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地鷗鷺(小小說)
李維洋
“三、五、八、十-----!”點著濕地上只只白鷺,老姜嘴咧得瓢似的。自打老姜擔任這塊濕地護鳥員以來,數(shù)鳥、投食就成了習慣。
濕地位于淮河岸邊,每到漲水季節(jié),濕地蓄滿了水,遠遠望去,銀白一片,活脫脫的一汪湖泊。湖泊,水清魚肥,草盛蝦多,自然引來鳥兒無數(shù)。老姜說,打有記憶起,這片濕地就是鳥的天堂,連南飛,北去的大雁也會在這兒歇腳嬉戲。
小時候,老姜最愛到濕地賞鳥。最多的鳥兒就是鷺鳥,也叫白鷺,身體纖瘦修長,白色的羽毛,一塵不染。枕部多枚長矛狀冠羽,似少女細柔的辮子。飛行時,細長的脖子呈”S”狀,姿態(tài)優(yōu)雅從容!鷺鳥喜歡跟著牛玩逗。牛背上,鷺更是可愛,常常像個紳士凝望著遠方。兒時的老姜,多少回在夢中也成了一只白白的鷺鳥。
可不知什么時候起,一些人對這片濕地打起了注意,先是對這兒的鳥下起了手,用絲網(wǎng)粘,火槍射,更缺德的還用敵敵畏拌上餌料藥殺。村民們還開始了圍湖造地,圍湖養(yǎng)魚養(yǎng)蝦。還有的看中了濕地的草甸,就直接把飼養(yǎng)場搬了過來。周圍的生活垃圾,也肆意朝這里堆放。一年四季,污水橫流,怪味四溢。好多年來,別說鳥了,連個鳥毛都不見了蹤跡。老姜常常望地興嘆!
幾年前,老姜家庭也出現(xiàn)了變故,紅紅火火的日子,也像這片濕地一樣失去了生機。兒媳一氣之下,撇下老老小小外出打工去了??粗吡惆寺涞募?,老姜眉頭擰得能擠出水來。老姜感覺自家的命運似乎和濕地有著天然的聯(lián)系。
“天無絕人之路”。一個春天里,鄉(xiāng)村振興幫扶工作組入村來了,成了老姜一家的及時雨。一同來的還有“守護濕地,愛我家園”的宣傳車。
工作人員幫襯下,老姜一家生活猶如春天里的小草,蓬勃著。疫情那年,孫子要上網(wǎng)課,沒網(wǎng)絡、沒手機,老姜急得直磨屁股。幫扶干部了解后,問題很快得到了解決。感激的老姜頭似杵臼搗米一般點著。
濕地整治效果大顯。圍網(wǎng)圩堤全部拆除,飼養(yǎng)場整體搬移,垃圾分類堆放。如今,濕地上蓮兒、蘆葦蔥蔥蘢蘢。水里的菱角、雜草油油綠綠,整個濕地一片勃勃生機。
去年,一群鷗鷺出現(xiàn)在了濕地里。老姜以為眼花了,想走近細觀,這些家伙很是機靈,遠遠地就飛跑了。老姜的眼很毒,別看只瞥了一眼,哪只是小白鷺、哪只是大白鷺,哪只是黃嘴鷺,心里已是清清楚楚。回到家,老伴面前絮叨了大半夜,煩得老伴,直罵老姜神經(jīng)了。
后來,這群鷺鳥,竟然在這安家落戶生兒育女了。喜得老姜像自己得了孫子。
鷺鳥的巢,有的筑在草叢中,有的筑在蘆葦蕩,有的筑在樹枝上。老姜給不同的巢標上了序號,插上了標牌,每日都要巡查一遍。老姜發(fā)現(xiàn),巢在哪兒都有危險。草叢里,最怕蛇、野貓、獾。白天還是一窩討人喜歡的蛋、雛,第二天一早有可能空空如也;樹杈上、葦桿上的,看似安全了,其實危險一點不減,春夏時節(jié),一場暴風雨后,常常也是巢破,蛋損,雛落。瞧著哀鳴的老鳥,老姜的心針戳的一樣難受。
“辦法總比困難多”。老姜先想出了對付蛇、貓、獾的辦法。四周用光滑的瓷磚圍好,上方再用鐵絲或絲網(wǎng)圍一定的高度,再掛上兩個小鈴鐺。這招挺管用,后來就少有了傷害。對樹枝、蘆葦上的巢,老姜就用鐵絲進行加固處理,還發(fā)明了“三角、網(wǎng)格”固定法。
今年春上,一只只鷗鷺,雪片似的飛來,濕地上白茫茫一片,看到這么多鷗鷺,老姜跟個孩子似的手舞足蹈。
鳥多了,新的問題也來了。濕地四周不少農(nóng)戶搞了稻田龍蝦養(yǎng)殖。稍不留神,一些饞嘴的家伙會結隊偷襲。不多久,蝦苗就所剩無幾。對鳥兒罵得,打不得,干急無汗。養(yǎng)殖戶滿心疼痛。有人就找工作組、村委會理論。
老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要留住鷗鷺,也不能讓人家養(yǎng)殖戶吃著虧。老姜思來想去,干脆自己做義務看鳥員。既幫養(yǎng)殖戶看鳥,也保護著鳥。老姜找到了村委會、工作組,說出了想法。臨了,還提出了建議,看漏的損失,測算后,讓政府給養(yǎng)殖戶適當補貼。人們稱贊老姜想的周到,只是覺得盡義務虧了老姜。老姜說,人不能忘本,自家的脫貧全靠政府,有生之年,幫社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也是應該的。再說,水清了,天藍了,鳥多了,就是金山銀山,這比什么都金貴。
這一問題解決了,新的難題又來了。周末,城里人閑得慌,就拖家?guī)Ь?,開著小車,看鳥來了。遠看不過癮,還總想近距離看看。鷺鳥膽小、敏感,時間長了,肯定會嚇著他們。一些孩子,還拿著一些食品,想喂喂鳥,這哪行呢,說不定哪天就傷了鳥兒的腸胃。
老姜想不出好辦法,就用一笨招,買來鐵絲網(wǎng),把靠近路一側的圍了起來,還掛了“鳥兒可愛,膽小,請別打擾”的宣傳牌。怕人不在意,還配上了圖畫。別看歪歪扭扭,不成比例,可蠻有樣子。誰個看了,都會會心一笑。
這么多鳥兒,光靠濕地里的水草、魚蝦,哪里夠吃的。老姜就把自己的退伍軍人優(yōu)撫金拿出了一部分購買飼料。老伴不解,還和老姜鬧起了別扭。這回工作組真感過意不去了,就向上級爭取了一筆資金。
如今,80后的老姜,護著這塊濕地,早已把自己也當成了一只悠閑的鷺鳥!
作者簡介:李維洋,男,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安徽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喜愛文學,對小說與散文更是鐘情,曾有小小說與散文,多篇教學論文見諸于《散文選刊·原創(chuàng)版》《中華文化》《青年文學家》等報刊、雜志。
參賽詳情請點擊以下征稿鏈接
https://m.www.topproducerforum.com/news/show_4053488.html&
﹌﹌﹌﹌﹌﹌﹌﹌﹌﹌﹌﹌﹌﹌﹌﹌
大賽投稿郵箱:
942251831@qq.com
紙刊投稿郵箱:
bailu6698@163.com
紙刊投稿、訂閱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體裁:現(xiàn)代詩、散文詩、散文、詩歌評論、古詩詞賦、報告文學、閃小說、中短篇小說 
掃碼添加主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