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井灣與石塢的故事》
作者:孫一亮
在雄偉的泰山背后,隱匿著一處足有十層樓高的瀑布潭。這里三面環(huán)山,兩道飛瀑傾瀉而下,從高處俯瞰形似天井,故而得名“天井灣”。泰山向有“前有黑龍?zhí),后有天井灣”之說,天井灣與黑龍?zhí)恫⒘袨橛慰捅刭p的兩大瀑布勝景。
天井灣坐落于“明堂泉”西側(cè),距“天龍水庫(kù)”約三華里,毗鄰登泰山的古道。它是泰山最大的瀑布潭,海拔約八百米。每逢雨季,瀑布如千尺銀鏈飛流直下,轟鳴聲震徹山谷,經(jīng)年累月的沖擊在崖下形成深潭。
相傳,天井灣是七仙女的浴所。每年六至九月夜深時(shí)分,仙女們便會(huì)翩然至此。她們生性愛潔,四海游歷間,太湖、鄱陽湖、洪澤湖、長(zhǎng)江雖碧波浩渺,卻難覓清幽之境。某年春末夏初的月夜,七仙女途經(jīng)天井灣上空,見此處溪清潭碧,潭中螭霖神魚金光閃爍,當(dāng)即按落祥云,在石坪寬衣解帶,入潭嬉戲,清脆的歡笑聲回蕩山谷。
一日,皓月當(dāng)空,山中一位牧羊人偶然撞見這一幕。他驚慌失措,想避開卻無路可走,只好躲在巨石后屏息等待。此時(shí),潭中突然傳來“救命”的呼喊。牧羊人顧不上羞澀,縱身躍入水中,奮力托起呼救的七仙小妹。殊不知,這竟是仙女們?yōu)榭简?yàn)人心設(shè)下的局。七仙小妹感念牧羊人的善良勇敢,攜他向北飛至一處開闊之地,揮袖間變出成群牛羊,又筑起石屋,還在屋西側(cè)引出清泉。從此,無家可歸的牧羊人有了安身立命之所。
此后,這處石屋與清泉便留存下來。后人為紀(jì)念七仙女的善舉,將天井灣北面這片區(qū)域命名為“石塢”。歷經(jīng)千年歲月,石屋依舊矗立,清泉潺潺不息,成為游人休憩、飲水的好去處。
附詩兩首
《詠天井灣一》
天井藏幽處,仙娥沐月華。
登峰尋舊跡,泉澈映煙霞。
《詠天井灣二》
飛瀑垂銀練,深潭映碧空。
千年傳說在,石塢沐春風(fēng)。
2025.6.16
作者簡(jiǎn)介
孫一亮,泰山景區(qū)退休教師。從教40年,桃李滿天下。愛好奇石收藏。建有泰山奇石文化展覽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