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軍《歲月留痕》
(自傳)連載
第五十一章:負重前行中的精神棲居
2013年的時光,像一本厚重的書,每一頁都寫滿了生活的酸甜苦辣,承載著沉甸甸的責任,也綻放著溫暖而堅韌的光芒。這一年,生活給予我諸多考驗,卻也讓我在困境中收獲了別樣的感動與成長。
我的姐姐在2007年因腦血管病永遠地離開了我。想起小時候,家里一貧如洗,父母沒什么文化,整日為生計奔波。姐姐作為家中長女,主動承擔起照顧我們的責任。那時家里糧食緊張,每次吃飯,姐姐總把僅有的小米飯撥到我碗里,自己啃著難以下咽的窩窩頭。我想讀書,父親不同意,是姐姐偷偷把攢了許久的雞蛋拿去換錢,給我買本子和鉛筆。她總說:“弟啊,你好好讀書,以后出人頭地,姐就高興。”姐姐離開后,這份空缺成了我心中難以愈合的傷口,時常在夜深人靜時隱隱作痛。
而我的孫女在這一年已經(jīng)四歲?;貞浧鹚臍q那年,在幼兒園里就是一顆耀眼的小明星。那時的她,天生就有藝術天賦,舞蹈、唱歌、表演樣樣出色。每當幼兒園有演出,她總是被老師委以重任,站在舞臺最中央領舞。她扎著可愛的小辮子,穿著漂亮的演出服,隨著音樂翩翩起舞,臉上洋溢著純真燦爛的笑容,像一只靈動的小蝴蝶。老師們都對她寵愛有加,常常把她抱在懷里,夸她聰明又乖巧。如今,雖然歲月流逝,但她對藝術的熱愛從未減退,依然在自己熱愛的領域里閃閃發(fā)光,看著她一步步成長,我這個做爺爺?shù)男闹袧M是驕傲與欣慰,仿佛看到了生命中最美好的延續(xù)。
家庭的變化在這一年也尤為顯著。兒子出于對我們養(yǎng)老的考慮,提議在江南購置新房。當我們第一次走進油田300棟小區(qū)時,便被那里的環(huán)境深深吸引。正值春節(jié)前夕,小區(qū)里掛滿了大紅燈籠,物業(yè)還精心布置了彩燈,處處洋溢著喜慶祥和的氛圍。道路兩旁的樹木被修剪得整齊美觀,樓房排列有序,環(huán)境清幽宜人??僧?shù)弥績r需要40多萬時,我瞬間陷入了深深的憂慮之中。兒子結婚后,我的積蓄早已所剩無幾,面對如此巨額的房款,我滿心都是無奈與抗拒。我常常在夜里輾轉(zhuǎn)難眠,眉頭緊鎖,不知該如何是好。
然而,親情和友情的力量在此時給予了我莫大的支持。兒子堅定地對我說:“爸,有錢就有人,有人就有錢。咱們一起奮斗唄!”他的話語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心中的陰霾。親朋好友們也紛紛伸出援手,馬市長毫不猶豫地從工資存折里取出2萬支援我,他握著我的手說:“拿著,先把房子的事解決了。”老鄉(xiāng)徐春年也熱情地說:“三哥,買吧,沒問題,我支持你!”兒子的朋友們也主動借錢給他。在大家的幫助下,我們東拼西湊,終于簽下了購房合同。但好事多磨,原住戶一時無法搬走,我們足足等了半年才搬進新家。從原來55平的舊房子搬到101平寬敞明亮的新居,居住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可隨之而來的債務,卻像一座大山,壓得全家人都喘不過氣來。為了盡快還清欠款,全家人齊心協(xié)力,共同努力。愛人拿著微薄的1000多元退休金,還堅持在外打工,每天早出晚歸,累得腰酸背痛;兒子和兒媳只要有時間,就去擺攤賣貨,無論嚴寒酷暑,從不間斷;我也努力節(jié)省每一筆開支,恨不得把一分錢掰成兩半花。就這樣,22萬的欠款8個月就還上了。我如釋重負。起碼在朋友親屬那里沒有失信。那段日子雖然艱難,但一家人團結在一起,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奮斗,讓我感受到了濃濃的親情和力量。
家庭的重擔遠不止經(jīng)濟上的壓力。二哥的腦血管病愈發(fā)嚴重,已經(jīng)癱瘓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他的身體每況愈下,看著他痛苦的樣子,我心疼不已。我每月都要用有限的稿費為他買藥、幫襯生活,盡可能地有時間就回去探望他。弟弟與后老伴的關系也十分緊張,三天兩頭就發(fā)生爭吵。每當接到弟弟的電話,聽到電話那頭傳來激烈的爭吵聲,我的心就揪成一團。不管是白天還是深夜,只要他們發(fā)生矛盾,我都會立刻趕到他家調(diào)解。無數(shù)個夜晚,我在寂靜的街道上匆匆趕路,路燈將我的影子拉得很長很長,疲憊和焦慮籠罩著我。但看到二哥在我的照顧下稍微舒適一些,看到弟弟和后老伴在我的調(diào)解下暫時和好,我又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血脈相連的親情讓我無法對他們的困境視而不見。
