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軍《歲月留痕》(自傳)連載
第50章
歲月交織的悲歡
東北的春總是來得遲緩,四月的風掠過榆樹虬曲的枝椏,才將枝頭的嫩芽輕輕喚醒。窗臺上的丁香花苞攢著勁兒生長,香氣若有若無地飄進屋子,我站在江北百棟樓的陽臺上,望著巷口那輛銀灰色轎車緩緩駛來。兩歲的小孫女早早就把臉貼在車窗上,肉乎乎的小手拍打著玻璃,碎花外套上的小熊圖案跟著晃動,奶聲奶氣的“爺爺”穿透晨霧,讓我眼角的皺紋都盛滿笑意。
這般溫馨的日常背后,藏著一家人咬牙向前的堅韌。兒子在江南濱江物業(yè)的工作從早忙到晚,兒媳在單位也是兢兢業(yè)業(yè),可生活的壓力讓他們不得不在工作之余尋找出路。暮色初臨時,他們就推著裝滿貨物的小車,匆匆趕往夜市擺攤。盛夏的東北,空氣里悶得能擰出水,攤位上方的燈泡在熱浪中搖晃,成群的蚊蟲圍著他們打轉(zhuǎn),叮得手臂和脖頸滿是紅包。兒子一邊擦拭著額頭不斷滾落的汗珠,一邊耐心地給顧客介紹商品;兒媳則麻利地打包、收款,即便衣衫被汗水浸透貼在背上,也始終掛著溫和的笑容。
而我的愛人王秀蘭,雖已退休,卻也在為這個家拼盡全力。天還沒亮透,她就已經(jīng)趕到早市,在賣大餅子的攤位前忙碌。滾燙的鐵鍋騰起白煙,她熟練地揉面、搟皮、翻面,面團在她布滿老繭的手中變成金黃酥脆的餅子。遇到人手不夠的小吃攤,她二話不說系上圍裙幫忙掌勺,翻炒時火苗竄得老高,油煙熏得人睜不開眼,她卻只是瞇著眼繼續(xù)忙碌。東北的冬天,寒風如刀割,她的手指被凍得通紅發(fā)腫,卻依然堅守在攤位前,幫著攤主招呼客人、打包食物。有次我勸她歇一歇,她只是笑著搖頭:“多掙一分,日子就能寬綽一分。”看著她在熙熙攘攘的市場里穿梭的身影,我既心疼又敬佩,歲月的風霜壓不垮她,反而讓她愈發(fā)堅韌。
家族的病痛如同揮之不去的陰霾。二哥李明貴曾是化肥廠的職工,廠子倒閉后靠著燒鍋爐每月掙1500元勉強糊口。可腦血栓纏身后,他走路時身子不自覺地向左傾斜,每挪動一步都要扶著墻,手掌在墻面上蹭出一道道灰白的痕跡。我攥著微薄的編輯稿費,每月偷偷給二哥匯款。去郵局的路上,我總要反復確認匯款單上的字跡,生怕被人看見。弟弟的遭遇同樣坎坷,35歲的愛人因心梗離世后,他在感情路上屢屢受挫,如今又被腦梗折磨得右手顫抖,連端杯水都成了難事。
生活的重擔壓得人喘不過氣時,愛人王秀蘭成了我最堅實的依靠。那天傍晚,我望著存折上不多的積蓄,猶豫著說:“咱現(xiàn)在住上樓房了,可爸媽還在大九號大青溝的土坡上……”話沒說完,她就握住我的手,粗糙的掌心帶著常年勞作的溫度:“老人為咱們辛苦了一輩子,這責任必須扛到底。”起墳那天,北風卷著沙塵掠過三岔河的曠野,她接過我顫抖的鐵鍬,帶著親友小心清理遺骨。每一塊沾著泥土的骨殖,她都仔細擦拭干凈,裝進特制的小棺材。兩萬多的墓地費用,對我們來說不是小數(shù)目,可她從沒皺過一次眉。下葬時,她捧著鮮花輕聲說:“爸、媽,以后這里就是新家了。”夕陽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長,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什么是風雨同舟的深情。
這份情義也延伸到了她的家族。愛人娘家的侄男侄女們婚喪嫁娶,我總是忙前忙后,像操持自家孩子的事一樣上心。她的兩位聾啞哥哥雖然不會說話,卻用最質(zhì)樸的方式表達著對我的情誼。每次來松原,他們總會用獨特的節(jié)奏叩響房門。推開門,他們明亮的眼睛里滿是笑意,雙手快速比劃著,雖然語言不通,我卻能從他們熱切的眼神、有力的手勢中感受到濃濃的牽掛。臨走時,我往他們口袋里塞錢,他們總會紅著眼眶緊緊抱住我,喉嚨里發(fā)出含糊的聲音,用力拍打著我的后背。這份跨越無聲世界的情誼,比任何言語都更加真摯動人。
