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處機留在昆崳山八百多年的石刻
通訊員/于建章 費振波 王浩民
金大定八年(1168年),在昆崳山上修道的全真七子之一的丘處機離開牟平昆崳山煙霞洞,只身前往全國各地云游,邊游邊傳播全真教,為全真教在全國的推廣做出了極大貢獻。
二十年后,在金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的秋天,丘處機云游回到昆崳山,看到山上道觀林立,氣宇軒昂的神清宮拔地而起,他大喜過望,隨即在昆崳山的各名勝處揮筆題字,先后寫了“采芝”、“丹井”、“尋真”、“揖翠”“云屏”等十幾處的題字,隨后立即命匠人開工雕刻,正刻到一多半還沒有完全刻完的時候,當?shù)乇l(fā)了農(nóng)民起義,起義軍攻上昆崳山,部分宮觀被燒毀,石匠的雕刻也被迫停工。在后來開發(fā)昆崳山旅游時,有關部門曾組織人員在昆崳山上到處尋找還沒有刻完的題字,可能由于年代久遠,題字已不見蹤影,目前昆崳山上仍有近十處已刻好的處丘處機題字,是牟平區(qū)古代石刻最多最集中的山頭,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和歷史研究價值。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隨著昆崳山的旅游開發(fā),原已斑駁掉色的石刻被重新涂上紅色,讓沉睡在大山里八百多年的石刻再次煥發(fā)出光彩,道山舊貌換新顏!
現(xiàn)在游人來到昆崳山可以領略迷人的自然風光和文化底蘊深厚的古建筑遺跡,更吸引人的就是丘處機在山上的題字,它們原汁原味,仿佛帶人回到了八百多年前的道山——昆崳山。
(通訊員 于建章 費振波 王浩民攝影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