賡韻徹云邊,童心歲月綿。
桂林七星詩社微刊
【端午.兒童節(jié)專輯】
第153期
本期作者
…..
童謠記憶
韋天喜
年少隨時準備著,夢中唱醒小紅歌。
馬恩教我接班計,漸曉人先愛種禾。
端午龍舟賽
韋天喜
諸君可識箭離弦?請到爭流百舸邊。
盛世滿腔家國愛,令槍聲祭屈原仙。
兒童節(jié)感懷
陳登岳
七十年前紅領(lǐng)巾,心懷信仰樂天真。
歷經(jīng)風雨千重浪,深感江山一片新。
飽閱滄桑知世路,正逢歲月好陽春。
花苗茁壯株株秀,回首平生未染塵。
鷓鴣天·端午
敬新譜
角黍堆盤蒲酒香,龍舟競渡錦帆揚。九歌余響銘青簡,一卷離騷耀楚江。
懸艾虎,酹雄黃,忠魂不滅祭端陽。彩絲綰臂承遺韻,云卷星垂歲正長。
鷓鴣天·童趣
敬新譜
追蝶裁花入槿叢,紙鳶搖影戲熏風。桃腮綻蕊三分俏,嫩手拈春一味濃。
裁綺夢,沐晴空,童心剔透勝霞紅。欲編星串綴丫髻,長在扶搖笑靨中。
注:丫髻"(yā jì)指孩童發(fā)髻。
端陽夜雨
劉飚
驚雷迫夜近端陽,風卷殘云掩艾香。
粽子投江湘水怨,雨絲千縷祭詩行。
花兒與少年?六一吟
劉飚
柳笛吹開六月煙,紅巾舞處笑顏翩。
影繩掠過銀鈴脆,冉冉朝霞映少年。
《鷓鴣天·端午》
徐新能
重五門庭艾草香,龍舟鑼鼓令旗揚。劈波好似弦離箭,奮楫猶如刃剪江。
懷屈子,續(xù)炎黃,爭流百舸沐初陽,東方大國乾坤朗,華夏文明天地長。
《鷓鴣天·兒童節(jié)》
徐新能
幼木森森蘊玉叢,生機勃勃笑春風。陽光雨露身心健,沐雪經(jīng)霜氣色濃。
爭向上,欲凌空,少年立志領(lǐng)巾紅。試看他日參天樹,梁柱堪當家國中。
憶秦娥?端午懷古
李紅
端陽節(jié)。龍舟競渡旌旗列。旌旗列。汨羅江咽,九歌凝雪。
艾蒲酒粽清香疊。怒濤誦嘆忠魂烈。忠魂烈。行吟辭賦,千秋奇絕。
憶秦娥?憶童年
李紅
那時節(jié)。紙鳶追日歡歌徹。歡歌徹。秋千搖夢,夜觀星月。
釣蛙爬樹捉游蝶。粗衣淡飯心神悅。心神悅。陀螺喧斗,光陰輕越。
鷓鴣天·端午節(jié)感吟
邢愛學(內(nèi)蒙古)
競渡龍舟鼓角風,粽子懷思故情濃。楚山失色哀人杰,江水含悲泣鬼雄。
行大義,見精忠,精神寫照斗寒松。當年屈子疑天問,贏得炎黃百代崇。
卜算子·兒童節(jié)寄語
邢愛學(內(nèi)蒙古)
鴻浩志無邊,鶴夢思千里。自古英雄出少年,代有才人繼。
學做接班人,報國通文理。小樹成材作棟梁,他日看兒輩。
端午兒童詞(二首)
宋長興(信天翁)
南鄉(xiāng)子
何處賽龍舟,定桂門前水埠頭。號令一聲馳似箭,嗖嗖,槳舵齊心爭上游。
國運上層樓,路帶宏圖不勝收。民族強盛夫子喜,赳赳,邁向當今第一流。
鷓鴣天.童趣
常憶壕塘釣具橫,坐聽蟬唱伴黃鶯。無聊擲石漣漪起,高興撈蝦汽泡生。
拋布袋,放風箏,摞拳點卯賊官兵。童年軼事依稀在,皓首難忘少小情。
