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的褶皺里生長
——回憶我的大學生話
文/羅世識
硯湖的漣漪漫過晨讀的石階
我們用平仄打撈散落的月光
《詩經(jīng)》里的蒹葭在露水間搖晃
楚辭的香草爬滿青磚回廊
教授扶了扶老花鏡
將敦煌的殘卷拓印在黑板
粉筆灰簌簌落下
成了穿越千年的雪
文學理論課的下午
陽光斜斜切進教室
我們爭論著存在主義與解構(gòu)主義
窗外的木棉忽然墜落
砸中某個未成形的觀點
筆記本里夾著的銀杏葉
悄悄記下所有思想的交鋒
創(chuàng)作工坊的臺燈總亮到深夜
稿紙堆成的山巒間
鋼筆尖開墾著文字的荒原
有人寫秦嶺的云
有人描南海的浪
那些修改的紅痕
像血管蜿蜒在祖國的版圖
實習時攥著采訪本穿越街巷
聽老匠人講述青銅器修復的故事
記錄非遺傳承人顫抖的指尖
在社區(qū)圖書館教孩子們讀詩
看著他們眼里升起星辰
忽然懂得文字的重量
畢業(yè)典禮上拋起的學士帽
驚飛了梧桐樹上的麻雀
我們帶著裝滿典籍的行囊
走向不同的遠方
但永遠記得
在中文系的教室里
曾與五千年文明對話
讓滾燙的字句
在血脈里生根發(fā)芽
長成祖國的春天
作者簡介: 羅世識 廣西百色人,壯族,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本科畢業(yè)。參戰(zhàn)退伍軍人,立功受過嘉獎。百色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政協(xié)委員,在《右江日報》深圳雜志《伶仃洋》《廣西教育》等地市級以上報刊發(fā)表文學作品。
其他金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