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光星辰:父親的生命史詩
作者/羅文豪
在時光幽長的隧道中回溯,農(nóng)歷庚午年的蟬鳴,宛如一首古老歌謠的序曲,于大巴山褶皺里的南江縣悠悠唱響。那青瓦土墻的院落,承載著命運奇妙的交響,父親的啼哭,恰似破曉的第一聲鐘鳴,劃破了 1932 年川北晨霧的迷茫。
彼時,中國大地風云激蕩,長江濁浪翻涌,如時代的暗流洶涌。川北這片土地,晨霧彌漫,父親的童年,如同鐵砧上的坯料,被命運狠狠鍛打。12 歲的稚嫩骨血里,槍刺挑開的,不只是解放南江的硝煙,那是如墨的戰(zhàn)火,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掙扎;更是茶馬古道上鹽袋深深勒進肩胛骨的深痕,每一道痕,都刻著生活的艱辛,每一滴汗,都浸著歲月的咸澀。

從巴州到漢中的石板路,蜿蜒如歷史的脈絡。父親的腳印與馬幫的鈴響重疊,一步一步,丈量著生活的重量。背簍里,裝著的不僅是貨物,更是對土地深入骨髓的忠誠,那是一種刻在靈魂深處的眷戀與執(zhí)著。
他見過土匪的槍響驚飛山林野鶴,槍聲似惡魔咆哮,打破寧靜;也見過解放軍的紅旗漫過山頭,如希望曙光,照亮前路。當同齡孩子在田埂無憂無慮追逐蜻蜓,父親的手掌已握過漢陽造的冰冷,那冰冷透骨,卻鑄就了他的堅毅??噹碌膫?,在午夜發(fā)癢,如大地深處涌動的巖漿,灼燙著少年過早成熟的脊梁。
時代的風箱呼呼拉動歲月長繩,將父親的童年一寸一寸鍛造成鐵。這鐵,是后來供銷合作社里稱量生活的秤星,精準衡量民生所需;是三線建設中秘而不宣的基石,默默撐起時代重任。

五星紅旗在山坳驕傲升起,那抹鮮艷的紅,如希望火種,點燃父親心中熱忱。他出現(xiàn)在初級社的曬谷場,木犁翻起的春泥沾在褲腳,那是大地的饋贈。他數(shù)著社里的耕牛,那是集體財富的象征;數(shù)著日子的經(jīng)緯,編織生活的藍圖。
從初級社社長到高級社社長,算盤珠子在他指尖歡快跳躍,撥響集體主義激昂節(jié)奏。糧倉鑰匙掛在腰間,沉甸甸的分量仿若一方月亮,照亮社員們的希望。人民公社大喇叭里,他的聲音如洪鐘掠過田野,與播種機轟鳴共振,奏出豐收序曲。那些年,汗水如春雨滴進秧田,化作稻穗低垂的謙遜,那是對大地的感恩,對勞作的敬意。
1958 年的晨光,如溫柔的手推開供銷合作社的木門。柜臺后的搪瓷缸醒目印著“為人民服務”,那是信仰的烙印,行動的指南。而真正的戰(zhàn)場在隱秘角落——“三線建設”密令如驚雷從北京傳來,廣元礦區(qū)燈火在地圖上瞬間成為禁區(qū)。112 廠的保密代號似神秘密碼,廣明廠的光學儀器藏著國家銳利的眼睛,廣旺煤礦的巷道里,煤塊閃爍著工業(yè)時代的璀璨星光。

