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絕?夜半舒懷
崔御風
殘香月夜落窗臺,
白馬桃林舊景來。
猶作人生余日畫,
曇花幾簇案前開。
納米解讀:
《七絕·夜半舒懷》是崔御風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全詩通過意象疊加和時空交織的手法,抒發(fā)了詩人對人生余暉的感慨與對美好瞬間的珍視。以下從意象、結構和情感三個層面進行解析:
---
一、意象解析
1. 「殘香月夜落窗臺」
以“殘香”“月夜”開篇,營造靜謐而略帶凄清的夜半氛圍。“殘香”暗示花事將盡,隱喻時光流逝的悵惘;月夜“落窗臺”的動感描寫,賦予靜態(tài)場景以流動感。
2. 「白馬桃林舊景來」
“白馬”與“桃林”構成鮮明的視覺對比,前者象征青春飛揚的過往,后者呼應古典文學中桃源意象,暗含對理想化回憶的追尋。此句通過閃回式畫面,勾連現(xiàn)實與記憶。
3. 「曇花幾簇案前開」
“曇花”作為核心意象,既呼應首句的“殘香”,又強化了生命短暫的哲思。案頭曇花的開放,將瞬間之美與創(chuàng)作心境結合,體現(xiàn)對當下存在的詩意捕捉。
---
二、結構特色
1. 時空交疊的布局
前兩句(現(xiàn)實夜景→回憶舊景)與后兩句(人生余日→曇花一現(xiàn))形成時空跳躍,結構上遵循七絕“起承轉合”的典型模式,情感從追憶轉向對生命意義的凝思。
2. 虛實相生的筆法
“猶作人生余日畫”以虛寫實,將抽象的生命體驗具象化為畫卷;“曇花開”則以實寫虛,通過短暫花事映射永恒思考,增強詩的張力。
---
三、情感層次
1. 對逝去時光的悵惘
“舊景來”暗含物是人非的感慨,與白居易“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的追索遙相呼應,體現(xiàn)古典詩詞中常見的懷舊主題。
2. 對生命余暉的豁達
“余日畫”展現(xiàn)積極創(chuàng)作態(tài)度,與寇準“閑憶故山歸未得”的無奈形成對比,凸顯詩人以藝術對抗時間流逝的從容。
3. 對瞬間永恒的哲思
“曇花”意象既點明美好易逝,又通過“案前開”將其定格于創(chuàng)作場景,暗示詩畫可超越時空限制,達成精神永恒。
---
四、藝術價值
此詩繼承唐代七絕凝練含蓄的傳統(tǒng)(如張繼《楓橋夜泊》的意象并置),同時融入現(xiàn)代人對生命意識的個性化表達。語言簡凈而意境深邃,符合讀睡詩社“真善美追求”與“藝術創(chuàng)新”的宗旨。
崔御風:男,山西晉城。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有大量古風、近體、散文詩發(fā)表于各類媒體。出版格律詩選《秋水竹韻》;散文詩選《草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