在生活的重重壓力之下,我始終沒有放棄對精神世界的追求?;蛟S是因為童年時期的經(jīng)歷,讓我對知識和文字有著格外深厚的情感。小時候,家里窮得叮當響,父母都沒什么文化,母親雖然支持我讀書,但也無能為力。父親更是不理解讀書的意義,每次我提出買書的要求,都會遭到他的一頓責罵。記得有一次,我攢了好久的零花錢,終于買到了一本夢寐以求的作文書,滿心歡喜地拿回家,卻被父親發(fā)現(xiàn),他大發(fā)雷霆,一把奪過書摔在地上,還大聲呵斥我浪費錢。那一刻,委屈的淚水奪眶而出,我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撿起被摔得皺巴巴的書,心里暗暗發(fā)誓,等我長大了,一定要有很多很多的書。是姐姐的鼓勵,讓我在艱難的求學路上堅持了下來,她雖已不在,但這份對知識的渴望早已深深扎根在我心中。
如今,我終于有了實現(xiàn)夢想的能力。走進書店,那濃郁的油墨香撲面而來,一排排整齊的書架就像知識的寶庫,等待著我去探索。我在書架間徘徊,精心挑選每一本書籍,就像一個尋寶人發(fā)現(xiàn)了珍貴的寶藏。每當我把一本本新書帶回家,小心翼翼地擺進書柜時,心中都充滿了喜悅和滿足?,F(xiàn)在,我的書柜里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書籍,有記錄中國現(xiàn)代史的厚重典籍,讓我了解國家的發(fā)展歷程;有經(jīng)典的文學名著,帶我領略不同的人生百態(tài);還有許多關于寫作和攝影的專業(yè)書籍,幫助我提升自己的技能。閑暇時光,我喜歡坐在書房的窗邊,泡一杯濃茶,陽光透過窗戶灑在書頁上,我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忘卻了生活的煩惱和疲憊,在知識的海洋中盡情遨游,汲取著前行的力量。
也正是在這一年,我多年來記錄老石油人故事的心血,凝結成了32萬字的著作《百味人生》。這些故事的主人公,都是我身邊平凡而又偉大的老石油人。油田退休的王長榮、李玉堂老師傅,他們癡迷于根雕藝術,把一塊塊普通的樹根,經(jīng)過精心雕琢,變成了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朱老師熱衷于收藏石頭,每一塊石頭在他眼中都有著獨特的故事和價值;郭啟和老師則用畫筆描繪生活,用色彩勾勒出美好的瞬間。還有福玉彩廠退休的楊師傅、社區(qū)退休的林師傅,他們雖然離開了工作崗位,但依然發(fā)揮余熱,主動為社區(qū)居民修理門鎖、疏通坐便,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奉獻精神。最讓我敬佩的是吉林油田老干部孫英琦,他“退而不養(yǎng)”,憑借著自己的熱情和毅力,建起了金秋俱樂部,為老年人提供了一個娛樂休閑的好去處。在俱樂部里,老人們唱歌跳舞、下棋聊天,充滿了歡聲笑語,這里成了他們溫暖的“第二個家”。我被他們的故事深深打動,用手中的筆記錄下他們的點點滴滴。當《百味人生》出版后,在油田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看到自己的文字得到大家的認可,我感到無比的欣慰和自豪。更讓我驚喜的是,油田出版的《油海浪花》收錄了我的十幾篇稿件,這對我來說,是莫大的鼓勵和肯定。
