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香里的時光回旋 文/梁秀紅
當(dāng)晨曦漫上樹叢枝頭時,我們盤古舞龍隊的三十余位“老小孩”已聚在廣場上。風(fēng)裹著晨露的甜香,鳥鳴里混著此起彼伏的歡笑——這場“六一”特別活動,硬是把歲月揉成了扔沙包的弧線,讓白發(fā)與紅領(lǐng)巾撞了個滿懷。
當(dāng)“雞媽媽”張開雙臂攔住“老鷹”的瞬間,三十米外的大楊樹都晃了晃葉子。近六十歲的馬老師弓著腿當(dāng)“母雞”,脖子上的紅領(lǐng)巾,倒像是時光從她后背偷跑出來撒野。旁邊舉著手機(jī)的忘記了錄像,反倒跟著喊“加油”,仿佛那些被皺紋藏起來的彈跳力,正順著運(yùn)動鞋的紋路重新破土發(fā)芽。
"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當(dāng)這個音樂響起時,一群"老小孩”隨著節(jié)奏有序的跳了起來。平時腿部有疾的今天竟然集體痊愈了。天更藍(lán),鳥兒好似看呆似的沒了聲音,矯健的身姿絲毫不差當(dāng)年!
沙包在兩排人群中忽高忽低交織著,彎腰搶沙包時,亦如幾十年前歡快。拔蘿卜號子里摻著的方言俚語;不知誰哼起《丟手絹》,沙啞的童聲竟比蟬聲還清亮……這些聲音本該沉睡在磁帶深處,此刻卻被曬暖的空氣攪成漩渦,卷著幾十年前的霞光傾瀉而下。眼角笑出的淚光,分明同年少時一樣晶瑩。
通過我們的這次活動,我深深感到:原來"六一兒童節(jié)”最珍貴的禮物,從來不是糖果玩具,而是永遠(yuǎn)敢把自己當(dāng)成看世界的孩童。
你看,那些被歲月磨圓的棱角,會在某個晴朗的早晨,重新泛起彩虹般的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