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玉壺九寨溝(散記)
二月梅

很早很早就知道九寨溝的名字,也一直想去看看它的靚麗姿容。記得2008年5月去四川抗震救災時,我們的任務區(qū)就在彭州、青川、廣遠等地,尤其青川、廣遠離九寨溝只有200多公里,要去也就一個多小時的路,可那時我們肩負著抗震救災的重任,百姓們也還都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此種情況,怎么能去九寨溝游玩呢。所以,直到任務結束也沒去九寨溝半步。去年,終于有事去峨眉山,這給去九寨溝提供了很大的機遇和可能。
在峨眉山辦完事后,我們就找了一家去九寨溝的旅游團,從成都乘坐他們的大巴車,天剛朦朦亮就出發(fā)了。因路途較遠,車一開動,隨車的導游就開始介紹九寨溝的情況。

九寨溝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境內(nèi),地處青藏高原、川西高原、山地向四川盆地過渡地帶。它的形成歷經(jīng)了一個漫長的歲月,在遠古時期,地球板塊的劇烈運動塑造了這里獨特的地質(zhì)構造,冰川侵蝕與巖溶作用相互交織。千萬年來,雪山融水不斷向這里流淌匯聚,逐漸形成了星羅棋布的湖泊、氣勢磅礴的瀑布、蜿蜒曲折的溪流以及五彩斑斕的鈣華灘流,造就了如今令人嘆為觀止的、玉壺般的自然奇觀。
關于九寨溝,還流傳著許多動人的典章故事。傳說很久很久以前,男神山達戈熱戀著美麗的女神山沃洛色嫫,達戈用風云磨成一面寶鏡送給心愛的女神。然而,惡魔蛇魔扎暗中嫉妒,在女神梳妝時,施魔法將寶鏡打碎成118塊,散落在人間,化作了118個晶瑩剔透的湖泊,也就是如今九寨溝的海子。這些傳說為九寨溝增添了一抹神秘浪漫的色彩,讓每一處風景都仿佛蘊含著古老的情感與故事。
九寨溝一直是藏族同胞世代生活的家園。之所以叫這個名字,就是因為溝內(nèi)有九個藏族村寨。先民們在這里放牧、耕種,與這片山水和諧共生,創(chuàng)造了獨特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風情。然而,由于地處偏遠、交通閉塞,外界對這片神奇的土地知之甚少。九寨溝真正被外界發(fā)現(xiàn),始于20世紀70年代。國家派科技人員在川北進行森林資源普查,偶然發(fā)現(xiàn)了這片秘境,他們被這里的景色深深震撼,此后便向國家建議建立了九寨溝自然保護區(qū),國家和地方對九寨溝進行了深入研究和開發(fā),以至1984年1月正式對外開放。如今,九寨溝已成為世界自然遺產(chǎn)、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

去往九寨溝的旅程,雖然一路風景如畫,但卻也不乏艱苦辛勞。大巴車沿著蜿蜒曲折的山間公路前行,越往里走,道路變得越崎嶇,一側是陡峭的山壁,另一側則是深邃的峽谷,讓人不禁心生敬畏。途中,穿越了無數(shù)條隧道,每一次從黑暗中駛出,眼前便都會出現(xiàn)出不一樣的風景。有時是一片開闊的山谷,田野里金黃的油菜花隨風搖曳;有時是一條奔騰的河流,河水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尤其是還經(jīng)過了汶川、茂縣等曾經(jīng)的地震重災區(qū),看到災后重建的這些縣城和村莊都恢復的很好、很具現(xiàn)代氣息,心中也有了莫大的安慰。然而,經(jīng)過10多個小時的長途跋涉,以及部分路段的不停顛簸,疲憊亦隨之而來,身體多感酸痛,讓人難以承受。
好在天色將晚時,我們終于到達了第一個宿營點——松潘。這里曾是紅軍長征中松潘戰(zhàn)役的發(fā)生地,所以,在松潘宿營也就更顯得重要而有意義。
第二天一早,我們依然再乘大巴車向九寨溝深處進發(fā)。又經(jīng)過近兩個小時的顛簸,終于進入了九寨溝的主景區(qū)。導游介紹說:我們期盼的九寨溝景區(qū)大體是由三條主溝——則查洼溝、日則溝、樹正溝組成,這三條溝就像大自然精心編織的三條絲帶,每一條都串聯(lián)著無數(shù)的美景,需要我們靜下神來去耐心地欣賞、探索。
我們從溝口乘坐觀光車前往則查洼溝。則查洼溝像是一位靜謐的仙子,靜靜地躺在九寨溝的左側。它的主要景觀有長海、五彩池、上季節(jié)海和下季節(jié)海。

