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評:郭沫若《女神》
文‖靳艷軍
夫詩者,天地之心聲,性情之至文也。自《三百篇》以降,騷賦歌行,各擅其勝;唐音宋韻,代有傳人。然世運遞嬗,文運隨之。逮夫清末民初,西學東漸,舊制崩析,詩道亦陷于窮途。文言之體,難抒新世之情;格律之縛,莫展時代之思。值此風云激蕩之際,郭沫若氏以《女神》橫空出世,如洪鐘震聵,若星火燎原,為中國新詩辟鴻蒙、開生面,其功烈誠不可沒也。今試從其思想、藝術、時代意義諸端,論其得失,以窺新詩變革之軌跡。
一、思想之瑰奇:破舊立新,熔鑄中西
《女神》之思想,若萬壑爭流,波瀾壯闊,兼具批判性與建設性,顯見中西思想交融之跡。其核心精神,首在愛國熱忱之迸發(fā)。如《鳳凰涅槃》,以神鳥自焚重生為喻,寫“五百年來的眼淚傾瀉如瀑,/五百年來的眼淚淋漓如燭”,極言舊中國之積弊沉疴;復以“我們歡唱,我們翱翔”之高呼,昭示民族新生之希望。此詩非獨詠物,實以神話寄寓家國情懷,將個體生命與民族命運熔為一爐,其境界之宏闊,情感之深摯,迥出時流。
次則個性解放之張揚?!短旃贰芬辉?,以“我把月來吞了,/我把日來吞了”之狂想,展現自我意識之無限擴張。詩人以“天狗”自喻,突破傳統詩學“溫柔敦厚”之藩籬,將“小我”提升至與宇宙同輝之境。此等表達,與尼采“超人哲學”、惠特曼《草葉集》中對個體力量之禮贊遙相呼應,既彰顯西學影響,亦暗合近代中國掙脫封建枷鎖之時代訴求。誠如詩人自云:“我是我自己的太陽,/縱然天暗了,我也有自己的光芒”,其沖破桎梏、追求自由之精神,躍然紙上。
復有泛神論思想之滲透?!豆夂!分小盁o限的大自然,/你是我的母親!”,《梅花樹下醉歌》里“宇宙呀,宇宙,/我要努力地把你詛咒”,皆可見斯賓諾莎“神即自然”之哲學印記。郭沫若借泛神論消解神權與人權之對立,將個體融入宇宙萬物,既構建起“天人合一”之新境界,又賦予詩歌以形而上之哲思。然其泛神論非純然西學移植,實與莊生“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之思想血脈相通,此乃中西哲思交融之妙筆。
然《女神》思想亦存偏頗之處。部分詩作因激情過盛,流于口號化表達。如《巨炮之教訓》中“為自由而戰(zhàn)喲!/為人道而戰(zhàn)喲!”,雖彰顯反帝反殖之志,然說理直白,詩意稍減。且其對西方文明之推崇,偶有理想化傾向,未能深刻洞察資本主義之矛盾,此乃時代與認知之局限,亦不可苛責。
二、藝術之革新:自由奔放,別開生面
《女神》之藝術價值,首在詩體之解放。郭沫若摒棄舊詩平仄對仗之規(guī),開創(chuàng)自由體新詩范式。其詩句長短參差,如《立在地球邊上放號》:“無數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啊??!好幅壯麗的北冰洋的晴景喲!”以口語入詩,隨情感起伏斷句,節(jié)奏如潮涌浪奔,全無雕琢痕跡。此等自由,非漫無節(jié)制,實以內在情感為韻律,正如詩人所言:“詩之精神在其內在的韻律”,將音樂性融于情感流動之中。
其表現手法亦多有創(chuàng)獲??鋸堉\用,如《天狗》中“我把全宇宙來吞了”,以超現實想象凸顯自我力量;象征之技巧,如《爐中煤》以“煤”喻赤誠,以“女郎”喻祖國,化抽象為具象;擬人之妙筆,如《地球,我的母親》直呼大地為“母親”,賦予自然以生命溫度。此外,詩中大量運用排比、反復,如《晨安》以“晨安!……”句式貫穿全篇,形成排山倒海之勢,強化情感宣泄。
在語言運用上,《女神》既突破文言雅馴之態(tài),又避免白話之粗陋。其詞匯豐富駁雜,既有“浩?!薄半硽琛钡任难匝旁~,又有“力喲!力喲!”之口語呼喊;既引“Pantheism”(泛神論)等西語詞匯,又化用“羲和”“嫦娥”等神話意象。這種古今中外、雅俗相融之語言風格,為新詩語言開拓廣闊天地,使詩歌既能承載深邃思想,又不失靈動鮮活。
然自由體之弊,亦在《女神》中顯露端倪。部分詩作因追求形式解放,導致結構松散。如《死》一詩,意象堆砌,情感跳躍失序,令人難尋脈絡。且其語言偶有歐化痕跡,如《匪徒頌》中“倡導社會改造的狂徒,/利澤眾生的墨子呀!”之句式,雖顯新奇,卻稍違漢語表達習慣。