兒趣端陽幸福長
周曉明
舟蕩舞旗江面漾,淌波童樂逐奔忙。
晨曦五彩親娘糸,夕落三杯兄弟嘗。
棕子頑娃胡放肉,船歌乖妹巧纏梁。
風調(diào)雨順祥龍意,兒趣端陽幸福長。
牧童謠
朱霄嫻
賡韻徹云邊,童心歲月綿。
清歌翻夕照,長憶一純?nèi)弧?/div>
端午節(jié)隨想(疊韻兩首)
李堅(桂林)
(一)
靈均濯浪緬端陽,累歲龍舟激浪翔。
天問①九穹探秘境,佩蘭②千古沁芬芳。
離騷游昊環(huán)球譽,靳尚③還魂魑魅狂。
欣看曲星光焰熾,神州長耀盡輝煌。
注 ①天問:既是屈原詩的標題,又是宇宙飛船的名稱。
②佩蘭:《離騷》中有“紉秋蘭以為佩”的詩句。
③靳尚:楚國中收受秦國賄賂,破壞屈原的治國方略,排擠屈原的內(nèi)奸。
(二)
靈均宏夢映金陽,龍駕①今成火箭翔。
香粽塵寰同敬供,芷蘭赤縣遍芬芳。
殫精荊楚乾坤轉(zhuǎn),邁世中華基建狂。
巨壩平湖三峽偉,堯天電纜九州煌。
注 ①龍駕:《離騷》中有:“為余駕飛龍兮"的詩句。
端午
申春榮
榴花嬌艷楚江煙,劈浪龍舟箭在弦。
遙念千年夫子事,《離騷》一卷永銘鐫。
端陽有感
劉德金
雙蛇吐芯五月屠,酒浸雄黃掛艾蒲。
江上龍舟爭競技,水中粽巴喂魚鳧。
憑悼忠魂揚正義,匡扶社稷治貧愚。
騷風楚韻千年盛,浩氣長存世代需。
童趣
劉德金
記得兒時赤腳丫,捕蟬捉鳥耍泥巴。
摸魚抓蟹追蝴蝶,摘李偷桃氣主家。
無慮無憂忘歲月,有歡有淚度年華。
今逢發(fā)小胡須白,牙缺耳聾老眼花。
鷓鴣天·觀龍舟 憶屈原
孟力
浪急風髙江水漫,健兒競渡鼓號喧。沉江屈子懷憂憤,懸艾黎民祈雪冤。
吟橘頌,佩芳蘭,絕無媚色事權(quán)奸。先賢到此應(yīng)驚嘆,盛世原來在九寰。
鷓鴣天·武斗時我的童年
孟力
炮火聲中避僻鄉(xiāng),牛車小路土坯房。溝渠淺淺摸魚蛤,草木深深捉蛐蝗。
居處漏,薯充糧,鳴蛙夜夜鬧荷塘。玩童時有歸家念,何日攜書上學堂?
砥礪前行
李亞
鼓聲悅耳賽龍舟,飛棹整齊爭上游。
舵手超然方向引,三軍奮發(fā)競風流。
端午
李亞
乘風擊鼓賽舟忙,爐火正紅飄粽香,
云嶺青松存傲骨,鄉(xiāng)間蘭草出冰霜。
探知真理乾坤大,求索精神日月長。
時值端陽何所念,靈均魂斷汨羅江。
乙巳年端午感懷
詹 力
蒲香暗繞雨生煙,競渡龍舟勢若弦。
常憶靈均高潔事,《九歌》數(shù)闋久雕鐫。
憶童年隨父母回老家江西過春節(jié)
詹 力
難了相思苦,攜親返故鄉(xiāng)。
綠皮搖路遠,碧影送舟忙。
山晚客身近,歲寒歸夢長。
團圓除夕夜,祖母淚沾裳。
柳梢青?端午懷屈子
曾云子
汨水常流,郢都殤日,祭祀抒謳?!短靻枴贰峨x騷》,《九歌》《桔頌》,荊楚還留?
補天濟世難猷,獨醒處,紅塵寡儔。經(jīng)歲沉疴,廟堂諫議,國破皆休!
