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心雨/淺笑安然/武漢軍/周志科/羅 君/周藝/楊名宇/寧靜致遠(yuǎn)/道德水準(zhǔn)/張雄/孔繁恩/鮑晚儀/菅永賢/ 康子玉/李愛忠/寇花秋/周海峰/王貴林/王振芳/胡文修/英子/廖春城/孫文祿/趙黃娥/羅社教/王慧忠/張瑩/李春華/徐宜華/康宇濤/呂秀君/呂錦芳/田蘭平/王青云/岑彬/楊艷芳/楊焱/溫志齡/鄧嶸/利劍長空/馬保朝/王新艷/陸文/劉錦江/周俊科/楚宴羽亦/蔡文光/風(fēng)光如詩/張樹明/王武會/王佰樓/曹敬霞/趙常偉/夏日清風(fēng)/張平麗/品味時光/黃志宏/曲銀俠/林聲/傲雪寒梅/張卉/李炳金/熊群香/康佳輝/竹葉青/高云/李偉真/孫銀河/

七律·端午懷古
文/丁心雨(天津)
(一)
每逢端午寄悲縈,蒲酒難消感慨生。
不效俗風(fēng)懸艾草,但酬新綠啟年程。
汩羅江嘯哀思句,楚水浪吞屈子情。
千載圣賢同節(jié)渡,幾人史上有垂名。
(二)
謾說投詩贈汩羅,為君高節(jié)一長歌。
但聞抱石身先死,那得懷沙念未磨。
西去楚云空渺渺,東流逝水恨多多。
年年端午風(fēng)兼雨,嘆對國殤其奈何。
七律·端午祭
文/丁心雨(天津)
投文端午悼雄才,難譴無從祭酒醅。
吞沒忠良東逝水,迂回歲月楚江臺。
名流千古徒生恨,情憾百川空作哀。
星隕堪教天有淚,離騷醒世不須猜。
七律·端午
文/淺笑安然
才辭小滿又端陽,五色葫蘆放彩光。
艾草懸門紅芍秀,龍舟蕩水小荷香。
千年楚韻千詩頌,萬古忠魂萬卷揚(yáng)。
習(xí)俗傳承追舊憶,時和歲樂共安康。
七律·端午
文/武漢軍
流傳端午粽飄香,艾草驅(qū)邪掛上梁。
競賽龍舟驅(qū)水蟹,追尋燕影望楚鄉(xiāng)。
風(fēng)熏盛夏觀桃李,客滿涼亭飲杜康。
屈子為民多憤慨,后人祭奠亦憂傷。
七律·端午節(jié)
文/周志科(陜西)
蟬鳴翠柳熟梅香,人喚馀霞祭屈殤。
鼓響龍舟爭渡賽,酒樽角黍急流湘。
千年食足羅江撒,薄祿情深糯粽糧。
彩繡菖蒲懸艾草,離騷九賦楚辭揚(yáng)。
七律·端午情懷
文/羅 君(陜西)
風(fēng)吹艾草粽飄香,波蕩龍舟賽事忙。
號令聲聲云里急,旌旗獵獵水中央。
離騷愛國情懷志,史記憂民淚眼郎。
紀(jì)念屈原祈福澤,追隨盛世頌端陽。
七律·端午悼屈原
文/周藝(湖南婁底)
稀歸沃壤出翹俊,汨水激揚(yáng)融杰魂。
求索創(chuàng)新工國是,亡身取義赴宮門。
雄詩天問燃高炬,巨著楚辭成匠元。
屈子仙逍經(jīng)世載,情銘華夏萬年根!
七律·端午抒懷
文/周藝(湖南婁底)
河邊彩焰炸初夏,百渡飛漿競首魁。
樽注雄黃驅(qū)百疾,門盈艾草拒千哀。
粽寬包味濃情至,莆翠含香厚意來。
團(tuán)聚動醇頭一盞,思恩敬祖報春裁!
七律·詠端午
文/周藝(湖南婁底)
年年歲歲有端午,端午今朝勝往年。
外域天花轟慘地,吾疆星箭亮祥煙。
屈原懷恨投深水,故壤圖興寫巨篇。
心靜神怡描歲月,春風(fēng)萬里好安然!
