵
作者:憨子(劉彥強)
提要:
本章重點說明人如何修養(yǎng)以達到“道”境界,達到“道”的境界的智者的表現(xiàn)。這當然首先是對國家統(tǒng)治者說的,但也是對普通人說的處理社會關(guān)系的人生哲理??梢愿爬椤按熹J解紛,和光同塵”。
[原文]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①。塞其兌,閉其門②;挫其銳,解其紛③;和其光,同其塵④。是謂玄同⑤。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⑥;故為天下貴。
[注釋]
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智者即聰明的人不多說話,愛說長論短的人不是智者。知,智,知者即智者。②、塞其兌,閉其門:塞堵其貪欲的孔洞,關(guān)閉其腐化的門徑。兌,古義有穴、蹊、通的意思。③、挫其銳,解其紛:此句意為挫去其銳氣,解除其紛擾。④、和其光,同其塵:平和其光耀,混同其塵世。和,和合、和諧;同,混同、保持一致。⑤、玄同:玄妙齊同,指“道”。⑥、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得,表示情況允許,有“能夠”、“可以”的意思。“親”、“疏”、“利”、“害”、“貴”、“賤”,這些都是形容詞做動詞用,使……親近;使……疏遠等。這幾句話的意思是說達到“玄同”境界的人已經(jīng)超出了親疏、利害、貴賤等世俗的范疇。
[譯文]
智者不多說話,而到處說長論短的人不是智者。智者塞堵住嗜欲的孔穴,關(guān)閉住情欲的門徑。挫去自己的鋒芒,消解與人的紛爭,和合自己的光耀,融入他們的世界,這就達到了深奧的“道”。達到“道”境界的人,對他不可能親近,也不可能疏遠;不可能利誘他,也不能傷害他;不可能使他高貴, 也不可能使他卑下。所以他就能為天下人所尊重。
【解讀】
本章可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老子告訴我們一個社會現(xiàn)象,就是有智慧的人不輕易發(fā)表意見,愛發(fā)表意見,指手畫腳的人不是智者。我們知道,老子的道德經(jīng)是對執(zhí)政者寫的社會治理之書,所以以執(zhí)政者為對象,這個層次的兩句話可以理解為:好的執(zhí)政者不輕易出臺政策要求民眾這樣那樣,愛出臺政策,要求民眾干著干那的,一定不是一個好的執(zhí)政者。
第二個層次,老子告訴人們?nèi)绾纬蔀橐粋€智者,也就是智者修身養(yǎng)性的六點原則。這就是智者塞堵住自己嗜欲的孔穴,關(guān)閉住欲望的門徑。挫去自己的鋒芒,消解與人的紛爭,和合自己的光耀,融入大眾的世界,這樣就能達到深奧的“道”的境界。如果把修養(yǎng)的對象看成是執(zhí)政者,老子是教育執(zhí)政者應該堵塞貪欲的孔道,關(guān)閉私欲的門徑,保證自己不腐敗墮落;收斂的自己任性的鋒芒,消解與民眾之間的分歧,做到與民眾的一致;和諧自己與民眾的思想光芒,融入民眾的世界,讓民眾認同自己。這就是把握了深奧的治國之道。
第三個層次,老子告訴人們達到“道”的境界的人超出了親疏、利害、貴賤等世俗的范疇。這樣的人,別人對他不可能親近,也不可能疏遠;不可能利誘他,也不能傷害他;不可能使他高貴,也不可能使他卑賤。所以他就能為天下人所尊重。把對象換為執(zhí)政者,老子是說掌握并堅持深奧的治國之道的執(zhí)政者,誰也不能與他套近乎,誰也不會被他疏遠;誰也不可能用利益誘惑他,也不可能污蔑傷害他;誰也不可能抬高他讓他脫離民眾,也不能通過什么方式讓他變得低賤而讓民眾拋棄。這樣的執(zhí)政者永遠會得到民眾的擁護,愛戴。