父親的公文包里,裝著國家計劃調(diào)撥清單,那是責任的承載,使命的擔當。辦公桌、暖水瓶、勞保手套,這些看似普通的日用品,通過他的雙手,如傳遞希望的火炬,送進那些用代號命名的廠區(qū)。他踏遍大巴山的褶皺,那是大地的皺紋,記錄歲月滄桑;在嘉陵江與長江交匯處,丈量水路,那是時代的脈絡,流淌發(fā)展的希望。
貨船汽笛驚起白鷺,如一幅靈動畫卷。他的筆記本里,記著每個保密廠礦的隱秘入口,那是通往希望的通道;記著雨季哪條山路會塌方,那是對安全的警覺;記著哪個渡口的艄公最可靠,那是對工作的細致。那些年,他的行程是國家秘密,連母親也只知道他“去山里送貨”。深夜歸來,他的膠鞋沾著不同地域的泥土,那是征途的印記;袖口留著柴油與汗水的混合氣息,那是奮斗的勛章。他從不對家人提及廠礦名字,仿佛那些在地圖上被抹去的坐標,早已刻進他的骨血,成為生命一部分。
1974 年,黨徽別在胸前,那抹閃耀的紅,如心中永不熄滅的火焰。父親鬢角悄然染上風霜,那是歲月痕跡,奉獻的見證。50 年黨齡的光陰,如奔騰不息的河流,他把“先進工作者”獎狀鎖在木箱底,那是低調(diào)的謙遜;把“模范標兵”證書壓在鋪板下,那是內(nèi)斂的品格。
四川省供銷合作總社表彰大會上,他站在領獎臺角落,掌聲如潮時,目光仍堅定望向大巴山方向——那里有他未走完的山路,每一步都印著責任;有他曾用算盤核計的每一分物資,每一粒算珠都凝聚心血。
在達縣地區(qū)供銷社日用雜品公司,他是行走的商品百科全書:知曉萬源竹篾最適合編筐,清楚渠縣土布耐洗程度,能從肥皂氣味辨別大竹縣或開江縣工藝。那些年,商業(yè)工作是計劃經(jīng)濟的毛細血管,他是最精準的紅細胞,在巴山蜀水血管里不知疲倦輸送生活必需。技術骨干稱號并非虛名,他改良的貨物捆綁法讓騾馬多馱二十斤鹽,設計的倉庫防潮系統(tǒng)使霉損率降為零,這是智慧結晶,專業(yè)體現(xiàn),更是責任堅守。

退休后,他常坐在院壩靜靜磨一把老算盤。算珠在掌心滾動,發(fā)出細碎聲響,如時光輕語,回放那些年的物資調(diào)撥單。當子女問起三線建設往事,他只淡淡說:“都是該做的事。”那些被國家保密的歲月,被他封存在皺紋深處,如封存在陶罐里的陳釀,只在某個深夜,月光漫過窗欞時,才獨自品嘗其中甘苦。他從不炫耀功績,單位檔案記錄也簡潔明了,他的一生,宛如一本用行動書寫的字典,每個字都刻著“奉獻”,質(zhì)樸而純粹。

2025 年父親節(jié),93 歲的父親依舊堅持自己做早餐。沖米粉的手微微顫抖,似在與歲月頑強抗爭;站著的雙腿戰(zhàn)戰(zhàn)兢兢,卻倔強支撐身軀。他育有 9 個兒女,5 子 4 女,今年父親節(jié)前夕,四面八方,國內(nèi)國外,他的兒孫、曾孫共 92 人歡聚一堂。他目光仍能穿透時光霧靄,深邃而溫暖,飽含對家人深情,對生活熱愛。
他手背上布滿老年斑,如地圖斑點,那是歲月蓋在皮膚上的郵戳,記錄人生旅程。他不再談論達縣十一縣版圖,不再提及綿陽地區(qū)礦區(qū)分布,但偶爾夢中喃喃:“112 廠的辦公桌該補貨了……”那是心底對工作的念念不忘,對責任的至死不渝。

對子女教育,他從不用說教。童年記憶里,最深的是他凌晨四點起床整理賬本的背影,堅毅挺拔,如巍峨大山為家人遮風擋雨;是他大雪天徒步三十里送急件后凍裂的腳跟,那傷痕是奉獻勛章,激勵子女勇往直前;是他把單位多發(fā)半袋面粉原封不動退回的固執(zhí),那固執(zhí)是對原則的堅守,如明燈照亮子女前行道路。
他用沉默行動筑起高墻,墻內(nèi)是對原則堅如磐石的堅守,墻外是紛紛擾擾的世俗誘惑。當別的家長用物質(zhì)獎勵孩子,他只說:“人活一口氣,樹活一層皮?!边@簡單話語,蘊含深刻人生哲理,如標尺衡量做人準則。