夜深了,榆樹的影子在月光下輕輕搖晃,小孫女在里屋發(fā)出均勻的呼吸聲。這些年的悲歡離合,像老電影的片段在腦海中一一閃過。病痛帶來的傷痛,被親情的溫暖慢慢治愈;生活的艱辛,讓家人之間的羈絆愈發(fā)深厚。我望著窗外的夜空,忽然懂得:生命的意義,或許就藏在這些相互扶持的時光里,藏在孫女甜甜的笑聲中,藏在愛人溫暖的手掌間,藏在無聲卻熾熱的牽掛里,在歲月的長河中,綿延不絕。(未完待續(xù))
李明軍,筆名文實。1960年3月出生于扶余縣三岔河鎮(zhèn),大專文化,原為《吉林石油報》主任編輯,副高級職稱。2020年3月正式退休。
多年來撰寫新聞及散文、小說稿件2000余篇,發(fā)表在省內(nèi)外30余家報刊雜志上。近年來,在搞好報紙編輯的基礎上,潛心研究新聞理論,《淺談企業(yè)報的策劃》、《如何挖掘新聞由頭》、《如何讓企業(yè)報經(jīng)濟版活起來》等多篇論文發(fā)表在省級以上業(yè)務刊物上,并有部分論文獲省內(nèi)外新聞理論研討一、二、三等獎。并公開出版《松遼寫真》、《走進新聞芳草地》、《百味人生》等著作,目前第四本新聞著作正在出版中。同時,他的名字已被編入到《中國當代學者傳略》一書。現(xiàn)為松原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吉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
大連有聲文藝,是繼徐麗創(chuàng)辦《朗讀者》讀書會(又名:松嫩流域朗誦團)之后又創(chuàng)刊的有聲文學媒體。大連有聲文藝,就是把精品文學變成好聲音。每一個文字,不僅僅是文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愛,有思想的精靈。每段文字都是通過深思熟慮的結晶,更是對文學藝術和生命的敬畏。2021年4月9日,徐麗文學自媒體《大連有聲文藝》應運而生,隨之得到松原文化界和多個城市眾多文朋師友紛紛投稿。可見廣大讀者對聲音藝術的追求和心理渴望。文學藝術永遠為廣大讀者服務。植根于生活土壤的文學精品,經(jīng)過原創(chuàng)作者再次提煉,又經(jīng)過好聲音的錄音誦讀,為文字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和提升。喧囂的紅塵,浮躁的世界,好聲音的魅力和穿透力能為讀者奉上聽覺的文化盛宴。
之所以取名“大連”,寓意:大連在東北三省,無論是從經(jīng)濟還是文化等多角度,都是名列前茅的海濱城市,而且覆蓋率很廣,能帶動文學藝術齊飛并進。讓精品文學得到廣泛的傳播?!坝新暋本褪前盐淖肿兂珊寐曇簟!拔乃嚒本褪俏膶W藝術。組合起來就是“大連有聲文藝”。
大連有聲文藝編輯部
文學顧問:李明軍
藝術顧問:沈樹立
藝術指導:呂東飛
配樂指導:賈興旺
文藝評論:姚宗希
總編:徐麗
收稿:麗子
審核:北方二丫
編輯:北方的云
執(zhí)行總編:林海麗子
大連有聲文藝總編徐麗女士,有償為各企事業(yè)單位、各大餐飲、美業(yè)、洗浴、企業(yè)家,撰寫創(chuàng)業(yè)經(jīng)歷和企業(yè)背景,以及人生自傳。編輯部收集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思想性、藝術性都非常精彩的文學作品,可用好聲音演繹。投稿微信:林海麗子15043872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