長海,無疑是這片仙境中最令人心醉神迷的存在。它猶如一條蜿蜒的巨龍靜臥在則查洼溝的盡頭,是九寨溝海拔最高、湖水最深,面積和庫容最大的海子,屬于典型的冰川堰塞湖、淡水湖。它是遠古冰川的饋贈,歷經(jīng)億萬年的地質(zhì)變遷,在時光的雕琢下,形成了如今這震撼人心的模樣。四周森林蓊郁,翠色欲滴,像是給長海鑲嵌上了一道天然的綠色邊框;遠處的山峰終年積雪,皚皚白雪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圣潔的光芒,與藍天相映成趣。站在長海觀臺上,極目遠眺,藍天白云、皚皚峰雪盡收眼底,那一刻,山與天仿佛融為一體,沒有了距離,讓人不禁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尤其長海的湖水,簡直就是一首永恒的抒情詩。那澄澈的水質(zhì),清得如同嬰兒純凈的眼眸,毫無雜質(zhì)。水底的一切,都清晰可見,搖曳的水草、圓潤的石頭,仿佛是湖底的精靈在歡快舞蹈。湖水又藍得深邃,恰似一塊巨大的藍寶石,鑲嵌在這青山翠谷之間,讓人隨之心醉。在當?shù)夭孛裥闹?,長海還是 “裝不滿,漏不干” 的寶葫蘆。它四周沒有出水口,水源來自高山融雪,可無論夏秋雨季,卻水不溢堤;哪怕冬春久旱,也不干涸。這奇特的現(xiàn)象,為長海更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從長海出來,我們沿著步行道前往五彩池。五彩池是九寨溝最小而顏色最為豐富的海子,它就像是一個被打翻的調(diào)色盤,整個海子都放射著五顏六色。而且湖水的顏色又隨著陽光的角度和天氣的變化而變幻無窮,時而湛藍,時而碧綠,時而橙黃,讓人感覺仿佛置身于一個漂亮的童話世界之中。

五彩池 被譽為“九寨之眼” 。它藏身于九寨溝則查洼溝盡頭,這片長約100米,寬60米的小小水域,在九寨溝眾海子中蘊含著無盡的魅力。當?shù)剡€傳說,五彩池是女神色嫫梳洗的地方,男神達戈每天從長海為她打水,日復一日,達戈的雙腳在山崖上踩出了198級臺階,色嫫臉上洗下的胭脂則化作了這驚艷世人的五彩池。相愛的人們相信,順著臺階下到五彩池邊,默默許下心愿,再爬上198級臺階,便能相愛終生。

站在觀景臺上俯瞰,五彩池上半部呈碧藍色,宛如晴朗天空的顏色,純凈而深邃;下半部則呈橙紅色,像是被夕陽點燃的火焰,熱烈而奔放,與碧藍色相互映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左邊的天藍色,清新而淡雅,如同清晨的第一縷曙光;右邊的天橄欖綠色,充滿了生機與活力,仿佛是春天里最鮮嫩的樹葉。同一湖泊里,水域的色彩能變幻無窮,這大概就是大自然給予五彩池所特有的魔力吧。

離開五彩池,我們乘觀光車前往諾日朗中心站。這里是三條溝的交匯點,也是景區(qū)的交通樞紐和餐飲中心。我們在此稍作休息和用餐后。即去游覽樹正溝。樹正溝與則查洼溝一樣,宛如一條靈動的彩帶,串聯(lián)起了眾多迷人的景點。如犀牛海、老虎海、臥龍海等等,全都景色宜人,美侖美奐。但更值得一看的尤其當數(shù)樹正溝中的樹正寨。樹正寨是九寨溝九個藏族村寨之一,也是最大、最繁華的一個,約400多位居民在此生活,占了九寨溝千余溝內(nèi)居民的近一半。樹正寨歷史悠久,歲月的痕跡在每一寸土地上悄然沉淀。這里曾是影片《自古英雄出少年》的外景拍攝點,漫步其中,依然能捕捉到當年影片中少年們意氣風發(fā)的影子。村寨后,海拔4200米的達戈男神山巍峨聳立;面前,樹正群海似大地灑下的璀璨明珠。尤其寨口那九座潔白的寶塔特別醒目,它們被稱為九寶蓮花菩提塔,其中最大的一座代表樹正寨,象征著九個藏族村寨的團結一心,承載著人們對祥和、幸福的祈愿。