七律·端午
文/楊名宇(遼寧)
汨羅沉璧月垂鉤,千載寒濤咽未休。
蒲酒傾碑斑竹淚,龍舟犁浪素霓流。
紉蘭氣冷湘娥佩,抱石苔侵楚壘秋。
欲問蒼冥何所祭?九歌霜鬢佇中洲。
七律·悼屈原
文/寧靜致遠(yuǎn)
扶持懷帝肅朝風(fēng),整治奸臣怒氣沖。
深陷泥潭誅污吏,胸懷社稷恤蒼穹。
君庸不納憂亡諫,賊狠偏將浩劫空。
遺恨投江何斃命,離騷射影汨朦朧。
七律·嘲懷王
文/寧靜致遠(yuǎn)
端陽節(jié)里嘆悲情,痛憶離騷悼楚英。
嗤鼻懷王才識淺,歌吟屈子銳光明。
讒言當(dāng)做秦邊耳,逆語堪成鄂中睛。
臆念投粽望護(hù)體,尸沉冤汨酒斟觥。
七律·端午節(jié)
文/道德水準(zhǔn)
時空未療屈原傷,汨水仍留一寸光。
倘若楚江無恨淚,怎須落魄不回腸。
端陽節(jié)序書冤憤,歷代傳乘各自量。
粽子龍舟通古事,離騷小字著華章。
七律·端午節(jié)抒懷
文/張雄(陜西)
五月端陽粽葉香,三棱鼓角做衣裳。
千家糯米扎繩帶,七彩斑斕豆赤黃。
棗荔砂仁包佐料,紅絲貢果配羹嘗。
含冤屈子擇無路,葬送羅江自憤傷。
七律·端午節(jié)感懷
文/孔繁恩(山西靈石)
端陽向水祭詩豪。首夏通江浴日高。
疏柳偏宜知落雨,長天尚有問離騷。
此時可識誰猶見,往昔曾多偶苦遭。
空自翻云生翠靄,屈公抱石舞波濤。
七律·緬懷屈原
?文/孔繁恩(山西靈石)
??屈子情懷楚水沉,柏山景物變?nèi)缃瘛?/p>
?千家尚憶曾經(jīng)事,九曲何堪見愛心。
?旅舍忽逢端午節(jié),故人遙指向江吟。
?誰憐影別風(fēng)潮送,自有云生祭酒斟。
七律·祭屈子
文/鮑晚儀(湖北)
龍舟競破汨羅江,岸芷遙連屈子鄉(xiāng)。
天問聲沉云雁斷,九歌魂蕩冷風(fēng)翔。
千年水咽湘君佩,一卷騷懸日月光。
莫道滄波吞傲骨,至今蘭露滴詩行。
七律·端午節(jié)感懷
文/鮑晚儀(湖北)
片片彤云掩日光,聲聲吶喊入瀟湘。
龍舟競度千帆錦,虎艾依門滿院香。
天問重翻心嘆息,離騷復(fù)讀淚悲傷。
五湖此刻忠魂憶,四海今朝浩氣揚(yáng)。
七律·端午寄望
文/菅永賢(山西)
端午年年念屈原,深情愛域脈承延。
五絲繞腕思廉善,百粽飄香憶潔賢。
奸佞當(dāng)除風(fēng)氣正,忠良應(yīng)護(hù)世途全。
河清海晏千秋愿,國泰民安萬眾牽。
七律·端午感懷
文/康子玉(甘肅)
流年似水又端陽,歲月如歌韻味長。
誦詠離騷思屈子,吟哦絕唱品辭章。
龍舟有意千秋蕩,蜜粽含情萬代芳。
故國良才憂楚運(yùn),神州復(fù)興愈隆昌。
七律·緬懷屈原
文/李愛忠
汨羅逝水韻猶存,楚賦千年鑄國魂。
一卷離騷凝血淚,九歌雅調(diào)蕩乾坤。
蘭旌欲護(hù)金甌固,鐵骨難支玉宇昏。
角鼓龍舟今又賽,粽香祭獻(xiàn)岸留痕。
七律·吊古
文/寇花秋
汨羅渺渺遠(yuǎn)流長,卻嘆冤魂為國殤。
濁水悲溶淹俠骨,昏天恨入斷愁腸。
楚辭高詠千年頌,騷子幽懷一曲揚(yáng)。
疊鼓龍舟歌世德,堆盤角黍祭忠良。
七律·端陽感吟
文/周海峰(黑龍江)
(一)
