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光的褶皺里打撈記憶的微光——評夏文瑤《歲月河》
文/王博(陜西)
翻開《歲月河》的那一刻,我仿佛聞到了母親廚房里蒸饅頭的香氣,看到了奶奶趴在窗臺上張望的身影。夏文瑤的文字像一束溫暖的光,照亮了我們每個人心中那些被塵封已久的記憶角落。
記得讀《母親的行囊》時,我的眼眶不自覺地濕潤了。作者描寫母親每次遠行都要塞進行李的咸菜罐子,那熟悉的場景讓我想起自己的母親——她總怕我在外吃不好,臨行前硬要在行李箱里塞上幾包家鄉(xiāng)的腌蘿卜。這種跨越文字的共鳴,正是夏文瑤散文最動人的力量。她筆下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不是簡單的描摹,而是飽含深情的生命印記。
《歲月河》中最打動我的是那些看似平常的生活場景。《蒸饅頭》里描寫的面團發(fā)酵過程,《做黏團》中一家人圍坐搓團子的溫馨,這些被大多數(shù)人忽略的日常,在作者筆下卻煥發(fā)出詩意的光芒。我特別喜歡她描寫父親抽煙斗的那段:"煙草的香氣在黃昏里裊裊升起,和夕陽的余暉纏繞在一起,那是童年最安心的味道。"這樣的文字讓人讀著讀著,就看見了自己的童年。
夏文瑤對親情的描寫尤其令人動容。在《愛扒窗戶的奶奶》中,那個總是趴在窗口張望孫輩歸來的老人形象,讓我想起已經(jīng)離世的外婆。作者寫道:"奶奶的眼睛不好,但她總能第一個發(fā)現(xiàn)回家的孩子,仿佛心里裝著雷達。"這樣樸實無華的文字,卻蘊含著最深沉的愛。讀到這里,我的淚水終于決堤,因為我知道,那個永遠在窗口等待的人,再也不會出現(xiàn)了。
《歲月河》的珍貴之處在于,它讓我們重新發(fā)現(xiàn)了被忽視的美好。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夏文瑤教會我們慢下來,去感受生活中最平凡的感動。她說:"歲月是最溫柔的河流,它帶走很多,卻把最珍貴的記憶沉淀在心底。"這句話道出了整本書的靈魂——不是所有流逝都是失去,有些東西會在記憶中永恒。
合上書頁,我發(fā)現(xiàn)自己不是在評論一部作品,而是在重溫一段生命。夏文瑤用她細膩的筆觸,為我們保存了那些即將消逝的溫暖瞬間。這讓我想起書中的一句話:"我們都在時光里流浪,而記憶是唯一的行囊。"《歲月河》就是這樣一個裝滿珍貴記憶的行囊,值得每個人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