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星橋瀑瀉》
作者:馬文振
朗誦:藍(lán)莓
不用探討它的源頭。仿佛從遼遠(yuǎn)的天河跌宕而下。天星橋瀑布,以一種豪邁的姿態(tài)奔騰著、渲泄著、翻卷著……就這樣,用它那勢不可擋的態(tài)勢,闖入人們的視線。給我們這些未能身臨其境的人,也帶來了強(qiáng)烈的視覺沖擊與心靈震撼。
使我們感覺到,天星橋的美景如此壯觀,令我們心旌搖動(dòng),心鼓作響!不是嗎?在圖片的這一端,我們分明感到一種氣勢。一種豪放激蕩的歌吟。
俗話說,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自古如此。然而水到低處,卻成了風(fēng)景。人到低谷,卻未必不是重生,這是件好事。
山間的溪流,從高處跌落,在低洼處匯成深潭。那潭水清澈見底,令游人駐足觀賞,拍照留念。水在高處時(shí),咆哮奔騰,及至到了低處,反倒成了游客眼中的一道風(fēng)景。
由此及人也如此。少年時(shí)意氣風(fēng)發(fā),自以為能攀上最高的山峰,可上九天摘取最亮的星辰。中年栽了跟頭跌了跤,從高處墜落,灰頭土臉地躺在谷底,這才察覺天地之大如此廣闊,自身渺小如一粒塵埃。但有的人從此一蹶不振,化作一灘深谷爛泥。而有的人卻在谷底絕地返擊,從頭再來,重新生根抽枝發(fā)芽,重整旗鼓。
水在低處,不爭不揚(yáng),但卻滋養(yǎng)了萬物。人在低谷,不驕不躁,反而更能促使人進(jìn)行反思。那些從高處跌落的人,倘若能像水一樣安于低處,就能在谷底看見另一幅畫卷。高山峰頂雖然壯闊,但深谷之中亦有取之不竭的源泉。
此時(shí)此刻,所有的語言系統(tǒng)、文字編碼都顯得有些蒼白無力了。唯有那奔騰不羈的激流,如一匹脫韁的野馬,呼嘯疾馳而來,我們只聽到震耳欲聾的滔聲……
2025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