回歸紫燕舞端陽,留守嬌鶯繞柳翔。
鼓震蒼穹龍舫快,踏青看景粽甘香。
屈原正氣年年祭,伍子冤魂歲歲揚(yáng)。
一曲離騷傳萬古,三京艾葉載千章。
( 二 )
云升霧頂半空翻,雨降人間灌水園。
伍子胥睛扉上望,羋平貴體楚江喧。
留傳艾草驅(qū)邪氣,采用防風(fēng)保本原。
煮蛋雄黃包角粽 ,花繩捆脖競龍船。
七律·端午
文/王貴林(上海)
仲夏花紅艾草香,龍舟競渡祐安康。
離騷曲韻傳千古,惜誦詩詞入九章。
不滅忠魂豪氣遠(yuǎn),長留碧血頌歌揚(yáng)。
鴻恩福祉人民富,盛世中華萬代昌。
七律·端午抒懷
文/王貴林(上海)
龍舟鼙鼓汨羅茫,角黍清甜艾葉香。
端午情思常寄語,嘉辰念緒總回腸。
吟來天問傳千載,讀罷離騷憶九章。
屈子忠魂昭日月,英名萬古鑒滄桑。
七律·端午悼屈子
文/王振芳
浪底遙聽屈子魂,丹心報國卻無門。
奸臣當(dāng)?shù)莱グ?,佞語橫流人主昏。
空念精忠何處盡,可憐志遠(yuǎn)有誰尊。
瀟瀟風(fēng)雨江山去,歲月難平千古痕。
七律·屈子賦
文/王振芳
萬世乾坤稀圣人,皇朝千古少明君。
懷王不識真騏驥,屈子堪悲廢碩勛。
誰挽狂瀾休佞語,空馀翰墨負(fù)鴻文。
一壺老酒瓊波酹,可鑒丹心透白云。
七律·詩魂屈原
文/胡文修
求索著文君未閑,唯丟懼色越叢山。
不堪法度蒼生劫,偏向明良美政頒。
天問狂談疑世路,離騷妙語辨時艱。
靈均絕筆汨羅去,競渡龍舟魂已還。
七律·端陽紀(jì)念屈原
文/英子(廣西)
蒲月榴花映眼明,端陽令序念先生。
離騷絕唱萬秋嘆,楚韻清謳舉世驚。
佞黨操權(quán)心積憤,山河失色意難平。
汨羅海涌千層恨,長訴當(dāng)年屈子情。
七律·端午懷屈原
文/廖春城(湖南)
蒲劍斬妖艾草香,驅(qū)邪鎮(zhèn)祟過端陽。
離騷萬古人傳唱,醒世九歌眾頌揚(yáng)。
憤世寧為魚鱉食,憂民難諫玉金章。
懷王昏聵千秋罪,屈子英魂汩水殤。
七律·端午節(jié)
文/孫文祿(河南)
祭悼屈原節(jié)到期,弘揚(yáng)正氣恰逢時。
賢臣自古受奸害,孝子從來為眾思。
竹淚羅江流碧水,云浮荊楚盛漢池。
新人艾草和橘頌,報國捐軀與世辭。
七律·端午節(jié)
文/趙黃娥(山西)
又逢端午粽飄香,艾葉插頭祛病昌。
絲線輕拴衣扣帶,荷包垂掛褲腰方。
驅(qū)除蟲孽猶安保,涂抹雄黃永未央。
美酒闔家圍炕飲,歡聲笑語樂中堂。
七律 · 端午節(jié)
文/羅社教(陜西)
蒲艾飄香五月天,龍舟競渡浪波連。
汨羅江上英魂繞,角黍盤中浩氣傳。
屈子離騷凝血淚,楚鄉(xiāng)遺俗祭忠賢。
千年此日同追憶,浩渺情思寄碧淵。
七律·端午節(jié)
文/王慧忠
端午來臨憶屈郎,龍舟競渡粽飄香。
昏君異轍江山破,志士同心社稷強(qiáng)。
一曲離騷行大道,三聲天問訴衷腸。
追思忠膽清音發(fā),共向英魂雅韻揚(yáng)。
七律·端午食屈原饃感懷
文/張瑩(陜西)
千載遺風(fēng)溯汨湘,秦川風(fēng)俗異尋常。
屈平貞骨沉寒水,古邑嘉糧祭國殤。
面塑千祥凝素手,情融百代仰清芳。
