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槐菊簡介,湖南慈利縣人,土家族。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廣東省作協(xié)會員,張家界市作協(xié)會員,東莞市作協(xié)會員,慈利縣作協(xié)會員,已出版散文集《路邊黃》《三月菊》。
蕓蕓眾生,有的人長期強勢存在。從我們一出生,就被他們的光環(huán)覆蓋,不論我們是否愿意,他們都成為人生路上的重要參照;有的人似乎來過,但是分開后,總是想不起來,后來,不出所料消失在茫茫人海;也有的人,當我們差不多快忘記的時候,卻給人驚鴻一瞥:這是他,是那個她嗎?
槐菊老師是后一種人。
成長求學、長大就業(yè)、人生到達高光時刻,退休退養(yǎng),慢慢謝幕,這是自然規(guī)律、既定的軌跡?;本绽蠋熗诵菀院?,漸漸淡出我的視野,我?guī)缀跻詾檫@輩子的交集頂多是路上偶遇招呼一下。
突然有一天,槐菊老師從我的另一位老師盧銀中那里得到微信,我們就聯(lián)系上了。
“我在寫作,退休了,有時間了!”
這是她的第一句話。
我記得槐菊老師是教英語的。消瘦的身材,平常也難得看到她笑,做事認真得近乎刻板。至于在校園里迎面遇見,是不是打不打招呼還要糾結一下。
這是我對她的主要印象。
她居然寫作,這可能嗎!
不是說寫作有多么了不起,而是說對于一個從沒涉足這行的人來說突然萌發(fā)這樣的念頭,有點叫人措手不及!
她說的是真的。從2015年開始,斷斷續(xù)續(xù)寫到現(xiàn)在??墒俏覀兿喔羟Ю镏?,也不知道她的文字是何種風格,傾向哪種體裁,題材是哪些,而她需要詢問的是關于出版的問題。
凡是她需要了解的問題,我都盡我所能。后來,她申請加入了縣作協(xié),同時加入了市作協(xié)。每年回慈利也會聚一下。我并沒有追問她出版的事進展得如何,因為當下,各行各業(yè)都在卷,純粹的寫作舉步維艱,退到大眾視線以外。
槐菊老師總是說,去我的老家劉家山看看,我?guī)闳?,不去就太遺憾了。關于她說的劉家山,那是一個誕生故事的神奇去處,古道、溪溝、渡槽……我曾經無意間闖進去過,的確特別有感覺,當時,還寫下了幾個關鍵詞。但是意猶未盡的不甘時而還會襲擊我。
前天,縣作協(xié)組織一次采風活動,槐菊老師特意先天從深圳趕回來參加,我們一行幾十人冒雨前往指定地點,也拿到了她的兩個作品集《路邊黃》和《三月菊》。
匆匆讀了前言,再瀏覽一下目錄,對作品大體有了框架式的了解。再剔選篇目詳讀,居然停不下來了??偸窃诔鲩T前又返回把書放進包里,或者剛放下,又忍不住看下一篇?!抖纱穼懙氖俏以浗涍^無數(shù)次的一個渡口,卻不知道駕船的人姓啥;《老宅》前半部分寫的是親人日常瑣碎,有點像歸有光《項脊軒志》的味道。后面寫的是古道上的繁華和傳奇,再現(xiàn)了幾千年農耕時代商貿物流的滄桑歲月;《哥哥和妹妹》寫的是兩兄妹一輩子相依相扶的樸素感情……兒時趣事、家鄉(xiāng)美食、農家生活、社會變遷,她有意表達的是真實凡人生活,無意間暴露的卻是她人生的姿態(tài)。最讓我欣喜的是,很多內容如生產隊評工分、集體勞動場景、農村手藝人正是我需要了解的素材。斷斷續(xù)續(xù),近百篇文章,我已經在48小時內讀過一遍以上。
槐菊老師的作品都是她親身的經歷,文如其人,真實親切。我想到了一個詞:素顏寫作。這是一種內心獨白式的傾訴,是歷經人世悲歡、跌宕起伏之后淡定從容。
那個神奇的山村,滋養(yǎng)出如此靈性的靈魂,我并不詫異,讓我不解的是,那么多年,槐菊老師的寫作沖動是如何按捺下來的,難道她前半生的生活就是家庭和教育學生?
好久沒有這么仔細讀過純文字的東西了,有緣再次感受一下產生這些文字的場景,自然是別樣的體驗?;本绽蠋煼磸驼f要帶我去,我自然特別神往。
特別慶幸,我和槐菊老師能夠重逢,一路同行;十分期待,槐菊老師的第三部作品問世。而去老師家鄉(xiāng)重游、現(xiàn)場聽老師講解的念頭愈發(fā)迫切,迫切!
冷靜下來,我似乎對槐菊老師的寫作有了深層的認知。寫作,并不是每個人的必需,就如喝水,渴了,端起茶杯喝就是;也不是多么值得炫耀顯擺的事,更不是地位身價的標志。一個真誠生活的人,總是拿出最好的姿態(tài)對待生活,如吃飯一樣,每次入口,總要細細品味,真切感受。人的內心被一些俗物蒙蔽以后,鮮有純粹和真心。從得失利益的角度來說,她完全是可以不入這一行的,因為寫作根本不賺錢,出版作品反而還要貼錢;從性格和做派來說,她是非入這一行的。虔誠、真實,她是有太多的話需要表達的。而對我來說,槐菊老師的現(xiàn)身,就是一道光,增添了無窮的力量,助推我在寫作的路上走得更加堅決篤定。

作者簡介:田滿林,1996年發(fā)表處女作。以散文創(chuàng)作為主,曾有作品獲得國家、省、市獎勵,有作品入選《淚花光芒萬丈》《我們的風景》等作品集。
參加工作以后,從事新聞寫作多年,同時堅持文學創(chuàng)作。先后寫作《童年的小人書》《我的小鎮(zhèn)》《千年一晤》《騎行樂事》《故園花事》《春謁牡丹江》《五雷山月》等兩百余篇散文作品;也寫過文學評論《不能回避的鄉(xiāng)情》《品味這片地域文明》《真摯的愛情、濃烈的鄉(xiāng)情》等;還著有零星的詩作。
自2013年起,參與慈利抗戰(zhàn)課題研究,2014年寫成六集電視劇本《慈利阻擊戰(zhàn)》,同年完成制作拍攝,并在當?shù)仉娨暸_播出。長篇小說《澧水1943》獲得張家界市2022年“五個一”工程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