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黃材水庫
青雪媛
來源:詩散文研究

清晨的霧氣還沒散盡,黃材水庫的水面上總能看到半輪月亮的倒影。我常常覺得,這湖水里仿佛沉淀著古老的月光,不然怎么會這么柔和?手指碰到堤壩的時候,似乎能感受到1958年修建時的溫度。那些打夯的號子聲穿過六十年的風雨,至今還在花崗巖的壩基里回蕩。

山雀飛過水面時,翅膀上沾著水光。百里畫廊的懸崖像掛著的彩色畫卷,初夏的梔子花倒映在碧綠的水中,像是在模仿古代青銅器的花紋。無人機嗡嗡地飛過樹梢,驚動了云山書院屋檐下的銅鈴。守壩人老李的布鞋底都磨平了,他說,前年龍?zhí)秿{塌方,我們踩著泥漿搶修時,好像聽到地底下有古代青銅器的回聲。


禁漁后的傍晚特別安靜。夕陽把魚群的影子投在堤岸上,像是古老的文字游進了現(xiàn)代生活。巡護員小陳的探測器閃著綠光,她給我看水下攝像頭拍到的畫面:中華鱘游過古代學者講學的石臺,尾巴攪起的水波里,仿佛能看到歷史的影子。

天快黑時,總有幾個愛好釣魚的人坐在老閘口,他們不放魚餌魚鉤,只是安靜地看著水里的星光和嘻戲的魚兒,享受著閘口如琴弦般的潺潺流水聲;古時候的循王在這里駐軍,大概也是這樣守護江山的吧;也許詩仙們曾在這里曲水流觴;老茶農(nóng)把新采的茶葉放進茶杯,熱氣升起時,整個溈山的倒影都在杯子里輕輕晃動。

夜晚的探照燈掃過湖面,我突然發(fā)現(xiàn)黃材水庫就像一面會呼吸的古銅鏡。六十年的時光在壩體上留下了青苔的痕跡,卻讓守護者們的手印更加清晰。山風吹過發(fā)電站,帶來遠處書院的松濤聲,和無人機的嗡嗡聲混在一起奏成交響曲。

溈水的源頭,自古以來就沐浴著佛光。詩僧筆下的山水意境,千手觀音的慈悲護佑,融入了這一湖碧水。黃材水庫不僅滋養(yǎng)著四方土地,更傳承著千年的文化血脈——原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智慧,就藏在這生生不息的綠水青山中。為詩小結:
黃材水庫吟
溈水涵虛貯月光,青銅紋漾楚風長。
夯聲猶在花崗里,鱘影還巡石案旁。
閘口琴弦彈夕照,山杯茶霧透春香。
一湖堪印佛千手,六秩苔痕寫典章。

作者簡介:青雪媛,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寧鄉(xiāng)市詩散文協(xié)會理事兼副秘書長。
編輯:白清
文圖整理:南楚風光文藝創(chuàng)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