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會吃飯的回憶和聯(lián)想(散文)
文/毋東漢
聽父兄們閑諞,剛解放時開會是不管飯的。相傳一位農會主任到縣上參加會議,不等天明從終南山北麓某村出發(fā),攆天明到韋曲縣政府大門囗,等到九點才開會。餓了,對襟衫左右衣袋各有一方鍋盔,喝水問題咋解決,沒聽說,待考。這是1950年左右的事。
我1961年畢業(yè)學稼,在生產(chǎn)隊和大隊當各種干部,參加公社各種會議。去時揹個空兜,內裝碗筷。中午飯通常是杠子饃一個,燴菜一大碗,菜浮上有大肉三五片。在會上發(fā)言的、領獎的、受表揚的、挨批評的、用心聽講甚至做記錄的,自然有成就感。其余的人不確定是否有收獲,個別人混飯逛會,自覺羞愧。這幾種類型都有過我。
我在縣上市上省上也開會,通常是文化館、文教局、文化局、群眾藝術館開的文學創(chuàng)作業(yè)余作者會。午飯也是杠子饃一個,燴菜一碗。不過燴菜較公社更豐富。有肉,有油炸雞蛋,有一拃長的魚一條。
印象最深的是參加八屆一次長安縣政協(xié)會議。我任教的學校湯房廟小學是地下黨活動重要據(jù)點,我以此資格被選為政協(xié)委員。會議在陸軍學院進行,做飯的是四川兵,午飯時我?guī)缀蹩蘖恕V灰姖M桌的菜,雞、蝦、魚等,琳瑯異彩,好多菜我都沒見過。我想:太豐盛了,這一席飯菜得花多少錢呀?買一個班的桌凳綽綽有余。我班最后一條板凳缺腿,學生把板凳面子缺腿的一頭擔在墻裙磚楞上,有時錯位,把學生閃空墜地,頭碰臀墩。買桌凳沒錢,我經(jīng)常和學生獲得學木匠機會。此刻,我覺得太奢侈太破費太大手大腳了。一方面是心里難受,一方面是菜味太辣,我面前的餐紙沒擦嘴,都擦眼睛了,眼睛流水。
奇怪的是,九屆一次政協(xié)會時,也許提高了伙食標準,中午飯菜更加豐盛,陜菜更可口。我卻心安理得,邊吃邊聊,還覺得灶沒辦好,飯菜還有再提高再改進的空間。人啊!咋慣咋來,我也如此。
人的思想感情變化,隨經(jīng)濟基礎、社會地位變化而變化。我尚如此,身居高位的人,飯如金玉,奢侈現(xiàn)象可以想見。批人家腐敗,豈止五十步笑百步。我想,這就是人性。要改變這種人性,就要看書學習,聯(lián)系群眾,和群眾同甘共苦,純化無產(chǎn)階級階級性、共產(chǎn)黨員黨性。
話攆到這兒,不得不說,聽說政府機關有大灶小灶之分,還有普供、特供之說。我想,吃飯不是小事。紅軍時期官兵同灶,是能打勝仗的因素之一。在承認差別的基礎上,縮小差別,干部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無疑是反修防修、倡廉防腐的重要舉措,脫離群眾猶如魚之離水。
作為一個人,要防止病從口入。作為一個黨,也要防止病從口入。和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并非單指在一起吃,住,勞作。同吃同住同勞動是互相平等、同級標準的意思。只有這樣,才能從源頭上防腐反腐。
開會吃飯克服了肥吃海喝現(xiàn)象,這是好的開端。老百姓的餐桌,從簡單到豐盛,這是社會進步。開會的午餐,比解放初翻了不知多少倍。減少農藥殘留,防止轉基因食品,保證食品安全,尤為重要。和群眾吃一樣的飯,是保衛(wèi)社稷的大事,是反腐的第一防線。
2025-6-18-于樵仙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