他留下的遺物簡單:磨得發(fā)亮的算盤,是工作生涯見證,每粒算珠訴說奮斗故事;泛黃老相冊,里面沒有一張工作照,詮釋低調(diào),淡泊名利;一疊用紅布包著的獎狀,是榮譽象征,卻被深藏不事張揚;還有寫滿心得的工作筆記。筆記里沒有豪言壯語,只有“今日送廣元礦區(qū)物資,山路結冰,需繞道”“廣明廠光學儀器防震包裝需改進”等瑣碎記錄,卻字字透著對工作的敬畏,對責任的擔當。
如今,當我們在互聯(lián)網(wǎng)搜索“三線建設”“保密廠礦”,那些模糊歷史細節(jié)里,或許就有父親當年走過的路、見過的人。他是千萬個默默無聞建設者之一,像大巴山深處的鵝卵石,被時代河流沖刷,卻始終保持最初形狀。他的哲理不在書本,而在“踏遍大江南北”的雙腳上,在“秘密為黨”的沉默里,在“從不提示實際工作”的淡泊中。

父親的一生,是時光寫就的宏偉史詩,章節(jié)由時代精心劃分,韻腳是汗水與堅守交織的旋律。從茶馬古道到供銷柜臺,從保密廠區(qū)到退休庭院,他的軌跡如巨筆畫過中國社會變遷圖譜。
那些排比句,藏在他重復的腳步里——踏遍巴山蜀水,踏遍大江南北,踏遍計劃經(jīng)濟每個節(jié)點,一步一步走出堅定人生之路;那些對仗句,嵌在他的身份轉(zhuǎn)換中——既是社長又是黨員,既是供銷員又是保密工作者,既是父親又是精神導師,每一個身份都是責任擔當,每一次轉(zhuǎn)換都是使命延續(xù)。

他教會我們:真正的傳承不在言語叮囑,而在血脈流淌的品格。當我們工作中遇到抉擇,會想起他退回多余物資的背影,如燈塔指引堅守原則;當我們生活中想走捷徑,會看見他雪夜徒步的腳印,如路標提醒腳踏實地。
他用一生證明:默默無聞不是平庸,而是把個人理想熔鑄進國家需要的大冶爐,讓生命在奉獻中熠熠生輝;以身作則不是表演,而是讓每個行為都成為可觸摸的標桿,引領他人走向光明。