年年角黍龍舟競,猶見忠魂日月光。
七律·端午憶屈公
文/李春華(湖北)
端午門前艾草香,家家米粽就雄黃。
臨江又見龍舟競,睹物更憐辭祖?zhèn)?/p>
一曲離騷縈腦際,幾回天問痛肝腸。
屈公若是生今世,何必汨羅魂夢殤。
七律·乙巳端陽
文/徐宜華(武漢)
端陽乙巳雨紛紛,灑淚天公悲屈君。
畫鹢千艘施黍粽,國人四海祭冤墳。
常憐三閭忠心耿,更慕九章香草芬。
品性羈孤惟獨(dú)醒,神魂世代在青云。
七律·農(nóng)人端午節(jié)有感
文/康宇濤(陜西)
端陽時節(jié)麥初黃,布谷聲中夏令長。
壟上彎腰收碩果,檐前插艾祈安康。
雖無美酒同親友,卻有新糧煮粽香。
祈愿年豐家順意,田園歲歲綻芬芳。
七律·端午思屈原
文/康宇濤(陜西)
蒲艾飄香端午臨,汨羅遺恨歲華深。
讒言蔽日賢臣黜,郢國傾頹楚地喑。
天問九章凝浩氣,懷沙一賦見丹心。
龍舟競渡年年祭,千古騷魂勵后人。
七律·端午鄉(xiāng)俗
文/呂秀君(陜西)
每逢五月外婆忙,雕刻花糕繡彩囊。
七色線栓童稚腕,空圓烙餅粽芬芳。
小時只愛貪貧嘴,不曉端陽寓意長。
香草美人哀屈子,千年傳唱赤魂殤。
七律·乾州油曲蓮
文/呂秀君(陜西)
奉天奇餅油裙蓮,舅送外?鄉(xiāng)俗傳。
小巧玲瓏頭頸掛,雕花似鐲手兒穿。
鍋盔甜粽投湘水,兜肚彩繩忠骨眠。
糯麥香囊酬屈子,千年百姓祭前賢
七律·端午感懷
文/呂錦芳(北京)
金鼓齊鳴震八方,龍舟競渡劈浪翔。
云追棹影濤翻雪,風(fēng)逐船舷水濺艙。
一卷離騷傳萬古,千言天問耀三光。
心隨屈子憂思遠(yuǎn),且酹雄黃賦錦章。
七律·端午感懷
文/田蘭平(陜西)
蒲艾盈門又端陽,汨羅遺韻永流芳。
龍舟破浪追忠魄,角黍投波祭國殤。
楚地離騷傳雅意,神州風(fēng)俗續(xù)華章。
千年歲月滄桑變,不改丹心正氣揚(yáng)。
七律·端午
文/王青云(山西)
艾旗蒲劍繼端陽,角黍凝珠彩線長。
汨水忠魂驚宿雨,龍舟浩氣破滄浪。
重吟舊曲丹心動,復(fù)讀離騷壯志揚(yáng)。
情感百川天有淚,九州同夢續(xù)華章。
七律·端午抒懷
文/岑彬
凌煙競渡望龍舟,擂鼓聲威直未休。
落照每憐湘岸去,千年猶恨楚江流。
不知驛路同誰醉,卻惹今宵獨(dú)自愁。
一讀離騷傷萬里,丹心和血灑神州。
七律·端午吟
文/楊艷芳(遼寧)
榴火燃天角黍香,龍舟竟渡鬧端陽。
千年浩氣沉湘水,萬載忠魂化國殤。
屈子英靈昭日月,離騷雅韻耀穹蒼。
雄黃慢飲思今古,艾草熏風(fēng)歲歲長。
七律?端午感懷
文/楊焱(河南)
榴焰燃天韻久留,龍舟競渡鼓歡遒。
菖蒲入戶驅(qū)邪祟,角黍飄香憶楚憂。
遺恨靈均愁不泯,精忠屈子志長酬。
千年浩氣昭家國,一卷離騷耀九州。
七律·端午斟詠懷靈均
文/溫志齡(重慶)
未到端陽詠已斟,詩詞曲賦寄牽心。
莘莘天問知淵博,斐斐離騷曉郁沈。
競賽龍舟先杰緬,品嘗糯粽達(dá)賢欽。
以身殉國蒼黎仰,永世催人淚濕襟。
七律·觀龍舟賽事
文/鄧嶸(內(nèi)蒙古)
時逢端午賞龍舟,百舸年年?duì)幧嫌巍?/p>
不見他鄉(xiāng)憐楚客,豈知誰肯帶吳鉤。
