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軍《歲月留痕
(自傳)連載
第四十七章
歲月釀甜 家暖情長
2009年的夏天,陽光如同熔化的金色蜜糖,毫無保留地傾灑在大地上,也為我們家鍍上了一層璀璨的幸福光暈。在時光長河中靜靜流淌了六年的愛情,終于在這一年綻放出最絢爛的花朵——兒子與兒媳攜手步入了婚姻殿堂。8月16日這個被我們全家精心圈起的日子,空氣中浮動著喜悅的因子,熾熱的風裹挾著蟬鳴,都成了這場盛典的伴奏。
兒子和兒媳是校園里自由戀愛走到一起的,這份純粹的感情沒有傳統(tǒng)意義上的介紹人。為此,在婚禮籌備時,我特意邀請了我的朋友——油田總機廠的宣傳部長趙國臣擔任證婚人。趙部長平日里妙語連珠,又極具感染力,由他來見證孩子們的幸福時刻再合適不過。
婚禮的舉辦地——江北寧江區(qū)的京都大酒店,一大早就被喧鬧的人聲與喜慶的色彩填滿。酒店外,巨大的紅色拱門宛如一道燃燒的云霞,綴滿了粉白相間的玫瑰與百合,馥郁的花香隨著微風飄散,引得路過的行人都忍不住駐足贊嘆。長長的紅地毯從酒店大門蜿蜒至大廳,兩側整齊排列的金色花柱上纏繞著閃爍的彩燈,在陽光下折射出細碎的光芒,像是撒了一地的星辰。迎賓處,簽到桌前賓客們排起長隊,熱鬧非凡,歡聲笑語此起彼伏,喜慶的氛圍幾乎要沖破天際。
宴會廳內更是人頭攢動,水晶吊燈散發(fā)出柔和而璀璨的光,將整個空間映照得如夢如幻。背景墻上,兒子和兒媳的巨幅婚紗照占據(jù)了最醒目的位置,照片里他們依偎在一起,眼中流轉的愛意仿佛要溢出畫面。能容納數(shù)百人的大廳座無虛席,連過道都站滿了前來道賀的親友,大家臉上都洋溢著笑容,熱切地交談著,等待著婚禮儀式的開始。
當婚禮進行曲悠揚奏響,兒子牽著兒媳的手緩緩走來。他們的步伐堅定而輕盈,每一步都像是在編織未來的美好生活。交換戒指后,趙國臣部長走上臺前,他身著筆挺的西裝,手持發(fā)言稿,眼神中滿是鄭重與祝福。“今天,我很榮幸站在這里,為這對因愛攜手的年輕人證婚......”他的聲音渾厚有力,慷慨激昂地講述著兒子與兒媳相識相知的美好,贊頌著他們對愛情的堅守,言語間既有對新人的殷切期許,又不乏幽默風趣的調侃。每一句證詞都直抵人心,贏得臺下陣陣熱烈的掌聲,將婚禮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人群中,年近九十的老岳母被攙扶著坐在前排,渾濁的眼睛里滿是欣慰與驚嘆。她拉著身旁親友的手,聲音因激動而微微發(fā)顫:“我活了這么大歲數(shù),走南闖北見過不少婚禮,可從沒見過哪家結婚能有這么多人!”她望向舞臺上的外孫子和外孫媳婦,臉上的皺紋都笑成了一朵花,“我這姑爺,為人處事就是沒得說,待人誠懇又踏實,看著外孫子這么幸福,這場面這么熱鬧,我這心里啊,比吃了蜜還甜!”老岳母的話語里滿是驕傲與滿意,引得周圍親友紛紛點頭附和,歡聲笑語再次在大廳里回蕩。
婚后的日子,如同春日里緩緩流淌的溪流,平靜而溫暖。兒媳的到來為這個家注入了新的活力。她十分懂事,或許是因為她的母親在她16歲時就離世,讓她格外珍惜家庭的溫暖。她把這里當作自己真正的家,把我和老伴當成親生父母般孝順。清晨,總能看到她系著碎花圍裙,在廚房里忙碌的身影,香氣四溢的早餐驅散了晨起的困倦;傍晚,她會陪我們坐在沙發(fā)上,耐心傾聽我們嘮叨陳年往事,時不時發(fā)出清脆的笑聲,讓整個屋子都充滿了生機。