童年逸事
曾云子
庭院春深夕照斜,桑間捕蝶逐飛花。
彈珠戲近青苔巷,竹馬馳穿白槿芭。
雪捏銀獅堆綺夢,風揚紙鷂系流霞。
時光漫卷童真事,猶記飲煙裊我家。
臨江仙·龍舟競渡
饒華庚
鼓震鑼鳴旌旗展,龍舟競渡如梭。 千橈翻雪劈清波。 健兒齊吶喊,兩岸起歡歌。
屈子忠魂今尚在,離騷千古吟哦。 粽香蒲酒祭江渦。 遺風承萬載,浩氣壯山河。
端午吟
毛軍平
屈子忠魂萬世傳,佞人讒毀誤經(jīng)年。
欣留騷韻千秋在,鼓震龍舟破浪前。
端午節(jié)
申健輝
端午臨前雨不休,莫非屈子淚長流。
街衢粽艾香盈巷,歲歲懷賢楚韻悠。
兒童節(jié)
申健輝
童時尤盼俏新裙,節(jié)至寒侵意緒紛。
轉(zhuǎn)瞬身成垂老嫗,欣為嬌稚選衣紋。
端午吟
雷麟書
歷年習俗又端陽,角黍飄香佩錦囊。
艾草懸門驅(qū)瘴氣,雄黃泛酒佑安康。
龍舟競渡破蒼浪,天問長存萬古芳。
莫嘆汨波千載逝,榴花似火續(xù)華章。
六一感懷
雷麟書
又聞六一百花香,猶記兒時戲野塘。
地穴彈珠爭楚漢,紙牌翻背勢高強。
曾騎竹馬星霜換,今撫銀須歲月藏。
莫嘆流年如逝水,閑庭自賦彩云章。
端午龍舟盼
趙榮新
漓江十里鼓聲遙,猶記當年賽幟飄。
魯壩傾舟成舊痛,象山歇槳剩空寥。
非遺豈可杯弓廢,鄉(xiāng)俗還須順勢昭。
且待官民同策力,重開競渡鬧端潮。
滿江紅 . 賀六一兒童節(jié)
黑衣壯仔
鼓號旌旗,隊歌頌、喜迎六一。領(lǐng)巾舞、鮮紅標志,激情洋溢。百事爭先勤學習,群書博覽多知識。有壯志、服務(wù)獻精神,潮頭立。
年少夢,猶清晰。頭白際,還珍惜。寄言后來者,藍培青出。時下世風污丑陋,課堂秩序遭波及。敬師長、雨露育鮮花,陽光奕。
鷓鴣天·雙節(jié)同歡
江開華
蒲酒盈杯艾掛門,粽香飄處又逢辰。龍舟鼓震千年韻,彩線情牽幾代人。
童逐戲,笑盈春,紙鳶高放破層云。古今同慶雙佳節(jié),一脈文明歲歲新。
端陽
江開華
端陽角黍溢芬芳,稚子歡歌慶歲長。
艾草懸門驅(qū)厲疫,彩絲纏腕納祥光。
千年屈子忠魂在,一代新苗志氣昂。
古韻今聲相映照,詩心共醉賦新章。
端午即景
黃仕信
榴花照眼又端陽,蒲艾盈門逸韻長。
舟逐清波鑼鼓響,粽香裊裊訴情腸。
詠屈原
黃仕信
國祚傾頹志未休,孤臣泣血赴江流。
《離騷》端午詩魂在,獨抱清芬萬古謳。
贊少年
黃仕信
風花夏木映朝陽,紅領(lǐng)巾飄耀學堂。
手捧詩書懷遠志,身披錦繡向康莊。
眼觀山海豪情涌,心納乾坤意氣揚。
莫嘆年華隨水逝,且看雛雅已翱翔。
六一寄懷(通韻)
陳國平
穿林笑語憶昔年,牽線風鳶向九天。
竹馬搖鈴傳巷陌,青梅結(jié)子蘊河山。
今朝碧落雛鷹試,他日滄溟巨翼摶。