走進樹正寨,宛如走進了民俗文化的大觀園。藏式建筑風格獨特,門窗上的彩繪鮮艷奪目,每一筆都蘊含著古老的傳說與故事;藏民的服飾絢麗多彩,精致的刺繡訴說著民族的審美與智慧。這里還有熱鬧的民俗文化村,使我們能現(xiàn)地體驗到藏民的日常生活,感受他們獨特的衣食住行。特別是那古老的水磨房、蜿蜒的棧道,在悠悠歲月中默默訴說著藏民往昔的故事。在樹正寨,我們走進了一戶熱情好客的人家。主人是一位和藹可親的長者,他臉上洋溢著淳樸的笑容,熱情地招呼我坐下,隨即端上熱氣騰騰的酥油茶。屋內(nèi),藏家傳統(tǒng)的裝飾墻上,一格一格鑲嵌著華麗的工藝品和生活器具,每一件都像是在講述著這個家庭的過往。我好奇地詢問這位老者關于樹正寨的故事,他的眼神中滿是自豪,緩緩說道:“我們樹正寨,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里,這片山水就是我們的根。這些年,游客越來越多,大家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但我們始終沒有忘記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tǒng)?!闭f到此,老者起身,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件精美的藏繡,上面的圖案栩栩如生,“這是我阿媽年輕時繡的,現(xiàn)在會這手藝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咯,我正想著把這手藝傳給我的孩子們,可不能讓它失傳了。” 聽著他的話,我心中不禁泛起一陣漣漪,在現(xiàn)代文明的沖擊下,這些古老的傳統(tǒng)就像風中的殘燭,一不留神就被風吹滅了,確實需要更多的關注與呵護。

從藏民家出來,我們漫步在棧道上,兩旁高山柳長長的紅色須根在特殊的水環(huán)境中努力生長,展現(xiàn)著頑強的生命力。對岸的蟠龍坪,樹木緊緊抱著巨石拔地而起,讓人驚嘆于生命的堅韌。這里的一切,無論是古老的村寨,還是頑強的植物,都在訴說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故事,體現(xiàn)了歷史與現(xiàn)實交織,自然與人文的交融。這也使我感到,在這復雜紛繁的世界里,總需要一些地方堅守最初的美好,同時,也很值得更多的人去探尋、去體驗、去維護。

游覽車進入日則溝后,我們最想去看的就是《西游記》的取景地——珍珠灘瀑布。這個瀑布位于日則溝和南日溝的交界處,海拔2430多米 。車過五花海,我第一眼就看到了珍珠灘,那景象、那聲勢,馬上就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平緩的灘面上,長滿了郁郁蔥蔥的灌木叢,清澈的水流經(jīng)過多級緩坡流淌跌落至河谷,在傾斜而不平的乳黃色灘床上歡快地跳躍、激蕩,濺起無數(shù)晶瑩的水珠。在陽光的照耀下,這些水珠恰似巨型扇貝里的粒粒珍珠,閃爍著迷人的光芒,用“珍珠灘”形容這里,真是再貼切不過了。沿著珍珠灘前行,便能聽到如雷的轟鳴聲,這就是著名的珍珠灘瀑布。真正映入眼簾時,被它的氣勢瞬間震撼了。瀑布寬160余米,落差20多米 ,呈新月扇形狀,寬闊的水簾從珍珠灘上噴瀉而下,宛如銀河天降,轟然不絕,吼聲震響,卷起千堆浪花,在翠谷中涌起層層水霧,而后向東狂奔下去,整個山谷都因它的咆哮而沸騰。這景況、這磅礴,讓人不禁感嘆大自然的雄渾力量。
此時,導游指著湍急的瀑布說,這里不僅是大自然的杰作,還是影視經(jīng)典的誕生地。86版《西游記》的片尾,唐僧師徒牽馬涉水的場景,就是在這里拍攝的。拍攝中還發(fā)生了一件驚險事:那匹白龍馬不小心,在這里踏滑了蹄,隨著瀑布跌落了下去,幸得一位專業(yè)養(yǎng)馬的藏族同胞指揮,才幫助白龍馬脫離險境,否則不堪設想。
我凝望著這飛流千尺的瀑布,恍如目睹了當年這驚險的一幕。西游記的片尾給我們帶來了很強的視覺享受,可背后卻幾乎是以白龍馬的生命為代價的。由此感到,成就一件事情真的是何等的不容易呀!

瀑布依舊日夜轟鳴,它留給我們的不僅是雷霆萬鈞的聲勢,更是在激流深處那無聲而永恒的生命律動。它的每一滴水珠,都映照著日月,都裹挾著莽莽山林的呼吸,唯有對天地懷有敬畏,我們才能真正融入這宏闊的壯美之中。
在返回的途中又成詩一首,也算是對造訪九寨溝所得的體會和概括:
四月然涼入北川,車盤九寨覓高天。
珍珠流彩布泉落,碧水澄瑩凈海瀾。
雪嶺瑤池輝美畫,翠崖晶石照瓊灣。
更欣羌里古風韻,仙境忽臨人世間。
(寫于2025年6月19日泉城濟南)
作者簡介,二月梅,山東鄒城人,研究生學歷,山東詩詞學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玫瑰手繪折扇、玫瑰國畫
訂購熱線:13325115197


史志年鑒、族譜家史、各種畫冊、國內(nèi)單書號、叢書號、
電子音像號、高校老師、中小學教師、
醫(yī)護、事業(yè)單位晉級
策展、推介、評論、代理、銷售、
圖書、畫冊、編輯、出版