搬到300棟小區(qū)后,生活還為我?guī)砹艘环菡滟F的友誼。因為孫女能歌善舞,我結識了馮書民老師。那是在一次小區(qū)的文藝活動中,我看到一位背著專業(yè)攝影器材的人,正專注地拍攝舞臺上的表演。我走上前去,和他攀談起來,發(fā)現(xiàn)我們都對攝影有著濃厚的興趣。就這樣,我們成了志同道合的攝友。此后,我們經(jīng)常相約一起外出攝影,有時去郊外拍攝美麗的自然風光,清晨的露珠、傍晚的夕陽,都被我們收錄進鏡頭;有時在城市的街頭巷尾穿梭,捕捉人間的煙火氣息。每次孫女有活動,我和馮老師都會提前做好準備,帶著相機和攝像機,像專業(yè)的攝影師一樣,認真地記錄下她在舞臺上的每一個精彩瞬間。活動結束后,我們會迫不及待地坐在一起,分享拍攝的成果,馮老師還會和我交流攝影技巧,我們一起討論如何構圖、如何運用光線,在交流中,我們的友誼也越來越深厚。這些與攝友相伴、為孫女記錄成長的時光,成了我生活中最美好的回憶之一,讓那些艱難的日子也變得溫暖而有意義。
2013年,是充滿挑戰(zhàn)的一年,也是收獲滿滿的一年。在這一年里,我在生活的困境中掙扎過、在家庭的重擔下疲憊過,但我從未放棄過對生活的熱愛、對夢想的追求。那些溫暖的親情、珍貴的友情,還有文字和攝影帶來的快樂與滿足,都讓我堅信,無論前方的道路多么坎坷,只要心中有光,腳下有路,就一定能走出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而姐姐雖然離開了,但她的愛與鼓勵,永遠是我生命中最溫暖的光,照亮我前行的每一步,也讓我更加懂得珍惜身邊的親人和來之不易的幸福。(未完待續(xù))
李明軍,筆名文實。1960年3月出生于扶余縣三岔河鎮(zhèn),大專文化,原為《吉林石油報》主任編輯,副高級職稱。2020年3月正式退休。
多年來撰寫新聞及散文、小說稿件2000余篇,發(fā)表在省內(nèi)外30余家報刊雜志上。近年來,在搞好報紙編輯的基礎上,潛心研究新聞理論,《淺談企業(yè)報的策劃》、《如何挖掘新聞由頭》、《如何讓企業(yè)報經(jīng)濟版活起來》等多篇論文發(fā)表在省級以上業(yè)務刊物上,并有部分論文獲省內(nèi)外新聞理論研討一、二、三等獎。并公開出版《松遼寫真》、《走進新聞芳草地》、《百味人生》等著作,目前第四本新聞著作正在出版中。同時,他的名字已被編入到《中國當代學者傳略》一書?,F(xiàn)為松原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吉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
大連有聲文藝,是繼徐麗創(chuàng)辦《朗讀者》讀書會(又名:松嫩流域朗誦團)之后又創(chuàng)刊的有聲文學媒體。大連有聲文藝,就是把精品文學變成好聲音。每一個文字,不僅僅是文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愛,有思想的精靈。每段文字都是通過深思熟慮的結晶,更是對文學藝術和生命的敬畏。2021年4月9日,徐麗文學自媒體《大連有聲文藝》應運而生,隨之得到松原文化界和多個城市眾多文朋師友紛紛投稿。可見廣大讀者對聲音藝術的追求和心理渴望。文學藝術永遠為廣大讀者服務。植根于生活土壤的文學精品,經(jīng)過原創(chuàng)作者再次提煉,又經(jīng)過好聲音的錄音誦讀,為文字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和提升。喧囂的紅塵,浮躁的世界,好聲音的魅力和穿透力能為讀者奉上聽覺的文化盛宴。
之所以取名“大連”,寓意:大連在東北三省,無論是從經(jīng)濟還是文化等多角度,都是名列前茅的海濱城市,而且覆蓋率很廣,能帶動文學藝術齊飛并進。讓精品文學得到廣泛的傳播。“有聲”就是把文字變成好聲音。“文藝”就是文學藝術。組合起來就是“大連有聲文藝”。
大連有聲文藝編輯部
文學顧問:李明軍
藝術顧問:沈樹立
藝術指導:呂東飛
配樂指導:賈興旺
文藝評論:姚宗希
總編:徐麗
收稿:麗子
審核:北方二丫
編輯:北方的云
執(zhí)行總編:林海麗子
大連有聲文藝總編徐麗女士,有償為各企事業(yè)單位、各大餐飲、美業(yè)、洗浴、企業(yè)家,撰寫創(chuàng)業(yè)經(jīng)歷和企業(yè)背景,以及人生自傳。編輯部收集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思想性、藝術性都非常精彩的文學作品,可用好聲音演繹。投稿微信:林海麗子15043872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