投江一躍明忠憤,擊楫千秋重戚憂。
鼓點(diǎn)聲聲人激越,待看豪士立潮頭。
七律·有感龍舟賽
文/利劍長空(河北)
時來端午賽龍舟,似酒豪情蕩舊愁。
協(xié)力劃槳依鼓韻,同心揮腕數(shù)風(fēng)流。
玉姿巾幗聲猶在,俠骨須眉意未收。
且看山川皆墨畫,詩心共我詠神州。
七律·端午節(jié)懷古(新韻)
文/馬保朝(陜西)
青艾懸門玉粽香,雄黃抹耳佑身康。
汨江暖旭龍舟賽,號子飛天意志強(qiáng)。
天問九歌昭日月,離騷橘頌振國邦。
屈原魂魄永垂史,華夏雄居豈忘殤。
七律·邊疆端午感懷
文/王新艷(新疆)
鐵馬冰河守四方,邊陲端午意蒼茫。
云間鼓角驚沙雁,帳外旌旗映夕陽。
未飲雄黃思故里,空將艾草插營房。
離騷讀罷心潮涌,萬里同天共粽香。
七律·悼屈原
文/陸文
歲歲端陽祭屈原,賽船裹粽奠沉冤。
離騷悲嘆人間苦,天問提疑警世言。
報國籌謀無處展,憂民憐意有詩掀。
一腔愁緒何方訴?延續(xù)千年未了源。
七律?端午節(jié)
文/劉錦江(河北廊坊)
艾草懸門麥浪黃,榴花吐焰映端陽。
百舸競發(fā)汨羅渡,五彩繩纏米粽香。
屈子遺風(fēng)千載遠(yuǎn),離騷絕唱萬年長。
悠悠歲月多人杰,浩浩乾坤詠俊良。
七律·端午情思
文/周俊科
先賢自古仰英雄,置節(jié)修庵炳偉功。
屈子竭忠參楚政,懷君信佞毀荊終。
眾黎圈粽羅汀擲,勇士龍舟汩水沖。
憂憤投江千古頌,立心正道萬民崇。
七律·端午感懷(孤雁格)
文/楚宴羽亦
龍舟競渡汨羅江,彩線還包米粽香。
欲掇蒲樽私斗勇,能持艾葉老生常。
憑陵勝事誠希遇,激烈高情報率強(qiáng)。
屈子英魂今古在,奸臣叛逆害忠良。
七律·端午抒懷
文/蔡文光
汩羅碧水韻悠長,艾草懸門散異香。
角黍沉江思傲骨,龍舟破浪喚孤芳。
懷沙抱石千秋淚,報國憂民九畹殤。
鼓振云天人奮進(jìn),中華盛世永隆昌。
七律?端陽遐想
文/ 風(fēng)光如詩
——乙巳端午,甘霖惠潤,清風(fēng)徐徐,水波散紋,遙思屈子,不勝感概,故筆。
端陽淅瀝悠哉雨,宛若風(fēng)騷喜泣催。
天問九歌迷醉眼,國殤三楚飲殘杯。
高樓束素閑新政,故國西風(fēng)倦美材。
飛入汨江辭贊悼,粽香舟上賦榮哀。
七排律·端午節(jié)感懷
文/張樹明(陜西)
端陽佳節(jié)粽飄香,門口蒲梢艾味長。
多彩龍舟掀碧浪,雄黃美酒辟邪光。
追思屈子設(shè)儀禮,回憶先賢感上蒼。
奸佞當(dāng)權(quán)光日暗,英才挫志壯心傷。
離騷句里傳正義,汨水江中表衷腸。
為國捐軀豪氣壯,英魂不朽世流芳。
五律·端陽節(jié)
文/寇花秋(河南)
五月榴花燦,盈門艾草長。
風(fēng)吹荷舞翠,日下麥飛黃。
疊鼓龍舟競,堆盤角黍香。
離騷千載唱,濁酒祭賢良。
五律·端午艾草香
文/英子(廣西)
五月艾蒿芳,門楣掛吉祥。
雄黃驅(qū)疫鬼,角黍祭忠良。
競渡龍舟疾,歡歌楚韻長。
端陽祈順?biāo)?,歲歲頌安康。
七絕·端午節(jié)
文/道德水準(zhǔn)
龍舟劃破楚江風(fēng),鼓點(diǎn)驚醒屈子公。
