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救人,要經(jīng)過對方同意嗎?
作者/王繼紅
朗誦/梅芳竹青
4月29號上午九點多快十點,我在廣州地鐵芳村站經(jīng)歷了非常堵心的一件事。
我在地鐵芳村站準備由一號線轉(zhuǎn)十一號線,剛出一號線地鐵門,見一位老太太躺在地上,一名男性年輕的地鐵工作人員站在旁邊,可能是在觀察??此膭討B(tài)他有些害怕,不敢碰那位躺在地上的老人。出于醫(yī)者的本能,我馬上走向病人,見她面色蒼白得像一張紙,雙眼緊閉,摸脈很弱。估計是低血糖和低血壓。我叫那位工作人員跟我一起將老人扶到椅子上坐下?!敖o她弄碗熱糖水”我向那位工作人員說。
老人坐下后開始嘔吐,我拿出自己身上所有紙巾給老人擦試,還好嘔吐得不多。我趕緊從包里掏出針具根據(jù)病情給老人扎了內(nèi)關(guān)、合谷。轉(zhuǎn)過身我問工作人員“熱水呢?”“我們這里沒有糖水”?!皼]糖水總有熱水吧”。我有點不高興了。
這次他很快端來一紙杯溫水。想著老人口腔還沒有清潔,可能留有嘔吐物,我教她:“你先喝一小口,不要咽下去。吐到我這里”。我雙手捧著紙巾伸到她胸前,老人照做了,然后開始小口喝水。

(地鐵芳村站)
在給老人繼續(xù)留針的十分鐘里,地鐵站來了一群工作人員,大概有四五個人。他們首先用活動的屏幕將我和老人與周圍環(huán)境隔開。然后一位像是負責人的女工作人員,看見老人手上扎著針,問我:“你認識她?”“不認識,我是坐地鐵的,我準備轉(zhuǎn)11號線,我是醫(yī)生”。我想著她會向我了解老人的病情。這時老人已經(jīng)開始睜開眼睛有點意識了,但還沒有完全清醒。
令我萬萬沒想到的是這位年齡大概有三、四十歲的“負責人”她竟然轉(zhuǎn)身向老人詢問:“她給你扎針經(jīng)過你允許了嗎?”我還以為自己聽錯了,證實了我沒聽錯。這句話一下子把我惹火了“救人要被救者同意嗎?”“如果她能知道問訊,懂得回答還要我救嗎?”“你還有人性嗎?”我一連串的問話帶著憤怒像機關(guān)槍向她射去。
我一邊說她一邊去摸老人的手,剛才冰涼的手開始暖和了,摸她的額頭非但不涼了,還有點汗了。我扎的三針起作用了。
這時候老人家舒了一口氣,她沒有回答“負責人”的問話,而是說:“現(xiàn)在比剛才好多了”。我很氣憤地問那位負責人“你現(xiàn)在問問她?她是恨我呢?還是想謝謝我?”。我接著說她“作為你們這樣的崗位,首先要懂點急救常識”。
我真不明白:為什么現(xiàn)在有些公職人員,遇事首先想的是撇清關(guān)系?撇清責任?回頭看看她做得多么縝密。
一)一上來先用活動屏帳把我和老人家與周圍環(huán)境隔開,不讓任何人看見我們,免得多事者拍下視頻。
二) 然后。她先向我發(fā)問:“你認識她嗎?”她要我自己告訴她我是什么角色。免得我日后否認。
得到我的回答,確認我跟老人家沒任何關(guān)系。也知道我是醫(yī)生后,她不是繼續(xù)向我問詢,了解老人家的病情危險與否?
三)而是轉(zhuǎn)而向老人家詢問:“她給你扎針經(jīng)過你允許了了嗎?”她希望能從老人嘴里得到回答,省得我這個沒關(guān)系的施救者若有什么事不承認,從而令她負有責任。心眼很細,做得很精致。
她這句話也提醒了我,我和老太太都還在現(xiàn)場,就已經(jīng)被這般的查問,猜疑。那以后事情有什么變化,我怎么證明我沒做錯?于是我用手機拍了當天唯一一張照片。就是我朋友圈上的那張。這張照片至少可以讓我的同行們知道,我沒做錯!
生命可貴,生命的價值不能用金錢恒量。這是全人類的共識。一個三、四十歲的人,她的經(jīng)歷和閱歷難道不懂得人遇到危險首先是救命要緊這一基本人道主義常識嗎?撇清自己的責任真的比救人更要緊嗎?這是怎樣的一種道德觀?
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里有和為貴一說。和,不僅是和氣也,這里包括了對人敬、幫、愛。沒有不救人的影子。
新中國幾十年,曾有多少英雄為救人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如果按這個女“負責人”的思維恒量。這些英雄就是傻瓜,是笨蛋。這個思維跟“復旦那十幾頭驢”有什么區(qū)別?
“她給你扎針,經(jīng)過你允許了嗎?”這話的言下之意就是:她要給你扎針,必須要得到你的同意。如果按她的邏輯,我們碰見危險情況。首先要問一下危難需救者“我可以救你嗎?”然后、必須得到對方的允許才去施救。這在現(xiàn)實中這可行嗎?
“她給你扎針,經(jīng)過你允許了嗎?”她的這句話給我的感覺好像是來興師問罪的。好像我做錯了事。令我好長時間心里很不舒服。我想起了引起世界人民討論的,對跌倒老人“扶與不扶的”的彭宇案中那位法官說的話“你沒有撞她,為什么要扶?”覺得好像是“異曲同音”了。沒有虧欠,為何要扶?為何要幫?
如果真要這樣,這還像一個社會主義社會嗎?這還像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嗎?
如果讓這種道德觀成了風氣,我們中華民族豈不是要讓世界恥笑。我們怎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希望這種思維和道德觀不要再傷害善良的人們!希望中國人有最健康最光彩的風貌展現(xiàn)在世界前面!
后來,這位“負責人”向老太太要了她兒子的電話。并溝通了,兒子說他馬上過來。我看老太太已無大礙。便準備離去。臨走我吩咐老太太“你今天回去好好休息?!薄澳闵眢w主要是虛,最好看看中醫(yī),吃一段時間中藥調(diào)理一下?!闭f話時發(fā)現(xiàn)“負責人”在拍我跟老太太說話的過程。可能有之前的沖突,我覺得自己像是被監(jiān)視一樣。帶著堵心的感覺離開了。
這件事令我這個極平凡的醫(yī)者,想對有關(guān)部門提個建議:能不能對那些長年在公眾場合工作的工作人員,進行急救常識的普及培訓,這個成本并不高。至少能讓他們在遇到緊急情況時知道該怎么做,不至于害怕或束手無策。就像事情開頭時我見到的那位年輕的工作人員。
我知道有些國家有這樣的教育。有些還要求大學生必須接受急救培訓。 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應該要做得更好才是!
對有關(guān)負責人應該進行法律常識的教育。別讓他們再做錯事,說錯話,傷了善良人的心。
如果那位負責人懂這一條,可能她就不會說出這么不得人心的話了。
浩男 2025、5、3