兒媳在工作上也是一把好手。作為街道的辦事員,她每天都要面對繁雜瑣碎的事務:調解鄰里糾紛時,她化身“知心姐姐”,用溫柔的話語化解矛盾;組織社區(qū)活動時,她又成了“全能策劃”,從場地布置到人員安排,事事都考慮得細致入微。居民們提起她,無不豎起大拇指,辦公室墻上掛滿的錦旗,就是對她工作最好的褒獎。
而我的兒子,在社區(qū)擔任保安,工作時間黑白顛倒。但即便晚間值班的疲憊還未消退,白天的他依然干勁十足地前往江南的局長樓前擺攤。炎炎夏日,毒辣的陽光像火舌般舔舐著大地,柏油路面升騰起滾滾熱浪,兒子的臉被曬得通紅,脖頸后的皮膚更是一層層剝落,最后變得黝黑發(fā)亮。他卻只是笑著說:“黑點好,顯得健康!”可我知道,那被汗水浸透又曬干的衣衫,還有他偷偷涂抹曬傷藥膏的背影,都藏著數(shù)不清的辛苦。到了寒冬,零下二十多度的氣溫里,北風如同刀子般割在臉上。兒子的攤位前,呼出的白氣瞬間凝成冰晶,雙腳踩在冰冷的地面上,沒一會兒就失去了知覺。他只能不停地跺腳,讓血液重新流動起來,雙手也被凍得通紅發(fā)紫,布滿了凍瘡。但只要有顧客前來,他立刻露出熱情的笑容,詳細地介紹著玻璃水和汽車隔墊的優(yōu)點。
兒媳只要趕上休班,就會毫不猶豫地加入擺攤的行列。她會提前熬好驅寒的姜茶,用保溫瓶裝著帶到攤位;也會細心地為兒子戴上厚厚的手套和圍巾。兩人并肩而立,在寒風中相互依偎,時不時低聲交流著,商量著如何吸引顧客。有時遇到雨雪天氣,他們就撐起大大的雨棚,在棚下堅守,雨水順著棚頂滑落,打濕了褲腳,卻澆不滅他們對生活的熱情。
與此同時,我的愛人也在為這個家默默付出。她選擇給別人當保姆,每天的日程都排得滿滿當當。清晨,當?shù)谝豢|陽光還未穿透云層,她就已經(jīng)洗漱完畢,簡單扒拉幾口早餐,匆匆趕去第一戶雇主家。在那里,她要打掃房間、清洗衣物、準備一日三餐,常常忙得連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好不容易結束上午的工作,她顧不上休息,隨便吃點東西填填肚子,又馬不停蹄地趕往下一家。下午的工作同樣瑣碎繁重,有時遇到難纏的活兒,回到家時早已疲憊不堪,可她從不抱怨,只是笑著說:“多掙點錢,咱們家的日子就能更好些。”
因為兒子的攤位離我工作的吉林油田新聞中心很近,每天中午,我都會準時出現(xiàn)在食堂??粗鵁釟怛v騰的飯菜,我總會精心挑選兒子愛吃的菜品,仔仔細細地打包好,再用保溫袋裹得嚴嚴實實。穿過幾條街道,頂著烈日或是寒風,將這份帶著愛意的午餐送到兒子手中。每次看到他狼吞虎咽的樣子,聽他說一句“還是爸爸帶來的飯香”,所有的疲憊都煙消云散了。
日子就在這樣的忙碌與溫情中悄然流逝。在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生活漸漸有了起色。從前緊巴巴的日子一去不復返,家里添置了新的家具,餐桌上的飯菜也更加豐盛多樣。春節(jié)臨近時,家中的年味愈發(fā)濃郁。兒子兒媳早早地就開始置辦年貨,大紅的春聯(lián)、喜慶的窗花、各式各樣的糖果零食,把家里堆得滿滿當當。侄女和弟弟也從遠方趕來,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包餃子、貼春聯(lián)、看春晚,廚房里飄出的香氣、客廳里此起彼伏的歡笑聲,還有窗外綻放的絢麗煙花,共同勾勒出一幅最溫暖的團圓畫卷。