堪笑千人逐波去,難留汨水不追東。
七絕·端午節(jié)
文/道德水準(zhǔn)
三根艾草帶回家,兩棵門前去辟邪。
一段搓成青葉卷,香囊彩線送村娃。
七絕·端午吟
文/楊焱(河南)
蒲艾盈階角黍香,千江鼓振映端陽。
離騷浩氣凌霄漢。節(jié)酹清樽祭國殤。
七絕·端午收割忙
文/王武會(陜西)
節(jié)臨端午艾蒲香,沃野機(jī)聲割麥忙。
顆顆金珠鋪錦繡,農(nóng)家歡笑滿庭堂。
七絕·遼西山村端午即景
文/王佰樓(遼寧)
遼西五月艾初長,粽角垂絲滿院香。
蒲酒傾杯祈歲稔,小兒額上點(diǎn)雄黃。
七絕?祭屈原
文/康子玉(甘肅)
龍舟蕩起洞庭風(fēng),蜜粽悠香供屈翁。
懷念忠良端午祭,楚辭一部氣如虹。
七絕· 端午節(jié)
文/曹敬霞
五月榴花角黍香,龍舟競渡汨羅江。
九歌天問今猶在,千載悠悠憶楚殤。
七絕·端午吟
文/趙常偉(河南)
榴花艷舞端陽到,奮楫龍舟懷屈原。
艾草懸門飄粽味,愛憎情意萬年存。
七絕·浦江端午
文/鄧嶸
江畔游人覓艾稀,浦東五月雨微微。
靜觀水面千帆渡,仰慕云中一鶴飛。
北曲·南呂宮【四塊玉】·端午節(jié)
文/王武會(陜西)
蒲艾香,龍舟蕩。
角黍盈盤祭忠良,雄黃淺飲驅(qū)邪瘴。
湘水長,楚韻揚(yáng),遺恨彰。
北曲·雙調(diào)【沉醉東風(fēng)】·重午節(jié)觀龍舟賽
文/王武會(陜西)
江上龍舟競渡,云中戰(zhàn)鼓喧呼。
彩幟飄,波光舞,健兒們、力展雄圖。
浪卷驚濤、意氣殊,盡揮灑、豪情重午。
雙調(diào)·步步嬌·端午繡香囊
文/徐宜華(武漢)
閨閣情深香囊繡,巧手針針扣。
馨遠(yuǎn)幽,彩線柔,心綴綾綢。
紫鸞羞,暗與何郎授。
鷓鴣天·端午(晏幾道體)
文/夏日清風(fēng)(安徽)
碧艾香蒲映畫軒,榴裙舞處鬧聲傳。
雄黃淺飲驅(qū)邪祟,彩縷輕纏祝永年。
龍舟競,鼓鑼喧。汨羅遺韻憶前賢。
千年屈子英魂在,浩氣長存天地間。
鷓鴣天·端午(晏幾道體)
文/張平麗(山西忻州)
霧隱層巒曉色悠。艾蒿懸戶夏初柔。
玉團(tuán)裹粽細(xì)絲繞,翠袖紅珠蜜棗稠。
檐滴露,灶煙浮。隔簾猶見母親眸。
榴花歲歲燃新火,總把深紅映白頭。
鷓鴣天·端陽懷思
文/品味時光 (遼寧)
艾草盈門映碧光,粽香飄處念悠長。
龍舟競渡驚濤起,鼓角爭鳴逸興揚(yáng)。
思往歲,憶賢良。楚江遺韻韻含傷。
千年風(fēng)雨情難逝,每至端陽意未央。
鷓鴣天·端午
文/黃志宏(遼寧)
粽香浴蘭掛門荷,艾蒿沾露舞婆娑。
豐穰須醉雄黃酒,每念平君雨意多。
龍舟鼓,遠(yuǎn)山歌,懷沙賦蠏給汨羅。
從今一派瀟湘水,洗垢淵清泛碧波。
天凈沙·端陽曲
文/林聲
時逢五月端陽,百家粽味飄香。
離騷有悵,屈子千年過往,楚辭萬古流芳。
清平樂·端午思賢(李白體 )
文/菅永賢(山西)
汨羅江畔,屈子忠魂斷。愛國憂民書宏愿,奸佞誤邦堪嘆。
端午歲歲懷賢,龍舟競渡聲傳。期盼風(fēng)清政善,河清海晏人間。
漁家傲·端午(晏殊體)
文/楊名宇(遼寧)
