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香釣趣里的歲月詩行
——記退休教師馬杰年
文/馬倡春
在東營市的晨光暮色里,總能捕捉到馬杰年老師悠然的身影:有時他靜坐在廣利河畔垂釣,釣竿輕揚間與水波低語;有時踩著輕快的舞步,在社區(qū)活動中心的音樂里舒展身姿;更多時候,他伏案執(zhí)筆,將生活點滴化作躍然紙上的詩行。這位66歲的退休教師,用四十余載教學生涯培育桃李,又在退休后以多元熱愛續(xù)寫著精彩人生。
1977年初春,年輕的馬杰年老師站上講臺,從此開啟了長達四十余年的教育征程。作為小學高級教師,他始終相信教育是心靈的對話。課堂上,他用生動的故事串聯(lián)知識點,讓枯燥的文字化作孩子們眼中的星光;課后,他俯身傾聽孩子們的童言童語,把學生們的奇思妙想當作珍寶。家訪路上,他曾冒雨為留守兒童補課;運動會場,他和孩子們一起歡呼吶喊。這份對教育的赤誠,讓他收獲了無數(shù)學生的敬愛,畢業(yè)多年的學生回到東營,總不忘帶著鮮花敲響他的家門。
退休后的馬杰年老師,將生活過成了詩意與煙火交織的畫卷。定居東營后,這座石油之城的雄渾與溫柔,成了他創(chuàng)作的靈感源泉。他漫步黃河入海口,看蘆花紛飛,寫下“風搖白羽千重浪,日染金灘萬點光”的詩句;穿梭于東營老街巷,感受市井溫情,又在散文里記錄下煎餅攤前的熱氣,鄰里嘮嗑的家常。這些作品陸續(xù)登上“濱州頭條”,讓他在網(wǎng)絡世界也擁有了眾多讀者,有人留言:“馬老師的文字,讓我重新發(fā)現(xiàn)了身邊的美。”
垂釣與舞蹈,則是他生活的另一種韻律。周末清晨,他常帶著自制的漁具來到東八路濕地,一竿一線,在水波蕩漾中沉淀思緒。當浮標輕顫,魚兒上鉤,那份喜悅?cè)缤瑢W生時代解開難題般純粹。而夜幕降臨時,他換上舞鞋,在社區(qū)舞蹈隊的集體舞中,與同齡人踩著節(jié)奏旋轉(zhuǎn)。舞步里沒有年齡的桎梏,只有對生命的熱愛與享受。垂釣與舞蹈勾勒出他晚年生活的和諧樂章。
從濱州到東營,變的是生活的城市,不變的是馬杰年老師對生命的熱忱。這位在講臺上耕耘半生的老教師,如今依然用文字傳遞溫暖,用行動詮釋熱愛。他的故事,恰似東營的黃河水,在歲月流淌中,激蕩出動人的浪花。
202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