(地鐵11號線通車了)

莫讓冷漠與推諉侵蝕社會溫情
——讀《救人,要經(jīng)過對方同意嗎?》有感
讀完《救人,要經(jīng)過對方同意嗎?》這篇文章,內(nèi)心被深深觸動,思緒如波濤般起伏。作者王繼紅醫(yī)生在廣州地鐵芳村站救助一位老人的經(jīng)歷,看似平常,卻因一位“負責人”的不當言行,引發(fā)了一系列深刻的思考。
作者出于醫(yī)者本能,毫不猶豫地對倒地老人展開救助,一系列動作迅速而專業(yè)。從判斷病情、安排糖水到親自扎針,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展現(xiàn)出救死扶傷的高尚精神。而那位年輕地鐵工作人員的表現(xiàn),雖有些害怕不敢碰老人,但在作者的指導下也參與了部分救助工作,這反映出非專業(yè)人員面對緊急情況時的無措。
然而,事情的轉(zhuǎn)折令人氣憤?!柏撠熑恕背霈F(xiàn)后,沒有關(guān)心老人病情,反而首先用活動屏幕隔開現(xiàn)場,隨后一連串的發(fā)問不是為了救助,而是試圖撇清責任?!八o你扎針經(jīng)過你允許了嗎?”這句話如同一把利刃,刺痛了作者,也刺痛了每一位讀者的心。這不僅是對作者救助行為的質(zhì)疑,更是對基本人道主義精神的漠視。
這種遇事首先想著撇清關(guān)系、撇清責任的行為,在現(xiàn)實中并非個例。作者將其與彭宇案中法官“你沒有撞她,為什么要扶?”的言論相類比,深刻揭示了這種不良思維和道德觀的普遍性及其帶來的惡劣影響。它像一股消極的暗流,侵蝕著社會的善良與信任,讓人們在面對他人危難時,多了猶豫和顧慮,少了勇敢和果斷。
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倡導和為貴,包含著對人敬、幫、愛的精神。新中國成立以來,無數(shù)英雄為救人犧牲自己的生命,他們用行動詮釋了生命至上、見義勇為的高尚品質(zhì)。而這位“負責人”的思維,與這些優(yōu)良傳統(tǒng)和英雄行為背道而馳。如果這種思維成為風氣,社會將變得冷漠、自私,中華民族也必將遭到世界的恥笑。
作者在文末提出的建議十分中肯且具有建設性。對公眾場合工作人員進行急救常識普及培訓,成本不高卻能在關(guān)鍵時刻發(fā)揮巨大作用,讓他們面對緊急情況時不再害怕或束手無策。同時,對有關(guān)負責人進行法律常識教育,能避免他們因無知而犯錯,傷害善良人的心。
這篇文章不僅是作者個人經(jīng)歷的記錄,更是對社會現(xiàn)象的深刻反思。它提醒我們,要珍視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同時,也呼吁相關(guān)部門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強對工作人員的教育和培訓,營造一個溫暖、互助、充滿信任的社會環(huán)境,讓善良不再被辜負,讓愛心得以傳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