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頂軍帽
赤壁 鮮其文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發(fā)生在四人幫橫行的那個特殊年代。
我所講的,是一頂抗美援朝志愿軍戰(zhàn)士的軍帽。它可不是一頂普通的軍帽,它見證了紛火連天的歲月,也見證了那個時代中國軍人和氣慨。
軍帽的擁有者,是一位抗美援朝的老兵游某,當年參加志愿軍,是一位汽車兵,在參戰(zhàn)期間多次頂著美軍飛機的狂瘋濫炸,在沒有人掩護的情況下,給前線運送物資,并多次完成任務,僥幸的活了下來。當抗美援朝勝利號角吹響時,轉業(yè)到北京,并參加人民大會堂的建設。
但由于種種原因,后轉到咸寧地區(qū)崇陽縣任客車司機,在其期間由于話不關風,又得罪某位領導,將其停職轉到蒲圻縣羊樓洞鎮(zhèn)。
由于轉來轉去,轉業(yè)時的軍裝多已破損,身邊只剩下一件志愿軍舊棉襖,一頂完好的志愿軍棉帽,倍為珍惜。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因其父解放前去了臺灣,屬海外關係,一九六九年全家下放農村。開始了漫長的十年農村生活。
碰巧我是一九六八年下放知青,和他同在一個生產隊。時光回返到四人幫橫行的時候,那時我為生產隊農技隊長,當時一個運動接一個運動,今天斗這個,明天批那個,特別是割資本主義尾巴。當時住隊干部郭某(中學老師)一不懂種田作地,二不管社員疾苦,每天喊著,田邊地角種植經濟作物是資本主義,一定要割去。連社員自由地邊,種幾株黃花也被連根挖掉。
社員有苦難言,游某和別人說話時嘟嚕了幾句,說:把田邊地角的農作物全割掉了,怎么辦呀?那可是油鹽零花錢呀!不料被人告訴郭某,郭某記在心里。就在那年冬天復修王家山水庫時,工作組布置任務,為了搶修水庫,各隊要抓典型,已促工程進展,決定工地上開批斗會,各生產隊把典型報上來,以提高社員積極性。
由于我隊離工地較近,又無典型可抓,郭某把眼光投向了有海外關系的游某,開隊委員時郭作動員,并安排人會上發(fā)言批斗。但苦無人發(fā)言,又不能硬來,隊委會不歡而散。
那年臘月的一個下午,在水庫工地上召開了批斗游某大會。郭某羅列罪狀慷慨激昂,發(fā)言時由于事實出于,游多次反駁,郭某惱羞成怒,加上隊委會的不歡而散,對游動粗,游不服幾次反抗,多次將其軍帽扔到地上,游多次奮力揀起戴在頭上。大喊你打我可以 ,但不能扔我的軍帽,那是我參加抗美援朝惟一的念想。它紀載了很多,很多…!
并大聲說:我一生對得往這頂軍帽,也記得我是一位戰(zhàn)士,也對得往黨和人民,對得住國家,能上能下,從不叫屈??吹杰娒本拖氲侥切奚膽?zhàn)友,至少我活了下來。這頂軍帽是國家和軍隊發(fā)給我的,什么委屈都能受,但決不允許你扔我的軍帽,我守護的是一個軍人的尊嚴。
一晃來到了春風勁吹的一九七九年 ,各行各業(yè)落實政策,留鄉(xiāng)知青全部返城,當年下放的城鎮(zhèn)居民也陸續(xù)回城。游某全家落實政策返回羊樓洞鎮(zhèn),分配扇筷廠,后任廠司機,每年冬天他都戴著那頂軍帽,有人問他:這帽子太舊了你換一頂新的吧!他說:那不行,這頂軍帽是我對戰(zhàn)友的思念,和那段歷史的銘記。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繼續(xù)在崗位上發(fā)揮余熱。始終按一個軍人的標準要求自已,直到離世歸隊。
?
?
個人簡歷 鮮其文,男,老藉四川,現(xiàn)居湖北省赤壁市,一九五二年出生。六八屆知青,七九返城。文學愛好者。中華詩詞學會會員、遼寧省詩詞學會會員、鐵嶺市詩詞學會會員。作品選錄《白鷺文刊》和《華夏詩文集萃》紙刊出版,民間百度詩人。榮獲中華黃河杯全國文學作品大賽,詩詞組金獎。榮獲《偉大征程杯》,紅軍長征出發(fā)九十周年,全國文學作品大賽一等獎。榮獲《最美中國年》全國文學作品大賽二等獎。榮獲《白鷺杯》首屆文學作品大賽,十大精英詩人獎。榮獲中國微信作家協(xié)會,九州文學會,經典文壇網(簡稱二會一網)金龍杯全國文學作品大賽精品獎。榮獲《迎夏杯》三榜合一文學大賽第四名?,F(xiàn)為《世界文學》簽約詩人。在全國多家媒體平臺發(fā)表千余作品。并岀版?zhèn)€人專輯《老知青閑吟集》。
參賽詳情請點擊以下征稿鏈接
https://m.www.topproducerforum.com/news/show_4053488.html&
﹌﹌﹌﹌﹌﹌﹌﹌﹌﹌﹌﹌﹌﹌﹌﹌
大賽投稿郵箱:
942251831@qq.com
紙刊投稿郵箱:
bailu6698@163.com
紙刊投稿、訂閱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體裁:現(xiàn)代詩、散文詩、散文、詩歌評論、古詩詞賦、報告文學、閃小說、中短篇小說 
掃碼添加主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