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品“人間煙火氣 最撫凡人心”
作者 蔣有吉(陜西)
世間過日子有“三起三落過到老",實屬常態(tài);
仕途道路“有三起三落著了陸”,令人佩服;
今天敘述,我有一個同學,在五、六十年的從業(yè)路上,三番五次歸零重啟,終能走上小康之路,其經歷令人更羨慕,真佩服。
我一直打心眼佩服他,同學們用東北話送給他兩字:“尿 性”(褒義詞:厲害、仗義、有本事之意)
這位同學姓于,(60年來)我們一直親切稱呼他老于。64年在他們縣以中考狀元的身份,被冶金部屬重點中專(冶金電氣化學校)錄取。68年畢業(yè)分配到央國企甘肅白銀公司當電工。到該公司一年多,因夫妻兩地生活,多次申請調回吉林老家,不被準許,從此走上了“折騰”的第一步一一不要“調令”,打起行李拍拍屁股,回到了吉林市。
第一次歸零重啟
當木工
回家后,為了養(yǎng)家糊口,老于在吉林師大基建隊打臨時工,改電工當木工。(因為人家缺木工不缺電工)。老于也聰明也勤快,木工有活干木工,水工有活干管工,電工有活干電工。基建隊領導很滿意,同意把老于轉為正式工。老于不領情,執(zhí)意回家。
第二次歸零重啟
養(yǎng)梅花鹿
長春市和吉林市之間,有個地方叫左家,是老于的出生地。山青水秀的左家,盛產著寓意吉祥、長壽、富貴和愛情長久梅花鹿。
老于靈機一動,有膽有識地買了幾只梅花鹿,從零起步,飼養(yǎng)丶防疫、繁殖…。林間精靈,鹿影翩翩,神秘高貴。
兩三年工夫,老于成了擁有30多只梅花鹿的養(yǎng)殖戶。
第三次歸零重啟
入編公務員
正當老于養(yǎng)殖業(yè)順風順水時,國家發(fā)現(xiàn) 梅花鹿的野外種群面臨棲息地喪失和狩獵等威脅,數(shù)量極為稀少,因此將梅花鹿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中國農科院左家特產研究所可以養(yǎng),(個體戶不能養(yǎng))。研究所的鹿場擴大,收編了一些民間散養(yǎng)戶。好風憑借力,老于這戶不大不小,恰巧被收編。幾十只鹿變現(xiàn)給鹿場。本已收入不菲的老于,轉身成了事業(yè)編制。公務員,事少錢多離家近,他不喝茶不看報,閑著悶得慌,拿出當年木工會磨刀的基本功,給鹿場反復磨鍘刀、經常磨鐮刀丶磨斧子、來者不拒給職工家屬磨菜刀。研究所職工們說:別人有煙癮、酒癮,咱老于跟磨剪子戧菜刀有煙癮,一時不磨悶得慌。從此名聲大噪,享譽內外。星期天節(jié)假日偶爾扛起板凳傢伙,去吉林市走街串巷磨剪子戧萊刀,可謂皇帝他媽拾麥穗,只圖散散心。
第四次歸零重啟
退休專事磨剪子戧萊刀
2008年老于退休。
半城半鄉(xiāng)的左家,半工半農的老于,住在獨門獨院。養(yǎng)條小狗,種點小菜,身體倍棒,吃么么香。具備了財務自由的老于,忙活了一輩子的退休老頭,總是閑不住。又扛著板凳傢伙,去吉林市磨剪子戧菜刀。2009年至今(2025年),己有十幾個年頭,勤勤懇懇,樂此不疲。繼續(xù)磨刀。
2018年我們在吉林市五洲大酒店同學聚會,頭一天就通知他,半個世紀沒見面的老于,愿所美好,如約而至。老于身體板筆直,天庭飽滿,面色紅潤。頭戴咖啡色、兩頭門西部牛仔帽,脫帽后露出男士稀疏寸發(fā)頭型;上身穿老款樹脂領寶石藍色挽袖襯衫,下身搭配著深邃、沉穩(wěn)、神秘、莊重和寧靜的藏青色肥腿寬襠褲、褲腿一高一低雙雙挽至膝下;足蹬不丑不土、歲月靜好,步履從容丶紳士標配的老北京中式復古老年功夫圓口鞋;聲如洪鐘,笑聲朗朗,酒品尚佳,酒量很好,端坐C位。席間跟我們說:
他身體健康,生活幸福,退休后自由瀟灑…(話剛說三句,就不離本行)我也很忙,幾家大飯店定期去磨菜刀,不去不行,電話叫呢…。
第五次從零起步
無師自通勘與師
老于說,我是隨和人,走街串巷磨萊刀,結識一些新老朋友,他們上曉天文地理,下知雞毛蒜皮;他們會選陰陽宅址、會布局,能批命中八字,會看麻衣神相。人家侃侃而談…,我聽著神奇,也在舊書攤買了幾本書,略翻數(shù)日。因此這幾年又添新活,十里八村蓋房上樑、婚喪嫁娶、擇黃道吉日都請他。方圓數(shù)十里共有三位勘與先生,只有老于文化水平高。測官職升遷,迎吉避兇,口碑最好??蛻魧τ谙壬嚱榆囁停苁钱吂М吘?。老于說,貪官們大多學著唯物論起家,明著喊革命口號,慷慨激昂反腐倡廉。暗地里找我問卜求簽,迷信風水,相信數(shù)字,熱衷燒香拜佛,篤信占卜算命。五化八門,窮形盡相。老于說,要論掙錢,這行比磨刀來的快。
老于又誠懇說:他每年春節(jié)前都要買一頭黑毛豬,殺了吃不完,大多送人了。讓我們給他留個家庭住址,春節(jié)時給我們每家快遞一塊子黑毛豬肉。我們笑著感謝,誰都不提供,老于還挺掃興。
席間老袁同學問老于:
“你衣食無憂,年齡也大了,為啥還去磨刀?”
老于答:“不圖掙錢,只圖消遣解悶?!?/p>
聽后當時我未全解其中意…。
后來我讀到宋代張舜民《村居》里有詩句:“夕陽牛背無人臥,帶得寒鴉兩兩歸。”才稍微理解了老于的情趣之高雅。
張舜民是北宋的詩人和畫家,正直敢言,雖然仕途起伏不定,卻一直堅持自己為人處世的原則?!洞寰印访枥L了鄉(xiāng)村里的風景,可謂“詩中有畫,畫如其人”,展現(xiàn)出作者悠閑的情趣。高人與高人格局相通,老于的人生何賞不是如彼!
望望天際,已是日暮黃昏,潺潺溪流,青青翠竹,老牛步履蹣跚,啼聲得得;不差錢的退休老于,扛著磨刀板登,無為而往,無事而安;信馬由韁一個白天過后,便躊躇滿志,荒腔走板,東拉一句西扯一句,哼個什么曲,日落而歸…。
席間于盛舉同學對老于說:40后完成使命啦,該翻篇了吧?
老于不加思索回答說:在人間煙火里,生命寶貴,不可浪費。
我聽后當時深表贊同,緊接著又感到想說點啥,一時又找不到切入點。后來想起來了,即:
我等40后,大多能熟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名句,“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人來說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p>
這是我們20歲左右時的精神坐標。
客觀說, 這句名言帶有特定時代的政治色彩。 保爾的四次瀕死經歷,與我們所處的人間煙火不可類比,從而產生對人生價值的反思——何為“不虛度”?是個人成就?社會貢獻?還是精神豐盈?

老于是受益于改革開放,成了在人間煙火氣中的復合性人材:
他學了電氣,會干水工,是觸類旁通;
電工隔行如隔山養(yǎng)好梅花鹿,是無師自通;
菜刀磨的好,不用人教,一看就通;
勘與師來去自如,是玄學兩界皆通。
上個世紀,我們20歲左右時:“初讀不解書中意”, 這句話的力量在于,它讓每個時代的人都能在其中照見自己對生命意義的叩問:
包括我等平凡平庸的40后;
包括生命不虛度,精神豐盈,踐行了“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的老于同學。
?作者蔣有吉(微信昵稱秦嶺老真)簡介:
二十歲工科男離家,三線建設來西北,四十年工齡;住西安五谷豐登路;日食六兩米,體重七十公斤,八十耋壽老者,日行九千余步。業(yè)余愛好十分喜歡打油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