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消失的行當
馮家才
老行當,只要學會一個,一個人養(yǎng)活一家子就完全不是問題。
可隨著時代的進步,一些民間的傳統(tǒng)手藝人 ,卻在逐漸的消失在大眾的視野,有的甚至還退出了歷史的舞臺,無人問津。
1,修鋼筆
過去無論在學校門口或集市街道,都能看見修鋼筆的人,有的人換個筆尖,有的人換個筆帽,筆又能寫字了,和新買的鋼筆差不了多少,有的修鋼筆的師傅還會在鋼筆上刻字,或者刻上姓名,或者刻一句詩詞,或者刻一個竹子的圖形,這樣鋼筆就更加好看。我在定周學校上小學時,有一個高年級的同學他姓尹,他在鋼筆上刻字刻詩詞或一句鼓勵的話,像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業(yè)精于勤,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向雷鋒同志學習等等,有時還刻上竹子、菊花、牡丹花等再涂上顏色,這樣鋼筆就更好看了。有的人把鋼筆插在中山服上的兜內(nèi),就像一個文化人,更加神氣。現(xiàn)在人們基本不用鋼筆了,都用簽字筆了,這樣修鋼筆的人就失去了市場只得改做其他生意了。
2,蓋茅草屋的人
蓋茅草屋的匠人這是一個非常有技術(shù)的活,我在八歲時還看到我村的一戶人家蓋車房就蓋的茅草屋?,F(xiàn)在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進步,蓋瓦房的人都很少了,大部分人都蓋的二層樓,室內(nèi)都進行了裝修。
3,做木桶匠
過去我們塬上的人在井內(nèi)絞水大部分都用的木桶,因為井深,木桶本身有重量,這樣從井內(nèi)絞上來的水基本是滿的,其次由于木桶重,一次就沉在水下,不用人在搖井繩,如果是鐵桶,由于鐵桶輕,鐵桶總是在水面上,因此人就要搖井繩,這樣鐵桶才能進滿水。由于現(xiàn)在各村都是自來水并通到各家各戶,這樣木桶也就自動退出了歷史。
4,耍猴人
過去耍猴的人拉幾個猴子,再把銅鑼一敲,一會兒大人小孩就圍的內(nèi)外幾層,耍猴的人叫幾個猴子鉆銅圈。翻躍子,拉小車,五花八門。當耍的正好時,這時耍猴子就拿上鑼盤給人們要錢,并說,有錢的給個錢場,沒錢的給個人場,這時人們就紛紛給鑼盤內(nèi)丟錢。耍猴這是小朋友們最愛看的雜耍,有時小孩子哭鬧時,家長就高喊說,耍猴的來了,耍猴的來了,這時小孩子就停止了哭鬧,有的還馬上破涕為笑?,F(xiàn)在隨著人們對動物的保護,這項耍猴的人也基本上絕跡了。
5,打箔子
過去箔子用量大,一個是蓋房用,二是曬棉花,現(xiàn)在人們都基本上蓋樓房不蓋瓦房了,同時也不種棉花了,這樣,箔子就失去了市場。
6,做石棉瓦的
過去人手中缺錢。蓋豬窩,柴棚都是用的石棉瓦,而且用量較大?,F(xiàn)在人們富裕了,所以蓋柴棚子等就不再用石棉瓦,而是用玻璃鋼瓦,這個瓦不但結(jié)實耐用而且光線好。這樣石棉瓦就自動被取代。
7,開臉的
過去女兒出嫁就要叫家里或鄰居的女長輩,用破了一個瓷碗,在女的臉上劃幾下,這就說明女兒從今天起就成為出門的人,成了人家的媳婦。再也不是姑娘家。隨著社會的進步,女子出嫁再不破臉了。
8,挑擔子賣貨的
過去村里的人商店少,有的村根本就沒有商店。這樣就有一些人挑著擔子賣各種小商品,有針有線,有手帕雪花膏還有水果糖,更有婦女用的染布的包包顏色。小貨郎拿個小鼓,一走一敲,一會兒就來一大片人,圍著小貨郎買各式各樣的東西?,F(xiàn)在社會有大發(fā)展,各村都有商店和超市。這樣小貨郎就自動改行經(jīng)營為其他東西了。
9,接生婆
過去一個村有一個到兩個接生婆。她們給人接生收費少有的甚至不收費?,F(xiàn)在社會大發(fā)展,各種醫(yī)療條件完善,因此媳婦生娃都在醫(yī)院內(nèi)生,有的生了以后還要在月子專門護理機構(gòu)住一段時間才回家。
10,修鐘表
過去修鐘表,手表是一個很紅火的事情,有的人以此謀生。有的人還因此而致富,現(xiàn)在隨著手機的越來越普及,人們已不需要鐘表和手表了,因而修表這個行當也逐漸消失。
11,皮匠
過去人們熟馬皮牛皮羊皮來做皮衣皮鞋,皮革用具,現(xiàn)在這方面的需求少了,因此做皮制品的人自然少了。
12,桿稱
過去集市上賣玉米,賣麥子,賣菜都用桿稱,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現(xiàn)在市場集市上已基本都用電子稱了。這種稱比較準,又方便。因此都基本淘汰了桿稱。因此制作桿稱的人就改做其他事情了。
13,打胡基的
過去人們用胡基來砌墻,砌柴棚,砌豬圈,現(xiàn)在人們都改用磚塊了,這樣胡基就自動不用了。
14,打土墻
過去人們蓋房,打院墻都要打土墻?,F(xiàn)在人們改用磚塊了,所以人們就再也不打土墻了。
15編草盤
過去人們?yōu)榱斯?jié)省錢就用玉米棒子的外殼編草盤。用來休息,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提高了,就沒人編草盤了。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這樣人們的習慣也有所改變,許多行當慢慢也消失了。
作者簡介
?馮家才,興平市人,曾在興平市商業(yè)系統(tǒng)工作,現(xiàn)興平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曾參與編寫《興平縣商業(yè)志》曾在《微視興平》、《醉美新興平》、《風尚興平》、《長安文苑》、《槐里書苑》、《陜西法制網(wǎng)》、《中華馮氏網(wǎng)》、《興平文旅》《金秋文學》,中華詩經(jīng)閣《都市頭條》等平臺發(fā)表過多篇文章,同時《騰訊網(wǎng)》、《百度網(wǎng)》、《搜狐網(wǎng)》、《新浪新聞網(wǎng)》等各種媒體轉(zhuǎn)載過多篇文章。在各種媒體發(fā)表文章計叁拾萬字。
?編輯制作:侯五愛
文字審核:惠玲玲
美編:惜緣
總編:瀛洲居士
圖標題字:胡勝利 胡興民 倪進祥
圖標制作:侯五愛
圖片音頻源自網(wǎng)絡
投稿請加總編微信
作品轉(zhuǎn)發(fā):惠玲玲 張培良 李紅彥 朱紅兵各部長 分社長及編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