莫道稚肩難重負,千秋薪火在童顏。
慶兒童節(jié)
陸美超
笑語歡騰映日輝,彩衣萌趣沐春歸。
今朝種下童真夢,來日翱翔展翅飛。
端午感懷
陸美超
薄酒盈杯角黍香,龍舟擊楫競端陽。
榴花似火燃云際,遙祭忠魂淚幾行。
七律·端午六一夢華吟(中華新韻)
周卡寧
節(jié)逢雙至意難收,云舸浮沉作稚游。
粽角棱含纏縛澀,龍舟浪載笑音柔。
菖蒲劍指驅(qū)霾霧,絲帶腕縈結(jié)瑞虬。
古韻新歡融歲序,塵途醉攬碧霄流。
端午戀
唐雙前
銀潢決口瀉龍涎,蒲草懸門酹楚言。
雪浪擎幡舟裂渡,粽纏五色祭詩魂。
憶稚時童趣
唐雙前
漓水晶珠濺,金梭織少年。
騎墻杷果墜,花噤蜜聲懸。
桑樹驚斜影,花橋沐柳煙。
畦間瓜菜碧,糖紙彩箋鳶。
飛葉梧桐雨,秋千偷半弦。
婆婆童智曲,蒲扇點星嘕。
(嘕: 喜笑貌)
端午懷古(新韻)
李裕茂
端陽香粽悼屈原,往事千年彈指間。
怙佞昏君榮巧宦,懷才智士遠讒奸。
忠魂赴汨山河淚,傲骨沉江草木冤。
呵壁朝堂終取義,浩然正氣勵群賢。
兒童節(jié)詩二首
唐基蘇
一
小手高揚舉過頭,領(lǐng)巾紅色鮮血流。
接班自許當非我,卻被年華誤理由。
二(新韻)
臂章三道掛左邊,糊涂西里也漂然。
即由壯志依然在,也是須眉改鶴顏。
參加七星區(qū)"慶六一"主題活動抒懷
廖明東
歡歌佳節(jié)奏輝章,鑼鼓喧天獅嘯狂。
妙語吟詩心曲頌,翩躚曼舞韻飛揚。
清聲婉轉(zhuǎn)穿云際,雅句鏗鏘落玉梁。
笑靨如花融樂海,童真逐夢綻芬芳。
七律·端午節(jié)
隆光誠(廣西南寧)
郢客靈均九畹花,離騷天問又懷沙。
昏狂君宰亡荊楚,耿愴臣司蕩邇遐。
竭力學成文武藝,癡心貨與帝王家。
襟期破滅投江死,自古愚忠不足夸!
多麗·端午有懷
秋涼
又端陽,汨羅江畔風凄。柳垂垂、煙波卷恨,孤云欲雨還稀。鼓聲沉、龍舟競水,角黍冷、蒲艾懸扉。澤畔行吟,椒丘騁望,九歌幽咽楚魂悲。忍重讀、離騷遺恨,字字血凝璣。滄浪濁,濯纓濯足,漁父何譏?
縱靈均、懷沙抱石,素心終古難移。讒蠅喧、美人遲暮,鴆鳩妒、蘭草香微。木葉蕭蕭,洞庭淼淼,湘君山鬼淚空揮。二千載、沉冤未雪,誰與酹清醅?斜陽外,一川鷗鷺,猶繞殘碑。
多麗·兒童節(jié)有懷
秋涼
緒飄零,夜來一路風催。似重來、陀螺爆竹,騎牛跳狗鳴雞。見當年、飛紅漫舞,見當日、碧柳柔垂。紅綠花衣,青藍布褂,蹣跚對眼和稀泥。歲復(fù)歲,小橋流水,花葉總相宜。那時候,清芬蘊藉,蝶影迷離。
竹枝搖、魁星樓側(cè),學人相伴相依。課堂前、暗傳紙片,花月下、偷塞情詩。不愛英文,常逃體育,迷藏捉躲對恩師??v愛惜,可憐此景,留得不多時。歸去也!何須更憶,竹馬青梅!