在本章里,有兩個詞的意思必須強調(diào)一下。
第一個詞是“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這幾句里的“其”這個詞,對它是代詞是沒有疑義的,但這個“其”代表誰,過去的專家們多認為是第三人稱“他”或“他們”的代詞,結(jié)果就導致語焉不詳,或?qū)@一個層次的解釋前后矛盾。我個人認為,這里的六種行為都說的是個人修養(yǎng),因而這里的六個“其”都是第一人稱代詞,且都是代詞動用形式,即“使自己如何”句式,代表的是能夠達到“玄同”境界的修養(yǎng)者本人怎么辦。從這個角度講,實際上大多數(shù)專家們對這一段的解釋翻譯是錯誤的,至少有部分是錯誤的。
第二個詞是“和其光”中的“和”。前面已經(jīng)兩次出現(xiàn)“和”這個詞。第四十二章的“沖氣以為和”的“和”是和諧統(tǒng)一之意,是指陰陽二氣也即矛盾雙方的和諧統(tǒng)一。第五十五章的“和之至也”與“知和曰?!敝昂汀?,都是指恰當?shù)奶幚砗檬挛镏g的矛盾關(guān)系,使其達到和諧統(tǒng)一。本章的“和其光”之“和”是指使自己的光與眾人(民眾)的光和諧統(tǒng)一起來,也即正確的處理好自己與眾人(民眾)的關(guān)系,從而使自己融合于眾人(民眾)的世界中(即“同其塵”)。三個“和”是內(nèi)涵一致又層層遞進。不過本章更強調(diào)的是個人如何修養(yǎng),特別是執(zhí)政者的修養(yǎng)。很多專家將這里的“和其光”解釋成為“收斂”、甚或降低自己的光芒,以便使自己“隱藏”于眾人的光芒之中,把自己混同于普通民眾。這種解釋顯然是一種通過無原則的從眾方式保全自己的權(quán)謀,當然談不上“道”的境界,更不是“玄同”。
將老子的這一章高度概括為修身養(yǎng)性的基本方法,也是做人處世的原則,那就是“塞兌閉門,挫銳解紛,和光同塵”。
說到通過修養(yǎng)達到“玄同”大境界的人超出了親疏、利害、貴賤等世俗的范疇,不會為其利誘傷害,有一個榜樣很值得學習,他就是早期的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人瞿秋白。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生于江蘇常州。瞿家祠堂前原有一條小河,河上有橋名覓渡橋,瞿秋白就是從這個覓渡橋過河開始他的覓渡之路的,并且直到36歲就義之時他仍在覓渡。
他的覓渡,不僅僅是為國家民族的命運覓渡,也是為自己的心靈覓渡。
瞿秋白本是一介書生,不是舞槍弄棒的豪杰。他在上海大學講課,在黃埔軍校講課,聽課的人擠滿禮堂,爬滿窗臺,很多學校教師也擠在學生中聽課。他的才華熠熠閃光,他的文才折服了整整一代人。
就是這樣一個文弱書生,卻在風云變幻中受命于白色恐怖之中,以柔弱的書生肩膀,挑起了率領(lǐng)全黨前進的重擔,在八七會議上確定了武裝斗爭的方針,使黨重新崛起。但很快,他被自己的人無故打倒。他沒有抱怨,而是繼續(xù)著覓渡之路。
他被排除出黨的領(lǐng)導崗位之后來到上海,轉(zhuǎn)而為文,短短的幾年時間譯著竟多達500萬字,這在當時的所有文人之中無一人能及。魯迅、茅盾、鄭振鐸等這些文化巔峰人物都對他欽佩有加。他們夫婦到魯迅家中,魯迅夫婦將床鋪讓給他們自己睡地板,他犧牲之后,魯迅感嘆的對人說:《死魂靈》由秋白來譯是最合適的。他應該知道他的文化價值,應該在書齋里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但他目睹人民煎熬于水火,國家積弱頻于滅亡,他吶喊一聲躍向黑暗,他想燃燒自己的身軀為中國社會照亮前進之路。