三、時代之回響:承前啟后,澤被詩壇
《女神》之誕生,恰逢新文化運動方興未艾之時。彼時白話文運動雖已興起,然新詩創(chuàng)作仍多徘徊于舊體詩之陰影。胡適《嘗試集》尚顯稚嫩,俞平伯、康白情之作亦未脫舊韻窠臼。郭沫若以《女神》橫空出世,如狂飆突進,徹底打破舊詩格律與意境之桎梏,為新詩確立獨立品格。其自由奔放之詩風,激勵聞一多、徐志摩等人探索“新格律”,亦啟發(fā)艾青、田間等人走向現實主義,成為新詩史上承前啟后之里程碑。
于社會思潮而言,《女神》恰似時代號角。其對封建禮教之批判、對個性解放之呼喚,與“五四”精神桴鼓相應?!杜裰偕分小靶略斓钠咸丫茲{,/不能盛在那舊了的皮囊”,以隱喻揭露舊制度之腐朽,激發(fā)青年反抗意識。當時青年學子爭相傳誦,奉為精神解放之宣言,其思想啟蒙之功,實不亞于魯迅之小說、陳獨秀之檄文。
在文化交流層面,《女神》亦具特殊意義。其融匯中西之創(chuàng)作實踐,打破“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之局限,證明新詩可兼收并蓄、自成高格。詩中對泰戈爾、雪萊、惠特曼之借鑒,使中國新詩與世界文學潮流接軌;而對《楚辭》《莊子》之化用,則彰顯民族文化根脈。此等探索,為后世詩人處理傳統與現代、本土與外來之關系,提供寶貴范式。
四、余論:新詩變革之鏡鑒
綜觀《女神》,其思想之深刻、藝術之創(chuàng)新、影響之深遠,皆足垂范后世。然其得失亦為新詩發(fā)展留下重要啟示:詩歌革新當植根于時代土壤,若脫離現實關懷,則易流于空洞;形式解放須以詩意為本,若一味追求自由而失卻韻律,則難成佳作;文化融合當取其精華,若盲目崇外或固守傳統,則必陷偏頗。
時至今日,新詩已走過百年歷程,然《女神》之精神仍熠熠生輝。其對自由之向往、對理想之追尋、對創(chuàng)新之執(zhí)著,始終激勵著當代詩人。當我們重讀“我飛奔,/我狂叫,/我燃燒”之詩句,猶能感受到那個風云激蕩時代的脈搏,亦能從中汲取突破陳規(guī)、奮勇前行之力量。誠哉,《女神》者,不僅為郭沫若之絕唱,更為中國新詩之豐碑,其光芒必將永續(xù)照耀詩國蒼穹。
作者簡介:靳艷軍,1986年出生,甘肅武都人,心理學博士,企業(yè)家、戰(zhàn)略家、慈善家、辭賦家、詩人?,F任靳氏集團董事局主席,西安工業(yè)大學特聘教授、文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創(chuàng)業(yè)導師,兼三所高??妥淌?、國家級特聘專家、科技部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人才、陜西省優(yōu)秀民營企業(yè)家,秦商總會副會長。2020年被評為中國十大經濟影響力人物、世界經濟論壇全球青年領袖;2024年被評為影響中國年度經濟人物。業(yè)余時間從事詩詞賦創(chuàng)作及紅學研究,10余篇賦被勒石以刻。部分詩賦作品被翻譯成英、法、德、日、西、意、俄、阿、韓、蒙等十余種語言,也被眾多書法家書寫。目前已創(chuàng)作和發(fā)表古體格律詩詞9200余首,辭賦200余篇,《紅樓夢》文章162篇,兼有楹聯、古代散文、新詩等文學創(chuàng)作1000余篇(首),各類作品100余萬字,同時,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累計向社會公益事業(yè)捐贈物資善款2750余萬元。
參賽詳情請點擊以下征稿鏈接
https://m.www.topproducerforum.com/news/show_4053488.html&
﹌﹌﹌﹌﹌﹌﹌﹌﹌﹌﹌﹌﹌﹌﹌﹌
大賽投稿郵箱:
942251831@qq.com
紙刊投稿郵箱:
bailu6698@163.com
紙刊投稿、訂閱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體裁:現代詩、散文詩、散文、詩歌評論、古詩詞賦、報告文學、閃小說、中短篇小說 
掃碼添加主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