回首這段時光,我深深感悟到,家是幸福的港灣,是愛與溫暖的源泉。家人間相互扶持、彼此理解,即便生活滿是艱辛,也能被幸福填滿。一家人齊心協(xié)力,日子便能越過越好。未來或許還有風雨,但只要我們心在一起,定能無畏前行,讓這份幸福延續(xù)下去。(未完待續(xù))
李明軍,筆名文實。1960年3月出生于扶余縣三岔河鎮(zhèn),大專文化,原為《吉林石油報》主任編輯,副高級職稱。2020年3月正式退休。
多年來撰寫新聞及散文、小說稿件2000余篇,發(fā)表在省內外30余家報刊雜志上。近年來,在搞好報紙編輯的基礎上,潛心研究新聞理論,《淺談企業(yè)報的策劃》、《如何挖掘新聞由頭》、《如何讓企業(yè)報經(jīng)濟版活起來》等多篇論文發(fā)表在省級以上業(yè)務刊物上,并有部分論文獲省內外新聞理論研討一、二、三等獎。并公開出版《松遼寫真》、《走進新聞芳草地》、《百味人生》等著作,目前第四本新聞著作正在出版中。同時,他的名字已被編入到《中國當代學者傳略》一書?,F(xiàn)為松原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吉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
大連有聲文藝,是繼徐麗創(chuàng)辦《朗讀者》讀書會(又名:松嫩流域朗誦團)之后又創(chuàng)刊的有聲文學媒體。大連有聲文藝,就是把精品文學變成好聲音。每一個文字,不僅僅是文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愛,有思想的精靈。每段文字都是通過深思熟慮的結晶,更是對文學藝術和生命的敬畏。2021年4月9日,徐麗文學自媒體《大連有聲文藝》應運而生,隨之得到松原文化界和多個城市眾多文朋師友紛紛投稿??梢姀V大讀者對聲音藝術的追求和心理渴望。文學藝術永遠為廣大讀者服務。植根于生活土壤的文學精品,經(jīng)過原創(chuàng)作者再次提煉,又經(jīng)過好聲音的錄音誦讀,為文字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和提升。喧囂的紅塵,浮躁的世界,好聲音的魅力和穿透力能為讀者奉上聽覺的文化盛宴。
之所以取名“大連”,寓意:大連在東北三省,無論是從經(jīng)濟還是文化等多角度,都是名列前茅的海濱城市,而且覆蓋率很廣,能帶動文學藝術齊飛并進。讓精品文學得到廣泛的傳播?!坝新暋本褪前盐淖肿兂珊寐曇??!拔乃嚒本褪俏膶W藝術。組合起來就是“大連有聲文藝”。
大連有聲文藝編輯部
文學顧問:李明軍
藝術顧問:沈樹立
藝術指導:呂東飛
配樂指導:賈興旺
文藝評論:姚宗希
總編:徐麗
收稿:麗子
審核:北方二丫
編輯:北方的云
執(zhí)行總編:林海麗子
大連有聲文藝總編徐麗女士,有償為各企事業(yè)單位、各大餐飲、美業(yè)、洗浴、企業(yè)家,撰寫創(chuàng)業(yè)經(jīng)歷和企業(yè)背景,以及人生自傳。編輯部收集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思想性、藝術性都非常精彩的文學作品,可用好聲音演繹。投稿微信:林海麗子15043872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