七律·端午懷古
藍獅子
屈原叩道賦華章,孔子懷文立禮綱。
欲問圣賢今安在?但將圭壁土中藏。
馬王堆里經(jīng)書古,秦帝陵前俑陣煌。
莽蕩山河誰執(zhí)柄?蒼天物競納河洋。
老兒童節(jié)日感言
毛美鳳
紅領(lǐng)巾飄憶少年,袖章三杠立階前。
忠誠信念昂首邁,風雨征程闊步艱。
歷盡滄桑知世味,惜逢盛世醉堯天。
晚霞染就丹青色,苦盡甘來笑自綿。
詠屈原
毛美鳳
大夫忠烈萬民謳,泣血懷沙赴楚流。
辭賦千年凝骨魄,粽香猶伴大江浮。
慶“六一”兩首
林耀平
幼小明德
童蒙養(yǎng)正立根基,稚子修身育德宜。
謙遜溫良承善念,仁和禮信筑心籬。
循循善誘開童智,切切關(guān)懷潤幼枝。
他日成長需鑄就,德行深厚正當時。
礪幼承辛
幼苗沭雨志須堅,鍛骨磨筋尚武兵。
灑汗?jié)矆@和稼穡,攀枝探路歷坡淵。
不嫌泥履行艱道,何懼霜風越險岷。
吃苦深耕培韌質(zhì),他日自可傲云天。
七律·端午吟懷
周德南(湖南)
汨江滄浪憶先賢,拓啟鴻蒙醒世篇。
經(jīng)典離騷存遠志,哲思天問掃云煙。
何堪貪佞偷梁腐,怎比靈均許國全。
史鑒千年端午祭,頻拋糯粽賽龍船。
鷓鴣天·六一抒懷
周德南(湖南)
猶記當年響軌鐘。頑童獸散進庠籠。①
塾堂靜靜迎師課,桌凳齊齊啟稚蒙。
從完小,進初中。青梅竹馬笑春風。
而今老邁仍攜手,舞榭歌臺夕照紅。
注:①小學校吊掛半截鋼軌上下課敲鐘。
六一兒童節(jié)暢想
唐瑛瑛
紅色領(lǐng)巾迎太陽,繽紛節(jié)日百花香。
隊員呼號行云遏,稚子傾情志氣昂。
獲取真知習耕讀,傳承前輩續(xù)榮光。
胸懷理想先天下,“六一”綿延后繼強。
端午吊屈原
唐瑛瑛
龍舟昂首端陽祭,屈子情懷萬代揚。
天問離騷開浪漫,美人香草贊賢良。
孜孜求索征程遠,戚戚興亡楚國殤。
玉碎何悲雖九死,忠魂永伴汨羅芳。
無題(古風)
賓澤文
年少屋前種春華,歸來滿枝綴煙霞。
稚子笑問客何來,不識當年種花娃。
記得花前讀書早,溪水洗硯繪蒹葭。
舊時明月照今人,今人未忘舊月斜。
三翁輕手拭濁淚,重上小閣品新茶,
一縷鄉(xiāng)愁襲心來,相看兩鬂盡白發(fā)。
端午寄懷
覃德智
艾蒿門掛粽飄香,競渡龍舟斗志昂。
屈子忠魂千古在,雄黃美酒誦端陽。
搗練子·端午
于澤和
農(nóng)五月,粽飄香,共祝平安祈體康。
蒜米雄黃菖蒲酒,民俗文化永承彰。
童趣
隨風
八哥學語叫喳喳,習步蹣跚滿屁沙。
進食全身湯洗褲,一家老幼樂開花。
漫步兒童游樂園
隨風
白發(fā)花園行健步,青春草甸逸芬芳。
還童棄老精神抖,自信回歸賞夕陽。
端午賦 (依詞林正韻)
敬新譜
時逢仲夏,節(jié)序端陽。雨潤清荷,風送郁香。遠岫氤氳,盡染雄黃之色;鄉(xiāng)郊朗潤,遍聞蘭芷之芳。嘉節(jié)詠,正時良。龍獅同舞,黎民共襄。溯源千載,情韻悠長。
是以憶昔屈翁,投江抱石。湘楚傷悲,衡山黯寂。懷民憂國,應(yīng)吟耿耿之丹心;遭讒見棄,當頌錚錚之魂魄。龍舟破浪,尋忠骨于滄波;角黍沉江,祭英魂于寒汐。歲序頻更,英靈長憶。
至若嘉辰時刻,氣氛樂融。蒲倚雕櫳,祛邪以鎮(zhèn)宅;艾懸綺戶,避疫且驅(qū)蟲??赐深~涂朱彩,臂系彩絨,佩香囊而嬉鬧,簪繭縷以玲瓏;有婦人手裹角黍,鼎烹醁蟻,調(diào)五味之嘉膳,備三牲以盛供。祈家門之興旺,禱年歲以泰隆。乃至江干之畔,士氣磅礴;龍舟列陣,畫槳凌空。一聲令發(fā),千棹競爭。吶喊之聲,直干云霄之表; 歡騰其勢,遠震河岳之東。
噫吁!懷先祖以承遺風,緬前賢而繼芳躅(zhuó蹤跡)。如羹俗尚,融五味和其民心;若炬精神,以火焰照之來路。壯哉!文明世澤,同宇宙而共存;文脈中華,并乾坤以恒古!
——乙巳端午
本期收稿
徐新能 于澤和 敬新譜
主編
周得南
總編
敬新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