93 歲的父親,像一本線裝書,封面泛黃是歲月洗禮,內(nèi)頁字字清晰是精神傳承。在這個父親節(jié),我們讀他的皺紋,那是歲月溝壑,藏著無盡故事;讀他的沉默,那是深沉力量,蘊含人生智慧;讀他用行動寫就的詩行,那是生命贊歌,奏響永恒旋律。
那些被歲月褶皺收藏的星辰,正透過時光縫隙,照亮我們前行的路——那是老共產(chǎn)黨員用生命刻下的坐標,是時代留給我們的精神富礦,是永不褪色的傳承之光,引領我們在人生征途上,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讀羅文豪作品
《時光星辰:父親的生命史詩》有感
作者/李淑林
這篇文章是作者對父親一生的深情回顧與禮贊,展現(xiàn)了一位平凡而偉大的父親形象,其無私奉獻的精神令人動容。讀完后,我的內(nèi)心久久不能平靜,感慨萬千。
父親的一生與時代的發(fā)展緊密相連,他的經(jīng)歷是中國社會變遷的生動寫照。從艱苦的童年,到投身集體事業(yè)、參與三線建設,再到退休后的低調(diào)生活,他始終堅守著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他以不同的身份默默奉獻,無論是作為初級社社長、供銷合作社員工,還是保密工作者,他都盡職盡責,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的需要之中。這種與時代同呼吸、共命運的精神,讓我深刻體會到個人命運與國家發(fā)展息息相關,我們應該在時代的浪潮中找準自己的位置,為國家和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父親的奉獻精神貫穿了他的一生,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奉獻。在三線建設期間,他肩負著國家的重任,行走在大巴山的褶皺里,為保密廠礦輸送物資。他的行程是國家秘密,連家人都知之甚少,但他毫無怨言,默默承受著工作的壓力和艱辛。他把“先進工作者”“模范標兵”等榮譽深藏起來,從不炫耀自己的功績,這種低調(diào)謙遜的品格令人敬佩。他的奉獻不是為了追求名利,而是出于對國家和人民的熱愛,對工作的高度責任感。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寶貴的財富,值得我們永遠學習和傳承。
父親對子女的教育方式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從不刻意說教,而是用自己的行動影響著子女。他凌晨四點起床整理賬本的背影、大雪天徒步送急件后凍裂的腳跟、退回單位多發(fā)半袋面粉的固執(zhí),這些看似平凡的舉動,卻成為子女心中最深刻的記憶,激勵著他們勇往直前,堅守原則。他用自己的一生為子女樹立了一個可觸摸的標桿,讓他們明白什么是責任,什么是擔當。這種以身作則的教育方式,比任何言語都更有力量,讓我認識到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父母的言傳身教至關重要。
父親的遺物雖然簡單,卻蘊含著豐富的精神內(nèi)涵。磨得發(fā)亮的算盤、泛黃老相冊、用紅布包著的獎狀以及寫滿心得的工作筆記,這些物品見證了他的工作生涯,也體現(xiàn)了他低調(diào)、淡泊名利、對工作敬畏的品質(zhì)。它們是父親留給子女的寶貴財富,也是時代留給我們的精神富礦。這些遺物提醒著我們,要珍惜先輩們用汗水和奉獻換來的美好生活,傳承他們的精神,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作者父親的一生是平凡而偉大的一生,他是千萬個默默無聞建設者的縮影。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耕耘,無私奉獻,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為國家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們的精神如同一顆顆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們前行的道路。在新時代,我們應該以他們?yōu)榘駱?,傳承和弘揚他們的精神,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者簡介
羅全章(筆名:羅文豪)1963年7月生于四川巴中,大專學歷(漢語言文學),資深商業(yè)管理者、文化學者、簽約詩人,曾任南江縣商業(yè)局行政辦主任;2008年創(chuàng)辦上海包裝材料,新材料研發(fā),上海包裝產(chǎn)品設計,打造“低碳包裝示范工廠”,年產(chǎn)值超8000萬元,獲“上海綠色制造標桿企業(yè)”。
文化領域深耕巴蜀地域文化與商道研究,系中國民間地方歷史文藝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詩刊》特邀撰稿人,《華夏精品文學》《蜀川文學》《當代作家》《華夏精品文學》恩陽區(qū)作家協(xié)會,巴中市詩詞楹聯(lián)協(xié)會會員。
作品散見《收獲》《中國詩刊》等,組詩《南江十二時辰》入選年度詩選,散文《供銷社往事》收錄《時代印記》,水墨作品《巴山商棧圖》獲國家級作品獎,文化傳承突出貢獻獎”,發(fā)起“巴山商韻”文化項目,整理老字號口述史20萬字。
兼具商業(yè)管理與文化創(chuàng)作,以“商道人文”為特色,擅長地域歷史文化與商業(yè)歷史融合敘事,持續(xù)資助鄉(xiāng)村傳統(tǒng)文化教育。




出品人:李淑林
李淑林,網(wǎng)名陽光,注冊志愿者,仁義壽鄉(xiāng)民星榜樣.最美家庭,眉山市助人為樂最美家庭,名篇.金榜頭條總編導師,文學藝術網(wǎng)、文學名人堂等十大平臺總編。華夏精短文學學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東坡詩詞學會會員,理事,仁壽詩詞學會會員。年年被名篇評為文學領軍人物和年度功勛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