巷陌槐蔭蟬語懶,菖蒲斜插柴門半。忽聽江灘雷鼓亂,人潮轉(zhuǎn),龍舟劈浪穿云箭。
角黍沉波魚影散,離騷未展心先嘆。獨(dú)向蒼冥詢楚怨,風(fēng)舒卷,一襟落照溶金暖。
迷仙引·夏日幽情(柳永體)
文/曲銀俠(長春)
千樹藍(lán)楹,幾畝青筠,一路香伴。近看荷塘,蛙鳴飛鳥呼喚。聽是緣、垂柳處,笛聲悠然漫?;枘核匣?,舟棹方遠(yuǎn),誰家稱嘆。
最喜今華燦,更品茶園贊。翠谷生機(jī),山中甜果籮筐滿。自思詠、豐年祝愿。夢隨情快樂,高朋慕羨。

沁園春·端午抒懷
文/傲雪寒梅
榴火燃云,艾草懸門,又近端陽??待堉劬苟?,彩旗倒影;鼓鑼齊震,雪浪飛揚(yáng)。角粽盈盤,雄黃入酒,致祭忠魂拋楚江。畫橋佇,聽潮聲起落,似訴滄桑。
遙思屈子心殤。為家國、一身正氣張。嘆郢都淪陷,片言難諫;維新失敗,汨水沉亡。天問無聲,九章有恨。留取賢名得益彰。非遺著,愿千年習(xí)俗,源遠(yuǎn)流長。
水仙子?端午節(jié)感懷
文/張雄(陜西)
端陽艾草立門楹,水面龍舟竟技爭。威風(fēng)鑼鼓群情猛。
《離騷》屈子誠,汨羅江上潮生。
雄黃敬,粽葉輕,賽渡蘭廳。
小重山·端午
文/王貴林(上海)
重五悲情祭祀忙。汨羅河撒粽,沐朝陽。腕纏五色線絲長。全民念,情愫系沅湘。
功德可評量。經(jīng)綸如論略,勝星光。千年忠烈赤心傷。君無道,悲劇總悽涼。
如夢令·端午訪友
文/高云
時又端陽節(jié)到。與友暢談?wù)f笑。
瓜果菜蔬鮮,追贈手包金巧。
真好。真好。情誼久長偕老。
?憶江南·端陽習(xí)俗(白居易體)
文/道德水準(zhǔn)
端陽節(jié),習(xí)俗永流傳。
艾草倚門符印地,屠蘇祁夢醉通仙。
惟五粽香涎。
意難忘?端午節(jié)悼屈原(蘇軾體)
文/李愛忠(內(nèi)蒙古)
蒲艾凝霜。正龍舟競渡,角黍飄香。羅衣沾玉露,楚韻繞滄浪。懷瑾佩,抱蘭章。獨(dú)步向蒼茫。嘆郢都、烽煙蔽日,夢斷瀟湘。
千秋浩氣猶揚(yáng)。念行吟澤畔,求索無疆。靈均魂魄在,遺恨水云長。聽鼓角,動離腸。屈子共誰觴?愿年年、菖蒲酒暖,遙酹清光。
?
?踏莎行·端午憶屈公
文/李春華(湖北)
才賞榴花,又臨端午。喧天鑼鼓龍舟渡。菖蒲粽子就雄黃,追賢掛彩同懷古。
汨水忠魂,文壇辭祖。修文治世皆緣楚。離騷天問九章尋,悲情忠烈千秋賦。
阮郎歸·憶母裹粽香
文/張卉(北京)
千家艾草倚門旁。由來故事長。夢母裹粽舊時光。腮流淚兩行。
端午至,萬家忙。追思屈子傷。賽舟漁鼓灑雄黃。碧荷伴粽香。
蝶戀花?端午
文/王青云(山西)
又至端陽榴蕊綻,艾草懸門,粽裹香盈院。競渡龍舟掀雪倦,離騷一曲傳聲遠(yuǎn)。
遙念靈均情繾綣,家國千秋,浩氣長留眷。且把雄黃斟滿盞,憑欄共祭忠魂獻(xiàn)。m
西江月·祭屈原(柳永體)
文/李炳金
端午家家包粽,遙思屈子英雄。一身正氣貫長虹。盡瘁精神高聳。
愛國情懷正義,憂民思想精忠。遺書天問溢鴻風(fēng)。遺墨離騷奉送。
浣溪沙·公益包粽感懷
文/曹敬霞
糯米青蘆疊作堆,銀絲緊縛玉珠偎。香飄滿室笑顏陪。
一片丹心融角黍,千般善意寄天涯。人間至味是情醅。
?
