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雨巷文學社

東坡劇開演

杭州饅頭山社區(qū)
"東坡講堂"杭州饅頭山社區(qū)新開講
作者:俞呂昌 - 杭州
2025年6月15日,杭城暴雨傾盆,但擋不住蘇東坡研究者和愛好者從洛陽、上海等地趕來參加此次“東坡講堂”的新開講:杭州市傳統(tǒng)文化促進會副會長、2016年8月西泠印社版《饅頭山之變》的主撰人沈志榮題為《從蘇東坡到網(wǎng)紅墻:饅頭山社區(qū)的千年穿越之旅》,在上城區(qū)南星街道饅頭山社區(qū)小禮堂舉辦。
講堂由浙大兼職教授,杭州市蘇東坡文化研究會發(fā)起人諶衛(wèi)軍主持。諶老師介紹了打造蘇東坡文化IP的初心和構想,他認為整個杭州都是蘇東坡文化園,而饅頭山是打造蘇東坡文化IP的根據(jù)地。
沈志榮以一個“老杭州”的視角介紹了“我眼中的老市長蘇東坡”。他從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結合饅頭山千年變化談了人生感悟,說:這里是北宋杭州州治所在,是東坡先生工作的地方,有詩為證:“玉人家在鳳凰山。水云間。掩門關。門外行人,立馬看弓彎。十里春風誰指似,斜日映,繡簾斑。多情好事與君還。閔新鰥。拭馀潸。明月空江,香霧著云鬟。陌上花開春盡也,聞舊曲,破朱顏?!倍K市長的"朋友圈"成了如今饅頭山地區(qū)華麗轉身"網(wǎng)紅打卡"的必然,接著沈老師以生動的事例介紹了蘇東坡文創(chuàng)產(chǎn)品的開發(fā)與文旅融合的發(fā)展前景。講座現(xiàn)場互動中,大家紛紛向沈老師提問,沈老師一一作答。社區(qū)小禮堂的笑聲鼓掌聲與窗外風雨聲響成一曲妙不可言的交響樂。
演講稿《從蘇東坡到網(wǎng)紅墻》在“東坡講堂”亮相后,迅捷風靡各個朋友圈與微信群,都說:這是立足社區(qū),很難得的“落地生根”之作。著名民間文藝專家、原杭州市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主席呂春生先生贊賞說:“這是我近十年見到的真正的南宋采風記錄。不錯!難能可貴?!?/span>
2025年6月19日


投稿須知:
1.本刊為公益平臺,歡迎公益投稿。
2.投稿作品必須是作者原創(chuàng)作品,嚴禁抄襲,文責自負。
3.投稿作品必須是作者首發(fā)作品。
4.本平臺刊發(fā)文學作品:詩歌、散文、小說、報告文學、文學評論,書法、繪畫等。
5.投稿作品一經(jīng)刊登,本刊以及中國雨巷文學所屬機構均有使用、出版之權利。
6.投稿作品7日后未刊登,作者可自行處理,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須提供:
1.文本、2.作者簡介、照片
3.朗誦者簡介、照片,4.誦讀音頻、視頻
投稿聯(lián)系熱線:13306500910
中國雨巷文學社
首席顧問:黃健 、特別顧問:周紹志
顧問:毛建一、 鄧國安、徐勤
海外顧問:鄧瑛(德國)、王靜(英國)
社長:陳繼業(yè)
副社長:孫建勝(兼秘書長)
副社長:劉虹、王木清、李君
雨巷文學編輯部
總編:陳繼業(yè)(兼)
主編:韓菜菜、朱雙碧
本期編輯:陳繼業(yè)
2025年 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