縱觀中國歷史,有多少忠臣就有多少叛徒,有多少君子就有多少小人,曾是共產(chǎn)黨總書記的向忠發(fā),專門鋤奸的政治局委員顧順章,一被捕就立即投降,類似的叛徒還有很多,但瞿秋白偏以書生的柔弱之軀扛起了壓頂?shù)奶┥?,抵制位及極品的利誘。蔣介石聽說抓住了瞿秋白,急電秋白的黃埔門生宋希濂處理此事,宋希濂執(zhí)學生禮甚恭,為老師治病,秋白答曰:“減輕一點痛苦是可以的,要治好病就大可不必了?!币粋€修為達到“玄同”的人,他已超脫了生死利害,親疏貴賤,獲得了無比的堅強與從容,這是靠感情的傾注與肉體的耐受無法達到的。蔣介石無奈,遂下令槍決。秋白坦然行至刑場,席地而坐,令敵開槍,沒有絲毫的畏懼。
他的一生,就是“塞兌閉門、挫銳解紛”,與民眾“和光同塵”的一生。
如果事情到此結(jié)束,人們也許會將他看成是李大釗、秋瑾一樣的烈士,文天祥、方孝孺、史可法等人不也就是個從容就死么。但他不,他依然覺得自己渺小,他還要繼續(xù)“塞兌閉門、挫銳解紛”,用顯微鏡將自己仔細地解刨,尋找光明下面的暗淡,揭示花果樹下的陰影,于是就有了《多余的話》。他的《多余的話》真是“多余的話”,這讓世俗的后來者,還有別有用心的陰謀者有了攻擊他的“依據(jù)”。但這情況他也許是很清楚的,或者他根本就無暇顧及,因為他是“玄同”的“道者”,已經(jīng)超脫了利害、貴賤思維。我們可以對比一下,現(xiàn)實中有多少人挖空心思的為自己涂脂抹粉,極力的隱惡揚善,特別是地位越高的人越愛這樣做,不僅自己這樣做,甚至利用權(quán)力強制別人為他隱惡揚善。別人至多是將自己的人生投入革命,而他還把革命投入自己的人生,以革命作為自己修身養(yǎng)性的一部分。
千古烈士唯一死,留得身前生后名,這樣的人歷史上成千累萬,但面對死亡還要解刨自己的靈魂,并將解刨結(jié)果告訴后人以便他們更好的修養(yǎng)靈魂,一如他在《多余的話》中囑咐將自己的身體交給醫(yī)院解刨,以便后來的醫(yī)者更好的治病救人,他是千古唯一的一人。
惟其如此,瞿秋白是老子頌揚的真正達到“玄同”的人。
2024年5月22日星期三
作者簡介:
劉彥強,筆名憨子,陜西咸陽人。從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近四十年,為全國知名的學者型教師,曾任陜西省教材編審委員會專業(yè)委員,現(xiàn)任《檢察文學》雜志編輯部主任,咸陽秦韻詩文學會會長。在各類教育刊物發(fā)表教研論文180余篇,主編出版《青少年心理行為咨詢叢書》、《中學思想政治課學習指導叢書》、《學習心理學》以及多種教輔讀物。退休后精力轉(zhuǎn)向文學方面,主編出版《坡劉村志》、《咸陽人》兩部百萬言方志以及《草根憨語》等書,有《生死孽緣》、《兒媳要嫁前公公》等中短篇小說,《兩個肉夾饃》《屈原的冤屈》《明主怎樣變?yōu)榇镭i》等多種散文在《檢察文學》、《白鷺文刊》以及《人民網(wǎng)》等著名網(wǎng)站發(fā)表。
參賽詳情請點擊以下征稿鏈接
https://m.www.topproducerforum.com/news/show_4053488.html&
﹌﹌﹌﹌﹌﹌﹌﹌﹌﹌﹌﹌﹌﹌﹌﹌
大賽投稿郵箱:
942251831@qq.com
紙刊投稿郵箱:
bailu6698@163.com
紙刊投稿、訂閱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體裁:現(xiàn)代詩、散文詩、散文、詩歌評論、古詩詞賦、報告文學、閃小說、中短篇小說 
掃碼添加主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