?行香子·端午抒懷(詞林正韻第二部)
文/熊群香
五月榴紅,槐柳蔭涼??春纱潲溊藫u黃。焱陽送暑,稼穡繁忙。更雨和順,人和暢,世和昌。
門楣掛艾,銀盤堆粽。正端陽彩線香囊。龍舟競渡,汩水流芳。愿世無疾,民無恙,國無疆。
行香子·端午感懷
文/康佳輝(甘肅)
碧艾搖風(fēng),彩線垂檐。看千家、角黍新鮮。菖蒲酒暖,粽葉香綿。憶汨羅波,屈子怨,楚云寒。
遙思屈子,浩氣千年。嘆浮沉、遺恨難刪。忠魂不朽,史冊長鐫。愿民安樂,國昌盛,夢常圓。
水調(diào)歌頭 ·端午祭屈原(毛滂體)
文/李炳金
適逢端午節(jié),艾草掛門頭。屈原愚孝,親民憂患數(shù)風(fēng)流。書寫離騷銘志,又向皇家推薦,天問寫春秋。誠心為皇帝,無奈結(jié)成仇。
閱經(jīng)史,須紀(jì)念,幾多愁。秭歸屈子,救國無計(jì)汨羅投。華夏全民祭祀,幾處鄉(xiāng)親禮拜,設(shè)案擺珍饈。紀(jì)念忠臣季,競技劃龍舟。
南鄉(xiāng)子·端午艾香
文/竹葉青
簾外艾青青,蒲劍懸門瘴癘驚。
幾縷幽香,穿巷陌盈盈,猶帶山間白露凝。
多色彩絲輕,角黍炊煙繞舊庭。
午枕夏風(fēng),聽燕語泠泠,半是清歡半太平。
水龍吟·端陽祭屈子
文/竹葉青
汨羅江水奔流,鼓鼙響遍端陽節(jié)。高山凝碧,湘云落淚,孤臣披發(fā)。奇卷離騷,天邊寒月,楚江嗚咽??v椒蘭遺棄,蛾眉謠諑,孤光在,終難滅。
頌九歌悲傷屈,問蒼天、芷蘭蕭郁。門懸艾草,千年沉雪,劍濤如鉞。竟賽龍舟,招魂憑吊,裂空穿骨。古今明志祭,流芳百世,高節(jié)壯、英魂烈。
沁園春·汨羅江懷古
文/王振芳
千古煙波,遙聽浪底,一代忠魂。問緣何悲切,仰天太息,壯懷橫筆,報國無門。一躍狂瀾,丹心可鑒,枉為懷王去獻(xiàn)身。乘鷖去,望滔滔東逝,酹酒無痕。
可憐未遇明君,讒言泛、忠奸難辨真。廢忠良騏驥,奸邪得勢,英賢失志,高士無尊。掩涕哀哉,江山已去,唯巨篇丹心永存。激熱血,續(xù)千秋薪火,獨(dú)照乾坤。
北曲越調(diào)〔小桃紅〕?端午感懷
文/李偉真
時逢五月又端陽,萬眾懷良相。劃槳龍舟水中蕩,喝聲揚(yáng)。
千家糯粽飄香放,艾蒲芬芳。汨羅江上,追憶屈原殤。
憶秦娥·紀(jì)念屈原
文/孫銀河(河南)
端午節(jié),大夫投水人悲切。
人悲切,奸臣擋道,楚王昏抉。
無門報國忠魂烈,離騷天問留仙闋。
留仙闋,名篇擎世,萬代傳閱。
?
水調(diào)歌頭·端午懷屈子(毛滂題)
文/孫銀河(河南)
端陽插艾草,五月粽飄香。汩羅江上,龍舟飛渡奮舉漿。群詠“離騷”神韻。眾呼敢驚“天問”,精彩有“九章”。心中憂國事,屈子雄心壯。
長嘆兮,辭漁父,身投江。經(jīng)綸滿腹,秉性高潔暗星光。傲骨海疆照耀。雄賦神州傳唱。含淚寫三行,多少春秋怨,風(fēng)哭雨更傷。
沁園春·端午抒懷
文/傲雪寒梅
榴火燃云,艾草懸門,又近端陽??待堉劬苟?,彩旗倒影;鼓鑼齊震,雪浪飛揚(yáng)。角粽盈盤,雄黃入酒,致祭忠魂拋楚江。畫橋佇,聽潮聲起落,似訴滄桑。
遙思屈子心殤。為家國、一身正氣張。嘆郢都淪陷,片言難諫;維新失敗,汨水沉亡。天問無聲,九章有恨。留取賢名得益彰。非遺著,愿千年習(xí)俗,源遠(yuǎn)流長。
醉蓬萊·端午感(柳永體)
文/鮑晚儀(湖北)
正湘陽舟蕩,荇碎愁腸,忠魂漂渺。
淚濺羅江,酹骨年年吊。
鑼鼓穿云,素旗翻雪,伴楚聲初裊。
濁浪吞天,蛟龍潛嘯,此情誰告?
天問重觀,九歌還誦,百緒千縈,恨傾潮繞。
字字鐫心,悵別離難表。
寫滿滄桑,身逢鼎世,宿志銷難了。
報國途窮,幽懷箋托,殘編孤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